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賽道狂人》影評:造一個「純粹」的夢

賽道狂人影評

今天去影院二刷了車v車,依然能感覺到熱血沸騰。影院的音效讓我更有那種身臨其境看賽車比賽的錯覺。我也終於把一刷之後語無倫次的流水賬寫完了,現在的我當然更平靜,但我居然還是更喜歡剛一刷完頭昏腦脹滿心為Ken Miles叫冤時候寫出來的東西。這部電影造了一個很好的夢,關於友誼,關於體育精神,關於理想與現實。


開頭講述了三個故事,三個人物的人生轉折。

Shelby是一個因為身體原因退役的賽車手,在這之前他是美國唯一一個在Le Mans的24小時耐力賽上獲勝的賽車手,他退役之後就去賣賽車了。Miles是一個退伍老兵,他也是從來沒有拿過第二的賽車手,但他因為脾氣太暴躁,沒有什麼賽車廠家願意與他合作為他提供賽車,所以他很難參賽,甚至很難養活自己。在SCCA賽場上獲勝後Miles發現自己賴以維生的修車廠破產了,他決定退役做一個普通人的生活。福特公司銷量年年下降,公司老總亨利·福特二世決心要反轉這個局面,一個高管李提出要學習法拉利的理念,要讓「福特」的名字和勝利聯繫在一起,參與賽車競技,在Le Mans上贏得冠軍。意大利人把美國人狠狠的羞辱了一番,「二世」的自尊心受不了了,決定參戰。

然後這三個人物的命運交織在了一起。

李去找了Shelby,因為Shelby是唯一一個贏過Le Mans的美國人;Shelby去找了Ken,因為Ken是她的好朋友,也是他認識的最優秀的賽車手。但Ken最開始完全不願意,不說這件事的可能性到底有多高,只說他認為福特這樣的公司不會讓Shelby和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那個公司的高管一定是會表面笑嘻嘻,背地裡把你往死裡搞的。就像發布會上,「團隊合作」,多美好的字眼。

Ken不想淌這混水,但Shelby開著拉風的跑車去他家找他,帶他去看賽車雛形。這時的Ken已經遠離賽車生涯有幾個月了,他摸上賽車時,一部分的他又活了。他在賽道上瘋狂地開,然後吐槽這個車這裡不行那裡不行,於是他製作賽車的一天200美金的生活就開始了。

勒芒比賽的準備目前來看是順利的,當然賽車測試會遇到各種的困難,但這些都被一一解決了。大部分觀眾(我)是聽不懂這些術語的,於是在緊湊的製作情節中,我們只需要知道,1. 這很難;2. 他們很nb就是了。

這時候另一條線的戲劇衝突開始增強了。前面Ken和Shelby關於福特公司的談話是一個鋪墊,「團隊合作」和Ken聽到「亨利福特」時的眼神也是鋪墊,然後到了影片的這個時候,這種衝突開始加強了。

Shelby和公司高管出現了矛盾,公司高管堅決不讓Ken參賽,因為這個人太「純粹」——他只在乎賽車,只在乎自己的輸贏,而完全不會在媒體前面說話,脾氣還那麼衝。於是公司希望Ken不要去法國參賽。第二天在Shelby的車廠,其他幾位賽車手都去填了簽證申請表,而Ken卻沒有,Shelby和他說了這件事之後Christian演的實在是太好了,就是他張嘴了兩次沒有說話,然後他站起來,轉身,做他「應該」做的事。

結果當然是輸了,然後開啟了第二階段。亨利福特給了Shelby最大的權力,於是我們想,苦盡甘來了,不是嗎?或許沒有,但這一段是很輕鬆的一段,(比如馬達和芭樂菜雞互啄),因為我們已經知道大概會怎樣,看進度條也知道該苦盡甘來,缺席的英雄拯救全世界了。

但並沒有苦盡甘來,這不是迪士尼的童話(thk god),一方面在接近比賽的時候,高管層又出了問題,之前被Ken羞辱過的高管變成了最大負責人,堅決不讓Ken參賽,而在高管勾心鬥角的時候,Ken在測試賽車,發現剎車系統有問題,出現了事故,發生了爆炸。爆炸的確會讓人隱隱不安,但這次高管的勾心鬥角看似並沒有上次那麼令人不安,因為Shelby接到了報信,「足智多謀」的他安慰Ken,也說服觀眾,他會解決的。

然後這個解決方法我真的是愛了。

戴通納耐力賽算是一個小高潮,畢竟是勒芒耐力賽的預熱。「純粹的賽車」和「管理層」的衝突出現地越來越頻繁了,不只是直接的對峙,更多的還是「做的人」和「吹的人」之間的鏡頭切換和對比。Ken和Shelby全心全意地在考慮賽車,而那位高管在觀賽區侃侃而談,接受「榮譽」。劇情上的衝突直接體現在高管不讓Ken開到6000轉以上,說什麼這是耐力賽這樣太廢車,而Ken和Shelby相信這輛車,在最後一圈時Ken開上了7000轉,反敗為勝,高管非常不開心,福特老總在線爆粗。

第一次在家看的時候我對於亨利福特「SOB」的理解是他很生氣,最起碼是upset,對於Ken奪冠這個事實。第二次在影院看的時候突然覺得這句SOB好像沒有那麼負面的情感,就是,「靠」。

這個時候無論是比賽的衝突還是賽車與管理層的衝突都已經展現的很全面了,所以觀眾(我)會更期待後面勒芒,一個已經醞釀了這麼久的比賽,究竟會是什麼樣的。

Le Mans的開局並不是很順利,Ken的車門出現了問題關不上,然後被暴捶搞定(這是真事)。所以一上來Ken就處於劣勢,這就直接把戴通納賽後的喜悅和輕鬆拉回了現實。

在雨中Ken和法拉利追上了平局,兩個人在僵持的時候,可惜Ken的剎車出現了問題,又被落下了。雨中的場面真的好看,直觀地感覺到當時的速度和危險,而且夜晚的光也很好,增加了緊張的氣氛。整個晚上我也很喜歡幾個小細節,一個是Shelby偷計時器和扔螺母,完美體現「We are nastier」;還有一個是換剎車系統時這倆人和裁判吵架,氣勢洶洶的Ken被Shelby順毛然後躲在霸氣開麥的Shelby身後狐假虎威。

換好剎車之後Ken繼續追,這次他需要追兩圈才能追上。這段應該是全片的高潮了。

第二次在影院看這段的時候我依然十分激動,因為影院的音效實在是太好(畢竟音效拿獎了),哪怕知道他是怎麼超車的,我還是熱血沸騰,在他第一次超車之後險些在影院歡呼出聲。第二次的時候反而沒有那麼激動,可能是激動勁過了,或者是想起來發生什麼了。我第一次看到法拉利那個車廢了的時候還是很開心地鼓掌了,就像是球場上對手投了個三不沾而我喊了一聲「好球」。

Ken在之後的領先就毫無懸念了,而另一條故事線的衝突卻沒有因為比賽衝突的停止而停止。

反派Leo又一次「出謀劃策」,想讓三輛福特同時衝過終點線。在平時來說,你跟我說這是為了「團隊精神」,「最大的利益」之類的冠冕堂皇的話我是能接受的,因為我知道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人與人就是這樣的,像Lee說的,這是一個幾萬人共同和諧運作出來的結果。但事實就是,這部電影塑造出了一個純粹的賽車手Ken,用了一個多小時來展現這是一個多麼追求完美的人,並且多次用極其激烈的比賽現場感染觀眾,在這個時候,它已經為觀眾打造出一個夢境,一個有著純粹的體育精神的夢境。

所以說這些「真實」而醜惡的存在就成了破壞夢境的元兇。Leo這個角色放在生活中絕對不會稱得上是一個反派,他就是一個所謂的「精英」,但在一個成功的美夢裡,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反派。

Ken到最後決定減速的那個鏡頭我覺得拍的很好,事實上,整部電影裡每次在最快的車速下拍攝Ken的特寫,並把嘈雜的環境音減弱,增強Ken的心跳的時候我都很喜歡。我感受到了那種「當你車速很快的時候,周圍的一切都變得很慢」的感覺。看著Ken做出這樣的決定的時候我的感情很複雜,一方面,看按照劇情發展一個難以相處的男主人公「成長」了;另一方面,noooooooo,他為什麼妥協了。

結局很令人難受,Ken沒有在那年拿下三連冠,而他並沒有機會再去衝擊這樣的榮譽,沒多久後就死在了賽道上。我第一次看電影的時候在想,導演這麼設置情節太強行了吧,後來才知道這是真實發生的事情。當然我後來也知道了三輛福特並沒有一起衝過終點線,某位大兄弟甚至在最後踩了油門。沒必要,是真的沒必要。

後面就是煽情啦,確實很感慨,天妒英才。導演和演員在感慨這些賽車手的經歷,也在感嘆自己在電影工業的經歷。總而言之,我很喜歡這部很完整,很刺激的劇情片,而且Christian Bale演的真的太好了!!(嗷嗷叫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