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艾莉塔:戰鬥天使》——這就是我要的賽博朋克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這是繼《阿凡達》之後,卡梅隆的又一力作!」電影看完後,如若你沒有聽到爆吼的這句,那麼彷彿你是獨自觀影在幽閉角落。
那麼為什麼這句話屢屢爆吼在影院?是由衷的稱讚?
是!但也不是!
事實上,它是觀眾骨子裡那股熱血沸騰後的無法壓制,是激增的荷爾蒙令他們難以自已,更是無數賽博迷於心中的怒吼:「這就是我要的賽博朋克!」
而後茫然無處訴說的憋屈、壓抑、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整個影片中只出現過兩到三次「賽博」這個發音,被分別譯為「改造者」「機器人」,但賽博之意,又或說「賽博朋克」之意,卻貫穿於全影。
絢爛的霓虹燈,緊張刺激的爭球大賽,熱血噴湧的打鬥,匪夷所思的科技控制與注視,以及極吸眼球的裸露機械殖裝,當你被這一切的一切迷了眼的時候,你反而看不到卡梅隆大大隱藏在影片底的真正自述?
那是對未來高科技,低生活的擔憂,是窺探出自己於未來的無力而訴諸的辯論。
而那,便是賽博朋克!
20世紀70年代,底層文化崛起,曾被看輕的歐美年青一代有了訴諸內心的欲望,但當時冷戰剛剛過去,越南中東繼而開打,戰爭陰雲籠罩在那一代人頭上,動盪、黑暗催生了他們心底鬥爭、反抗的念頭。
他們想打破這個糟糕的世界,想宣洩內心的不滿,但同時,又心存期待,盼望著雲端的那抹光明。
有人說,我們這一代不也是如此嗎?
我說:「是的,但我們還有網絡來令我們宣洩。」
而那個年代,航空航天技術已經起步,網絡、計算機卻未到來,音樂藝術遭遇瓶頸,社會浮躁不容埋頭寫作存身。
他們,近乎無處宣洩!
最後,音樂為他們開了一扇門。
此時,搖滾樂已經成熟,金屬樂也初具規模,漸漸地,這一代的某些人不甘於被金屬及搖滾的技法所束縛,他們只想要簡單,只想要宣洩,於是一種另類的音樂風格誕生,他們的音樂癲狂又輕快,激昂又簡單,他們打破技法的束縛,對抗社會的偏見,同時心底保存著光明與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殷切。
玩金屬的人看不起他們,用古老英語 「Punk」 ,即「業餘人」稱呼他們,要知道,「Punk」最初指「女性性工作者」,而後延伸至「懦夫、失敗者」之意,但這一代年輕人不惱,反而自嘲的就這麼將「Punk」接受,自稱了起來。這便是朋克音樂!
漸漸地,「朋克」這一概念也從音樂拓展了出來,正如「嘻哈」脫胎於「嘻哈音樂」又不拘泥於「嘻哈音樂」一般,「朋克」漸漸代表了那一年代乖張叛逆、敢於反抗、簡單純粹卻又心底留有對美好的期盼的那一類人。他們無力,但他們仍想做些什麼,來改變這個黑暗的世界。
至於「賽博」,現在我們用的「賽博」cyber簡化自cybernetics這個單詞,初譯「控制論」,它準確的來說是一門學科,研究的是「動物和機械如何控制和溝通」,而這裡,「動物」包括人類,而後延伸至技術對整個世界的控制。
影片中身處撒冷的諾瓦可以隨時控制維克特、格魯伊什卡,將其當做傀儡與他人溝通,注視、控制著整個機械城一切的技術。就可稱作「賽博」。
但「賽博朋克」不是「賽博」與「朋克」的拼接,而是在這屌炸酷炫的詞彙始一出現後,受到一票朋克年代的文學大師認可並擴大的概念:
近未來,網絡空間和虛擬世界無處不在,人工智能和神經科技顛覆整個世界,但社會並沒有因此而變得更好,控制使得矛盾更加激烈,當底層的自由只是控制階級的玩笑時,應運而生地不羈、反抗、鬥爭,去打破一切,去改變這個世界並讓它更加美好的意志。
影片中有一段很令人費解,艾莉塔在賞金獵人酒吧中很懇切也很中二的請求眾獵人和她一起去對抗格魯依什卡,我仍記得在艾莉塔說完後,電影中人物沉寂一秒時,觀影人群發出的嗤笑,我同樣是嗤笑的一員,當時,我只以為是艾莉塔稚嫩,是不世故。而直到觀影結束,細細思索來,才看到艾莉塔的純粹:
在行動前,她不會去思慮失敗,甚至不去思慮後果,她只是簡單的用她自己的方式,甚至是愚蠢的,注定遭到恥笑行為去努力做點什麼,去改變這個世界,去嘗試擁抱那微弱的希望,亦或光明。
她並不愚蠢,並非中二,她只是朋克,她年輕、簡單、直接、叛逆,正如她將心掏出來給雨果的那一幕,她願意相信別人,哪怕身處黑暗,她願意為了雨果,為了雨果的夢付出一切,哪怕是她的心,哪怕她會因此喪失現在戰鬥的一切,但她不在乎。
所以,當她為了雨果拼盡全力,逃脫生死追殺後到達獵人廣場,阻止紮潘殺雨果,看到雨果殺人了的通緝令後,她無措,她憤怒,甚至崩潰以至於看著紮潘的刀捅進雨果的腹部而未能反應過來。
而這一切的一切歸根於她性格的純粹,她厭惡黑暗,所以當她懷疑雨果殺人時,她憤怒於雨果的背叛,茫然於她對雨果的愛,但當雨果瀕臨死亡,她再不猶豫,她愛的純粹,至於黑白,她不在乎了,她本叛逆,只是心中貯存光明,而這,便是朋克,便是她自己。
影片中,充斥著大量霓虹燈炫彩的場景,但同時,除燈之外,灰與黑佔據了所有建築的主格調,如此安排,自然是有所隱喻:
絢麗的霓虹燈代表著控制階層的繁華,而那霓虹燈照不到的黑暗,卻清晰的寫著底層的破碎與骯髒。
但其實,影片中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場景來對比撒冷(控制階層)與機械城(底層)的環境情況、生活待遇,而是通過不同類的人卻有著同樣的終極目標——不惜付出一切也要爬上撒冷,來表現撒冷的超然!
而描寫底層黑暗的,是艾莉塔才甦醒時看到的生活?當然不是。
它應是醫生衝進酒吧怒吼「都住手,否則我不免費修!」時獵人全部停手的可笑、悲哀,更是貫穿全影的戰鬥反派格魯依什卡在酒吧底戰鬥時的自述:「從這裡往上是一層又一層的世界,一直到你能想象的最高處,每一層的垃圾都會掉到下面一層,最終匯聚到了這裡,這就是我曾經的居所。」
當每個人都被逼得付出一切只為爬去上一層的時候,錯的,還是個人嗎?
不,錯的,是整個世界。
但這個世界真的再無希望嗎?不,當女主舉起刀,燃起火焰,對準撒冷時,那刀上的烈焰,便是對抗這世界所有黑暗的唯一光明!
而這,便是我要的賽博朋克,也是卡梅隆要表達的主題:
儘管黑暗蔭蔽世界,但反抗、駁逆的念頭不滅,便有積極的乃至對抗世界的光明!
我們謀求的不是對抗世界,我們只是想靠著我們的手、我們的努力去改變這個黑暗的世界,哪怕,只是讓它的光再亮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