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賽道狂人》影評:不負責任影評-那道稱為夢想的背影
賽道狂人影評大家好,我博士。
你看過賽車嗎?
我是沒什麼看啦,但還是會知道F1,知道舒馬克,知道……好吧就這樣了。
《賽道狂人》是部真實故事改編的作品,故事的主角麥爾斯與謝爾比都是賽車手,同時麥爾斯也是美國賽車名人堂的入選者之一,而這個故事纏繞著的,不只熱血、不止夢想,還有很多的企業文化與成長。
準備好看布魯斯韋恩跟傑森包恩一起叱吒利曼了嗎?
那麼,我們開始吧。
如果你不是一個賽車迷,我該如何跟你推銷這部電影呢?
恩,首先,他有個非常精彩而且成熟的故事。
再來,即便你不看賽車,你或許也會跟我一樣為了裡面的橋段血脈噴張。
最後,如果你真的不想看賽車,也許你也可以來看看馬特·達蒙與 克里斯蒂安·貝爾像13歲青少年一樣互毆,如何,這聽起來蠻有趣的,對嗎?
《賽道狂人》吸引人的地方不僅僅是賽車,角色的成長,企業文化的暗鬥,家庭與現實的權衡,這是部很真實的作品,因為真實,所以更能產生共鳴。
【坐上福特的布魯斯偉恩】
眾所周知,克里斯汀貝爾是個很棒的演員,而當他坐上賽車,化身為一個為了賽車而痴狂,頑固,無法融入人群的怪胎時,你會更被這個演員所吸引。
謝爾比給了這部作品骨肉,而麥爾斯灌注了作品靈魂。
從對車輛的堅持,古怪又頑固的個性,絕佳的天賦,家庭與夢想的考量,麥爾斯肯絕對是這部作品最吊詭而且難搞的角色之一,但也因為這個角色的難搞,讓我們感受到賽車的真實與情緒,同時帶給我們血脈噴張的活力。
在克里斯汀貝爾的演技下,我們可以感受到麥爾斯對賽車的堅持,他自負,卻也清楚這樣的個性會令他舉步艱辛,為了家人他可以犧牲,為了賽車他也可以,從將板手砸向好友,到願意將檔位下降,這個過程太久,也太深刻了。
我們不是不了解福特這麼做的理由,但卻沒辦法諒解備這樣犧牲的小人物,是的,還有謝爾比。
【超過七千轉的人生】
由麥特戴蒙所飾演的謝爾比不僅是為賽車設計師、推銷員,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賽車手,他是在麥爾斯之前唯一贏下過利曼24小時耐力賽的賽車手。
而或許是過了七千轉,他的人生才會有了這樣的彎道。
放棄當賽車手,一度為企業妥協。
身體的問題真的是謝爾比不在賽車的原因嗎?
我想是不全然的。
他與麥爾斯一樣熱愛賽車,而且也深知對方的天賦,所以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坐在麥爾斯家門口。
過了七千轉,人生就會不同嗎?
至少這部作品中的小人物是的。
和法拉利與福斯相比,謝爾比與麥爾斯就是個小人物,但正因為是小人物,所打造的傳奇才會如此不朽,足以掛上《賽道狂人》的稱號。
【那些被希望遮蓋的影子】
整部作品我最喜愛的地方不僅是麥爾斯與謝爾比之間的火花。
福特與法拉利的談判。
福特企業的內部問題。
賽車場上的拼鬥。
這些我都很喜歡,但我最喜歡的,卻是那個無論比賽或練習,都坐在那看的麥爾斯的嬌小身影。
對彼得來說,麥爾斯無疑是他生命中最閃亮的一顆星,他成功的重疊了父親與偶像的角色。
而在諾亞朱佩的演技下,彼得從一個憧憬偶像的男孩,逐漸轉變為擔憂父親的兒子,這樣的角色成長是非令人動容的。
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父親的期待。
同樣也可以體會到他在看到父親著火時的茫然。
「你身上有著火過嗎?」
當彼德這麼問時,他想得到的或許只是一個人告訴他,有,我們都有,這是必經的過程。
而最後與謝爾比的對談,我想無論是彼得或是莫利,沒有人是責怪謝爾比的。
他們都了解麥爾斯,賽車,是他的一切,而他們,也是因為麥爾斯如此愛賽車,才會如此愛這個或丈夫或父親的賽車手。
152分鐘的時間,我很難說絕無冷場,但詹姆士?曼格導演用幽默詼諧的方式,替代較為硬派的談判,同時加入了許多令人情緒高漲的環節,使整部作品顯得更為靈活,流暢,成為一部足以滿足大眾的傳記型電影。
我是博士,克里斯蒂安·貝爾換檔真的超帥的,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