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從阿凡達到艾莉塔 ——細說卡神眼中的的科幻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近三十年,有兩部進口片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中國電影的方向。一部叫《泰坦尼克號》,一部叫《阿凡達》。前者改變了人們對視效大片的理解,後者則是3D技術的開山之作。很巧,這兩部電影,都出自一人之手。
古有言:十年磨一劍。
對於詹姆斯·卡梅隆來說,十年,正是一部好的電影所需要打磨的時間。
2019年,距離《阿凡達》上映整整十年。
在《流浪地球》的話題尚有餘熱時,由卡神監製的新作《艾莉塔·戰鬥天使》悄然上映。或許正如影評人所說,影片在劇情上尚有不足之處,可站在特效層面來看,這又是一部典型的「卡式科幻」
二十一世紀,科技飛速發展,由於技術的革新,科幻電影的特效越來越趨近於現實,越來越多的故事得以搬上熒幕。漫威自《鋼鐵俠》上映後一發不可收拾,每年都有數部電影賺的盆滿缽滿。同為漫畫巨頭的DC也不甘落後加入科幻電影陣營。超級英雄們插科打諢,秒天秒地——成功的滿足了觀眾圖個樂子的需求。
而正是在這個忙著拍電影圈錢的時代,卡梅隆依舊不緊不慢,細細打磨著自己的電影。
《艾莉塔》一磨,就是二十年。雖然沒有《泰坦尼克號》《阿凡達》這般轟動世界,卻也足以讓觀眾走出影廳,長舒一口氣,嘆上一句:
「臥槽,牛逼。」
這是被影片震驚後,打心眼裡發出的酣暢淋漓。
畢竟這編劇兼監製,是個牢牢佔據全球票房前兩名的大怪物。這個導演,看上去與科幻片的其他巨頭們背道而馳,木的很。但可別忘了,十年前,正是他拿著一個成熟的藝術品,如告訴一位無知的孩童一般告訴你:
「這個,叫3D電影。」
是他開創了一個時代,給了電影世界一個可能;是他給予了無數人爆炸般的視覺體驗,給了觀眾酣暢淋漓的快感;是他堅持在電影世界的另一條道路,給了現實世界更深的思考。
前段時間,名為《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的紀錄片在豆瓣上被打出了9.2的高分。他的科幻世界,從來不僅僅是一個人拯救世界;無論是阿凡達還是艾莉塔,都透露著卡神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思考。
科幻,從誕生伊始,便註定其具有現實意義。
兩百多年前,凡爾納不會想到,自己筆下的潛水艇,幾十年就成為了現實。
「我們看到市場把我們的科幻電影分裂成了,要麼極端逃避現實,不需要任何科技顧問——舉個例子就像《銀河護衛隊》這種,純好玩的電影。我們不在乎這些宇宙飛船怎麼運作,或者裡面任何事情的運作原理。另外我們還有《火星救援》或者《星際迷航》這種對科學負責的科幻電影。」
卡梅隆曾這麼說過。就像是《阿凡達》中,我們關注的不應當僅是納美部落反抗人類中迸發的槍鳴砲吼;靜下來細細回想,這樣的故事,好像幾百年前就發生過。
現實造就了科幻,科幻也能反哺現實。
誰能斬釘截鐵的說道,阿凡達計劃在未來不會真的實施?這不僅是關於外星人是否真的存在的思考,也是關於人類是否真的會為了一些資源,不惜毀滅他人的家園的困惑。
艾莉塔經歷百年後的天墜之戰,三百年後醒來時周圍的一切卻又彷彿回到了蒸汽的時代。繁盛的科技文明,一夜之間化為泡影。
文明,是否一定是一直前進的?
發達如瑪雅文明,卻也彷彿一夜之間,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裡。五百年後,可能會有安裝了機械四肢的人,也會有機器轟鳴,蒸汽滾滾的大工廠。
沒人能否認漫威和DC的成功。但成功的路,不僅僅只有一條。
我們需要有腳踏實地改變現實的人,更需要有仰望星空思考未來的人。
我很慶幸,中國科幻電影的方向是奔著卡梅隆那般細細打磨去的。
聽說卡神想要拍《三體》
我的建議,「不要答應!不要答應!不要答應!」
既然中國科幻元年已來,為何還要再給外人徒增盛名?
畢竟糟老頭子,壞的很。
等他拍完了,三體人都到了。
原創|吃瓜吐葡萄
歡迎關注同名vx公眾號「吃瓜吐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