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賽道狂人》影評:丫不是亨利福特,丫就是一孫子

賽道狂人影評

影院終於復工了。有了看電影的地方,看什麼又成了新問題。看老片固然也是一種樂趣,但是肯定有不少觀眾不甘心只看老片。至於新片,一時間又實在沒有太多夠分量的。以傳統的中庸思想為指導,我覺得大家可以考慮去看一部不老不新、既老且新的片,比如這部《賽道狂人》。

說這片子老,是因為它本屬奧斯卡頒獎季,還拿下了最佳剪輯和最佳音效剪輯兩項技術獎項;說這片子新,則是因為這次上映確實是它在國內的首映。好飯不怕晚,何況這碗飯上得也不算特別晚。同樣是雙男主、中文片名同樣有「極速」字樣的《極速風流》,當初可是隔了兩年多才跟國內觀眾見面的。

有《極速風流》珠玉在前,類似的題材是沒什麼人輕易敢碰的。《賽道狂人》這個項目之所以這麼迎難而上,敢同澤莫爭高下、不向雷神讓寸分,關鍵在於主創團隊找到了「賽車雙雄」這個模式的不一樣切入點。本片中的雙雄不是對手而是合作夥伴。少了賽場上的針鋒相對,不代表本片的雙雄衝突就一定得弱化。賽場之下,兩人充滿了激情互動,比如在草坪上翻滾摔♂跤,還有大晚上偷摸兒地背著老婆出去搞事情。最過分的還是他倆一黑一白那兩頂牛仔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本片主演之一克里斯蒂安貝爾在《黑暗騎士》中的勁敵小丑扮演者希斯萊傑的另一部代表作。被裱起來的扳手也有掛在衣櫃門上的兩件套襯衣內味兒了。

《賽道狂人》是一部體育競技題材的影片,但是涉及的主要運動類型是賽車而不是摔♂跤,所以縱然兩位男主摔♂跤的場面再怎麼吸引眼球,也只是起到點綴作用而已。影片的可看性在更大程度上還是依賴於賽車場面的呈現。極力還原當年車型引擎轟鳴聲的音效,使得安坐於影院中的觀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收獲類似置身圍場的體驗。在視覺方面,片中的賽車主視角鏡頭大多較低機位呈現,這顯然是考慮到賽車底盤較低的特點。觀眾的眼珠彷彿「貼」在車輪旁,跟隨賽車一起在賽道上飛馳。這種較低機位還帶來一種「低空俯衝」的緊張刺激感,配合逼真的音效與適時響起的激昂配樂,帶動觀眾的心跳速度隨著影片主角賽車轉速提升。

《賽道狂人》敘事的兩大重點一個在賽場,一個則在職場。前者是以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的肯邁爾斯為主,後者則是以馬特達蒙飾演的卡羅爾謝爾比為主。邁爾斯和謝爾比都是頂尖賽車手,但是在《賽道狂人》的故事中,謝爾比已經退役轉做賽車的研發與銷售,換句話說,他從賽車手轉變成了生意人。本片的英文原名直譯過來是「福特大戰法拉利」,負責跟福特這個金主爸爸打交道的自然是生意人謝爾比。遠離賽道的謝爾比,開發出了新技能,在處理職場關係方面表現之老練,簡直有點職場PUA的感覺了。無論是對大老闆福特,還是對於替他出賽的邁爾斯,他都是連哄帶嚇,軟硬兼施,既不會一味逢迎,也不會一剛到底,正是因為進退得當,他才能充分調動各方面工作關係所能帶來的資源,促成工作目標順利實現。這種在職場上若即若離又游刃有餘的「渣男光環」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來自於謝爾比工作之餘的人生經驗。真實歷史中的謝爾比一生在婚姻關係中「七進七出」,但或許是為了避免與《極速風流》撞梗,所以他的風流韻事在片中半點也沒有提及。當然,避開謝爾比的真實感情歷程,更重要的原因還是為了不妨礙上述「牛仔帽+扳手+摔♂跤」的組合拳,方便廣大觀眾對兩位男主的關係展開合理聯想。

體育競技的本質是和平年代的戰爭。人們熱衷於觀看體育比賽,就是希望看到人類的力量與速度之美能夠在一種規則更明確、破壞更可控的前提下被盡可能地激發。體育競技題材的影片也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著類似的作用,並且由於按照類型片敘事節奏對影像素材進行組接和呈現,因此觀看門檻更低、受眾更廣。《賽道狂人》的主角們就是這樣一群在和平年代參與「戰爭」的「戰士」,賽場就是他們的「戰場」。不過與他們的後輩們不同,這群戰士們在自己的前半生裡,還都曾經是真正意義上的戰士。影片兩位主角邁爾斯和謝爾比都曾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軍,為人類反法西斯事業流過血和汗。甚至片中形象不甚光彩的大老闆亨利福特二世也有過二戰期間在美國海軍服役的經歷。

對於那一代人來說,二戰就是他們身為一個男人的成人禮。戰後,他們繼續帶著打贏戰爭的那份驕傲回到各自不同的崗位去為這個他們親手打下來的自由世界增添光彩。原來造坦克飛機的人,現在去造賽車;原來開坦克飛機的人,現在去開賽車。大家各司其職,這世界本該因他們的協作而變得更加美好、更加高效。可惜,出錢的人與出力的人在這個世界裡的話語權是不一樣的。看台上掌握巨量資源的上位者一拍腦袋做出的任性決定,就可能讓下面賽場上拼命搏殺的戰士一番努力付諸東流。反倒是被他們美國人及其盟友征服的前軸心國的國民,還有些人真正熱愛自己從事的事業,並能對哪怕是對立陣營中與自己擁有同樣的熱愛並且具備才能的人表達善意和敬意。「福特大戰法拉利」這個英文片名看似是說兩家製造的賽車在賽場上的比拼,實則是指兩家企業的話事人人格魅力的高下判別。

和平年代裡,人們不再進行直接的互相殺戮(至少不再是大規模的),而是用隱晦緩慢的方式去驅使別人賣命。運動員總免不了要受傷病困擾,有時一個意外甚至可能瞬間奪去他們的生命。演員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個敬業的演員要在生理上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外形條件去匹配角色,心理上也要不斷地打碎重組自己的人格去把自己變成飾演的角色。《賽道狂人》藉主角之口說出,當你達到7000RPM時,一切變得模糊,車子變得輕如無物,彷彿只有自己的身體在時空中穿梭……這是一種令人嚮往的境界,我相信真正熱愛賽車運動的人會不惜一切代價追求這種境界。類似地,其他領域的競技者、表演者或許抱著一種「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決心,也會對那些健康的損耗、靈魂的損耗甘之如飴,只為追求自身技藝達到極致。而作為看客的我們,如果自認為花了錢就天經地義地成為了看耍猴的大爺,可以不必抱著敬意去欣賞,那就不但是在輕賤獻藝者,也是在輕賤自己,任由自己墮落為一個被消費主義異化的巨嬰。錢能買來行活兒,買不來靈光一閃、買不來奮力一搏、買不來會心一擊。如果你有幸看到了那些需要消耗生命與靈魂才能達成的極致表現,那絕不是因為你花錢了,而是因為那些競技者與表演者本身就有那份追求,實現的瞬間碰巧被你看到了而已,或者說順便把那精彩一幕施捨給你了而已。

這次貝爾又瘦回接近《機械師》時期的體型,而他在《賽道狂人》中扮演的邁爾斯除了是賽車手以外,確實也是個機械師。正是因為駕駛著自己親手設計改造的賽車,才能在賽場上真的人車合一、物我兩忘。《賽道狂人》之前,貝爾的上一部作品是《切尼傳》,他扮演體型偏胖的美國前副總統切尼。從切尼到邁爾斯,體型的巨大跨度,再次展現出貝爾的「橡皮人」超能力。不過正如我上面提到的,這種自我折騰的毅力,如果是演員為了藝術追求做出的自願選擇,當然無可厚非,但是需要特別警惕這種榜樣遭到濫用,成為道德綁架其他演員的一件工具,進而加劇資本對演員的剝削。我始終堅定地認為,能用物質資源和技術力量實現的,只要能保證效果,那就優先借助外力,盡可能讓勞動者多獲得一些保障,讓資本方把該盡的責任盡到位、把錢花到位。我看那《賽道狂人》中福特汽車公司的總部所在地就是一個孕育著技術無限可能的地方。那座城市的汽車產業現在已經不太行了,未來卻可以考慮在仿生人產業搏一搏,說不定能把影視行業的工作者們從高風險的工作狀態中解放出來。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