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艾莉塔:戰鬥天使》《流浪地球》改編功力大PK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卡梅隆大神20年圓夢之作《艾莉塔:戰鬥天使》終於在內地上映,也終於結束了《流浪地球》在內地單日票房榜上的連霸。
兩部電影的一個共同特點是——改編。
《艾莉塔:戰鬥天使》改編自日本作家木城雪戶的經典漫畫《銃夢》,《流浪地球》則改編自我國作家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那麼,兩者的改編表現誰優誰劣呢?讓筆者帶大家分項比較一下吧。
1 故事取捨——《流浪地球》:★★★ 《艾莉塔:戰鬥天使》:★★★
《流浪地球》的原著小說最早是2000年發表於《科幻世界》的短篇。雖然小說中架構了長達數千年的「流浪地球計劃」,但由於整篇主人公都是同一個自然人類「我」,所以講述的故事節點只是地球逃逸太陽系前後的幾十年。
從敘事方式上來看,也很不符合電影類型片起承轉合的套路。於是編劇們在小說世界觀下,「另起爐灶」地想象了一個氣氛很緊張刺激的段落。
影片變成了地球在利用木星做引力彈弓時遭遇了災難,一群人不得不自救脫難這些原著裡壓根兒就沒有的情節。這已經不能算是取捨問題,本該給不及格的2星,但鑑於新故事完美執行了災難片的套路,勉強給加回1星吧。
《艾莉塔:戰鬥天使》的原著漫畫於1991年在《Business Jump》上連載,共52話,後集結為9冊單行本。
和日漫動不動就幾百話的規模相比,《銃夢》的故事著實算是比較短的了。不過它依然有連載漫畫的特徵——故事的階段性很強。
目前電影的故事基本上截取在了29話。因為前29話的故事都發生在廢鐵城內,30話之後的故事,主人公就走出了廢鐵城。從節點選擇上看,編劇很有經驗。
即便是廢鐵城內的故事,原作也分成了鮮明的三個段落,而電影則把這三個段落內的故事進行了時間重排,讓每一條故事線都跟著主線進行起承轉合,不僅消除了段落化,還讓整部戲非常飽滿。
單從整合故事上看,卡梅隆的團隊無疑是4星級別滴。可惜影片結尾的落點並不好,甚至惡劣到直降1星。
原著29話之後還有20話主人公才登上懸空城市撒冷,內容接近全書的一半。影片砍掉一半的內容不表,第一種可能是為了保證故事的完整,第二種可能是留作續集拍攝。本片的結尾則把兩種可能都廢了。
艾莉塔沒有殺上撒冷,故事並不完整,第一種廢掉了。影片改變了原著的一個細節,說機動鐵球賽頂級組冠軍可以直接去撒冷。天啊,這又廢掉了第二種可能。
以影片所展示出的節奏之快,拿頂級組冠軍+殺上撒冷揭秘真相,應該是半小時到一小時就能搞定噠。目前電影只有2個小時,再多1個小時也不長,除了費錢,能死啊?這種半吊子結尾如鯁在喉,十分洩氣!
2 人物重塑——《流浪地球》:★★ 《艾莉塔:戰鬥天使》:★★★★
《流浪地球》原著的人物可以說是少得可憐了。電影版既然重寫了故事,自然也就重寫了人物。遺憾的是,這些全新的角色在情感維繫上均採用了單一的親情紐帶。人物間並沒有因為共同的經歷而建立更深的超越原始關係的羈絆,比如友情、愛情等。這就使得角色缺乏人性成長,僅僅充當了營造各種氣氛的功能性道具。
《艾莉塔:戰鬥天使》原著裡的人物很多,但大都只登場幾話就掛掉了,在回憶裡出現的次數比活著的時候都多。電影因為重排了時間線,所以那些死得很快的好人壞人們,都至少活了足夠的時長。比如被提到了男主角級別的雨果,以及被提成反派大boss的格魯依什卡,都賺大發了。
原創的綺蓮角色是對原著人物關係最大的改動,一方面她本人整合了原著真正大boss的部分劇情(原著大boss本片算是沒登場),另一方面她推動了依德醫生和艾莉塔父女關係的確立。畢竟,原著艾莉塔和依德醫生之間的情感有些模糊,有時像父女有時像戀人。影片借助新角色的引入來確立兩人為父女情,非常明智。
3 視覺還原——《流浪地球》:★★★ 《艾莉塔:戰鬥天使》:★★★★★
《流浪地球》令人欣喜的是其視覺效果達到了媲美好萊塢的水準,而其令人遺憾的也正是其視效太好萊塢了。
劉慈欣本人的想象力與西方科幻文學有很大的不同。他在原著中對各種自然現象、環境、道具等進行的描述,與好萊塢科幻電影裡呈現出的並不相同。反觀電影中,空間站、地下都市、冰封地標等場景,以及外骨骼裝甲、球形方向盤、人工智能電腦等道具的樣子,都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再一次證明,中國製造的水準是OK的,但中國創造的水準是不夠的。
《艾莉塔:戰鬥天使》的視效就有相對多一些的創造成分。當然了,這和原著本身是漫畫,已經提供了視覺參考有關。可即便是這樣,艾莉塔的表情之真實細膩,依然超出了「老司機」們的想象。
漫畫中的戰鬥,通常也就是2-5個分鏡。電影將其中比較經典的段落,用連貫的、流暢的,有節奏調節的方式還原出來,可以說同時照顧到了粉絲與非粉絲。
機動鐵球賽的還原更是達到了範本級。
原著中機動鐵球賽段落涉及到了很多劇情和人物成長,因此在比賽過程中對白和心理活動的文字很多,使讀者的體驗並不流暢。
電影剝離了比賽中的劇情,讓比賽的段落成為了純粹的視覺欣賞。於是,該段落甚至讓卡梅隆最喜歡的、已經大潮退去的3D技術都煥發了新春。還有就是影片加入了艾莉塔潛入水下獲取狂戰士機體的半原創段落,提前為大家秀了《阿凡達2》野心勃勃的水下3D。
4 主題提煉——《流浪地球》:★★★ 《艾莉塔:戰鬥天使》:★★★
改編中最難做的就是對原著主題的提煉了,也就是網友所說的「神還原」。
《流浪地球》原著的主題實在是有點兒小眾。劉慈欣探討了極限環境下人的個體意識和社會的集體意識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這個主題顯然會讓普通觀眾覺得有些沉重,會在大過年的歡慶氣氛裡給觀眾添堵。因此電影的主題必然要改,只是目前改得並不盡人意。
新的主題落在拯救——包括頑強的自救以及以犧牲來拯救家人。
這個拯救的心情吧,本是人的基礎情感之一,票房大爆也的確證明了他在當下中國有共鳴基礎。
可筆者反思一下覺得哪裡有什麼不對勁。劉慈欣本來的主題是想說極限環境下人的意識會變,而電影表達了極限環境下人的情感不變。這不是正好相反嗎?
《艾莉塔:戰鬥天使》的主題提煉則遇到了另一個難題——原著本身的主題就有點兒模糊。如果你們看過《銃夢》第9卷最後作者對創作過程的回憶,會發現其並非一氣呵成。
木城雪戶在創作過程中幾次受到了雜誌方、朋友等外人的「引導」。這解釋了為什麼原著雖短,但主題卻並不凝練。
漫畫初期似乎是在講大腦與身體的同步,後來又講身份認同,以及對撒冷統治方式的反叛,最後更是在短短的一話裡拋出了成堆成堆的真相。
在不同階段裡,艾莉塔的稱號也有「戰鬥天使」、「殺戮的天使」、「死之天使」等好幾個。本片勉為其難,把「戰鬥天使」扶正,有意迴避原著模糊散亂的主題,強化了艾莉塔在戰鬥中尋找身份認同這一個點。儘管最後沒有揭開所有真相,沒能把主題探討拔高,但至少做到了不失誤。
雖然在改編工作上均有不足之處,但《艾莉塔:戰鬥天使》和《流浪地球》兩部戲都屬於工業水準的代表作,既反映出了中國電影人追趕世界頂級電影人的腳步,也反映出了我們還存在的差距。
改編,是典型的軟實力,中國電影硬件要硬,軟件也不能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