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既過癮又環保的「艾莉塔」動作片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

本以為只是一部普通的好萊塢電影,竟沒想到能把動作片拍得這麼酣暢淋漓,卻又不帶半點血腥。當筆者看完《艾莉塔:戰鬥天使》走出影院後,對這部影片做出了這樣的評價,這的確大大出乎人們對科幻電影的預設。

說實話,電影在故事情節上,並沒有跳出好萊塢電影的傳統套路。主角依然是一個存在感超強的超能力英雄,通過不斷地打怪、練級、撿裝備來成長,同時亂入一段感情戲,再弘揚一下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最終挑戰大boss來拯救世界。相信絕大部分好萊塢大片的故事,都是這麼「粗編濫寫」而成的。

但《艾莉塔:戰鬥天使》的導演,似乎並不想以故事取勝,而是將精力集中到了影片的武打動作畫面上,給人帶來一場衝擊力極強的視覺盛宴。大家都看過人與人、人與機器人,甚至機器人與機器人的打鬥場面,但這部電影中改造人與改造人的打鬥,卻刷出了「既過癮又環保」的觀影效果。與其把《艾莉塔:戰鬥天使》當成一部科幻片來看,不如說它是一部被科幻片包裹的精彩動作片。

這或許才是《艾莉塔:戰鬥天使》的獨到之處,也是贏得影迷親睞的關鍵所在。儘管,電影的總體成績,不可能、也無法與《流浪地球》的龐大體量相提並論。但首映當天的票房,卻終結了後者連霸20多天單日票房冠軍的勢頭。

拍一部動作電影大片,導演都得回答一個最難以回答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把控好打鬥場面「衝擊力」與「破壞力」之間的平衡?所謂「衝擊力」,就是打鬥場面的精彩程度,主要是指畫面給觀眾在視覺和聽覺上帶來的刺激體驗;而「破壞力」是伴隨「衝擊力」產生的副作用,比如一些刺激但血腥的武打場面,就充滿了暴力和恐怖,容易給影迷帶來不良感受。不過,絕大部分電影「衝擊力」與「破壞力」是相輔相成。

動作電影的「衝擊力」越強,則意味著「破壞力」的負面作用越大,這就對人們的心理能力提出了要求,也拉高了影迷群體的准入門檻。以電影《勇敢的心》為例,主角華萊士與長腿愛德華的戰爭場面十分宏大,讓人看得熱血沸騰。但與之相伴的,則是無數華萊士手握血淋淋的長劍、濺了一身鮮血、硬生生斬殺敵人的暴力場面。沒有較好心理承受能力的影迷是無法觀看的,所以這部片子當年上映時禁止兒童觀看。為了製造「衝擊力」的賣點,動作電影很多時候不得不放棄一些觀眾群。

說實話,能處理好「衝擊力」和「破壞力」之間平衡的電影真的不多,《變形金剛》系列算是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電影了。可從第三部之後,豆瓣網對《變形金剛》的口碑出現急速下滑的態勢,從第一部的8.1降到了第五部的5.0,這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變形金剛》雖然用機器人之間的對決,避免了人與人之間打鬥的血腥場面,降低了影片「破壞力」的負面影響。但笨重機器人之間的打鬥場面,並不如人與人之間的打鬥動作那般迅捷,緊張刺激程度有所影響。換而言之,《變形金剛》在降低「破壞力」的同時,也降低了影片「衝擊力」。

《艾莉塔:戰鬥天使》則用「改造人」的科幻概念,以及最新的影片製作技術,刷新人們對動作大片的認知。改造人是人,他們的身段和人類一模一樣,所以他們打鬥時可以像人一樣迅捷,甚至還能做出比人更誇張的武打動作,給編導帶來更多的武打發揮空間,提升了影片的「衝擊力」;同時,改造人也不完全是人,除了腦部其它部分都是由機器組成,所以打鬥並不血腥。人與人打鬥,被砍掉一隻胳膊是非常殘忍的一件事情,而改造人被砍掉一隻胳膊只是少了個零件。不僅不血腥,畫面中改造人被砍掉機械胳膊後,所產生打擊感和震撼力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影院中與筆者一起觀影的孩子看到後不僅不感到害怕,反而全程都看得聚精會神。總之,影片用改造人的設定,不僅很好地克制了畫面「破壞力」產生的不良影響,更能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編導出更為豐富的打鬥場面,使電影展現出了更為強勁的「衝擊力」。

《艾莉塔:戰鬥天使》之所以從一部科幻片,被導演拍成動作片,或許是有一定原因的。據筆者目測,導演故意模糊不清地處理影片中的很多細節,是因為他們打算拍續集的緣故。這也是不少影迷看完後大呼「看了一部預告片」的緣故。

電影塑造了一個有階級的世界,上等人住在浮在半空中一個名叫撒冷的空間站裡,而平民百姓則在廢土一般的地表鋼鐵城中生活。故事主線則僅僅圍繞鋼鐵世界裡,女主探索自己身世、以及男主對上層世界的好奇兩條主線來開展,非常地粗線條,其中很多疑問都沒有講明白。最顯著的,就是到了結尾女主戰勝了鋼鐵世界的boss之後,向上層世界的boss發起了挑戰後,影片就立馬結束留白。

正是這樣的考量,編導在這第一部電影中留足懸念,吊影迷的胃口提升大家對第二部的期待。然而正是這樣的想法,讓編導團隊把精力都花在了打鬥場面的製作上,打造出了一部風格十分迥異的科幻動作片。筆者也希望《艾莉塔》這個IP今後能不斷推出創新的賣點,不再走《變形金剛》到後幾步只能依靠「賣情懷」圈錢的老路。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