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賽道狂人》影評:遺憾並不妨礙偉大的存在

賽道狂人影評

這是一部傳記式的電影,記錄了一個時代,2個偉大的車手、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和肯·邁爾斯,以及這個時代的註腳們。

謝爾比因身體原因不能再做賽車手

邁爾斯在人生中最後一次的測試中

(一)純粹也是一種妨礙?

人性的複雜總是讓我們不斷刷新三觀,正常情況下,在少數人擾亂正常秩序的情況下,會引起大多數的抗議,但當一個人活的太純粹,或者換句話說,為了自己的理想或事業純粹的活著,對於「大多數」來說有時也是一種妨礙。肯·邁爾斯就是這樣一個全神貫注的人,絲毫不會理會任何人的想法,比如,他的顧客問為什麼我的賽車開著不順手,他直接了當的告訴對方,那是因為他不懂,比如,福特新車野馬問世,他對利奧提出改進意見,換來的是對方的記恨,不管別人願不願意聽,他都告訴別人真話,也是這樣的純粹執著讓他成為了競速高手的充分必要條件,他享受每一次賽車達到極速時的感覺,與車融為一體。或許那些「大多數」嫉妒他活得如此純粹、如此自我,雖然有小人當道,但能遇到卡羅爾·謝爾比應該是他最大的收穫吧,兩個一樣的人創造的默契,是一種奢侈,可遇不可求!

邁爾斯告訴顧客車開不順是因為不懂

直接了當告訴對方野馬的缺陷

(二)官僚主義害死人

感覺在這個時候看到福特公司內部的權力鬥爭和官僚主義,非常應景,此時的我們也正飽受官僚主義的擴散效應,例如前段時間的湖北省紅十字會事件的發酵、以及各種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官員履責不到位的事件等等,何為官僚主義?做事憑空想象脫離實際、外行指揮內行。

例如,謝爾比在遊說亨利·福特二世繼續投錢支持他們的賽車事業時說,你不能靠官僚系統來贏得比賽,並以一份文件要經過20多個人才能到亨利·福特二世的手中舉了例子。

片中類似的伏筆很多

Daytona比賽過程中,利奧興奮地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車手的選定、速度、戰略的規劃,甚至連油門該踩到多少轉都是我們決定。

無知者可能有時真的意識不到自己無知

還有最後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利奧在亨利·福特二世默許下,下令三輛福特汽車同時到達終點線,在明知冠軍不會屬於邁爾斯的情況,去欺騙他們,要求他們要有團隊精神之類的鬼話,至此,我相信利奧已經被觀眾在心中手撕了N遍。

(三)事實有時真的很殘酷

但歷史就是歷史,事已至此,所有的不甘只能靠自己,才能有第二次機會問鼎勒芒,不過生活不是童話,也不是勵志故事,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有些事情錯過了終究還是錯過了,肯·邁爾斯在勒芒賽後測試賽車的過程中遇難,傳奇的一生也就此打住,原本可以成為史上第一個同一年連續贏得Sebring、Daytona、勒芒的人。

看到這裡讓我深深地感到現實的無力感,肯·邁爾斯的人生就這樣終止了,也許他更執著於賽車事業本身,或許是我們不該執著身外之物。

影片不帶批判主義,立場客觀,即便1966後徹底退出的法拉利公司,在輸掉比賽後,依然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而福特雖然連續稱霸了往後的勒芒耐力賽,但亨利·福特二世極其管理層的表現讓人失望,覺得砸錢就可以贏,絲毫不尊重選手和體育競技精神,片子的價值觀簡直正的一筆,且不帶一絲說教色彩。

兩大男神馬特達蒙、克里斯蒂安貝爾壓陣,也沒讓這部片子在奧斯卡的重要獎項上有所斬獲,按常理來說,傳記類電影在奧斯卡獲獎史上的中獎率還是很高的,捋了捋近20年的傳記類電影獲獎年份分別是2001、2010、2013、2015、2018,但沒有一次是連續的,可能《賽道狂人》生不逢時吧,但「魔鬼筋肉人」貝爾整容式的演技簡直是愛了、愛了。

Ps:1、原來福特公司真的有收購過法拉利公司,只不過沒談成,1965年才被FIAT購入股份,1969年FIAT才獲得50%的控股權。

2、福特高層授意的1966年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比賽結果真的是當年最大的競技醜聞。

3、雖然在1966年的勒芒耐力賽中,福特公司被黑的體無完膚,但就事論事,作為一家汽車公司的領導者,亨利·福特二世還是很成功的。

4、事實證明,任何一場比賽都應該全力以赴,其他的都是浮雲。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