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卡梅隆打造的糖水科幻大片《艾莉塔》把日本經典漫畫毀了?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
前些日,某些「專家」和媒體預測《流浪地球》絕不會超過《戰狼2》,是因2月22日會上映來自好萊塢的科幻鉅製《艾莉塔:戰鬥天使》。據稱這部電影所有的特效製作都由原《阿凡達》團隊親自操刀,導演卡梅隆身兼製片人和編劇。《泰坦尼克號》、《阿凡達》都出自卡梅隆之手,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因此《艾莉塔》又被稱作《阿凡達》的姊妹篇,國內外對該片票房預測都很高。
留給《流浪地球》時間不多了?
第一時間走進影院看完《艾莉塔:戰鬥天使》,朋友微信問怎麼樣?我回道:還可以。
就技術而言,《艾莉塔》絕對是牛的,用硬功夫和巧勁結合,基本算完全越過了「恐怖谷」(恐怖谷理論是一個關於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假設,它在1969年被提出, 其說明了當機器人與人類相似程度超過一定程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其反感,即哪怕機器人與人類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目,從而整個機器人有非常僵硬恐怖的感覺,有如面對行屍走肉。)。艾莉塔醒來的第一個臉部大特寫讓人震撼,當然這種震撼是中度級別的,可惜這種即使是非重量級震撼也沒有再次發生,之後電影只能給你幾次不大不小的爽。當然作為觀眾,如只把《艾莉塔》當作一普通商業電影,它是合格的,甚至對許多人來說,這部電影可以歸入「爽片」之列。
可這是《銃夢》!《艾莉塔》改編自日系動漫三大賽博朋克經典神作之一的《銃夢》!《阿基拉》、《銃夢》、《攻殼機動隊》三大日系神作的真人電影版,筆者本來對《銃夢》改編的《艾莉塔》的期望最高,原因有三:
1、沒有珠玉動畫電影在前。改編阻力更小。
《阿基拉》、《攻殼機動隊》的動畫電影太過經典,而《銃夢》只出過OVA,《銃夢OVA》與《阿基拉》、《攻殼機動隊》的動畫電影一比實在太過粗燥,弱了十萬八千里。
1988年問世的動畫電影《阿基拉》,由漫畫原作者大友克洋親自編劇導演,一舉震驚世界,也讓大友克洋登上神壇,它目前仍是世界影史20大科幻電影中唯一的動畫片,可見其經典到何種程度。珠玉在前,改編難度與壓力自然很大,《阿基拉》動畫電影太過經典,這可能也是《阿基拉》真人版電影傳說了多年,仍始終不見面世的重要原因。
士郎正宗的《攻殼機動隊》於1989年開始連載,押井守將其改編成動畫電影於1995年公映(原作者參與編劇),目前豆瓣評分達8.9,2004年上映的押井守與士郎正宗再度聯手的《攻殼機動隊2:無罪》豆瓣評分更高達9.1(好過98%動畫片,好過98%科幻片),兩片都已屬影史公認的超級經典。
反觀1993年面世的動畫版《銃夢》只是一部片長只53分鐘的OVA(導演福富博,木城幸人參與編劇),豆瓣評分7.7,可以說該OVA雖然不差,但完全與超級經典不沾邊。《銃夢》經典的是動畫原著,並沒有超經典動畫電影誕生在《艾莉塔》之前,按理完全有機會拍出讓鐵粉與普通觀眾都嘆為觀止的真人電影《銃夢:艾莉塔》。
2、沒有幾乎不可逾越的大難點
《銃夢》比《攻殼機動隊》更適合改編成院線大眾商業電影,改編《攻殼機動隊》真人電影有一個巨大的、幾乎無法越過的難點,就是女主角有時會在動畫和原著中達到那種酷到極致的美學亮點:女性裸體+機甲義體混合而成的超級經典而獨特的美。在一部面向全球的院線大眾商業電影中,長時間的出現女性裸體無疑是不可能的,所以如何處理這個超難點,無疑是對導演伯特·桑德斯的智慧的頂級大考。其實有解決之道,可惜伯特·桑德斯並不屬於人類電影導演中最有智慧的人,他沒有攻克這個超級難題,目前豆瓣評分6.4客觀表達出了大家對他的失望。《銃夢》的改編沒有這樣的超級難題需要製片人詹姆斯·卡梅隆和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去面對。
3、大神卡梅隆的全情投入
有人說從卡梅隆以往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他對末世、義體、二元階級對立題材分外癡迷。20年前,他讀完了全套《銃夢》,瞬即被該作對未來的大膽創想所吸引,2005年買下版權,在創作阿凡達的同時,完成了多達180頁的劇本和600多頁的筆記。20年來,卡梅隆一直夢想能把《銃夢》搬上大銀幕,儘管他曾在兩者之間優先選擇了《阿凡達》,也仍未放棄這一執念,他甚至聲稱《阿凡達》只是為《戰鬥天使:艾莉塔》的拍攝進行技術準備,可見這部作品在他心中的地位。
這3大原因讓我認為神作即將誕生,這3大原因讓我在公映第一天大早起床趕往影院看第一場《艾莉塔》。 可惜,奇蹟並沒有發生。
在開場不久,被艾莉塔醒來的第一個臉部大特寫震撼之後,之後電影雖有不少亮點,已再無震撼。
用爆米花電影的標準來看,《艾莉塔》基本完全合格,但可惜《艾莉塔》沒有走得更遠。為什麼《艾莉塔》無法像《阿凡達》一樣徹底震撼觀眾呢?《艾莉塔》致命缺點和失敗之處到底在哪?
問題1:美學問題
美學系統有問題(「戲裝」問題),卡梅隆過於強調商業化,過於害怕和擔心大眾的接受度,將鋼鐵城(廢鐵城)打造得過於陽光,完全沒有了廢土美學的震憾度。可能因人類賽博朋克電影開山神作《銀翼殺手》在票房上的失敗,卡梅隆從而害怕過於陰暗的廢鐵城不能被普通公眾接受,而將廢鐵城在美學設定上設定得過於陽光,其實處理好,完全可以平衡大眾的接受度和高端美學需求之間的平衡。這方面成功案例很多,比如《黑客帝國1》、《全面回憶》、《終結者1、2》等,我們能接受《艾莉塔》不把廢鐵城設定到《銀翼殺手》那麼陰暗、暗黑,但好歹可以到達《黑客帝國1》《全面回憶》這種程度才對。而現在這麼光明,完全破壞了原著的根本根基。如果廢鐵城如此光明、美麗,那男主為什麼一定要去天空之城撒冷,原著二元階級對立反烏托邦的設定在電影中變得基本不成立,而且滑稽而可笑。
未來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總是科幻小說家們樂於刻畫與不斷想象的。而其中一大類型就是反烏托邦的想象設定,其中,喬治·奧威爾的《1984》應該是影響最大、最深刻的文學作品。《銃夢》便繼承和發展了二元階級對立反烏托邦的設定,廢鐵城夠破敗夠暗黑,男主想盡辦法突破自身階級的桎鎖、執著嚮往撒冷才具有合理性和道德基礎,有了這個基礎男主在片尾的死才能感人,才值得同情。
片中有個鏡頭給我印象很深,便是艾莉塔換上新機甲義體之後,於晚霞中在鋼鐵城屋頂上跑跳,此畫面像羅紅攝影美術館呈列的攝影糖水大片一樣美麗。畫面很美,可是問題是,如果男女主角生活在這麼美麗陽光明媚的城市裡,男主一心嚮往天空撒冷城就變得不是對不公命運的抗爭,而是貪婪了,男主最後的死去便不再感人。《銃夢OVA》廢鐵城的美學設定基調完全沒有問題,而《艾莉塔》對廢鐵城的美學設立的改動,不僅是美學的問題,而是動了《銃夢》之所以偉大的最重要根基之一。
同為二元階級對立反烏托邦設立的電影,連《極樂空間》《逆世界》對下層階級世界的美學設定與打造都基本合格,卡梅隆卻犯此低級錯誤,實在讓人不可思議。
想想又覺得也許這就是卡梅隆的真實水平和價值觀傾向,《阿凡達》的真正偉大來自技術狂人大神卡梅隆對電影技術上零到一式的顛覆性突破,它是人類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3D大片,帶給人類以全新的電影觀影體驗,筆者就去影院看了三遍,以示敬意與支持。現在細想想,《阿凡達》的美學與《泰坦尼克》的美學完全一樣,是討好大眾的糖水片美學。這種糖水美學用在《泰坦尼克》上是基本適度的,但在《阿凡達》上應用就稍有些過份糖膩了。還好沒有太糟,比《海王》稍好;阿凡達的故事也新意不夠,套路滿滿,但也好在不是太糟糕,過了及格線。在戲核創新(即前無古人的3D全新視覺體驗)的加持下,人類不得不承認《阿凡達》是神作!《泰坦尼克》也基本歸於神作,這裡就不分析了。總之,卡梅隆到後期越來越有糖水美學的傾向,可能恰恰是兩部糖水美學大片《阿凡達》《泰坦尼克》都非常成功。可能卡梅隆沒有意識到,《阿凡達》的巨大成功是因電影其它維度上的巨大加分完全掩蓋了糖水美學的減分或零分而造就的,《阿凡達》《泰坦尼克》商業、口碑雙成功誤導了卡梅隆,讓他在糖水美學方向過度堅持了。 而這一次,糖水美學徹底毀掉了《艾莉塔》成為神片的可能性。
問題2:時間問題
一部電影是否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