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艾瑪.》影評:這服化道真的是近年古裝片的翹楚了

艾瑪.影評

很少有作家能與簡·奧斯汀相提並論,她關於英國社會風俗與戀愛的幽默描寫,讓不同世代、不分國籍的讀者都沉醉其中;《艾瑪.》出版於1815年12月下旬,是奧斯汀的第四本小說,也是她本人有生之年出版的最後一本作品,被認為是奧斯汀成熟後的傑作,全書環繞著一位善良但不懂事女孩,被寵壞的她一開始自大傲慢,對自己的缺點沒有自覺,但隨著故事的發展逐漸成長,最後成為一位謙虛、成熟,努力經營自身幸福的成熟女性。

《艾瑪.》被視為是奧斯汀成熟時期的作品,內容對英國19世紀初鄉間上層階級的生活有細緻的描繪

書中的主人公艾瑪.是個聰慧美麗又富有的鄉紳小姐,她生長在美麗如畫的英格蘭鄉村,是個永遠安靜不下來的紅娘,身邊沒有對手,是個社交女王般的風雲人物。但人生總不可能事事如意,即使得天獨厚,艾瑪.仍然必須面對自身成長、戀愛的失誤,以及亂點鴛鴦譜的種種挑戰與後果,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體會到原來愛一直在身邊。

《艾瑪.》過去也曾被搬上大銀幕,1995年的愛情喜劇《艾瑪》(格溫妮絲·帕特洛版),就是《艾瑪.》的現代版詮釋,而1996年的《艾瑪》(凱特·貝金賽爾版)則是以較直接的方式呈現。

新版《艾瑪.》 的導演奧特姆·代·懷爾德也算個新人,影片本身如何我暫時不在這裡討論。但導演卻找來了曾為《瑪麗女王》《伊麗莎白》等歷史題材電影的亞歷山德拉·拜恩 (Alexandra Byrne),為《艾瑪.》製作服裝。

19世紀初的服裝色調與造型非常豐富且多樣,搭配古典的室內裝演與場景,宛如一副生動的油畫

去年《艾瑪.》預告片一出,我就忍不住對《艾瑪.》服裝設計星星眼了,熟悉的亞歷山德拉·拜恩又回來了,她上一部《瑪麗女王》的牛仔裙設計雖然辣眼睛,幸好在這部片裡她證明了自己無愧於著名戲服設計師的名望。

《瑪麗女王》

艾瑪.是奧斯汀筆下比較有錢的女主人公,拜恩為《艾瑪.》設計的服裝一掃流行的陰鬱古裝風,她帶來了一個絢爛的攝政時代。

英國歷史上的攝政時代,是指1811年至1820年,國王喬治三世(在位晚期,因罹患精神病無法處理政務,國會指定未來的喬治四世為攝政王的9年時間,不過,由於此時英國的社會文化發生了重大轉變,所以英國歷史學家經常把1811年,至維多利亞女王登基的1837年以前,泛稱為攝政時代。

此時的英國,由於國力逐漸上升,社會變得更富裕,且在歐陸戰場上擊敗拿破崙而民族自信心大增,上層文化開始脫離歐陸影響,形成自己的風格,簡·奧斯汀的作品描述的正是這個時期。

法國大革命以後,人們在髮型上追求「自然」風潮。在攝政風格時代,洛可可風格的奇異髮型消失,髮型變得自然起來,控制髮量的盤髮成為了主流。此外,因為這一時期的禮服較為樸素,作為禮服的補充,王冠、髮釵、寶石、羽毛飾品、花朵等髮飾深受歡迎

片中艾瑪.作為貴族少女,角色的服裝同時展示季節的轉換與劇情發展,特別是艾瑪.的成長歷程。她的家境的比她的鄰居奈特利先生及閨蜜哈里特富裕(雖然奈特利的社會階層比較高),但作為鎮上最有錢的女孩她理應有最多最貴的衣服。

比如這段艾瑪.和哈麗特下午在家中花園散步,她們身著攝政時代經典的白色禮服散步,仔細比較,會發現同樣是棉質,艾瑪.的禮服無論工藝還是繡花都要比哈麗特的複雜,這種服裝對比貫穿全片,服裝是財富地位的體現。

白底繡花非常精緻。在1810年代後期,女裝越來越注重裙襬裝飾,作為鎮上最富有的女性,艾瑪.早已捕捉到這種時尚~

導演曾透露表示,電影中她特別喜歡亞歷山德拉·拜恩為哈麗特與艾爾頓先生的「約會」所設計的一場戲。在這場戲中,艾瑪.為了搓合他們,讓哈麗葉穿上美麗的金色絲絨洋裝為哈麗特畫肖像,希望艾爾頓先生能被她吸引,卻沒想到自己有些半透明的荷葉邊上衣,反而對男士更有吸引力。

除了艾瑪.的服裝,出身沒落貴族的哈麗特所穿的紅色斗蓬與罩帽,也是完全符合史實,與艾瑪.講究的訂至服不同的事,這種統一為女學生製作的服裝,由於不需要個人化訂製,因此外型顯得相當粗糙。

攝政時代的女學生一定會穿這種罩帽與斗蓬。這種服裝非常實用,而且不需要特別訂製,因此成本較低,而且可以明顯看出身份地位的不同,它像是標示著哈麗特身份地位的標籤

雖然《艾瑪.》是一部輕喜劇電影,但它除了服道化的歷史精確性都非常高以外,還格外注重了上層社會禮儀的展現,演員們站立走動坐姿完全和歷史情境相符合,隨便一截就是油畫。古裝設計不是架空,所有細節展現需要和時代背景及人物身份相吻合,這點上來說《艾瑪.》不要比今年年初的《小婦人》強太多。

資料來源:環球影業、Vogue Australia、Fashionista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