首頁 > 軟體

培養有溫度的雲端少年,打造虛實相生的情感教育體系

2021-05-26 19:31:09

數字時代,當人們正在困惑因技術產生的情感疏離。有一所學校卻已經在利用技術打破情感的障壁。

主動互動、多感官、沉浸式體驗……他們發現,技術推進萬物互聯,這為情感教育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利用「雲課桌」幫助孩子建立情感協同連線,在「雲廚房」讓孩子感知一粥一飯的情感趣味,為每個孩子做情感性格「資料畫像」,基於大資料的因材施教,承載每一個孩子的愛與夢想……

庫克在蘋果釋出會上分享該校的創新案例

蘋果公司執行長蒂姆·庫克(Tim Cook)也被這所學校吸引,在釋出會上介紹這所學校的創新案例,並在微博裡分享到此的見聞。

未來已來,正如春綻放

進入校園,庫克就被一曲《金蛇狂舞》帶入孩子們的歡快裡。這首中國古曲融合了古箏、小提琴、短笛、木魚等多種樂器,卻被孩子們操控iPad演繹得靈動非凡。而軍事創意空間裡,孩子們排兵佈陣,利用實體作品與「雲課桌」,虛實結合,指揮若定,他們還應用clips等軟體記錄下「作戰」全部過程。

從將實體作品與虛擬軍事路線演練進行有機結合的軍事課;到孩子自己找素材,利用蘋果的clips視訊剪輯軟體拍攝小影片的美術課;再到iPad應用於古詩詞教學的語文課,科技被老師和孩子們玩得如此有溫度,這讓庫克這位科技公司CEO也感到驚喜。

這所奇妙的學校就是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以下簡稱「盧一小」),校長吳蓉瑾被孩子們親切地稱作「雲朵老師」。

多年以來,這所學校始終希望他們培養的孩子遇到什麼都能夠樂觀地面對,做一個情感豐富的人,去體驗幸福的生活。然而,站在冰冷的數字時代,「盧一小」又將如何培養有溫度的少年?

數字未必冰冷

培養有溫度的「雲端少年」

數字未必冰冷,最重要的是在數字科技裡看見人,「以情育情」,利用高科技手段創造適切的學習空間,讓學習者內心有情感與溫度,引導每個孩子遵循內心的熱愛自主成長。

「又是陽光燦爛的一天,四年級的朵朵如常來到校園。

今天輪到她所在的年級到「彩雲圖書館」借書,同學們把書放在還書機器的平板上,系統的語音提示和螢幕顯示馬上告訴他們書已經還好了。朵朵也已經想好要借哪本書,輕擊鍵盤輸入書名,電腦螢幕上的3D導航圖就已經顯示那本書所在的具體書架了,整個過程不超過五分鐘。

第一節是數學課,到「雲教室」使用「雲課桌」上課是朵朵和同學們非常喜歡的事情。相較於iPad,「雲課桌」的優勢在於學生們可以小組協作,合力完成教師佈置的練習。有好幾次朵朵跟同桌夥伴們共同完成的任務都是用時最短、正確率最高的,這些資訊老師都能第一時間在自己的主螢幕上看到。當孩子們完成了這一階段的任務,系統會推送更高難度的題目讓大家挑戰。朵朵和夥伴們都很有成就感。

下午的「快樂活動日」,朵朵來到學校「雲廚房」學習炒制八寶醬。她先把電磁爐上方的螢幕開啟,看提前錄製好的教學視訊學習製作方法,然後選食材、清洗、開火、炒制,如果忘記了某些步驟,那麼還可以隨時回看。炒醬的過程中她也可以增加自己或家人喜歡的食材,做成私人定製版八寶醬。」

這是「盧一小」學生朵朵在學校的平常一天。

長達九年的「雲課堂」實踐中,「盧一小」自建了校園物聯網,以物聯感知技術為基礎,進行學生學業、行為、生理等資料的伴隨式採集。這些真實的資料,讓教師們的教學得以由原先的主要依靠個人經驗向基於真實資料的科學把控轉變……

但是,隨著探索的深入,他們漸漸發現,單純的「雲課堂」 已不能很好地匹配未來教育的發展,不能滿足孩子們的需求,不能滿足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的需求。吳蓉瑾渴望建設一所真正的「雲學校」,來承載每一個孩子的愛與夢想,能夠根據學生的特質,進行基於資料驅動的大規模因材施教。

「雲課堂」≠iPad

最初的「C-L-O-U-D」的「雲課堂」定義為:

Change:改變

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

Light:輕鬆

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學五環節相關材料。

Open:開放

整合各類資源,開放課堂。

Unison:和諧

增強師生互動,情感交流,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地方。

Development:發展

雲課堂的發展規劃。

在雲課堂的實踐摸索中,與老師和家長們碰撞後,吳蓉瑾把這個構想迭代了,「Unison」升級為更有生命力的「Useful」,即為「有益」,提供豐富的情感體驗,促進師生共同成長。那麼怎麼提供豐富的情感體驗呢?

「資料畫像」:

描繪每個孩子自己的情感性格

每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精彩,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通過採集學生相關的各類資訊,為精準分析學生行為習慣、性格、情感等重要資訊提供了必要的資料基礎。隨著學生行為分析的不斷深入和細化,還可以對學生行為進行語義化標註,生成學生標籤,完整地抽象出一個學生的資訊全貌。

「資料畫像」可以幫助發掘學生的天資和特點,關注每個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幫助孩子發掘自己都不知道的潛能,給喜歡美術的孩子一支畫筆,給有音樂天賦的孩子一把琴……讓大規模實施因材施教成為可能,激發其在擅長領域的學習興趣,並進一步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在最擅長、最能促進社會發展的領域實現最大價值。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引入可穿戴裝置,大資料平臺得以獲取學生生理基礎資料,又可作為構建心理分析模型的基礎資料;佈設智慧攝像頭,通過運動軌跡檢測等演算法,收集學生簽到、校園裡活動資料;通過智慧語音分析,檢測學生情緒等資料。

如此一來,「盧一小」以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為依據,從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勾勒學生個體的「資料畫像」,尊重孩子的情感性格,放飛每一個孩子的愛與夢想,讓大規模實施因材施教成為可能。

「雲手表」描繪孩子「資料畫像」

「雲展館」:

用光影讓孩子的作品都被看見

校園,對孩子們來說不僅是玩要的場所、休息的區域,也是學習、鑑賞的好去處。在一中心校園的許多角落,都佈置有學生們的藝術作品,大家總喜歡在這些作品前駐足片刻,和小夥伴一起找一找自己畫的皮影,看一看別人做的花掛毯時而興奮時而驚歎,指指點點地品味一番。

將學生作品展示於校園是一種有效地建立學生自信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對藝術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是促進共享交流、有助於學生進步的評價方式。「盧一小」曾對學生進行過相關調研,包括學生舉辦個人展覽的意願及展示的作品種類分佈。大部分的學生有表達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意願。

然而,在小學階段的孩子天性自由活潑,喜歡在校園裡無拘無束的跑來跑去,與小夥伴們嬉鬧,創作的陶土民居、瓶瓶罐罐經常在歡笑聲中被打碎,而超輕彩泥、紙藝類作品又因為重量過輕而難以被固定或反覆展出。怎麼辦?

2010年一場名為「初音之日」的3D影像演唱會火爆全球,2500張演唱會門票瞬間被一搶而空,演唱會當日更有超過3萬名忠實擁簇者通過網路付費觀看直播。虛擬偶像走進現實,在給現實中的人強烈震撼的同時,也給了吳蓉瑾「雲展館」的靈感。試想一下,通過3D投影技術,由平面轉向立體,由二維轉向三維,孩子們一定會開心得跳起來。

庫克沉浸觀察「雲展館」懸浮成像「金字塔」

而事實也是如此,用光影釋出學生工藝製品的「金字塔」成了「盧一小」「雲展館」的鎮館之寶。懸浮成像「金字塔」是一種全新的3D懸浮展示方式,基於分光鏡成像原理由櫃體、分光鏡、射燈、視訊播放裝置組成,首先對物體實拍構建三維模型的特殊處理,然後通過表面鏡射和反射,將所拍攝物體的立體影像在不借助任何螢幕或介質的情況下,直接懸浮在櫃體上方的透明錐形空間內。新奇、玄妙的視覺衝擊也使它成為校園裡的「人氣王」,是學生喜歡的展示平臺。

看得悅心——絢麗的真彩色三維懸浮虛擬影像,靜態作品,如陶土、摺紙等全方位觀賞。將學生手工製品及在課堂中難以看到的動物、植物和藏品虛擬化、動態化展示在學生面前。

賞得隨性——金字塔內還能放置真實的實物模型,如枝幹、標本等。在普通的光照環境下清晰可見。多角度地觀賞動態展品,更全面、細緻地瞭解作品。學生無需配戴專用眼鏡,能隨時、隨需地止步觀賞,方便、自如。

玩得安心——學生既能在校園中自由嬉戲,也能安靜地在「雲展館」中欣賞藝術作品,不必擔心展品被損壞,更避免了學生在碰撞過程中發生傷害事故的可能性。

學得盡興——「金字塔」內放置實物藏品,配合虛擬的懸浮影像。將平時難以看見的動植物和藏品活靈活現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既解決了標本的管理煩瑣問題,也解決了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

留得應心——即使學生畢業,作品歸還作者,優秀的作品仍會被學校收藏留存,只要需要,依然能夠在「雲展館」的「金字塔」中展出,是可持續發展的展示平臺。

懸浮成像「金字塔」裝置不僅能夠展示虛擬的3D影像,也能展示真實物品,當影像與實物結合,影像的清晰度及色彩還真度高、立體感強,非常逼真。還可以將拍攝的產品影像或產品三維模型影像疊加進場景中,營造動靜、虛實相結合的情境。

將來的課堂也許不需要笨重的操作檯,比如,《有特色的民居》的美術課堂上,教師在課前充分的準備後,一座立體的蘇州園林便能跟隨學生的腳步呈現眼前,朝飛暮卷,雲霞翠軒,曲徑通幽處,步移景異,課堂自然而然地被帶入沉浸的情境裡。

讓孩子歡喜的作品「雲展示」

被AR喚醒的民藝與情感

民間傳統手工藝在教育場景中的介入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在多樣性的審美感受中,產生共情與民族認同感。

庫克跟隨「盧一小」的孩子進入了Vava實驗室,劉佳雯老師的美術課正在進行中。如何將傳統剪紙與資訊科技相結合,活態傳承是她研究的重點。在她的指導下,孩子們從資源庫裡找出了自己喜歡的紋樣,組合、排列,再通過動畫軟體拍攝出一個個小影片,一張張充滿創意的中國賀年卡「動」了起來。

吳蓉瑾隨手拿起一張孩子的剪紙作品,手持iPad對著作品時,立即出現了學校的虛擬形象帶言人vava的造型,並且哼唱起校歌來,這就更讓庫克驚喜了,這是AR Kit的應用。

庫克表示,這個學校的學生讓他印象深刻。「簡直難以置信,他們對學習的投入我還從來沒見過,我去到的每一個教室裡都很興奮,你能發現他們的思維在飛速地轉動。」

隨著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以及全球化的接踵而至,民族文化面對日漸流失與趨同化的困局,中國傳統手工藝術如何繼承和發展?封閉,拒絕,問題會不會消失?問題的核心到底是什麼?技術為人所用,在數字科技裡看見人,也可以讓學習者內心的情感與溫度,擁有隨時、隨地、隨需的學習環境。

「雲剪紙」讓民藝「活」起來

當傳統面對流行文化的衝擊之際,繼承傳統手工藝術絕不是將現代科技手段拒之門外,相反的,只有利用好「高科技」這把雙刃劍才能順利激發學生學習傳統的興趣,引導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兒童與青少年在面對紛繁複雜的流行文化時,通過對傳統之美的理解,運用創造性的智慧去啟用傳統,找到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民族標識。

「盧一小」開發的創意剪紙課程「雲剪紙」系列課便是通過新的媒體和技術喚醒學生對傳統剪紙的興趣,從而實現傳統剪紙與現代生活,與現代技術的交融與互動。

突破對傳統剪紙臨摹複製的教學方法,強調尊重傳統的教學方法,並非是重複傳統,而是站在先人的智慧肩膀上,積極地創造與發展,與時代的脈搏共同跳動。突破以往對於技能技巧訓練的模式,「雲剪紙」更看重學生民族情感的喚醒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運用「雲課桌」、iPad上的剪紙小軟體、小遊戲激發學生興趣;利用雲平臺上的剪紙學習資源庫拓展學生的眼界,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欣賞、表現和創造。

進行傳統與現代,經典與流行並重的教學探索。利用現代化技術來創新傳承剪紙藝術不需要學生擁有專業的技術,學生利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照相機、DV、手機、計算機等裝置就可以創新地將傳統和現代交融結合,這種新穎的方式除了深受學生的喜愛,更可以幫助學生探尋活態傳承剪紙藝術的無限可能。跨地域、跨文化地欣賞民間美術,跨學科探索等多種學習方式,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大大增加了傳統剪紙學習方式的選擇性。

運用軟體「妙趣剪紙」中的拍攝和記錄功能,讓學生及時記錄自己的精彩作品和創作過程;利用「愛剪紙」中的遊戲體驗,讓學生在iPad上自主探究窗花的不同摺疊方法。孩子們還可以在「雲展館」展示自己剪紙作品,讓學生在玩中學,提高學生對剪紙藝術的興趣。

「雲剪紙」讓傳統剪紙「活」了起來。依託「雲課堂」技術為教學服務,為學生開啟興趣之門、快樂之門,更喚醒了自我認同感和民族歸屬感。

「雲時代」虛實相生的情感教育體系

布盧姆認為,在教學活動的開始階段有作為情感進入特徵的情感因素存在,在教學活動的結束階段又有作為情感結果的情感因素存在,也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有情感因素伴隨認知因素而出現。

2003年,「盧一小」就立項了「十五」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注入情感因素,系統構建完整教育——小學生情感教育的實踐研究》。多年探索,「盧一小」的「情感教育」課定位在調節內心情緒、培養健康情感、陶冶高尚情操,根據兒童心理的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情感教育的內容框架分預設性和生成性兩大塊。

生成性的教學內容主要來源於學生中的突發事件和熱點問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情感教育課從簡單的情感宣洩逐步轉向更注重情感體驗,更關注情感的健康發展;教育的主題和內容既注重從偶發事件中隨機生成,又能恰到好處地進行更理性更科學的預先設計。

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根據兒童心理的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針對當前小學生在情感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對已經上過的數百堂情感教育課進行總結分析,寫出了數百篇情感教育案例,經過篩選提煉,歸納出八個板塊和二十個專題,作為情感教育分年級預設性教學內容。

八個板塊包括民族精神、生命意識、自我約束、熱愛科學、關愛他人、勇敢堅毅、責任意識、感受快樂等。每個板塊下面都設立了若干個專題。教師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進行教育。

「雲時代」,運用資訊化手段,「盧一小」創建了隨時、隨地、隨需的「雲課堂」,豐富課程內容,因材施教,深化情感教育,為每個孩子日後量身定製課程規劃打下基礎。

探索將拓展型課程與基礎型課程、探究型課程適度整合的途徑和方法,構建了由「陶冶心靈的情感教育系列課程」「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系列課程」「激發愛國情感的國防教育系列課程」「多學科的民族文化系列課程」「發展特長的330興趣系列課程」「融入生活的社會學習活動系列課程」「提升綜合能力的創新實踐系列課程」七個板塊構成的系列化校本課程體系。

而以情感教育為底色,「盧一小」在「雲時代」構建起了虛實相生的情感教育體系。

「坐看雲起」

在採訪中,我感慨於吳蓉瑾的執守,說:「當下教育,普遍過度關注於理性知識的傳播,卻忽視了更為重要的情感,您致力於情感教育18年,實在很難得。」她卻說,「這是我們老校長留下來的。」

這份執守本就很難得了。專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吳蓉瑾和「盧一小」幫助學生培養積極的情感來面對學習和生活。情感教育在教學實踐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包括學校管理、課程設計、課堂教學、教育研究、團隊建設和學生髮展。

18年間,「盧一小」從最初的「情感教育課」探索發展到「情感教育的學科融合」「情感教育的文化活動」,再以「情感管理為特色」建設「有溫度的教師團隊」,為學生創造開闊、適切的「情感教育空間」。

其間,這個團隊也遭遇過瓶頸與困境,特別當數字技術襲來,情感教育該怎麼做?但是,時光打磨,「盧一小」的情感教育始終在新時代裡持守,在傳統維度裡突破,「行至水窮處」,便「坐看雲起」。

作者 | 龔曉薇來源| 本文為新校長雜誌2021年5月刊《問世間情為何物》封面報道——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篇縮減版責編 | 滄月排版 | Maggie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