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請不要以膚淺的思維理解劇情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

劇情詳細解讀(硬貨分析)

這部電影我看了兩次,面對一些對原著一知半解的影評人雞蛋裡挑骨頭,各種置頂亂帶節奏的錯誤解讀。實在忍不住要寫一編詳細解讀文章為這部心血力作伸冤,因為這是由兩位《銃夢》迷,羅德里格斯和詹姆士.卡梅隆歷時近10年推敲出來的劇本。

作為編劇的詹姆士.卡梅隆曾經在和劉慈欣的對話中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個人是樂觀主義者,所以我喜歡樂觀的故事。」因此在改編原著劇本的時候,詹姆士加入了更多積極樂觀的元素。

以下圍繞一些惡評嘈點進行分析

依德女兒之死

首先強調依德女兒的死跟機動球運動無關,是病人發病找藥,病人看見依德女兒呼救將其殺死。關於依德女兒的病,影片沒有詳細說,但肯定不是一般的殘疾。因為依德交代了這個病導致他全家被流放出薩冷。從病人的動機看,病人的病有可能是依德女兒所致的。關於依德為什麼沒將女兒變成改造人,有三個原因,1.女兒的病在腦裡面,即使換身體也治療不了。2.當時完美的異體還沒完成,女兒就走了。3.病人直接襲擊了其女兒的頭部致死,導致其無法復活。這樣就可以理解依德的女兒為什麼會死了。漣漪離開依德是無法擺脫痛苦,怪罪依德沒保護好女兒。說不定依德女兒的病是刻意留給續集的鋪墊。因為原著也提及有一種藥物導致的腦部神經疾病是換異體無法治療的。

關於原著

我非常了解原著黨,劇情黨的心情,因為我也看了原著和OVA動畫版。電影版基本上結合了兩個版本的內容做了改編,很多鏡頭情節可以說是忠於原著拍攝了,但關於角色和劇情的交代上大部分人還是跳不出原來的敘事邏輯。對於一部只有100分鐘的電影來說,要把所有劇情滿足是不可能的。原著固然完美,每個角色的塑造都非常豐滿,大量心理描述和回憶鋪墊,細膩程度讓人陶醉。但電影不是動漫,必須以電影的語言去講故事。

原著《銃夢》漫畫一共有55話,電影改編的是1-13話的劇情。原著每一話都有細緻交待每個角色的身份來歷以,性格特徵,行為動機,包括廢鐵城龐大的背景FACTORY也有做科普。電影省略了部分內容,估計很多原著黨不能接受,以下來詳細分析一下電影改編內容。

關於絕技等離子焰

估計原著黨會吐槽艾莉塔的技能,機甲術類似赤手空拳的詠春,空手道。原著裡的加里(電影艾莉塔)成為殺戮天使之前有一個絕招是「等離子焰」,用手就可以把敵人劈開兩半,而電影裡的艾莉塔則提前使用了大馬士革刀。而「等離子」只是在艾莉塔升級身體後的瑜伽動作中簡單展示了一下。改編的邏輯是由於艾莉塔還沒完全恢復記憶,所以她暫時還不會使用這項技能,這樣就很容易理解了。關於刀,電影裡已經透露廢鐵城不許帶槍只許用刀,紮潘得到的刀其實是從火聯哪裡撿來的,估計是廢鐵城最厲害的失傳冷兵器。但扎潘根本發揮不出這把大馬士革刀的威力,對於升級狂戰士身體的艾莉塔,剛好能夠發揮這把刀的威力。所以艾莉塔後來便使用這把刀作為武器報復格魯依什卡,並且給後來成為殺戮天使做了鋪墊。改編的巧妙之處是通過這種方式交待了兵器的來歷。而原著也對這把刀做了科普,但不是撿來的,而是工程師奧巴為加里用廢鐵城的廢棄金屬打造出來,而且只有廢鐵城才能做出來。加裡沒使用絕招等離子的原因是,雨果死後,她把原來狂戰士的異體脫下了,希望忘掉過去,換上了新的身體,所以在影片結尾交代了艾莉塔穿上了新的戰衣,並使用大馬士革刀作為武器。

關於格魯依什卡(原著馬格克)

這個大反派在原著裡是個飛頭怪,愛吃腦漿,電影幾乎改變了這個角色的特色技能,只保留了鐮爪。試想一下,在一部寫實科幻片裡面出現飛頭打鬥和吃腦漿的場面估計是上不了院線了,所以改編也是能夠理解。關於格魯依什卡的身世,在電影中格魯依什卡在地底跟艾莉塔打鬥時的獨白中已經有所交待,他說他來自地底,諾瓦是他的主人,而且在維克特面前也有提及。

關於依德醫生(原著艾德)

原著裡的艾德可謂非常勇猛能打的獵人,尤其加里被馬格克肢解後,艾德帶重傷奮力保護加里擊退馬格克那段劇情。而這段劇情在電影中省略了,但並沒有完全刪減,而是將部分情節轉移到地底打鬥的情節裡。邏輯上並沒有錯,艾莉塔確實也是因為被肢解才換上狂戰士的身體。唯一不同的是,原著狂戰士的身體是艾德在飛船殘骸裡撿回來的,而電影裡是艾莉塔通過心靈感應找到的。依德最初拒絕為艾莉塔換身體,這點我認為改編對原著進行了優化。因為電影加插了依德女兒的故事線。關於依德女兒的死其實跟機動球運動無關,是病人罪犯害死了他女兒,依德覺得很內疚,所以他想通過賞金獵人的途徑懲治罪惡,同時也能維持診所的收入。依德只想艾莉塔過上普通人的生活,幻想成為自己的乖女兒。直到他親眼看見艾莉塔被格魯依什卡打得粉身碎骨的時候他才意識到只有升級強大的身體才能保護艾莉塔。升級前艾莉塔打不過升級後換了鐮爪的格魯依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依德親眼看見艾莉塔被欺負的場面,堅定了依德為艾莉塔換狂戰士身體的理由,因此這個改編沒毛病。

關於艾莉塔(原著加里)

看到一些影評說,艾莉塔是在追尋自我,面對「何而為人」的問題,我就想笑了。這人肯定沒認真看電影和原著。艾莉塔是擁有人腦的改造人,原著直接把她稱為人類。她並不是所謂的人工智能機器人,雖然身體是機器,但腦袋依然是人類的腦袋,她只是暫時失憶而已。所以在她身上不存在重新學習成長自我意識的修復過程。電影拍攝的內容實際只到原著13話,雨果之死。由於機動球是最有看頭的環節,所以改編把機動球情節搬到前面。並將機動球運動跟所有角色關聯起來。讓觀眾看到最精彩的內容。原著中加里的成長轉折點是雨果死後加里離開艾德變成殺戮天使,所以沒看過原著的人就不知道艾莉塔最後在競技場幹嘛,劇情黨就會跑出來說英雄主義,而實際上最後一段是為續集艾莉塔成為殺戮天使做了交待。而這個交待也提示了觀眾艾莉塔並沒有傷心欲絕,她成長了,並準備對諾瓦進行報復。這是一個樂觀積極的結局。改編不斷強調艾莉塔對恢復記憶的渴望,而這種渴望是她去註冊賞金獵人的主要動機,因為通過戰鬥她就能恢復一部分的記憶。也不難理解她喜歡雨果的原因,因為雨果也在幫助她恢復記憶。

原著中艾莉塔和雨果的戀愛關係,其實源自在廢棄工廠歐科(電影雨果)打怪英雄救美的情節。改編把這個情節搬到街頭雨果飛身撲救艾莉塔,體現出雨果善良的本質觸發了艾莉塔的好感。順帶交待了雨果和依德的關係,這個改編其實也很合乎邏輯。改編最好的地方是讓雨果和艾莉塔之間產生更多的互動與情感關係,例如雨果幫助艾莉塔恢復記憶,帶艾莉塔看球賽等。這些情節都有助促進艾莉塔和雨果之間的情感發展。原著中此時的艾莉塔是處於懵懂時期的初戀少女,所以改編也在雨果住所一幕通過艾莉塔將心臟掏出來交給雨果的行為來表現除艾莉塔的真誠與單純,這種行為其實非常符合原著加里的性格。

有些人不明白,艾莉塔為什麼會跑去酒吧鬧事,就在瞎說她叛逆,要成為推翻廢土世界的英雄。事實是艾莉塔是想去動員賞金獵人報復卡魯依什卡,這裡是有前因後果的。原著前因覆蓋了1-3話,改編對如此大的編幅做了結構性的調整,或者說更接近OVA動畫的劇情。電影改編的前因是艾莉塔跟蹤發現依德醫生實際上是個賞金獵人,通過殺害肢解活人的身體買賣來換取金錢。但這時剛好遇上埋伏,壞人傷害依德後被艾莉塔秒殺,剩下卡魯依逃走了,卡魯依臨走時告述艾莉塔,她和依德已經成為獵殺目標。為後來酒吧打鬥做了鋪墊。艾莉塔為了恢復記憶,義無反顧去註冊了賞金獵人。然後計劃以獵人的身份去酒吧動員其它獵人報復卡魯依。首先來分析一下原著中阿里塔的性格。和武俠片裡的女俠一樣,性格剛烈,行俠仗義,而且非常好鬥。這就不難理解艾莉塔在酒吧裡跟獵人口角打架的原因。這時肯定又會有原著黨說,為什麼不是跟依德去動員而是跟雨果去動員。實際上明顯是改編劇情的需要,因為改編裡的依德是反對艾莉塔成為獵人的,而雨果是艾莉塔唯一信任的人,帶雨果去也是理所當然,也正因為雨果去了這趟動員大會,成為了獵人扎潘報復艾莉塔的把柄。紮潘打不過艾莉塔自然就會找她男朋友雨果算賬,這是為後半部分劇情做鋪墊。

雨果之死(原著歐科)

在原著中歐科的悲劇源自童年哥哥違法製造熱氣球飛向薩雷姆(電影撒冷)被唐姐姐陷害成為通緝人頭而死的黑暗經歷,這是科歐嚮往薩冷的原始動機,他一心想離開這座無情的廢鐵城,看看外面的世界。直到他遇上無良經紀人伯古達(電影維克特)。在原著裡面,歐科最信任的人是伯古達,直到臨死被追殺一刻也聽從伯古達的指示,把多年的積蓄送給伯古達,因為伯古達是他唯一能去薩雷姆的希望。所以在得知伯古達欺騙他的時候他親自教訓了伯古達。但原著的歐科是比較消極的,甚至最後還崩潰了,因為他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珍惜加里對他的愛。而在電影改編裡面的雨果(原著歐科)也是被維克特(原著伯古達)利用,但維克特並不是他最信任的人,因為後來雨果選擇了退出,退出的原因還包括對艾莉塔的愛,他非常內疚,一個改造人如此愛他而他卻偷改造人的零件去賣。為了退出他甚至跟兄弟大打出手。這時的雨果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在第一次死的時候回應了艾莉塔對他的愛與影響。這部分雨果向善的改編也體現出人性正面的元素。電影故意隱藏了維克特和雨果之間的詳細對話,只交待了維克特承諾收到錢後讓雨果上薩冷和暗示利用雨果陷害艾莉塔。原著中伯古達和加里並沒有直接的衝突關係,電影裡的維克特是受幕後大Boss諾瓦操縱的傀儡。所以這裡基本可以忽略原著的劇情了,這是完全不同的情節。電影裡阿里塔和維克特的衝突是由依德向艾莉塔透露維克特欺騙雨果的時候引起的。由於之前雨果在住所向艾莉塔透露過維克特承諾送他去薩冷的事情,所以艾莉塔才氣憤地去找維克特算賬。

電影裡的雨果最信任的人是艾莉塔。這裡也做了鋪墊。雨果和維克特聊完天的次日,艾莉塔主動來到雨果的住所,雨果坦誠告訴艾莉塔自己想去薩冷的事情。艾莉塔向雨果展現出不惜代價幫助雨果的決心。雨果被這個改造人深深感動,他開始厭惡自己骯髒的強盜職業,以致他後來選擇退出。以上是雨果對艾莉塔產生信任的來源。所以在他被扎潘追殺的時候才會第一時間向艾莉塔求救,因為他知道扎潘的報復源自扎潘敗給艾莉塔的恥辱,也只有艾莉塔強大的機甲術才能制服這個傢伙。

雨果第一回死是由於通緝令暴露身份,引起艾莉塔內心掙扎,扎潘乘其不備,捅傷導致。紮潘事先報了警打算用雨果這顆通緝犯人頭領懸賞卻被艾莉塔奪得先機。紮潘根本沒有預料艾莉塔會把男友的頭砍下來,而實際上這是漣漪醫生的主意,這是整部戲漣漪起到最關鍵的作用。當紮潘要去搶人頭的時候,他已經觸犯了法律,正好被艾莉塔利用時機懲罰了一番。原著裡描述歐科第一次死是被另一個獵人殺害,加里帶著屍體離開,才遇上紮潘和警察追捕。改編把兩段劇情合二為一,讓扎潘成為唯一凶手的邏輯也說得通,而且這樣做的好處可以讓劇情發展沒有那麼拖沓,反正前因後果都一樣,一個兇手完全足夠了。

雨果的第二次死,改編對一些內容進行了刪減。這裡我著重分析電影裡的情節。雨果被救活後,艾莉塔從依德口中得知維克特其實在欺騙雨果,便前往找維克特質問。維克特承認這是個騙局,想去薩冷的漣漪已經被製作成人體標本,得知救過男友的漣漪被殺,再加上諾瓦上線傀儡說了些刺激的話,艾莉塔感到非常憤怒殺了維克特同時也殺了諾瓦的奴隸卡魯依。和原著劇情吻合的內容是雨果甦醒後依然執意前往薩冷,卻慘遭切刀環砍碎摔下致死,我認為這段的拍攝確實呈現出和原著一樣營造出末世情緣宏大悲壯的場面,艾莉塔的天使之淚可謂點睛之筆,把電影推向了高潮。

廢鐵城

電影沒有從開頭就來一段旁白解讀故事背景是有原因的。首先詹姆士.卡梅隆是個對影像語言非常執著的人,他希望通過影音藝術將觀眾帶入廢鐵城世界。從薩冷傾瀉而下的垃圾,落到宛如人間地獄的廢鐵城,巨型挖掘機在堆積如山的垃圾堆填區裡轟鳴。強烈的音畫表現已經直觀地讓觀眾感受到廢鐵城的悲涼氛圍,也是對原著的致敬。關於廢鐵城來歷的解讀則安排在依德帶艾莉塔上街談話中交待。依德介紹了薩冷和廢鐵城,他說這片景象是天墜之戰後形成的,包括後來雨果帶艾莉塔外出也有交待過。

沒有英雄主義

置頂的影評大部分都有提及英雄主義,估計那些人漫威DC的片子看多了。這裡我說明一下,《艾莉塔戰鬥天使》是根據原著《銃夢》改編的,屬於末日三傑中的經典賽博朋克SF漫畫作品。原著本身就有龐大的世界觀和邏輯體系,具體可以自行腦補科普貼。看過原著漫畫都知道,裡面其實沒有提及個人拯救世界之說。甚至主角的誕生只是一粒人面瘡長出來的腦袋。電影所改編的1-13話內容,艾莉塔也沒有拯救廢鐵城的動機,她一直只是要恢復記憶和報復,尤其她跑去酒吧動員獵人幫忙共同反抗格魯依,就已經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行為。她最後劍指諾瓦是因為諾瓦殺死了她男友雨果,並且她也恢復了記憶,消滅諾瓦和薩冷本來就是她作為火聯戰士的使命。所以哪些拿漫威DC出來說美式英雄主義的根本就是在瞎扯。

漣漪的作用

首先漣漪醫生這個角色絕對不是加插進去的,OVA裡面本來就有這個女性反派角色。這個角色在改編電影裡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漣漪和依德曾經是夫妻關係,他們都是被流放的薩冷人。漣漪一心想回到薩冷所以投靠了維克特。漣漪在幕後給維克特出了升級格魯依什卡的主意,讓艾莉塔受到沉重的打擊。但當漣漪看到艾莉塔男友雨果快死,艾莉塔傷心樣子的時候就開始良心發熱,這裡之前夫妻女兒家庭關係的鋪墊就起到了作用。漣漪用高明的醫術幫雨果移植了頭部,並給艾莉塔出了逃脫追捕的主意。當維克特知道漣漪背叛之後,進行了報復,讓漣漪上薩冷其實就是將她做成人體標本。所以漣漪這個角色存在明確的因果關係,是一個具備正邪兩面的關鍵角色。

依德女兒的作用

原著黨肯定會跑出來吐槽依德根本沒女兒,這是多餘情節。我分析一下依德女兒在改編裡的作用。如果電影裡依德沒有女兒就很難搞清楚依德和艾莉塔的關係了。正因為依德曾經有女兒,才激發出他的父女情結,把艾莉塔當女兒一樣看待。也由於依德女兒被害,才激發他成為懲治罪惡的賞金獵人。有了這個女兒,喚起了漣漪的母性救活了雨果。所以依德女兒在改編電影裡面起到重要的因果作用。而原著裡面艾德和加里的關係比較複雜,實際上在電影裡並不好表達,因為年紀差太遠了。

酒吧動員大會

這是最多劇情黨吐槽的地方,我來分析一下。艾莉塔為了儘快恢復記憶去工廠註冊成為獵人。由於依德反對她成為獵人,她帶著她最信任的人雨果去到酒吧。最初她並不想鬧事,她只是想動員獵人反抗格魯依什卡,因為現在她和依德都成為被追殺目標。由於艾莉塔是個新人,扎潘主動送上門挑釁艾莉塔,所以艾莉塔教訓他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艾莉塔不甘示弱,挑戰酒吧在座的獵人,於是就出現了原著中酒吧亂鬥的經典鏡頭。這裡其實也借鑑了武打片裡的比武情節,我認為這樣的改編沒毛病。雖然跟原著的情節稍有不同,但人物的個性並沒有發生改變,而且這樣改編更具戲劇性。

艾莉塔回憶中的神秘人

電影中的艾莉塔渴望恢復記憶,在格鬥中面臨生死關頭就會浮現在火聯戰鬥的情景,而且每次都會出現一個神祕人跟艾莉塔說話。在原著《last oder》的劇情裡面有提到蓋爾達這個人,這個人是傳授機甲術給她的師傅。電影這裡是給續集做鋪墊,所以只透露部分信息。

不是爆米花電影

薩雷姆(電影薩冷)和廢鐵城(電影鋼鐵城)代表了社會中的兩個貧富懸殊的階層,薩雷姆是集權統治的核心,廢鐵城則是被上層統治的平民百姓。電影所提及的墜天之戰應該是曾經來自天外文明或者史前文明的戰爭。關於火聯的天墜之戰可能是原著裡火星跟地球的戰役,原著中的背景歷史我就不做詳細劇透了,可以看科普貼。這裡我主要分析一下改編劇情的深度。根據以上故事背景分析,整部電影的基調都是偏向黑暗嚴肅,甚至在電影中娛樂化的情節比原著還要少很多。看漫畫的時候其實有很多惡搞娛樂的笑點,但看電影的時候大家也只是在依德大喊「不給你們免費維修」哪裡大笑了一次。所以完全可以排除這是一部娛樂性質的爆米花電影。電影在藝術性方面改編做了很多的優化,尤其在人設重塑方面下足了功夫。例如開頭著重筆墨呈現艾莉塔被修復的過程以及甦醒後的狀態,我還記得當時坐我身邊的小姐姐高呼「哇,好逼真啊!」還有在紮潘追殺雨果的時候,坐我身邊的大爺控制不住憤怒的情緒不斷伸出手,指向屏幕指責紮潘的惡劣行為。之所以製造出這種感染觀眾的效果,不單靠精湛的特效,其實很大一部分是編劇的功勞。影片前半部分的慢節奏劇情安排,充分體現出羅德里格斯和詹姆士.卡梅隆對賽博格的熱愛,尤其是詹姆士最擅長的機器美學,表現得淋漓盡致,安裝軀幹時機器肢體的特寫材質,會說話的大眼睛,手指在陽光下的通透感,艾莉塔吃東西時的神情。這種超真實的藝術呈現我可以說完全碾壓《攻殼機動隊》,區隔漫威DC一開始就狂轟濫炸的爆米花情節。原著作者木城雪戶曾經在採訪中說過,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艾莉塔醒來吃東西把橙皮吐出來的一段,他認為這是漫畫中表現不出來的。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電影大部分用了淒美的弦樂交響和鋼琴曲,很少用到流行重金屬搖滾,因為要營造影片嚴肅黑暗宏大的基調。而這次操刀配樂的是為眾多EA遊戲配樂的荷蘭音樂家Tom Holkenborg。靜與動,愛與恨,配樂營造氛圍的方式更接近歌劇。全片的情節大部分忠於原著,沒有惡搞,沒有小丑戲,就是一部嚴肅的科幻片。因此已經可以排除爆米花電影,說爆米花的都是在瞎扯。

加里情懷

作為《銃夢》的鐵桿粉絲,我個人真的非常喜歡加里這個角色,不得不承認日漫打造IP的強大實力。個人對木城雪戶無論在編劇,想象力,手繪方面的才華都非常欽佩。最初吸引我的只是漫畫雜誌裡面的幾頁截選,當時被精緻的畫功震撼,尤其加里的眼睛畫得非常傳神,我很喜歡原著裡人物的設定,加里張狂飄逸的烏黑秀髮,完美的機械設定,每個角色都畫得栩栩如生。這也是這部經典漫畫經久不衰的原因。十幾年前,我還畫了一張加里的作品投稿雜誌社。除了畫功之外,劇情也是相當精彩,無論人物心理描述還是激烈的打鬥場面,當時我就很期待有人可以把這部SF漫畫拍成真人電影。

為了表現更真實的感覺,電影對漫畫裡的加里做了一些改動,尤其是頭髮。CG裡的頭髮沒漫畫裡蓬鬆飄逸是為了更貼近真實。CG給頭髮加了重量感,和淩亂的感覺。而且還故意加了一搓不聽話的劉海,這樣就不會那麼像CG人物了。其實電影角色是不能太光鮮的,多少要有點「邋遢」的感覺,不然會很像Cosplay,日本的真人漫改劇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電影刪減了很多原著裡惡搞和小清新情感戲的片段,就是怕將這部定義為動作科幻的大片拍成小清新偶像劇。所以那些偽文青不喜歡看我完全可以理解,但用文藝片的標準評論劇情,那是根本沒資格去評論。

總結

客觀地說改編的內容邏輯嚴謹,前因後果交代完整,人物個性塑造準確,主線思路清晰,劇情改編巧妙,有一定的耐看性。再加上大量還原原著的鏡頭,我認為劇情在改編上算非常成功了。詹姆士.卡梅隆的電影是那種適合收藏,有空拿出來大家一起看的電影,大家可以一邊看一邊談論劇情。由於原著最精彩的部分在後半部分,因此我非常期待在有生之年能夠看到續集。

最後補充一句,請不要用膚淺的思維去評價一部改編科幻名著的電影。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