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花漾女子》影評:一個女孩到底要付出多少才能尋回正義?答案是粉身碎骨

花漾女子影評

看完了這部電影後,讓我想到了19年的一條新聞,17歲的荷蘭女孩Noa Pothoven,由於多年備受焦慮,抑鬱和厭食的折磨,而選擇安樂死來離開這個世界。

Noa

這則新聞一出,震驚了國際媒體和引發了對於‘「安樂死」的討論;隨後,人們發現這是一條假新聞,Noa是決定放棄治療,拒絕所有的食物和輸液,直到她漸漸死去。

人們的討論又轉到為何父母和醫療人員不再繼續強迫她?而不是,Noa的一身傷痛來自何處!

Noa的故事

Noa在青少年時期遭遇到性侵,隨之而來的是無時無刻的恐懼與羞恥感,嚴重地損害了她的身心健康,她在接受多年治療後還是難以應對這揮之不去的傷痛。在離開前,她在社交網絡上發了一條「love is letting go."

本片的故事裡,活在女主凱西口中的妮娜Nina,就是另外一個Noa。她們的之前的人生不同,但都遭到了同樣的打擊而選擇離開人世。

Noa在Instagram上發的

以下含有劇透:

Nina是名前程似錦的醫學生,從小聰明,漂亮,招人喜歡。在一次聚會上的醉酒,被一個男孩性侵並被被一群人圍觀和拍了下來在同學間傳播,最終Nina選擇自殺,而那個男孩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成了醫生,現在剛剛訂婚。

女主凱西是Nina的好朋友,在Nina從醫學院退學時,和她一起選擇了退學。在Nina自殺後,凱西儘管曾經成績名列前茅但並沒有重回醫學院,而是選擇在咖啡店打工。

女主在咖啡店打工

女主白天衣著簡單樸素,晚上卻畫上濃妝,衣著性感地在酒吧「買醉」。有了「醉態」後過不了多久,便會有男人前來搭訕,聲稱帶你回家照顧你。

在路上,便又邀你要不要到我家再來一杯。到家後,當男人們開始毛手毛腳起來,凱西便清醒起來,教訓對方一頓後揚長離去。

事實上,凱西是在裝醉,而她一次又一次這麼做,是因為她一直忘不了她那因為喝醉酒便被性侵的朋友Nina。她用一種「瘋狂‘的方式在給每一個「夜店撿屍「的男人上上一課,「女性醉酒不是你性侵的理由」。

女主裝醉後被帶去陌生男人的家

當然,教育夜店男人只是開場。在主線劇情裡,女主先後見了造成Nina悲劇的幫兇們,有著「蕩婦羞辱」觀念的女同學,不能毀了男孩子大好前途的女院長,和曾經威脅恐嚇Nina撤訴的男律師。

女主的男友

在這裡我們能看到,導演埃默拉爾德·芬內爾(Emerald Fennell,電視劇《王冠》中卡米拉的扮演者)並非在製造性別對立,而是在講密不透風的「強姦文化」下的社會,因為當一個男人性侵了一個女人,旁觀的女性們並沒有直接站在同性這邊。

導演在《王冠》中扮演卡米拉

有的女性反而和施暴的男性站在了一起,同樣抱著‘蕩婦羞辱「和「受害者有罪論」的觀念,直到類似的事情發生到他們身上。

本片的尾聲是講女主對始作俑者Al的復仇,這也就引出了本篇的題目「一個女孩到底要付出多少才能尋回正義?」答案是,粉身碎骨。

即便Nina的母親都勸女主放棄吧,因為執著下去對你我無益,這真的不值。對啊,多年前就被撤掉的案子怎麼可能翻盤?

女主與Nina的母親

美國的司法原則是無罪推定原則(presumption of innocence),即「innocent until proven guilty",在沒有充足的指證下,嫌疑人便是清白。

每個國家的司法系統都自有其利弊,但無論何種情景下,面對暴行,每一個不發聲的旁觀者都是幫兇。

當你在強者和弱者間「明哲保身」,在施暴者和受害者間「冷眼旁觀」,這不是保持中立,這是在助紂為虐。

影片結尾,女主假裝脫衣舞娘去了施暴者Al的單身派對,她的一番控訴讓Al慌亂了起來。最終,Al用枕頭活活悶死了女主。

施暴者Al

我不認為女主是過於自負慘遭殺害,在給律師寄出的那個包裹我們就能看出,女主是抱著必死的心前去Al的婚前派對,她是以死來為朋友Nina贏得正義。

寄給律師的包裹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我當然不贊成女主的做法,太激進,太慘烈。而導演就是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故事,或許這不值得,但有人記得,有人在乎,有人願意以一己之力粉身碎骨來換回稍許的,遲到的正義。

在轟轟烈烈的MeToo運動過後,女性意識如潮水崛起,但這水面之下呢?有人宣揚「田園女權」來贏取私利,有的挖苦諷刺以「女拳」來製造仇恨。

早在2006年,社會運動人士塔拉納·伯克(Tarana Burke)開始使用 "Me Too" 這一短語,鼓勵曾遭受性侵犯的女性說出其經歷。
2017年10月15日,女星Alssa Milano在推特上轉發"Me Too",並附上文字:「如果你曾受到性侵犯或性騷擾,請用MeToo來回復這條推文。」
由於哈維·韋恩斯坦性騷擾事件,#MeToo在社交媒體上成為一個廣泛傳播的標籤。

請不要將「女權主義「汙名化,因為」女權「和」男權「不該是零和博弈。

再次強調,從導演設計的情節來看,本片的意圖完全不在於製造性別衝突。有的女性會以最難聽的語言來為難女性,而有的男性也會真的懺悔自己的錯誤。

當女主前去報復律師時,打手都僱了就在門口,但見律師是真心悔過,便放棄了;女主對於同學和院長實施報復(其實也就是嚇唬)是因為她們完全沒有悔過之心,直到類似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性別,本就不該是人與人共情的障礙。


如果這篇影評有稍許觸動了你,請點讚,收藏和轉發,讓更多人看到!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