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轉發知乎上李工:如何評價流浪和艾莉塔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上了豆瓣,一肚子火強答一波。
兩個片子都是科幻片,但是細分下來確實不是一類,探討的哲學深度也不一樣,不如討論當下中國電影和好萊塢電影在我國輿論環境的優劣。
-----------------------------
看流浪地球時,他們說看個電影憑什麼要去看原著,綑綁消費!!於是流浪地球基本把故事講清楚了,不惜片尾增加了畫蛇添足之嫌的流浪地球計劃背景介紹。
看艾莉塔時,電影很多背景關係交代不清,他們告訴你,可以去補漫畫,漫畫說的很清,補了再看就清楚了。
-----------------------------
看流浪地球時,大家說演員演的很空洞,沒有把角色的靈魂演到位,除了特效,一無是處。
看艾莉塔時,面對稀爛的劇情和節奏,他們告訴你,這個特效有多麼多麼棒,花了多少錢,早已值回票價。
-----------------------------
看流浪地球時,他們說雖然沒有好萊塢式的刻板,但是依然沒有擺脫東方的刻板。
看艾莉塔時,面對尷尬的感情戲和一定要有吻戲的好萊塢式刻板,他們說這不叫刻板,而是特色。
-----------------------------
看流浪地球時,韓朵朵的電台尬講被批評說的很爛,很不煽動,但試想如果韓朵朵發表了震撼人心的演講,是不是又可以批評不符合人設不真實了?
看艾莉塔時,賞金獵人酒吧的尬講,就成了艾莉塔天真爛漫正義的充分體現?
-----------------------------
看流浪地球時,劉培強最後衝擊火焰的抉擇被批為「太空戰狼式的個人英雄主義」
看艾莉塔時,面對吉蓮雨果最後時候毫無徵兆的任務轉變,他們閉口不提。
-----------------------------
看流浪地球時,情節緊張緊湊,他們批評太多高潮戲份導致觀影太累,導演掌控力不行。
看艾莉塔時,面對根本就沒有設想的高潮戲(艾莉塔大鬧撒冷大戰諾娃),他們告訴你是理所應當的會有續集,而且特別期待。
-----------------------------
看流浪地球時,他們說上映前看到中國電影看到吳京,已經評分先打了8折。
看艾莉塔時,他們說,看到卡梅隆大神的名字,不管是不是導演是不是監製,先給了滿分。
-----------------------------
單論影片而言,拋卻特效和原著情懷,艾莉塔從敘事和人物描繪,真的可以算是爛片。
如果流浪地球有艾莉塔的製作經費和輿論幫扶,也許又是另一番局面。
豆瓣上慕洋犬就這麼多?
-------------------------------------分割線--------------------------------
很榮幸能引發大家討論,我其實主要就是想說輿論或者是資本操控下的輿論,在中國電影如今流量當道、粗製濫造的大環境下,並沒有帶來太多正的外部性。最近幾年口碑票房爆棚的幾部片子,戰狼2、紅海、藥神、流浪地球,雖然各有硬傷,但確確實實都在推動者中國電影工業製作水平的前進,但幾乎都是觀眾自來水或者官媒點讚,許多媒體有意無意的打壓隱約可見。這裡多說了,就顯得陰謀論調,不和諧。
至於為什麼覺得艾莉塔不好,分享下自己的觀影感受,不是專業影評人,僅談談感受而已。(輕微劇透)
艾莉塔的開場非常驚艷,確確實實把我拉進了故事之中,特效的宏大,CG主角的真實,奇妙的想象,不由得想起當年初看《黑客帝國》,原來未來世界可以是這樣的。
但是隨著影片進行,當特效審美疲勞,想象設定大致了解,開始注意人物時,又覺得有問題了,首先300年前的戰爭就沒交代清楚,造成許多疑惑,完了人物轉折很奇怪,如果說男主的轉變是收愛情影響,那麼自私執念的女醫生的轉變從何而來,看見的是耳鬢廝磨,如何想起自己女兒?當然要牽強說是看見少男少女想起女兒本該美好的青春,也無話可說。感情戲也非常突兀,感覺擾亂了影片的主線。
當然這些都是導演把控問題。而電影的立意也令人失望。在不了解原著漫畫的基礎上,前半部分看完,我以為電影會講述一個覺醒少女反抗權威,打破社會結構革命的故事,酒吧演講後,還以為片尾會有女主角召集各反抗勢力與統治階級的大決戰,但是都沒有。想想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城內高高在上,下等人只有通過太監宮女成為行屍走肉的奴隸才能進去,外面的世界麻木的勞作,生產的主要資源(剩餘價值)是為統治階級提供維持權威統治和剝削必要的工具,只剩下一點給自己保證基本生活所需。外面的世界的人,想要完整進入皇城,只有通過科舉千軍萬馬的獨木橋,高中及第,方能獲得面聖的機會。。。。艾莉塔裡面的世界何其相似,只有那個啥球比賽的冠軍能獲得上天的機會,其餘人想上去,只能變成殘缺的器官。。。而艾莉塔最後並沒有完成反抗使命,在大鬧順天府衙門,殺了幾個差役和府吏後,艾莉塔突然說,我不起義了,我要去考狀元,考中狀元我進宮到時候當面和皇帝老二算賬,然後還真安然無恙去趕考去了。這樣的結果在劇情上和立意上,都讓人大跌眼鏡。
其次,本來影片還可以探索很多哲學命題,如肉體與意識的關係,到底半機器人能不能算人,人和半機器人戀愛有沒有倫理風險,半機器人還算不算原來的自我,如果喪失了身體同時失去了記憶喪失了原有意識,那是不是就完全是另一個人(類似忒修斯之船)等等,但是影片都淺嘗輒止,走向了爆米花娛樂化。不禁想起DC電影在漫威電影的強勢下,也開始放棄對人性、哲學的探討,玩起了輕鬆搞笑。有人說,這是觀眾的選擇,市場的選擇,我倒覺得不是,只是因為《蝙蝠俠黑暗騎士》這樣的片子太難拍出來,能在視覺特效爆炸的基礎上內涵深厚哲學思考發人深省的電影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對於資本而言,拿錢砸特效炒IP錢生錢可能是分享電影市場紅利最快最有效的手段。
-------------------------------------分割線--------------------------------
再後記,能引起這麼多知友的討論很榮幸,自己也沒有引戰或者帶節奏的意思。
我上面寫的初衷就是講兩部電影在輿論上的被差別對待,後期,大家已經用電影票和觀影為各自電影打了分,進行了公正的評判,網上言論也有澄清再造的趨勢,惡意的水軍或者打壓造成的影響都在縮小,我寫的影評也是個人觀點,並不影響普通觀眾喜不喜歡艾莉塔或者流浪地球,也沒有強加自己想法的意思。
我主要是想說輿論對待的差異。我所指的「他們」,自然不是廣大觀影群眾,而就是輿論。想想小破球吹響中國科幻元年的號角,但是前期相關報道並不多,平時一團和氣,一榮俱榮的娛樂圈也沒有明星大V為之站台,集體失聲,徐崢自發安利的微博也因為不為人知的秘密而「被迫」刪除,南方系甚至又拿出西方的價值觀對之進行批判,上映之初,各種惡意差評充斥網絡。而艾莉塔相比較則得到了明顯的輿論幫扶,自媒體和相關網站都描述為「詹姆斯卡梅隆大神新作「、」二十年磨一劍」云云,上映前就吸引不少眼球,還獲得國師和冰冰站台。這樣的差異,不讓人覺得怪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