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現實主義內核科幻片《艾莉塔》的時機選擇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

先說先看片的整體感覺,很多人說片子劇情單薄,但我覺得劇情不是單薄而是想說的太多導致節奏太快,快到讓觀眾跟不上,原因大概是卡梅隆本人對於科技的了解的太前沿,他認為可以一筆帶過的東西,普通的觀眾並不能當場消化,具體可以參考聽高數或者大物聽到老師說「很容易就能證明XXXX」的感覺!

被忽略的背景信息中,最重要信息的就是主人公艾莉塔這種生命形態是怎麼實現的?這一點片中幾乎就沒提,但對科技動態比較關注的朋友很容易就能想到跟這個片子最匹配的現實技術就是目前很熱的「腦機接口」,」腦機接口「其實並不是具體的某項技術,而是一個科技研發方向,人類在探索這個方向的時間已經不短,只是近幾年因為一些底層技術的突破才真正的熱起來。

故事時間上承接了公元紀年,發生在未來的26世紀,在那個時代人類與改造人無差別的共生在一起,片子裡所有的改造人默認使用人類的大腦,大腦損壞就真的死了,片中的機器狗看暗示用的應該也是真正的狗腦控制,彩蛋裡被殺的小狗復活後還是保留了原來的狗頭,這一點上全片保持了統一的世界觀。

艾莉塔的的世界是基於現實技術合理演繹出來的,也就是說理論上在未來是有可能實現的,器械化軀體可以理解為從現有的義體上發展出來的升級產品,片中黑人護士的手臂可以根據需求替換(片子裡好像換過兩種),這種只能手臂現在已經有初級產品了,一些產品在探索與人體生物電信號的互動的方法上已經有了不少進展,一旦獲得實質性突破,艾莉塔這樣的超級改造人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幻想了。

過往的大量科幻片中普遍存在的」機器人「角色大部分都可以理解為以AI為控制核心的」人造生命體「,比如終結者和變形金剛,而本片主人公是一個由人類大腦和機器身體組合起來的「改造人」,這種看似微妙的改變其實意義重大,這種設定把人和科技真正的無縫融合了起來,不會再出現機器人和人之間所謂的」恐懼谷「,也不存在「機器人三定律」的限制,「改造人」跟環太平洋裡把駕駛員大腦接入巨型機器人操作系統其實沒有本質區別,艾莉塔並不是沒有靈魂的機器娃娃,還是一個「人」。在大多數觀眾的潛意識中只有人才有「靈魂」,才能擁有喜怒哀樂等等人類的情感,只有艾莉塔是「人」,在展現人性光輝的時候才會沒有違和感,不會像汽車人為了保護人類殺同類的設定那樣讓人潛意識裡感覺毛毛的。

成功者都是順勢而為的高手,看介紹裡說卡梅隆拿到改編版權很多年,一直等到現在才拍,估計也是考慮了相關科技發展水平,光考慮影視技術《阿凡達》時代的CG水平拍這個片子也是夠的,但是當時的時機並不合適,《銃夢》的電影版權費是一億美金,如果票房失利絕對是砸招牌的事。

在《阿凡達》那個時代天馬行空的外星探索題材是科幻電影主流,只要有想象力能博眼球就行,有沒有現實的科技基礎不是關鍵。但是近十年來智能手機的發展讓高科技深刻地影響了所有人的生活,電影觀眾的口味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從虛幻的想象中回到現實,如何基於已有的科技進行合理延展給科幻注入真實感和可信度成為了電影造夢高手們的新挑戰。《火星救援》、《星際穿越》、《地心引力》等一系列票房成功的片子都是努力地增強可信度,而在想象力上很有建樹的《星際特工》票房卻很慘。

去年的《頭號玩家》更是把科幻從太空拉回地球,斯皮爾伯格把網絡遊戲和VR融合創造出來的」綠洲「是可信度很高的,很多觀眾都能夠相信到了2045年真的可能出現這樣的超級網遊。這次《艾莉塔》的劇情也在地球上,但把時間往後推了幾百年,思路雖然也跟前者一樣也是按照真實的科技發展趨勢在合理的範圍內演繹,希望給了人們一個可信度很高的未來世界,但由於時間拉的還是有點遠,票房很可能不如《頭號玩家》。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