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芭蕾少女夢》影評:芭蕾少女夢 不想看你受一樣的傷害

芭蕾少女夢影評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 K社 歡迎聯繫授權轉載)

最近兩年,有一句網絡用語特別火:這麼好看,一定是男孩子啦!

還有些原本只用在芭蕾少女夢身上的詞語,比如化妝、精緻、美貌等等,在有些男生身上居然也毫無違和感。

護膚品、保養頭髮、防曬、噴香水,跟這些「精緻的豬豬男孩」比起來,很多女生都自愧不如。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寫道「一個人不是生下來就是女人,她是變成女人的。」

或許,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男性。

就像不久前網絡上關於「娘砲」這個話題,觀點呈現出兩極分化一樣。

光是注重打扮一點就會被「千夫所指」,那如果真的身為男孩,卻渴望變成芭蕾少女夢呢,會有什麼下場?

這就是下面這部電影想要反映的一個現象——

《芭蕾少女夢》

這部片子是比利時導演盧卡斯·德霍特的長片處女作,在去年的戛納電影節上一舉獲得四項大獎:

一種關注單元最佳演員獎、酷兒金棕櫚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一種關注單元)、金攝像機獎(最佳處女作)。

一時間豔驚四座,風光無限。

影片的主人公叫Lara,15歲,五官精緻面容姣好,有著一頭光滑柔順的金髮。

她有一個乖巧可愛的弟弟,和一位溫柔體貼的爸爸,她在全國最好的舞蹈學校學習芭蕾舞。

Lara像所有15歲芭蕾少女夢一樣,愛美,會自己用針在耳垂上扎出耳眼,好帶上美美的耳釘。

看上去,Lara是一個無比幸運的人生贏家,足以讓人艷羨。

可是隨著影片劇情的推進,我們卻發現,Lara實際上是一個男孩。在看似平靜美好的外表下,Lara正承擔著巨大的痛苦。

她有一個醫療團隊,需要定期到醫院領取雌性激素,並詢問醫生變性手術的時間。

由於在15歲的「高齡」才進行系統正規的芭蕾舞訓練,她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一起床就壓腿,即使腳趾被磨爛全是血水也堅持跳完。

在新的學校需要告知其他學生自己的真實情況,並由老師來詢問其他女生是否願意和她共用一個衛生間。

在跳舞時需要用膠帶裹住自己的生殖器,而每天高強度的訓練,早已將那裡的皮膚擦破流血。

Lara抗拒與其他女生共用浴室,因為她會羨慕別人發育完全的胸部,也羞於讓別人看見她即使大劑量服用雌性激素也依舊平坦的胸部。

和其他女生外出集訓時,她們要求她脫下褲子,露出「那活兒」。

弟弟會在鬧脾氣時,會下意識地喊出她之前的男生名字「Victor」。

Lara為什麼能夠忍受這些,我們可以從她和父親的那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對話中找到答案。

Lara服用了一段時間的雌性激素後,發現沒有任何作用,非常沮喪,半夜睡不著到父親身旁。

「你很勇敢,你會成為很多人的榜樣。」

「可我不想成為什麼榜樣,我只想當一個芭蕾少女夢。」

當一個芭蕾少女夢,就是Lara全部的夢想。為此她甘願忍受忍受那些生理痛苦和心理痛苦。

你可以說她是幸運的。

她有全世界最好的爸爸和弟弟,在最好的舞蹈學校學芭蕾舞,同學友好善良,還有一個醫療團隊隨時關注她的身體。

但她又是不幸的。

成為一個芭蕾少女夢,這個在無數人看來算不上夢想的夢想,在Lara這裡,卻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即使在醫療技術如此先進的今天,即使在包容開放的西方國家,即使她有一個無比開明的父親,即使片中最殘忍的鏡頭不過是一群女生出於好奇而不是歧視請求Lara脫下褲子。

當所有的客觀條件都被設定為最優,作為跨性別者的Lara依舊承擔著巨大的痛苦,那麼可以想見,世界上無數和Lara一樣,卻無法同時擁有這些最優項、甚至什麼都沒有的人,是多麼的悲慘。

而《芭蕾少女夢》的意義,就在於此。

用最好的設定,講述最孤獨的戰爭。

Lara的每一次成長都伴隨著鮮血和對自己身份的質疑。

扎耳眼、跳舞磨破腳、私處被膠帶拉出血......直到最後Lara自己動手用剪刀剪掉生殖器,都伴隨著鮮血。

是,最後Lara自殘了。

對芭蕾舞的無比熱愛,對女性身體的巨大渴望,讓她無法等到醫生一次次又一次地推遲的變性手術,只能自己動手。

在片中,Lara數次面對著鏡子審視自己。

在臥室,在練功房,在衛生間,在病房.......每一次的鏡中凝視,都是對自己身份認知的進一步加深。

做自己本來就是一件無比勇敢的事,而對於LGBT群體來說,這注定是一場孤獨悲壯的戰爭。

主角Lara的扮演者Victor Polster絕對是全片最大的亮點。

這位演員只有17歲,學舞蹈出身。

尚未發育完全的纖瘦身體,臉部線條柔順精緻,女裝扮相的Victor簡直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小美女。

只有在跳芭蕾舞時手部鮮明的肌肉走向出賣了他的「男兒身」。

不僅是長相得天獨厚,Victor的演技也是可圈可點。

Lara面對自己身體時的厭惡,對芭蕾舞的熱愛,故作鎮定時的強顏歡笑,對女性身份的嚮往,以及那些堅強、任性、自尊,都被詮釋的非常到位。

因此,一種關注單元的最佳演員花落Victor Polster,可以說是最無懸念的一個獎了。

近年來,反映LGBT群體生活現狀的電影作品,愈來愈受到各大電影節的青睞。

《丹麥芭蕾少女夢》、《普通女人》、《請用我的名字呼喚你》、《誰先愛上他的》......

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越性別者......每一種「少數人」的生活,都被攝影機用銀幕放大給觀眾,試圖為這些人爭取到更多的、最終是平等的權利。

但與其他同題材相比,《芭蕾少女夢》出色的地方在於,不過分煽情,不卑不亢。

主人公Lara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從頭至尾都只有一個目標——我要當芭蕾少女夢。

而這樣的設置讓本片充滿了一份理所應該、超然脫俗的氣質。

不只是將鏡頭對準痛苦,更是對準了渴望,對準了堅定與包容,而只有這樣,才能讓LGBT群體減少更多來自社會、來自他人的詆毀。

在影片最後,Lara行走在地下通道裡,穿著米色長風衣,自信優雅,美麗照人。她上揚的嘴角,微微昂起的頭,以及褪去卑怯的眼神,通通洋溢著得償所願後的滿足——

我想當一個芭蕾少女夢,我成功了。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