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抓狂美術館》影評:變形、疊化與碰撞的抓狂美術館

抓狂美術館影評

作者:csh

本文首發於《幕味兒》

當我們還在因2015、2016年的金棕櫚獎得主(《流浪的迪潘》、《我是布萊克》)粗糲的現實主義而驚訝的時候(畢竟金棕櫚一向以藝術電影的桂冠而自傲),《抓狂美術館》可謂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折返點。它一掃前兩年金棕櫚的質樸之風,再一次召回了我們對那些現代主義藝術電影作者的回憶。我們從男主角克里斯蒂安仰望「大猩猩」錄像的鏡頭裡,彷彿看到了伯格曼的《假面》;當克里斯蒂安到那位記者情人的家中,看到黑猩猩作畫的時候,似乎有幾分布努埃爾的滑稽味道。

飽滿的畫框、精湛的運鏡、意味十足的調度,無不宣示著「形式」的折返,然而,這折返卻是以一種自嘲的姿態呈現的。在這部作品的形式特徵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從標題開始,到影片的每一個角落,都隨處可見的square(抓狂美術館)。

這部層次豐富的作品,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變形、疊化、碰撞的方塊組成的世界。要想理解這部影片,就必須理解「抓狂美術館」一詞。那麼,抓狂美術館擁有怎樣的特徵呢?它是二維的,平面的;它企圖圈畫出一個區域,將一小塊地方與其餘充滿可能性的無限隔絕開來,然後試圖定義它;不同於圓形,它是稜角鋒利的,具有侵略性的……

那麼,導演是如何利用抓狂美術館的特性,進行他那綿密的諷刺的呢?

人的抓狂美術館:自守自規

當克里斯蒂安凝望銀幕上的「大猩猩」錄像時,那位演員如同一頭野獸,被囚在屏幕的抓狂美術館之中。而當他來到現實生活中時,似乎一切都被打破了。他失去控制,成為了一頭真正的野獸。抓狂美術館似乎成為了區隔人性與獸性的疆域。但是,如果僅僅只是作一個簡單的區隔,似乎這個疆界更像是一條「直線」,而非抓狂美術館。

因此,在女記者家的黑猩猩那裡,導演做出了更為微妙的處理。我們可以看到,當他與女記者進行並不十分投入的活塞運動時,那隻黑猩猩正在進行知性的繪畫活動。

這兩隻不同的「猩猩」,佔據了非理性和理性的兩極。在前一個例子中,人類在野獸面前畏懼,卻因為它是「藝術」的一部分而堅持不離席;在後一個例子中,人類比起猩猩反而成了更「獸性」的一方,卻不能完全享受獸性的歡愉……

獸是徹底的,而人是不徹底的、「中庸」的。人類沒有用直線將自己與其他動物一分為二的勇氣,他們只能將自己圈在自己的抓狂美術館之中,自守舉止與禮儀。

階級的抓狂美術館:自私自利

當克里斯蒂安發現自己財物的位置時,他早在心裡用一個抓狂美術館將那幢竊賊所在的大樓框住。在這個抓狂美術館內,他給每一個住戶都送出了威脅傳單——所有人就這樣被同一化了。他在這一問題上的自私,與他的展品提倡的無私形成了諷刺的對照。

當他與下屬駕車來到大樓前時,卻開始互相推脫行動的責任,因為這棟樓看起來並不「上流」。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克里斯蒂安第一次來到樓前,還是他後來「被迫」前來賠禮道歉時,導演從來沒有給過車廂外的鏡頭,全都只有車廂內的鏡頭。那豪車的車廂正是他所在的階級,偏見與恐懼將他與車外的「劣等人」隔絕開來。

我想我們都很難忘記那幾個室內俯拍樓梯的鏡頭,那是層層疊疊,一個套一個的抓狂美術館。在克里斯蒂安所居住的大樓,鏡頭是冷而暗、時而潮濕、永遠靜態的,如同他僵化的思維,將他框在最底一層那個最小、最遠的抓狂美術館之中。而在影片結尾處,他想去找那個男孩賠禮道歉的時候,上樓時那個令人眼花繚亂的長鏡頭——俯拍樓梯形成的抓狂美術館萬花筒般旋轉著,不斷地崩解、重組……那是他所不能理解的,他所在階級之外的世界。

或許因為貧窮,他們不斷地遷移著,於是,他在詢問住戶後得知,那男孩已然搬走,正如那變形的方框,旋到別的地方去了。

當代藝術的抓狂美術館:自說自話

藝術何以成為藝術?自杜尚的《泉》之後,這個問題越來越難以回答。

在影片開始時,克里斯蒂安顯然不能理解女記者提出的問題,從而用「人人是否都是藝術家」的詰問敷衍了事——導演從一開始就對這陳詞濫調進行了辛辣的諷刺。除了「抓狂美術館」之外,這部作品裡最常見的「當代藝術」就是那幾個整齊擺放的土堆。在不時出現的幾個滑稽的靜態鏡頭之後,它便被清潔工掃掉了。

如果這些藝術品在內涵闡釋、實踐理念上的無力,只是體現了當代藝術的自說自話的話,那麼那場可笑的新媒體宣傳危機,則體現了當代藝術僅僅只是在說話而已。

選用的宣傳團隊完全以盈利為己任;我們看到那段視頻選用金髮女孩、事發後克里斯蒂安自行離職的原因,都完全是由於政治正確。本該最為自由的當代藝術,卻被經濟與政治的抓狂美術館緊緊框住。

銀幕的抓狂美術館:自拍自嘲

當然,我們不能忘記,銀幕本身也是一個明晃晃的抓狂美術館。那些構圖工整、調度精緻的影像,當然只能存在那抓狂美術館熒幕的內部,以一種疏離的姿態譏刺著觀眾們落座的這一現實。正像前文提到的人性空間、階級空間、藝術空間一樣,影像空間也創造了一種獨特的交互關係。正是我們創造了這樣一個抓狂美術館的世界,這世界裡迷人的影像反過頭來嘲笑著我們自己。

在《流浪的迪潘》、《我是布萊克》之後,《抓狂美術館》以一種更為疏離、更為拘謹的方式關照著現實。正是通過這些不同層次的形體之相融、疊化,才彰顯出這部影片的魅力。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