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花漾女子》影評:真男人該看的電影

花漾女子影評

作者:鮮魚的日常實驗室

看完《花漾女子》的第一反應,不禁感慨到這才是真男人該看的電影。或許所有人都該看看,世界的冷漠在數字化的掩飾下蔓延,網絡的距離使人類整體的共情能力減弱,發生的事情在變得更瘋狂、更糟糕的同時,人的情感卻變得越來越難以觸動。以至於對這部電影,能夠發出又一部女權電影,又一部老生常談的評價。

我想直到道德冷漠減少,非自願性行為減少,而平權和尊重包容意識成為常態的那天,我們才可以放下對此話題的關注,不再等待"下一部"的出現。


故事梗概

本來應該成為醫生的凱斯過著神祕的雙重生活,白天在咖啡店打工,晚上流連於酒吧懲罰"撿屍"之人。遇到大學同學瑞恩後,過去的傷疤被揭開,隨之改變的是她的生活。

----以下內容包含劇透----


女主人公凱斯

克制的復仇女神

電影從開頭就給我們留下疑問,女主凱斯為何要每晚到酒吧懲戒趁人之危的男性,導演並沒有立即揭示她的動機,而是繼續發展她的日常生活,直到瑞恩出現,我們對於女主過去的經歷越加瞭解,之後真正的故事才得以展開——為她自殺的摯友妮娜報仇

妮娜在大學派對上遭人酒後強姦,求助無果後自殺,凱斯一直因自己缺席派對沒有保護她而自責。隨後凱斯輟學,並開始了她的夜間復仇行動。這個動機難免遭人詬病,因為復仇的對象、手段不夠直接,而且犧牲巨大,動機與結果不成正比,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但若以角色設定來理解,除了新鮮的"作案"手法讓人眼前一亮,這條險惡難走的路對於凱斯而言或許具有贖罪的意味。

《殺死伊芙》的編劇,復仇爽片的名聲,看起來「不好惹」的海報,這些提示似乎都為本片女主塑造了一個類似義警或神奇女俠的復仇女神形象,但是實際影片中的凱斯,做的事情既不過分也不違法,甚至也沒有超常的武力值,只是一個與你我無異的普通人

面對酒吧釣上的「好男人」,她做的只是冷靜質問與警告;面對曾經間接傷害過妮娜的人,她只是教他們感同身受,反思為什麼在社會不公面前選擇靜默和冷漠。通篇的溫柔克制和理性,力量遠超那些血腥暴力的鏡頭,與有罪者的手足無措、惱羞成怒,急於自我辯護的掙扎和漏洞百出的邏輯相對比,形成強烈反差和諷刺

不得不說,片中揭示出的一些觀點,反映了可以說是被普遍認同的社會偏見,並且也反映出在事不關己時人們如何利用這些大眾的習慣性認知來規避責任

《社會心理學》中有一段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種受害者有罪論的邏輯。

勒納指出,人們認為「我是一個公正的人,生活在一個公正的世界,這個世界的人們得到他們應得的東西」。這種認識的需要導致人們這樣貶低不幸者。他說,從孩提早期開始,我們受到的教育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勤奮工作和高尚情操會換來獎賞,而懶惰和不道德則不會有好結果。由此我們很容易跨越一步,進而認定春風得意的人必然是好人,那些受苦受難的人是他們的命中注定。

而實際上世界的公正,僅僅是相對的,人們不一定能得到公正的待遇,悲劇也可能從天而降,人們願意相信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公正並為之抗議,卻時常懷疑他人身上的遭遇。

影片沒有將女主設置為超級英雄式的人物,凱斯的形象是真實且脆弱的,面對清醒男性(如律師)也不得不提起警惕,深知自己的力量無法與之抗衡;同時即使封閉自我,內心依然柔軟,渴望著愛與被愛。正因如此,觀眾能輕易地與女主產生共鳴,面臨不公時的感受到的委屈憤懣脆弱與無助,我們能在現實事件中找到對應並感同身受。

正義不會遲到,道歉卻總缺席

綜觀全片,你會驚訝地發現幾乎沒有人為自己的行為道過歉,除了沃克院長和律師。無論是酒吧的撿屍男、冷眼的麥迪遜、錄像共犯喬和瑞恩,還是強姦犯阿爾,從頭到尾,聽不到他們的一句「對不起」。面對女主的質問與審訊,第一反應從不是懺悔悔恨,更沒有道歉,而是找各種理由自我辯護

下面繼續分析電影中人們在被指出有罪時,其反應可歸類為3種類型:惱羞成怒型、雙重標準型、迴避責任型

惱羞成怒型——你也好不到哪去!

撿屍男發現自己的可恥企圖被揭發後普遍是「噌」地彈跳而起,內心尷尬摳腳的同時拒不承認剛剛發生的事情,即便羞恥二字流露於面,也不能嘴軟認錯,轉而開始凱斯:所以你是要說我渾蛋嗎? 你自己也好不到哪去!

惱羞成怒在心理學上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稱為心理補償,通過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以求自身的滿足,是遭遇拒絕時常出現的一種反應。片中最明顯的兩處是撿屍失敗的黑人小哥,和被錄像帶揭露的男友瑞恩。

雙重標準型——不是我的問題!

偏見也會暴露出道德上的雙重標準。內群體的成員認為屬於自己應得權利的東西,要是給了外群體的人,就成了體諒人,發善心。而你即使殘暴對待外群體成員,似乎也不違背道德良知,而外人做出的事情即使溫和得多,也會被要求給予嚴厲責。因此,偏見會促使人們贊成用作推動自身事業的手段,而這種手段往往伴隨著對於「他人」的貶損。如果這些手段是外群體追求其宗旨時所使用的,就不會獲得類似的正當性。 ——《社會學之思》

無論是撿屍男、路邊的工人、院長還是強姦犯的好友喬,我們可以看到人們批評醉酒女人的不檢點,甚至認為她們受教訓是理所當然,對撿屍的做法卻很寬容;男性可以隨意凝視女性,反過來成為凝視的對象時就破口大罵;男人發脾氣很正常,女人生氣了就是開不起玩笑;強姦的兩端,一邊是前程似錦的男孩,一邊是不得翻身的女孩;自己的朋友殺人就是意外,二話不說地藏屍......

偏見和雙重標準的作用無處不在,甚至成為一種人們用來為自己開脫的常規操作。而當指出被這樣的社會偏見冒犯時,卻成為了他人眼中該打的出頭鳥

霉霉也難逃魔掌folklore the long pond studio sessions

迴避責任型——我只是個孩子!

我是孩子

一度讓凱斯感到有望回歸正常生活的男友瑞恩,在被錄像帶揭露出知而不報的罪行時說的一句話極具代表性——「我那時只是個孩子....」,阿爾也以同樣的理由為自己的強姦辯護,這不禁讓人頭皮發麻。

結合現實世界,1月20日人民法院重新界定了少年法庭的受案範圍,不滿22歲的在校生犯罪都可由少年法庭受理,」孩子不懂事「這個說法還要成為多少人的藉口,為多少人作擋箭牌。

懲罰之舉相當於某種確認,認為我們為自己的行動負責。在這個意義上,規則所引導的並非我們的行動,而是協調與他人之間的互動,從而可以預見我們與他人可能如何行事。 ——《社會學之思》

懲罰的存在不是為了平衡罪行,以眼還眼,而是要求人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起責任。每個執行不到位的懲處,就削弱了犯事者的責任意識,助長其僥倖心理,給下一次作惡留了餘地。如同電影中的結尾,不是在說強姦犯殺人的可能性大於常人,而是揭示出那些在過往逃脫責任的人,在發生同樣的事情或更嚴重的罪行時,他們同樣會為了自保,不擇手段地隱瞞實情並再一次逃避責任。

片中瑞恩拒絕承擔責任並且極度自私的說辭,無疑讓凱斯和觀眾徹底失望,他聲稱無法忍受的威脅,在妮娜被強奸的陰影面前,是多麼可笑。

強姦犯阿爾更是在殺人後一句不離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婚禮、自己的工作,旁邊冰冷的屍體對於他而言從來不是一個值得在意的生命,人性自私自利的一面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如今頻發的殺妻案,何嘗不是這種冷漠殘忍到毫無人性的延伸現實。

不好意思,道歉,是永遠不會道歉的

我是好人

狼人標準發言

在玩狼人殺時,在場上說「我是好人」顯然不是很好的做法,但這不妨礙每個人在心虛時脫口而出。

"I AM A NICE GUY"," I AM NOT A BAD PERSON",聽上去確實挺有說服力的,但再問一下,你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喔,你只是做了心虛的事不敢承認而已。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這個標準在哪,如何界定,法律無法為我們界定的時候,好壞對錯只是一條模糊的,漂浮不定,隨時可變的線。

由此延伸到在Hannah Gadsby在娛樂業女性大會上的演說,好男人的定義是什麼,好人的定義是什麼,總歸而言,此番界定即是為了區分你我,並從中站在好的一方,感到自我良好。

尤其是米歌爾·福柯和雅克·德里達,就認為我們之所以擁有某種有關我們為何的「本質」,只是通過排斥了構成我們身份/認同的成分中的一應否定成分,而在這裡,就是假定中的「他們」的特性。因此,正是靠著我們從所處環境中提取的資源,才促成了自我認同,我們的身份/認同中並無任何固定不變的「內核」。這樣一來,二元對立就成了工具,我們可以用來圖繪世界,尋路覓向。 有鑑於此,我們可以得出下述結論:所謂外群體,就是內群體為了獲得自我認同、統合一體、內部團結和情感安全,需要想象出來的對立。
———《社會學之思》

盛大的.....悲劇

戲仿聖母

《花漾女子》片名取自轟動全美的「斯坦福大學生性侵案」,當時的法官因為強姦犯是位「前程似錦的男孩」而輕判刑罰,僅判他入獄6個月、緩刑3年,而實際這起性侵案的惡劣程度最高可判14年徒刑。顯然法官眼裡的受害者並不是那麼「前程似錦」的女孩。

片名含有十足的諷刺意味,略帶血跡的80年代少女電玩的片頭不僅充滿挑釁,而且奠定了影片中粉紅少女暗黑來回切換的風格和色調。

影片中採用了大量對稱的構圖,尤其是針對女主個人的鏡頭,對稱的鏡頭除了表現秩序和克制,其實也給人強烈的壓迫感,放大中心主體,我們能體會到來自過往的創傷是如何重重地壓在女主身上,也能感覺出女主復仇時的來勢洶洶。許多沉重時刻都配有緩慢推近的鏡頭,也是在進一步加強這種壓迫感,強調表現人們在事不關己時的冷酷無情,及在接受審判時逐漸慌亂的情緒。還有些鏡頭則模仿紀錄片訪談的形式,呼應審訊情節,也是一種戲仿。

唯有在律師懺悔的這場戲中,出現不同的視角,律師明顯佔據了鏡頭的更多部分,處於壓制和上風的地位, 其實說明了源於個人良心上的愧疚和自責,遠比來自他人的懲罰更加嚴厲和沉重

電影配樂風格化十足,令人印象深刻,《殺死伊芙》的味道一下子上來了。一些地方好似不協調的宏大配樂,營造著「本來可以」前程似錦的輝煌,對應起影片的內容卻一下子讓人倍感失落。

影片一路壓抑著強烈的爆發力,某個點我們以為終於要爆發了,卻又塌軟下來,反覆克制的「假爆發」影射著現實社會中一次次起起落落的呼聲,與始終以為將要來到的變革。

電影甚至全片沒有出現過一次強姦事件的鏡頭,沒有任何血腥的畫面,只有番茄醬、口紅,和結尾凱斯被摁在床上,用枕頭緩慢悶死的長鏡頭——不見血的暴力,如同我們生活中所有無聲的犧牲和死亡。或許片中極度克制的描寫才是最讓人難受和抓狂的地方,那一刻「爽」感全無,這是一場盛大的悲劇,而其中的我們到底是無能為力還是無所作為?

不存在的好友

女主身上帶著妮娜的項鏈

豆瓣上有許多關於結尾的討論,為何凱斯會這樣做,凱斯的死是意外還是設計,凱斯和妮娜是不是暗戀關係等等,但我的關注點不在此,實際上,現實生活中妮娜的身邊,哪有凱斯這樣的存在?

除了家人以外,現實中的受害者無一不孤獨而痛苦地承受著創傷的打擊,即使最親的人,恐怕也難以感同身受,更不會以犧牲的方式完成報復,這樣同歸於盡的想法,似乎是受害者本人的願望,凱斯就是妮娜,凱斯是妮娜心中壓抑外化出的復仇力量,這樣一來就合理許多。當然影片不走魔幻主義路線,因此凱斯和妮娜是分開的兩個人,凱斯對妮娜的愛已到了為她而活,為她而死的地步。但記得,現實世界中沒有凱斯,只有總是來得太遲的正義。

從有禮貌的不關注到道徳冷漠,麻木不仁,甚至無視他人需求,其實只有一步之遙。
———《社會學之思》

弦子、拉姆等一次次社會事件,令人痛心疾首的同時也在提高我們忍受同樣事件的閾值。

對別人的責任之所以產生,就因為他們也是人,除此之外,由此導致的提供幫助的道徳衝動不需要任何論證、合法化或證據。
———《社會學之思》

什麼時候當人們不再對危險的信號和悲劇的開始視若無睹,不再劃定各種邊界決定你我的區別,能平等地看待他人,停止無謂的冷漠,所有人才有機會離美好的世界更近一步。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首發於 頭條/公號:鮮魚的日常實驗室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