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賽道狂人》影評:這部年度賽車電影,絕不止爽燃而已

賽道狂人影評

2020剛開年,隨著第77屆金球獎獲獎名單的出爐,眾多新片紛至杳來。

無論是爆冷拿下最佳劇情片的《1917》,還是《小丑》《寄生蟲》《婚姻故事》《小婦人》等口碑佳作,都令國內影迷無比期待。

而最近,阿七卻被一部同樣在頒獎季備受好評的影片「驚豔」到了。

它就是由馬特·達蒙+克里斯蒂安·貝爾兩大影帝領銜主演的賽車電影——

《賽道狂人》

Ford v Ferrari

影片口碑爆棚,IMDb評分8.3爛番茄新鮮度92%

就連一向嚴苛的MTC也打出了81的高分。

從影片昭然若揭的片名,你大概能夠猜出,這是一部硬核賽車電影無疑。

可如果你以為它只有爽燃的飆車戲碼,那就大錯特錯了。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上世紀60年代福特法拉利兩大汽車企業的傳奇對決。

1960年代初,福特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商之一。

但汽車設計的陳舊,銷售量的下滑,也讓福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頸。

應該如何應對呢?

時任福特銷售總裁的李·艾柯卡提議,「福特公司應該參加賽車比賽」

在備受年輕人喜愛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法拉利過去5年斬獲4次冠軍,已然把「勝利」二字與法拉利汽車本身緊密聯結在一起。

如果福特也能標誌著「勝利」,則必然會在全球贏得更為廣闊的市場。

可短時間內造出頂級賽車幾乎是天方夜譚,於是,福特二世決定直接收購當時的賽車王者法拉利。

1963年,福特二世派人和法拉利創始人恩佐·法拉利進行談判。

前期各個事項的推進都十分順利,但在臨近尾聲時,合同中的一個細節卻引來恩佐·法拉利的勃然大怒——

對於競賽車隊能否參加比賽,法拉利並不具備最終的決定權

這位一生都痴迷於賽車事業的「法拉利之父」,隨後在談判桌上大發雷霆,並對福特二世百般羞辱。

「胖子」「豬頭「雜種」」,更戳中福特二世痛楚的則是這一句:「你不是亨利·福特,你是亨利·福特二代」

言下之意,是說福特二世子承父業,只會吃老本。

氣急敗壞的福特二世,於是決定打造一輛全新賽車,來擊敗一直稱霸勒芒賽場的法拉利。

銷售總裁李·艾柯卡臨危受命,他找來了曾獲得「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的卡羅爾·謝爾比(馬特·達蒙飾)

而謝爾比則在第一時間找來了他心目中的最佳車手肯·邁爾斯(克里斯蒂安·貝爾飾)

一開始,聽說謝爾比要用90天時間造出超越法拉利的賽車,邁爾斯直接笑出了聲。

但既然是心中最愛的賽車事業,對兩人來說毋須多言,乾就完事兒了

謝爾比接過福特GT40的項目,就開始和邁爾斯一起著手試車和調試工作。

不得不說,兩位狂熱賽車愛好者的合作相當成功。

尤其的邁爾斯,每跑完一圈,他都能夠迅速找出此款賽車的缺陷和弱點,並一步步優化,讓其性能獲得質的飛躍。

試車工作看似簡單,但這項工作對細節的考究程度,完全超乎常人的想象。

面對勒芒長達24小時的比賽,賽車的引擎要兼具馬力與耐力;

車身要足夠輕便,剎車要足夠靈敏,汽車的性能則需要同時考慮高效與平衡

在兩人一次次試車的過程中,GT40的性能逐漸趨於成熟,眼看就到了新一屆的勒芒車賽。

可就在這個時候,邁爾斯卻被告知,他不能參加比賽。

原來福特的執行副總裁利奧·貝貝一直對邁爾斯抱有成見,覺得他性情古怪、口無遮攔,根本沒法代表福特的企業形象。

於是,邁爾斯也只好恨恨作罷,回家繼續修理汽車。

在接下來的1964和1965年,由福特派出的GT40在勒芒賽場上迎來全面慘敗,再次被法拉利摁在地上瘋狂摩擦。

直到1966年,謝爾比親自對福特二世進行遊說,這才讓整個故事有了重大反轉。

不過,在影片中謝爾比的遊說方式十分特別:駕駛賽車帶著福特二世一頓狂飆,讓對方感受了一把真實的「速度與激情」。

邁爾斯總算獲准可以參賽,在接下來的戴通納、賽百靈車賽中,他都毫無懸念地拿下冠軍。

終於迎來了福特vs法拉利的終極大戰,以邁爾斯為首的福特車隊如約來到了勒芒的賽場。

然而很不走運的是,邁爾斯一開始就遭遇到關不上車門的問題。

但他依然憑藉強大的毅力和對賽車的熟練把控,一次次刷出最快圈速。

很快,邁爾斯擠進了比賽前三名,與法拉利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

而隨著前兩名法拉利雙雙遭遇突發事故,邁爾斯順利成為整場比賽的第一名。

可就在這時,福特的執行副總裁利奧·貝貝卻提出一個「餿主意」,讓三輛福特賽車同時衝線,藉此讓福特的品牌形象載入史冊

隨後,謝爾比將福特高層的意向傳達給了邁爾斯。

謝爾比無意讓邁爾斯服從這個無理的要求,而是把選擇權完全交給了邁爾斯。

於是,重返賽場的邁爾斯,戴上墨鏡,開始了秀到飛起的高光時刻。

他把馬力開足,一路狂飆,再一次刷出全新紀錄

在空曠的賽道上,邁爾斯歡快地唱起歌來。

這一刻,人與賽車,遠山與曠野彷彿已融為一體。

突然,邁爾斯減速了,他靜靜等待另外兩名福特賽車手。

最終,在勒芒車賽的終點線前,三輛福特車同時衝線。

本以為故事到此為止,但沒想到,勒芒官方卻以福特賽車手邁凱倫起跑的位置更靠後為由,把比賽的冠軍頒給了他。

邁爾斯與冠軍失之交臂

然而,如果不是「勒芒醜聞」,邁爾斯原本會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同時獲得戴通納24小時耐力賽、賽百靈12小時耐力賽、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的車手。

兩個月後,邁爾斯在一次試車過程中發生意外,不幸喪生。

回顧整部電影,最讓人頗為感觸的,大概就是兩位主角對賽車始終如一的熱愛

卡羅爾·謝爾比和肯·邁爾斯,是兩個如此「純粹」的男人,

他們光芒萬丈、與眾不同,一開始就找到了他們終其一生都必然要做的事情,那就是賽車。

為了完成這項事業,他們一次次試車、調整,只為實現心中那個小小的英雄夢想。

而更令人欽佩的,是邁爾斯。

這位天賦異稟的車手,剛出場時脾氣火爆,一開口就得罪所有人。

而最後,在勒芒賽場的尾聲,他終於「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完成了獨屬於他自身的心靈之旅。

放棄固守觀念,犧牲陪家人的時間,這個男人的一切所思所想,所行所為都只為「賽車」二字。

所以,最後當知曉自己並未奪冠的時候,他沒有失望,更不曾懊悔。

而是和老友一起,再度聊起這輛賽車的整體性能與亟需改進之處,在夕陽下,兩個天真的男人逆著慶祝的人群而去。

一步步,兩人走得豪邁開闊,不像是敗將,而彷彿他們才是冠軍。

每分鐘7000轉,是車手才懂的浪漫

它讓兩個男人回到了最簡單最純粹的樣子,但這又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如何面對生活的方式。

所以某天,當你也找到了自己的榮光與熱愛,就千萬不要辜負它

希望你可以如邁爾斯一樣信念感十足,朝著7000+的轉速,放手一搏,拼命衝鴨!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