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聊聊科幻題材裡的「缸中之腦」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
剛剛去看了一下《艾莉塔》....本來在之前看到的畫面做的很像CG,不想去看的,但真實展現出來的卻很超出我的意外,很炫酷,白天的畫面很有機械朋克的風格,夜晚的風格很像《銀翼殺手》,昏暗的街道加上霓虹燈的色彩反差,地面水的反射,都和上面的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戰鬥畫面的冷豔和白天的暖色也很有意思。
其實科幻電影裡的機械和人腦結合很常見,也是科幻小說一直在探索的方向,而真實世界也確實在·向二個方向進發,一是是否能通過基因改造或者其他方式來延緩生體器官的衰老。二是用機械的方式去替換身體的某些器官。顯然對自身認識有局限性受限制於生物學的發展,我也更傾向於後者實現方式更快。
科幻題材有個挺有意思的悖論主題是, 「缸中之腦」,意思就是人的意識來源是負責感官的神經元,但這些假如可以模擬,那怎樣保持你所認識的世界是真實的而非模擬。後來挺有意思的一個解釋是: 人的意識其實是受制於對身體器官的控制與反饋。舉個例子: 一個強健的人揮動拳頭去打牆壁和瘦弱的人,痛覺是不一樣的,而這種對真實的預期其實已經刻畫在腦海裡,所以人會趨利避害,去評估所要面對的周圍的環境是否對自己有利...這就是人的意識,而這些意識是能夠通過基因傳承到下一代,只是在需要的時候被開啟。那這樣講的話,人的意識會在不停的訓練中被周圍環境所改變,每個人每天每時每刻都不同,這樣怎麼去判斷昨天和今天的自己是否是一個人,就是一件扯淡的事了。
講得太遠了,像電影裡的只有大腦是自己的,身體全是機械構造,那對於情緒的管理只能靠腦子了,但真實的人,面對危險時的警覺,腎上腺素的分泌,卻在腰子上,面對生育和性慾的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激素、睾酮素等等都不在腦子裡,而人的真實感情feeling肯定是各個激素共同協作,所以要想模擬出真實人的感情就是很難的一件事了
所以按照現在的科技水平,還是保溫杯陪枸杞,按時睡覺更靠譜一點,未來就交給未來吧。
就講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