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賽道狂人》影評:這才是十年來最好的賽車電影

賽道狂人影評

如果你能一直在為夢想努力,那才是真正的幸運兒。

R君說

「雖有卓越的才能,

而無一心不斷的勤勉、百折不回的忍耐,

亦不能立身於世間。」

(亞歷山大大帝)

這也是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競爭者之一。

克里斯蒂安.貝爾真是好萊塢最敬業的男星之一。這位和R君生日只差2天的明星,在他的作品生涯中,不止一次的為了角色的需要可以反複讓自己瘦到皮包骨頭,然後下一部作品又能大腹便便,比如《機械師》,比如《美國騙局》......影迷們甚至給了他一個「橡皮人」的稱號......這一次,他又從七個月前《副總統》裡面那個體態豐腴的副總統切尼直接減重31.5公斤,搖身一變,成為了50年前的傳奇車神肯.邁爾斯。

當然,影迷們對他的喜愛肯定不是因為他會變體重戲法。事實上,貝爾的演技這幾年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飆升,從2006年《蝙蝠俠》大受好評之後:

-2011年憑《鬥士》獲得83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2014年憑《美國騙局》獲得86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 2016年憑《大空頭》獲得88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 2019年憑《副總統》獲得91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以R君自己的觀感,貝爾在這部《賽道狂人》中的表現,絕對值得一個本屆奧斯卡影帝的提名,但也許因為這一屆的競爭已經實在太激烈,卻沒有入圍。但至少他也入圍了金球獎和美國演員工會獎的提名,顯然不過是毫釐之差.......

事實上,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好萊塢另外一部雙星拱照的作品。同樣帶著2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2016年的《火星救援》和1998年的《心靈捕手》)和1屆最佳男配角提名(2010年的《成事在人》)的馬特.戴蒙,雖然和他的好基友本.阿弗瑞克在好萊塢更加以編劇水平出名,但他平和樸實的表演,在這一次,和貝爾略顯誇張和極端的角色風格恰好做到節奏互補,讓整部電影顯得張弛有度,的確比2013年朗.霍華德帶「錘子哥」拍的《極速風流(Rush)》要好上一個檔次。而後者的確在各種獎項提名上也比前者少了很多。

但,居然本作的豆瓣分(8.5)還低於《極速風流》(8.7).......

其實本作的英文原名是《Ford v Ferrari》,如果直接翻譯過來,應該叫「福特對戰法拉利」,講述的是1966年福特和法拉利爭奪24小時勒芒拉力賽冠軍的故事........所以,這注定是一部褒貶立場分明的電影。

鑑於本片故事在商業社會上的敏感度,恐怕影迷們只能自己找尋觀賞本片的渠道了。

一段商業鉅子間的恩怨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雖然電影中有很多細節做了藝術的修飾,甚至與現實有一些出入,但是總的主線是一個真實的事件:(上圖就是現實中的法拉利和福特,以及他們當時的王牌賽車GT40和330 P3)

1963年,因為法拉利在賽車場上花了太多的錢,陷入財務困境。而福特彼時在美國正是當紅品牌,財大氣粗,希望找到一個新的方法讓自己的品牌更加性感、高端而年輕。於是,當時福特的當家人亨利福特2世便考慮通過收購法拉利來實現自己的願望。

本來,這份收購談判似乎進展的很順利。但是,沒有想到法拉利的控制人恩佐.法拉利對福特試圖全面控制法拉利的做法很不滿意。而在最後一刻拒絕了福特的收購要約,並且羞辱了一下亨利福特2世,說他永遠及不上他的老爸.......(這份羞辱應該是被記載下來的真事。而電影中把對整個品牌的控制權改成了對車隊的指揮權,稍有出入。)(下圖是現實中的福特GT40和法拉利330 P3,你不得不被這漂亮的流線型打動......)

福特2世當然非常生氣,於是下令福特全力建立自己的車隊,一定要在當時最著名的幾大賽事中,尤其是法拉利最為驕傲的法國勒芒24小時拉力賽中壓倒法拉利,成為新的冠軍。

為了這個任務,福特拉來了著名的退役賽車手和賽車設計師卡羅.謝爾比。這位傳奇人物之前就贏得過F1和勒芒大獎賽的冠軍,還在當時刷新了16項美國和世界的速度記錄。不過因為他從小就患有心臟瓣膜疾病,所以到1959年就退出了汽車比賽,改行做了賽車設計師。(下圖是現實中的謝爾比(左邊)和肯(右))

謝爾比慧眼識珠,當然知道賽車比賽不能只靠好車子,還需要好車手,於是他拉來了著名的賽車手肯.邁爾斯。他們倆一起聯合設計出了一個時代的王牌賽車福特GT40。正是這輛GT40,讓福特不僅在1966年的勒芒包攬前3,還連續拿了4年的勒芒冠軍。

在現實中,肯.邁爾斯的性格據說是很不好相處,所以和福特公司的很多人都有過過節。但是,現實是福特並沒有限制他的比賽。肯.邁爾斯並不像電影中那樣只參加了1966年的勒芒比賽,他1965年也曾參賽,因為變速箱的故障而只能中途退賽;而1966年的比賽中,的確如電影中所表現的那樣,由福特營銷和公關高管Leo Beebe提議,福特2世贊同的,在最終衝刺時,由肯.邁爾斯做了讓步的等待,等隊友一起上來,讓3輛福特GT40同時衝過終點。(下面這張就是當時的歷史鏡頭)。

但是,因為起步的位置不同,這個安排讓肯.邁爾斯在最終排名時失去了應有的冠軍。(勒芒官方記錄是1966年冠軍是麥克拉倫(也就是現在麥克拉倫車隊的創始人)和Chris Amon的搭檔組合)

但是這並不妨礙肯.邁爾斯在賽車史上的地位。因為他之前已經獲得了同年的Sebring和Daytona賽事的冠軍,而作為無冕之王的他本質上是勒芒賽事的冠軍,這樣的同年「三冠王」的戰績至今無人可以打破.......

然而,遺憾的是僅僅在勒芒比賽2個月後,肯.邁爾斯就在測試新賽車時發生意外而死,一代車王就此終結。(下圖是肯.邁爾斯在賽場上的照片)

所以,這不但是一代車王的人生巔峰故事,也是2個商業巨頭交戰的商戰故事。你既可以看到商業巨頭們的個性,決斷,也可以見到大企業中的官僚主義,還有2位一代車王在賽車場上風馳電掣的廝殺衝鋒,見識到他們如何不停挑戰自我巔峰的表現,這樣的電影怎能不精彩?

熱愛你的夢想,但要堅持團隊精神

最初好多的影迷,衝著《Ford v Ferrari》這樣的名字,更因為在這一段賽車的歷史上,的確是福特戰勝了法拉利這樣的事實,都覺得這應該是一部是福特人揚眉吐氣,乾掉腐朽傲慢的法拉利的故事。

但是沒有想到,在這樣一個結局註定的電影裡,竟然導演從頭到尾都在嘲諷著福特的外行、官僚和無情.......

這當然有著導演和編劇自己在商業上和個人偏好上的喜惡,但是也非常刻骨的反映了美式文化對於尊重專業、尊重公平和那種追求「徹底卓越」的體育精神的崇拜,對於大企業官僚風格和「暴發戶」作風的鄙視溢於言表;但在另一個層面,也反映了美式文化裡對團隊、搭檔的重要性的那種崇尚。

R君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便是一家美國頂尖的運動用品公司。在那裡,R君被教導學習的第一個精神,就是團隊精神。

其實不要看好萊塢電影中那麼講究個人英雄主義,但是在他們的背後,其實更加講究團隊主義。比如我們都熱愛的「復仇者聯盟」,雖然每個超能英雄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能力,但是面對強敵的時候,他們需要的永遠是「together」;而更不要說像「碟中諜」這樣的影片,伊森.韓再牛逼,也始終離不開他的團隊共同作戰。

在電影中,孤軍奮戰的肯.邁爾斯再牛逼,依然淪落到事業破產,只能在汽修店裡面打工的地步。如果不是謝爾比慧眼識珠的極力保薦,他既不可能進入福特車隊這樣一個能發揮他最大才能的舞台,也不可能得到更重要的比賽機會。

的確,無論福特2世也好,Leo Beebe也好,他們在電影中似乎還真的沒有做過什麼正面的事情。而電影甚至在勒芒大賽最後,還讓恩佐.法拉利全程觀賽,還給肯.邁爾斯致了個禮,對比著福特2世半途就直升機去享受美好的晚餐,對賽車的熱愛精神孰重孰輕不免一目了然。但是這畢竟是電影作品,在現實中,恩佐法拉利其實根本全程沒有在現場觀賽,法拉利車隊還對此頗有微詞,覺得如果他的在場,可以對團隊士氣有很大的鼓舞。

無論如何,是亨利福特2世花了近千萬美金讓謝爾比、邁爾斯和其他的成員一起,打造出了GT40這樣輝煌的賽車,也是Leo Beebe這樣的人最終領導著福特車隊4度拿下了勒芒賽事冠軍。除了謝爾比和邁爾斯,一樣還有麥克拉倫這樣的牛人。

R君當然也很喜歡電影中肯.邁爾斯那樣專注、執著和熱愛著賽車的精神,最終他依然為了這份事業獻出自己的生命,也算是一場人生的輝煌結局。但是,要做成一番真正的成就,光靠一個人的才能永遠是不夠的。你不但需要有邁爾斯那樣的能力,也需要有謝爾比那樣懂得調動資源的人,需要為了目標不惜代價的投資者,也需要Leo和Lee那樣能協調整體的高層管理者。

因此,在現實中,1966年勒芒大賽中三車同時衝頂的安排,無論背後的真相是怎樣的,也是謝爾比和邁爾斯認同並執行了的戰術,是一種集體主義的安排。我們不能隨意去踹測當時現場發生了些什麼樣的故事。

所以,R君以為,《賽道狂人》是一部相當精彩的賽車影片,但是卻過於極端和刻薄,卻失去了對整體格局的把握和深度的思考,在這樣的層面,是遠遠達不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標準的。這可能也是本片看起來那麼燃點,卻在票房上堪稱失利的一個原因。(本片投資近1億美金,在美國本土只收回來6400多萬美金票房。美國人其實並不特別喜歡過於偏頗的立場,何況還是那麼貶低美國本土老大福特的主題。)

當然,這不妨礙每個熱愛賽車,熱愛英雄的觀眾會隨著電影中的大賽而熱血沸騰,歡呼雀躍,也不妨礙我們能紀念並且牢記肯.邁爾斯的台詞,充滿了他追求完美精神的代表:

「如果你想把一台機器推到極限,並且希望它還能堅持下去,你必須明白它的臨界點在哪裡。看,那邊有一條完美的線條,毫無瑕疵的每一個換擋,每一個彎道,都很完美。大多數人都看不到這樣一條線條,甚至他們都意識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它的確就在那邊........」

好吧,讓我們尊重並且熱愛這樣的精神,也熱愛著那些在人生中綻放出最絢麗火花的瞬間。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我們才始終會看到更高的起點。

用謝爾比打動肯.邁爾斯的那段話做結尾吧:

「我10歲的時候,我父親對我說:

兒子,能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人,是真正幸運的人,

因為那樣的人,工作起來並不會感覺那是在工作。

但實際上能做到這樣的人極其稀少。

我也不知道他們到底算不算幸運。

但這些人會發現有些事情他們必須要去做,也是他們最著迷的事情。

如果他們不去做那些事情,他們會覺得人生失去了目的,

我就是這樣的人。」

《賽道狂人》:每一個熱愛汽車的人,不,熱愛生活的人,都應該在這部電影中體會到追逐夢想的溫度。

同時紀念科比.布萊恩特,永遠的湖人隊24號,他和肯.邁爾斯一樣,永遠會活在熱愛這份運動的人們的心中。

R君,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於上海。

財貓電影

兵無常勢,水無定形

財貓電影

兵無常勢,水無定形

92屆奧斯卡專題影評:

-每一對男女,在走向婚姻前都應該看看這部電影

-今年期望最大,也是失望最大的電影

-在征服星際之前,你先最好征服自己......

-《利刃出鞘》:來膜拜年度最佳的聖母和綠茶!

-為什麼《小丑》會在全世界引起轟動?

-《寄生蟲》:比現實貧窮更可怕的是心理貧窮

-《獅子王》:過於寫實的悲哀......

-《玩具總動員4》:每一段旅程的結束,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複聯4》:完美的終局,人文主義的豐碑

-《馴龍高手3》:所謂成長,就是放手

91屆奧斯卡專題影評:

- 《何以為家》:不要哀怨,家只靠自己去創造

- 英雄,都是面對死神而面帶微笑。

- 波蘭版《芳華》,拿了戛納的最佳導演大獎

- 這部英國《如懿傳》,拿了今年奧斯卡10項提名

-《綠皮書》:可能是最名不符實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 無緣引進,但這才是2018年的年度電影最強音

-《大鬧互聯網》:互聯網是怎樣改變了你?

- 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非它莫屬

-《小偷家族》:8.8分,卻讓你開始懷疑「善惡」的標準

-《超人總動員2》:誰說照顧世界比照顧家庭更容易的?

-《遊俠索羅》:誰說這電影不好看的?

-《寂靜之地》:緊張的大氣都不敢喘.......

-《複聯3:無限戰爭》:一場令人心碎的戰爭

-《頭號玩家》:9.2分,119個彩蛋,年度最燃的電影

-《黑豹》:票房出眾的土著版雷神

90屆奧斯卡專題影評:

-《至暗時刻》:再強大的靈魂,都有無助的時刻

-《水形物語》:成年人的幻想與童話

-《伯德小姐》: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

-《魅影縫匠》:有一種愛叫互相傷害

-《佛羅里達樂園》:迪斯尼樂園背後的貧民窟

-《三塊廣告牌》:今年奧斯卡7項提名 別讓恨毀了你的人生

-《奇蹟男孩》:善良,才會有奇蹟

-《華盛頓郵報》:斯皮爾伯格的又一份強烈宣言

-《銀翼殺手2049》:的確是一部偉大的續集

-《逃出絕命鎮》:2017 腦洞最大的電影

-《尋夢環遊記》:愛與救贖,10年來最好的皮克斯電影

-敦刻爾克:那些弱點與光輝並存的人性!

-《星戰8》:令人熱血沸騰的原力之戰

-《金錢世界》:雷德利斯考特對「金錢至上」的中指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