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抓狂美術館》影評:無平等,無「抓狂美術館」:本片其實是要宣傳平等理念的

抓狂美術館影評

沒有平等理念就建不成平等的「抓狂美術館」。

電影《抓狂美術館》(The Square 2017)其實是宣揚平等理念的,所以它幾次解釋何謂「抓狂美術館」:抓狂美術館之中是關愛和信任的聖所,在它界限之內,我們共享平等的權利和義務。顯然「抓狂美術館」是要建設一個平等的世界,然而卻是平等的理念,即那些深植於人內心的真正的平等觀念、想法和行為才是建成這個平等世界的前提條件。試解讀如下:

沒有平等哪來「關愛」和「信任」?影片一開始似乎就在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根本就沒有關愛與信任。車站出口處人流如織,一塊空地上就躺著一個需要救助的男人,即便有位女士在替這位男子求助,但也無人想「關愛」一下。男主克里斯蒂安一出場,就讓人感覺他是個體面的中產階級,所以,他在車站廣場上被小偷盯上,小偷團夥用了一個小伎倆,就把他手機和錢包給偷走了。他反應過來後立即找路人求助,結果無人對他表示信任和關愛。由此可見,電影一開始就想告訴我們,我們身處的就是一個無關愛和信任的世界。這與男主正在策劃的「抓狂美術館」藝術展形成鮮明對比。那麼,平等的抓狂美術館是否就是個烏托邦,不可能實現呢?影片似乎並沒這麼悲觀,相反,它在盡力告訴我們,「抓狂美術館」的可能性在於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理念。

平等需要無差別對待。影片接下來似乎是在告訴我們「無差別對待」是至關重要的。「差別對待」就是「歧視」,就是「不平等」;它會讓任何有點尊嚴感的人怒火中燒。男主是藝術館館長,他的演講大家聽得就津津樂道的,然而,當他讓廚師長來介紹菜單時,大家就紛紛撤退了,根本就沒把這個廚師長當回事,雖然出於基本的禮貌也應當聽廚師長說完,畢竟人家在為你服務,然而,人就是這麼個勢利的動物,館長是館長,廚師長就是廚師長,不會一視同仁的。結果,即便這位小小廚師長也被激起了雷霆之怒,雖然就幾秒的時間,那也是對「差別對待」的強烈抗議。

平等需要待人如已。「待人如己」幾近宗教情懷,不真正虔誠者,難以做到,但實踐平等理念真的需要有待人如己的精神。所以,影片展現了男主在便利店跟一位女乞丐的對話。男主似乎想踐行「抓狂美術館」的理念,覺得自己應當對弱勢群體、可憐人、乞丐有份「關愛」。他一進便利店就主動問候那位女乞丐,結果這個女丐還挺橫,讓男主買吃的吧,還對食物附帶條件,雖然有點搞笑,但用意明顯:看男主是否真的具備平等心。結果是男主買了雞肉脆麵捲,便很不客氣的丟在桌子上讓女丐自己剔除洋蔥,女丐怒了。女丐的行為在大家眼裡可能都是過分的,這是因為我們都不具備那種平等心的緣故。就女丐而言,她要一份食物,但不想因此丟了尊嚴。能讓她尊嚴尚存的當然是她感到這份食物不是被施捨的了,然而能達到這一點就只能是她那「過分要求」了,因為他若有平等之心,他就必須待她如己;他若不吃洋蔥,他當會為她剔除。

平等需要寬容。針對難以容忍之事方稱得上寬容;受到不公正待遇者才是寬容的主體。雖然這裡說「平等需要寬容」,事實上,「平等」與「寬容」互為條件。影片展現的那場藝術訪談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當大家都在安靜地聽藝術家的訪談時,一個「抽動穢語綜合症」患者在不停地說著髒話,不僅打斷了嘉賓的談話,也影響了現場的聽眾,顯然,這是難以容忍的。如果不是其中的一位觀眾解釋「穢語者」也在受到精神折磨,因為這是不可控的,大家可能就要將穢語者逐出場外而後快了。所以,在平等者的腦袋裡,如同那位嘉賓所說的,我們是沒有理由不允許這位穢語者在此聽講的;如果他不主動地自己離開的話,他平等聽講的權利便不得遭剝奪;平等者當有容人之量。

平等需要摒棄「勢」。有落差才會有「勢」,有勢的地方就不會有平等。影片似乎有意營造了多種的「勢」。男主想讓下屬幫他送信遭拒絕後說,作為你的上司,以後我還能不能信任你。他不想上樓送信,理由竟然說自己是半個公眾人物,怕被人認出。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顯然因為他心中的那點「勢」。人到得意時很自然地會表現出一種「勢」。當男主拿回自己的手機和錢包時,那種得意忘形的姿態是難看的。他本來是拒絕便利店女丐要錢的請求的,但他發現手機和錢包完好無損時,他將錢包內的錢悉數「賞」給了女丐,顯然這種「賞」是一時得意所造的「勢」的結果,因為他並非真心想幫那個女丐。一夜情女友認為自己是基於對男主的興趣才跟他上床的,但男主卻自以為是地說這是他權力和地位吸引的結果,顯然他太高看自己的那點「勢」了。一個能將大猩猩當寵物的女人大概不會太看重男人那些外在的東西。在商場面對乞丐行乞時,他一如既往地缺乏同情,拒絕施捨,但在想找回走失的女兒,求助他人遭到拒絕時,卻回過頭來找乞丐幫忙照看物品,似乎乞丐這類弱勢人群就應該幫他忙似的。因為男主這種「勢」感太強了,他也就不會善待他那封信所傷害到的小男孩。

平等需要責任。影片似乎一直在暗示,男主克里斯蒂安並不是「抓狂美術館」理念好的踐行者,因為除了他的「勢」外,他還是一個缺乏責任感的人。比如藝術品被毀,他只想隨便處置以了事,跟人上床不想留任何「遺跡」顯然是怕承擔責任吧。其實,人與人之間如果少了那份基本的責任意識,就不會有任何關愛和信任可言,「抓狂美術館」永遠就是烏托邦。人之所以成其為人,就是因為我們能形成社會,而形成社會的首要前提就是因為我們需要「關愛」和「信任」。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是「孤島」,那麼我們真地如同影片一開始就出現在展廳中的那些個沙礫堆藝術一般,也定會像同時現在牆上的那句話一樣,我們真的會一無所有。彼此關愛是我們社會人的責任。晚宴上那個表演大猩猩的人,之所以在後來可恣意妄為,就是因為宴會上,除了有明顯的個別人為了身邊的親人抵抗了這頭野獸外,其他人都低下了頭,都不想惹事,都想置身事外,所以這頭「大猩猩」才能在「人」的世界如同仍在叢林。好在「大猩猩」演了強姦戲,才激起了大家的一點「人樣」,否則,那幫衣冠楚楚的赴宴者真的就不是「人」了。宴席之地也不過是一個擴大點的「抓狂美術館」,通過表演大猩猩這場戲,影片就是想告訴我們:把維護每個人平等的權利視為自己的責任,我們才能建立一個「抓狂美術館」世界。

平等的「抓狂美術館」還是有可能的。雖然我當初一看完影片便草率地下了一個結論:人與人之間不存在「抓狂美術館」。但通過對片中小男孩維護自己的權利,拼命地要讓男主承認錯誤賠禮道歉情形看,我覺得有這樣的下一代就有可能建起一個「抓狂美術館」,一個懂得維護自己權利的人,才知道維護他人的權利。當然,從男主最終認識到承擔責任的重要,以及他兩個女兒最後試圖同他一起去找小男孩道歉場景看,未來的「抓狂美術館」世界還是有希望的。影片最後這幕似乎是想表達這點。(文/石板栽花 2018年1月25日星期四)

Ps.感謝鯨魚字幕組提供本片中文字幕!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