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從前,有個好萊塢...》影評:這是部好電影,但不該侮辱李小龍

從前 有個好萊塢...影評

今年最受期待的外語電影有三部,《寄生蟲》、《小丑》和《從前,有個好萊塢...》。

前兩部無緣在內地上映,《從前,有個好萊塢...》本來定檔於10月25日在內地與觀眾見面,但又突然撤檔。

具體原因是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投訴該片抹黑李小龍,要求刪減和道歉,而昆汀卻執意拒絕。

問題來了。

昆汀的《從前,有個好萊塢...》究竟有沒有侮辱李小龍的成分?

答案是肯定的,有。

他把李小龍塑造成了一個只會嘴砲,傲慢且自戀的草包,只懂得花拳繡腿,不知道格鬥實戰。

原劇本裡,李小龍的形象比現在成片裡的樣子更加不堪。

《從前,有個好萊塢...》的武術指導羅伯特阿隆佐曾在採訪裡說:

「由於我和布拉德皮特的強烈反對,昆汀才修改了劇本。昆汀原本的劇本裡,為了顯示替身的好身手,李小龍在第三回合是落敗了的(電影裡打平手)。」

「李小龍是我的偶像,看著他被毆打讓我很難過。現場大家都覺得不太合適,並集體拒絕拍攝,布拉德也非常反對:'It's Bruce Lee,man.'」

曾經與李小龍有過合作的NBA巨星賈巴爾也對昆汀的《從前,有個好萊塢...》批評道:「昆汀隨意抹黑他的導師兼好友李小龍的形象,涉嫌對亞裔人群「種族歧視」。」

而且賈巴爾還解釋說,自己和李小龍一起出門,總會有故意挑釁的混混,但是他每次都會禮貌拒絕,除非逼不得已。

但是在電影中,李小龍成了主動與布拉德·皮特飾演的克里夫一決高低的角色,過程中還不斷發出怪叫以及擺出刻意模仿的姿勢。

這樣的李小龍,與我們認識的李小龍完全相悖,即使是只看過他演的電影,也會知道李小龍是不可能做出如此中二且破綻百出的動作。

畢竟截拳道講究的是快準狠,而不是像偶像明星一樣擺pose,秀花活兒。

昆汀很擅長解構和戲謔,在他的電影中不止一次調侃過一些歷史人物或事件,但這次的李小龍並不是我們吹毛求疵,而是他真的改編錯了。

最重要的是李小龍當時去《青蜂俠》面試的時候,不論是談吐還是妝容都是大方優雅的。

此事蓋棺定論,無需再多言語,既然爭議來自電影,那我們就回歸到電影中去。

《從前,有個好萊塢...》是「好萊塢壞小子」昆汀的第九部電影,也是他導演生涯的倒數第二部作品,因為他曾坦言「自己一生只拍十部作品」。

這部電影完全是頂配級別,男主是萊昂納多和布拉德·皮特,配角是「小丑女」瑪格特·羅比與阿爾·帕西諾以及慘遭剪輯的1900蒂姆·羅斯。

然而這部本該滿分期待的電影,在上映後口碑兩極化,有人說這是最好的昆汀,有人說這是最差的昆汀。

《從前,有個好萊塢...》確實與以往的昆汀不一樣,兩個多小時的時長顯得沉悶無趣,但是無論怎麼評價,它都是一部值得討論的電影。

當時的時代背景。

上世紀60年代,美國介入了越戰,隨著戰線的拉長和戰爭造成的損失,國內的反戰情緒高漲。

一群年輕人走向街頭,他們反抗戰爭、反抗習俗、反抗政治、反抗社會,渴望和平、解放與自由。

這些人後來形成了一股文化,叫做嬉皮士。

他們是美國垮掉的一代,奉行一套與父輩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他留著長髮,蓄著大鬍子,過著喪、髒、頹廢的生活。

那時的他們內心是空虛的,急需非主流的信仰來帶領自己走向自由、走出迷茫,過公社化、流浪化的生活,每日閒逛、唱歌以及朗誦詩歌。

這個特殊的時期,對查爾斯·曼森來說,簡直是他發家的樂土。

小時候因小偷小摸經常來往於各大監獄,成年後在監獄內認識了一名好萊塢音樂製作人,在他的啟發下開始學習吉他,喜歡上了搖滾樂。

出獄後,在舊金山賣唱行乞,流浪詩人式的生活吸引了一大批擁躉,曼森趁機把他們網羅起來,通過洗腦和致幻劑控制他們,從而組建了曼森家族。

曼森通過其信徒為眼瞎的農場主史潘定期提供性服務而霸佔了史潘農場,這裡便成了史潘農場成了曼森家族非法斂財,宣揚邪教的根據地。

電影中,克里夫因搭載了一名嬉皮士女孩,被她帶到了史潘農場。

但曼森想要的不止於此,他想成為披頭士一樣的歌手,於是指使他的迷妹出賣色相,結識了著名音樂人泰瑞。

當時泰瑞確實承諾將他捧為歌手,但是聽曼森唱完歌後覺得他唱歌太難聽便拒絕了他的請求,曼森懷恨在心,意圖報復。

電影中,曼森出現了大概一分鐘,他來到比弗利山莊找泰瑞,可泰瑞已經搬離,恰巧遇見了波蘭斯基和他的妻子。

波蘭斯基曾拍過一部叫《羅絲瑪麗的嬰兒》的電影,片中有對邪教的一段描述,曼森認為他是在指代自己,決心給他點教訓。

1969年8月8日,曼森指派三女一男殺掉波蘭斯基一家,臨行前對他們說:「去那所房子,毀滅裡面的所有人,以你們能做到的最可怕的方式。」

慘案就此發生。

波蘭斯基因為在歐洲拍片躲過一劫,但他已經懷有身孕的妻子莎朗和她的朋友全部遇難。

這些無人性的嬉皮士用莎朗的血在現場用血寫下了「pig」字眼。

而在電影中,那群狂熱無知的嬉皮士在準備殺人前,車裡面討論的時候,便將好萊塢明星們稱為「pig」。

可是昆汀以他的方式報復了曼森家族。

曼森的狂熱信徒打算先用瑞克(萊昂納多飾演)他們試試手,然後再去殺掉波蘭斯基的妻子莎朗·塔特(瑪格特·羅比飾演)。

然而昆汀沒有讓他們得手,反而用自己特有的惡趣味調侃了他們的愚蠢。

他讓克里夫的鬥牛犬咬壞了男性暴徒的下體並被一招斃命,又讓克里夫把其中一名女性暴徒的頭捶的稀巴爛,最後讓瑞克用噴火器燒死了另一名女性暴徒。

警察到來後,他還借用克里夫的口對曼森家族諷刺道:「那個男嬉皮說自己是惡魔的化身……」

同時,他對莎朗也是溫柔的。

她捲入殺人事件的方式僅僅是聽到了隔壁鄰居有異動,然後聞聲前來詢問,透過門禁與瑞克對話。

「大家都沒事吧?」,「是啊,莎朗,大家都沒事。」,「那進來坐坐。」

然後他們擁抱在一起,所有人都很快樂。

只是現實並非如此美好。

曼森被判為死刑的第二年,加州廢除了死刑制度,他與其他案犯自動轉為無期徒刑。

在牢中,他過的很愜意,裡邊有許多他的追隨者,甚至在2013年底,和他20多歲的仰慕者在獄中舉辦婚禮結為夫妻。

直到2017年,他才死去,終年83歲。

60年代的好萊塢。

五六十年代,好萊塢受到電視的衝擊,開始向大場面豪華製作發展,自此進入好萊塢的黃金時代。

在大製片廠制度,明星制以及類型電影生產的共同作用下,黃金時代的好萊塢如同一條高效的電影加工流水線。

它的產品令人陶醉,將藝術簡化,為觀眾提供欣賞藝術的捷徑。

在這樣的環境下,彼時火爆的西部片已日漸式微,瑞克便是其中的受害者,他由西部片成名,卻在變革中成了一個半過氣的明星。

在一個又一個的劇集中演著被人暴揍的惡徒,過著得過且過的演員生活,他和他的替身克里夫都在為能夠再次翻紅奮鬥著。

瑞克迷失過,也彷徨過,他會為自己得不到重要角色而哭泣,也會為自己忘了台詞而惱怒。

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夠回到演技巔峰的時候,而不是盲目的跑著片場,沒有一個有深度的角色。

可那時的好萊塢崇尚商業大片,對於他這種類型演員確實不受待見。

但大洋彼岸的另一端,意大利西部片卻不同於美國本土,那裡有它生存的土壤,如鏢客三部曲——《荒野大鏢客》、《黃昏雙鏢客》、《黃金三鏢客》。

於是在經紀人的建議下,瑞克去了意大利以男主角的身份主演了四部西部片,賺了一些錢,又重新回到了好萊塢。

直到他遇上了曼森家族的嬉皮士才宣告好萊塢的60年代就此終止。

這就是《從前,有個好萊塢...》的另一條劇情主線。

在行業更迭中,不知所措的演員在好萊塢的奮鬥史。

昆汀的影迷身份。

眾所周知,昆汀是骨灰級影迷。

所以在《從前,有個好萊塢...》中夾帶私貨是必不可少的,他締造了一個他曾經歷過和想象中的好萊塢。

昆汀在採訪中說:「繼父載著我們在洛杉磯晃悠,我抬眼看到了隨處可見的電影海報、商品廣告牌。」

所以他任性的1:1還原了那時的洛杉磯大街,碩大的廣告牌,絢麗的霓虹燈,衣著得體的上流人士和頹廢的嬉皮士。

同時,這部電影中,也有很多致敬梗和電影梗,對觀眾來說,有了一定的觀影門檻。

因此要看懂《從前,有個好萊塢...》,首先要從三個方面解析昆汀。

第一是政治視角。

昆汀總會把政治題材隱藏在個人故事的電影中,討論的政治議題也都是美國社會中爭論的最撕裂的那一類。

所以沒有基本的政治常識,很難看懂昆汀在電影中寄予的各種隱喻,雖然都是政治正確性,從來沒有反對過主流。

第二是昆汀的價值觀。

他的價值觀基於他的童年時代是美國最頹廢、最危急又是最鼎盛的時代,如垮掉的一代、美蘇冷戰等。

事業的上升期和成功期是全球化經濟浪潮的時代,功成名就時又遭遇了互聯網大肆蔓延的時代。

時代的巨變和不同的人生經歷造就了他的理性世界和感情世界是兩個相反的概念,而他也通過藝術創作將這種巨變和經歷放在了電影當中。

第三則是昆汀文藝爽片手法的特徵。

愛看電影的昆汀是導演昆汀最重要的一名觀眾。

早早輟學後,在一家音像店打工,每天都浸泡在錄像帶中,在一個個光怪陸離的電影世界裡嬉戲。

他很懂觀眾喜歡看電影的心態,對於任何電影都要追求深度且爽。

所以他不會把才華全都用到滿足屬於自己這個知識和藝術水平都極高的觀眾身上,而是以平視的方式把文藝以爽的形式傳達給觀眾。

可《從前,有個好萊塢...》是個例外,正如他自己所說:「這部電影可能是我最私人的電影,是我的回憶電影。」

當然,他對戀足、話癆、配樂好,這三寶從未落下過。

微信公眾號,ID:idlemovie

微信搜索:閒人電影

微博搜索:@Idlemovie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