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戰鬥少女的愛情故事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本文作者:雀語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複調工作室(微信ID:ifudiao)歡迎關注! 《艾莉塔》呈現了人類電影特效的巔峰狀態。艾莉塔身為改造人,在影片中與人類相愛;觀眾身為現實維度的人,也將會超越身份限制,愛上這個CG角色。 熟悉特效大片的朋友一定聽過「動作捕捉」這個詞,在《艾莉塔》裡,動作捕捉技術為我們展現了精彩的打鬥場面。更進一步地,《艾莉塔》採用了「表演捕捉」的技術,將艾莉塔這個戰鬥少女的一顰一笑都展露無遺,看完你會發現,艾莉塔這個全片唯一的假人,居然貢獻了最細膩的表演。 下面主要講講《艾莉塔》為人所詬病的劇情部分。其實,電影大體是緊貼原著漫畫《銃夢》的,電影裡的一些劇情突兀的地方,在原著中也有。比如艾莉塔第一眼就愛上了一個少年,並且對他抱有非常濃烈的感情,這感情缺少循序漸進的感覺,不太符合讀者觀眾的心理期待。 事實上,電影版在改編過程中已經盡量合理化人物的一些行為。原著裡醫生在垃圾場撿到殘缺的艾莉塔,並將她像女兒一樣對待,這其中的感情遞進沒有明晰的交代,電影版給出了交代:因為醫生曾經有個重病的女兒,醫生給女兒造了一個機械身體備用,但她卻被一個罪犯殺死了,醫生把女兒的名字和身體都給了艾莉塔。這段原創的情節,解決了兩個問題:一,醫生為什麼那麼愛艾莉塔;二,醫生為什麼要當賞金獵人,去捉捕罪犯。原著裡醫生當獵人,是因為他喜歡殺戮的快感,有點傑克與海德的意思,白天是救人的醫生,晚上是殺戮者。這個設定放在今天已經略顯中二,也不符合全年齡作品的價值觀。 電影版剔除了漫畫中一些黑暗的部分,也刪除了角色一些富有哲理性的議論。比如漫畫中,某個殺人者在殺人前,嘴上還掛著笛卡爾的哲學術語。因此事實上,漫畫的某些部分,是靠氛圍營造以及哲學上的動機,來推動劇情的,而電影版淡化了這一層面的動機,加入了一些溫和的現實的動機,與原作內核產生了細微衝突。所以部分觀眾會覺得,故事有點奇怪。 但是,要說《艾莉塔》只是個兩小時的預告片,就有失公允了。《艾莉塔》不僅僅是系列電影中的第一部,它本身也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它至少交代了男主角一生的故事,這是於連式的人生。這麼一部商業大片,它背後的文學支撐是司湯達的小說《紅與黑》,就有點高級了。
(後文加黑字體,有關鍵情節劇透) 《紅與黑》的主角於連出身貧寒,渴望爬到上層,不惜借助女人上位,達成自己的目的。他在黑化的奮鬥進程中,被一個情人接發了,他一氣之下朝她開槍。於連在監獄中回顧一生,價值觀逐漸轉變,尤其被他槍擊的女人還沒有死,並且原諒了他,他得到了救贖,在法庭上慷慨激昂,拒絕上層社會的憐憫,被送上斷頭台。最後,他的一位愛人買下了他的頭顱,女孩坐著馬車,愛人的頭顱放在她的膝蓋上。 《艾莉塔》的男主角,幾乎就是於連的翻版。他出生廢鐵城,渴望前往空中之城撒冷(撒冷由廢鐵城供養,並且把垃圾排到廢鐵城),他為此努力奮鬥,買賣改造人的器官賺錢。碰到艾莉塔之後,他逐漸被她感化,退出了犯罪活動。但是他卻被獵人追殺,面臨絕境的時刻,艾莉塔割下了他的頭顱,放在懷裡,與自己的心臟相連,瞞過了追捕者。 愛人的頭顱,這是一個動人的意象。人們總是將愛情與生死聯繫在一起,戀愛中的人們也頻繁地提及死亡,愛與死亡如此矛盾,如此密切,而愛人的頭顱,是這種矛盾最激烈的呈現方式。美而哀傷。 這一段原著中也有,電影做了更好的處理。電影在之前安排了一個原創橋段:艾莉塔把心臟拿出來了,對男主說,這個給你,醫生說它很值錢,你拿去賣掉,去撒冷。 心臟拿出來遞給愛人,這一段有點突然,艾莉塔那麼激烈地奉獻自己,倒顯得男主角冷淡了。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裡略微矯情,但它仍然是美的,它將「我的心送給你」這一陳詞濫調具像化了,營造出了別緻的美感。如果這一段能表達得更好一點,將是非常動人的畫面。 因為有這兩段場景,我可以忽略《艾莉塔》劇情的所有生硬部分。有人類頂尖的特效,有淋漓盡致的打鬥場面,有詩意的細節,對於一部商業大片來說,還奢求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