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首席指揮家》影評:願我們都能找到讓自己熱淚盈眶的熱愛

首席指揮家影評

在這樣一個異彩紛呈,繁花似錦的時代,我們大可沉迷於歌舞聲色、紙醉金迷的生活中,亦可想方設法地使自己金玉其外,用奔流不息的流量成就眼花繚亂的網紅夢;可以顯露自己和達官顯貴的酒肉情誼,在朋友圈大聲發表自己的名流生活。「One two three one two three DRINK」,鎂光燈和人頭馬點不亮也澆不醒沉睡的嚮往,擠向上流,努力融入上層社會的刻意和做作源自於可憐的自卑,自卑來源於行屍走肉和靡靡不振。而那些懷揣熱愛的那些人,心裡有火,眼裡有光,他們讓我們相信「王侯將相甯有種乎」,一個再也普通不過的人最終也可能成為偉大的首席指揮家;他們讓我們相信人是可以注定成功的,即便歷經坎坷艱辛,「藝術家燃燒自己生命來等待的那一天」終將降臨。

《首席指揮家》並不是一部以愛情為主題的電影。她講述的是一個女性Antonia Brico在指揮行業素無女性的背景之下,挑戰傳統、打破壁壘,成為最出色的女性首席指揮家的女權主義電影。其女權色彩要明顯強於愛情。正如一般女權主義電影的特色一樣,這部電影充滿了勵志元素。在經歷了「失業」、「在名流餐桌上被當眾羞辱」、「被鋼琴教師猥褻」、「被養父母拋棄」、「被指揮大師諷刺」、「被男友的母親刁難和嘲諷」、「得知生母因求女不得傷心而死」、「得知心愛的男人在異鄉結婚」、「被音樂行業的眾人百般針對」等一系列充滿戲劇和傳奇色彩的洗禮之後,一個性格堅毅而有韌性,頑強而倔強的女性形象呼之欲出。

說到女性的主題,一個令人所感到悲哀的事實是,相比於一個自強獨立的女性,如《小婦人》裡的Jo March、《亂世佳人》裡的Scarlett O'hara甚至是《神奇女俠》裡的Diana,那些溫柔婉約的女性似乎總是得不到攝像機的鍾愛。所謂的女權鬥士,也往往附帶著傳統意義上的男性氣質,要麼肩挑大樑撐起一個家庭,要麼孤身一人在社會奔波,要麼在戰場上保家衛國。我並不喜歡所謂的女權主義是附帶男性色彩從而變得重要起來,即便那些堅毅、果敢、擔當和勇敢的色彩並不能單單侷限於男性。也許我們在刻畫一個女性的時候,可以多去放大一些女人特有的婉約、溫柔和細膩,如同《天使愛美麗》的Amélie Poulain般展現她善良的性格。當然,這些關於女權的觀點可能只是對於女性總體性格的刻板印象,女性當然是多元的,所以在描述的時候當然需要注重她們的色彩紛呈。

《首席指揮家》這部電影對於角色的形象把控抓住典型特徵,當然也免不了人物的形象趨於單一,然而這顯然是為了服務主題做的藝術處理。除了Antonia Brico的養母的人物形象來了一個從「尖酸刻薄、冷酷無情」到「回心轉意、擁抱兒女」的反轉之外,其他的所有角色形象都是純粹單一。癡情豪門少爺Frank Thomsen一直保持對Antonia的支持和熱愛,Robin Jones在電影後文出現的女性形象揭露不得不說令人大吃一驚,如果這真的是根據事實改編,那麼這樣的故事實在充滿了戲劇性,她和她的反串搭檔二人形成的強烈對比,這一獨具匠心的處理不得不說饒有韻味,令人拍案叫絕。一個是為了音樂夢想而偽裝成為男人的女人,另一個是利用反串女性角色而起到幽默效果討好眾人的男人,這兩個角色就好比陰陽兩極,他們倆在影視作品中的親密組合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對於那時的女性地位低下的事實進行「辛辣狂烈」地諷刺。影片中開頭出現的大首席指揮家Willem Mengelberg全程背黑鍋,在餐桌上將Antonia的荷蘭語祕密公布,給她寫推薦信的時候反坑一手,甚至在後文不看好她的指揮生涯,他的表現反倒是首席指揮家Karl Muck所說「I have prejudice when it comes to woman」的最好體現。但鑑於我個人對Willem Mengelberg的強烈尊敬,我認為本片所展現的Mengelberg先生的形象稍有片面。但這部電影被黑得最慘的角色,毫無疑問是猥瑣的鋼琴教師、首席指揮家Mark Goldsmith,不僅沒有師德,還嫉妒眼紅女首席指揮家的成就,甚至不惜公開對Antonia針鋒相對。當然,小丑只是小丑,我不認識這位已經逝去的等閒之輩,也不在乎導演對於這一角色的刻畫是否真實,總之,這樣的行為以及恬不知恥的態度令男性羞恥。儘管我不否認在很多現實生活中「女人活在下面」這句話。

這部電影確實存在一定的瑕疵,在情節處理方面有很多細節「用力過度」。譬如開頭Goldsmith對Antonia態度的突然反轉,收而為徒,就因為男主Frank Thomsen的一句「pretty attractive」,他從高冷老師變成了追電梯的小丑。並且Goldsmith一開始教Antonia鋼琴時瞄她背部的時候似乎毫不帶有一絲羞恥,是一開始就是一個超級色魔的形象。這樣一個人物沒有一個漸進的發展,顯得較為生硬。即使多給他一秒若有所思的鏡頭,也不至於讓情節顯得如此唐突,從一個高冷音樂藝術首席指揮家變成一個淫魔。至於Goldsmith猥褻Antonia的鏡頭,我更願意看到他們的動作大部分被鋼琴所擋住,也就是說如果從觀眾的視角看到的是鋼琴背面的鏡頭,或者是側面Antonia被Goldsmith擋住的鏡頭,這樣處理也許會更好,因為正面描繪女性被猥褻的場景總讓女主的形象受到影響,並且側鏡頭同樣不會喪失對於女權受到玷汙的說明。此外,大首席指揮家Mengelberg在餐桌上親切地對Antonia打招呼,還十分親切地用荷蘭語問她問題怕她尷尬,然而之後對於她的指揮夢的當眾嘲諷未免有些太過反轉唐突。在餐桌上有一個眾人談話聲背景的細節特別值得注意,眾人的談話聲因為Antonia和Mengelberg的交流而變得悄無聲息,當時談話之尷尬幾乎溢出了電影屏幕,可以說他們兩人對於交流時沉默間隙的把控,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怎的,尷尬的程度實在太大了,並且尷尬的談話之後,沒有人轉移話題,鏡頭也沒有繼續,而是轉向了Antonia在陽台獨自觀望的鏡頭。在尷尬之後又發生了什麼?Antonia是如何在如此社會性死亡的場景下吃完了「最後的晚餐」?沉默的背景音假若能夠被某個話題再度充滿人聲,然後鏡頭再轉向Antonia在陽台觀看「腳邊花朵」,過渡將更加自然。另外,我最感到莫名奇妙的要屬後文Antonia的突然罷演。我對於Antonia拒絕Thomsen的情節一點也不敢到吃驚,他的父母不喜歡Antonia,這兩人本來也不是一個世界的人,Thomsen只能耽誤Antonia的大好前程,異地戀以及婚姻都會成為Antonia的羈絆,因此他再帥再有錢都不會在一起,我對這一點堅信不疑。然而Antonia得知Thomsen結婚的消息之後,她難過是理所應當的,但突然把自己所熱愛的琴譜、巴赫圖像撕下來,摔自己房間的東西,大吵大鬧來發洩,甚至不去參演已經震驚歐洲的那個首場音樂演奏會,這是明顯用力過度了,甚至說是全文的敗筆。僅僅對於前文的鋪墊又或者是後文的體現,根本無法說明Antonia對於Thomsen結婚的消息會如此抓狂。這裡明顯是戲劇性處理得用力過度,Antonia沒有必要把自己的屋子和生活弄得一團糟,曾經為了自己的前程放棄了愛情,現在又為了得不到的愛情而放棄自己的前程,女人真的那麼不理性嗎?

我特別喜歡這部電影。每次看到首席指揮家Antonia拿起指揮棒眉飛色舞的樣子,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讓我流淚。從男廁所、在Mengelberg前攤開琴譜、到每一次的指揮,都能看到Antonia的眼睛裡閃耀著熱愛的光芒,這樣的光是我一生所追求和正在探尋的。我小時候想過幾個很喜歡的職位:魔術師、導演、首席指揮家。我最喜歡的還是首席指揮家。久石讓在他的音樂手記裡面寫過:

「世界上有三種極為類似的工作——交響樂指揮、電影導演、棒球教練。這三者的共同之處是什麼?那就是——自己什麼都不做......然而,他們優秀與否,會讓一切截然不同——這取決於他們是否能把握住總體方向......什麼都不做的三個人,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必須要有強大的意志。要是這個人左右搖擺,現場就會陷入死水泥潭。相反,如果一切都很順利,那時候的喜悅也是難以言表的。」

當我看到一個首席指揮家拿起自己的指揮棒而沉浸在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的時候,他創造出的價值難以言表。這就好比,Antonia的指揮、朗朗的鋼琴獨奏、The xx在眾人面前彈奏Intro的時候瘋狂甩頭的場景。音樂它是有魔力的,誰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幾個振幅頻率的聲波經過莫名奇妙的排列組合和韻律規劃之後進入我們耳朵就能夠產生如此強烈的共鳴,能夠讓我們的大腦迅速分泌眼花繚亂的各種啡和呔和胺。而這些是人類生來而具備的,萬物自然都創造聲音,我們能夠聽見,其他的動物也能聽見。我相信音樂不是一些人所描繪的商業現代的樣子,而是悟物究理之後美妙的匹配於人類情感的自然樂章,它是貼近人類動物最原始的樣子的事物。我相信我正在學習的數學也是一樣,我想要搜尋我對它的熱愛,我相信我是熱愛數學的。我不知道,興許有一天我也能像Antonia一樣,心中有火,眼裡有光。

找到自己所熱愛的事物總是令人感到困惑。我們總是遊手好閒,也可能興趣廣泛卻不願意深入。我們說自己喜歡電影,卻不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也不願意研究它的歷史、它的發展和現狀,沒有多少人回去發現電影裡的蒙太奇和各種美工打光細節;我們說自己喜歡音樂,可是音樂的歷史、音樂的結構、韻律的舒展和繁雜的樂理知識總是讓人望而生畏;我們說自己喜歡看書,而現在多少人即使拿著手機無所事事也不願意捧起一本經典著作;我們說自己喜歡打遊戲,而沒有多少人會用數學建模的方法去分析出裝符文和打法原理讓傷害最大化。大部分人會說,「嘿老兄,沒必要,我就聽個歌,我就打個遊戲,我就是喜歡而已」。我常常也想這個問題,「喜歡而已」這個詞語的背後藏著多少,令人悲哀的東西。是不是喜歡而已就意味著可以放棄,是不是我們可以喜歡很多東西而其實我們什麼都不喜歡,是不是我們喜歡的東西有很多而我們也可以沒有任何的追求。如果特斯拉、圖靈、法拉第和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在經歷多次失敗後他們還不放棄,他們說「我就是喜歡」、「我就是喜歡而已」,如果波伏娃、簡·奧斯汀、托馬斯·沃爾夫、傑克·凱魯亞克和那些作家們曾像個瘋子一樣寫作的時候他們說「他媽的,我就是喜歡」,那麼這個時候我能夠感受到一切都源自於喜歡和熱愛的真正意義。我相信那時候我會看到他們眼睛裡面讓人窮其一生追逐的光芒,我相信那是這個流量和熱度的時代所難能可貴的光芒。

如果可以的話,做一個充滿熱愛的人。如果有人問我們為什麼,我們就告訴他,「源於熱愛」。願我們都能找到讓自己熱淚盈眶的熱愛。

強烈推薦由女性Maria Peters導演的電影De dirigent(首席指揮家),五星。

——2021/1/26,16:00,江西贛州華夏國際影城(旺達店)8號激光廳7排07座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不成熟的意見和想法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