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艾莉塔:戰鬥天使》 | 卡梅隆:電影時代的探險領航者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如果突然有一天假期,我都不知道做點什麼好,所以我就一直工作。」
——詹姆斯·卡梅隆
12歲,寫了第一部科幻小說,後來成為他的科幻片《深淵》的原型
14歲,受庫布里克《2001太空漫遊》的感染,開始用父親的8毫米攝影機拍攝簡陋影片
23歲,看了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意識到自己想要做電影導演,辭去大學輟學後卡車司機的工作
30歲,推出第一部自編自導的影片《終結者》,全球票房7800萬美元
32歲,《異形2》獲得七項奧斯卡獎提名及第14屆土星獎最佳導演獎
43歲,《泰坦尼克號》全球票房超18億美元,斬獲11項奧斯卡
55歲,《阿凡達》以27億票房再次打破全球影史紀錄並獲得第67屆金球獎最佳導演獎
….
屢次打破全球票房紀錄
平了一部影片獲得奧斯卡獎數目的紀錄
兩度創造電影投資的最高紀錄
詹姆斯·卡梅隆無疑是20世紀電影史上一個不可複製的天才
在全球上映前
「阿凡達」只不過是我們甚至製片人眼中「毫無意義的一個詞」
但就像卡梅隆說的,如果你不想按規矩來,就照自己的意願去做
如果說一部電影的誕生就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那麼所有的電影製作人都是在創造一個平行時空裡的現實世界
儘管電影製作過程中的技術和方式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
拿十年前的阿凡達來說
當時的物理照相機早已被數碼相機取代
但電影製作的基本原則還在那裡
技術上再巨大的變革
也不過是為電影人創造另一個現實世界的手段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如果說電影製作最大的限制早已不是技術難題
而是我們的想象力
卡梅隆無疑就是電影時代帶領我們做夢的探險領航者
無論是探入泰坦尼克號的殘骸
深潛馬里亞納海溝的底部
還是創造納美部落的潘多拉星球
他都以一個探險家的角度分享一種發現感
帶領我們以一個全新的視角認識電影
這也是他在電影中一直堅持做的事情:
讓人們冒險
從卡梅隆以往的作品中
不難看出他對末世、義體、二元階級對立題材的分外癡迷
20年前
在好友Guillermo del Toro的推薦下
卡梅隆讀完了全套《銃夢》
瞬即被木城雪戶對新未來的大膽創想以及為女性賦權的先進思想所吸引
並在2005年買下版權
在創作阿凡達的同時完成了多達180頁的劇本和600多頁的筆記
20年來,他一直夢想能把《銃夢》搬上大銀幕
儘管在兩者之間優先選擇了《阿凡達》,也仍未放棄這一執念
甚至稱《阿凡達》只是為《戰鬥天使:艾莉塔》的拍攝進行技術準備
這一次,他終於帶我們走進二元對立的未來26世紀
在這個時空裡
人類與機械改造人共存
弱肉強食是鋼鐵城唯一的生存法則
恢弘壯美的天空之城「撒冷」
頹廢垃圾場一般的鋼鐵城
彷彿睜眼看著夢境,又從夢境走進現實
「善良的醫生依德偶然在廢墟堆裏拾到了僅剩頭顱的機械少女艾莉塔
甦醒後的艾莉塔雖然喪失了記憶
卻發現自己的機械之身裡隱藏著非凡的戰鬥能力和機甲戰鬥技巧
促使她成為一名獵人勇士
並不斷為自己的身世之謎及打破宇宙秩序而戰鬥」
這是一個只能誕生在90年代的故事
只有在21世紀才能拍出來的片子
幾十台攝影機同時工作進行動作捕捉
超過2500張面部表情定幀圖
平均每幀花費500小時
480根睫毛
2000根眉毛
13.2萬根頭髮
50萬根麵部絨毛
176次嘴部塑形嘗試
相對於《指環王》中的咕嚕
《阿凡達》中的妮特麗
《猩球崛起》的凱撒
《艾莉塔》的人物塑造,必然又是一個重新定義技術和想象層面的新高度
卡梅隆的下一部電影怎麼拍?
新的挑戰是什麼?
對於一個真正的探險家來說
總有一個新的世界可以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