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第一次豆瓣寫影評,萬字影評,偏學術的無聊的論述。其實我是來找朋友的哈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前段時間,看了上映的《艾莉塔:戰爭天使》,本想寫個短評,以表達對卡神敬佩,不料一時興起,寫成萬字影評。中途修改,沒保存,心態爆炸~今天,才真正完稿。 本影評,不談電影票房最關鍵的特效,只談劇情思想建構,只談艾莉塔誕生的故事。 2019年2月22日,《艾莉塔》大陸正式上線,改編自日本青年漫畫家木城雪戶,於1990年出版的漫畫《銃夢》,由科幻電影大師詹姆斯·卡梅隆編劇及監製,由鬼才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導演。 心中便好奇,為什麼是這部漫畫,為什麼是這兩人,為什麼選擇今年。於是視角回到關於他們的故事。 1 前世:木城雪戶的《銃夢》 一、木城雪戶與《銃夢》 木城雪戶 木城雪戶,日本青年漫畫家,生於1967年,從小癡迷漫畫,年少才華橫溢,青年數年沉寂(?我表示否認),1991年代表作《銃夢》誕生。 聯繫他的經歷和當時日本時代背景,鄙人積(hu)極(si)探(luan)索(xiang)木城的創作故事。 戰後經濟恢復、騰飛,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全球石油危機和70、80年代日本經濟由盛轉衰,自稱「窮」的木城,小時候生活還算湊乎,屬於工薪家庭,父母或尊重教育,或無心照料,給予小木城充分,自由去沉醉在創作漫畫的世界。 同其他同時代日本漫畫家一樣,經濟方面受到日本低經濟增長,尤其是在80年代末泡沫經濟破裂的影響,技術方面是人類虛擬空間的延伸帶來對社會、對時代的拷問,社會文化方面御宅文化興起,尤其是70、80年代風行的機器義體風、賽博朋克風以及反烏托邦熱潮。 不知你是否發現,90年代的日本漫畫界可謂是百花齊放。《銃夢》是女權主義,賽博文化,末世反烏托邦的集中體現,展現人性,暗黑,鬥爭,又以熱血女性作為題材的作品。 其實,這一代漫畫,習慣堅毅硬朗,說和時代女權主義有關,也不道理。不信,你看,武內直子1992年出版的《美少女戰士》,代表月亮消滅你們… 對於漫畫,小木城愛過,他放棄過,他也成功過。中二時期之後,拾回對漫畫的激情,收獲第十五屆國內最著名出版社的新人獎,年僅17歲。 之後5年間,他經歷了很多,學習了很多,有過大學時期的迷茫與放縱,有過工作初期的焦慮與痛苦,最終他決定,再次創作,以女性主義賽博朋克為主題,展示對未來社會、技術與人性的思考,寫出《銃夢》。 注:對可愛的木城,準備差不多千字筆記,其中解釋了什麼是「中二時期」~ 那麼,到底什麼是「賽博朋克」,這個,下篇會說。估計還有人好奇,什麼又是女性主義賽博朋克?好奇?去查查吧,挺有趣的哦! 其實,本人更願大家好奇地去看電影,好奇地去生活,大概這樣,人生會更有趣!現實中,我們太強調效率,太重視執行,可以嘗試慢下來,關照自己? 偶爾找一天,跟著自己的好奇心走,去求知,去探索,去追尋,去交友,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人海遼闊,時光蹉跎,願你的心,找到對的人,合譜美麗傳說。 ~觸不及防的雞湯,大家隨意。 有時,世事就是那麼可笑,得之一物,有如獲至寶,如飲甘泉,有棄之如遺,棄之敝屣。 《銃夢》 在26世紀,一個遺落廢鐵城的少女改造人,被改造醫生所救,少女不簡單,偶然身現機甲術,常把對手打成豬,老醫生不簡單,賞金獵人,白天救死扶傷,晚上懲奸除惡。 少女失憶,一路上打打殺殺,一路上找尋記憶,追求自我,出乎意料,遇到家庭,遇到愛情,捍衛正義,思索人性,反映社會。 二、《艾莉塔:戰爭天使》及其風格 《艾莉塔:戰鬥天使》 根據日本漫畫家木城雪戶的小說《銃夢》改編,影片故事背景設定在在26世紀,講述了身處末世,幸運重生的機械女孩為了改變世界而勇敢奮鬥、踏上探索真相旅程的故事。 她對好似父親命令的違背,對人類純潔愛情的追求,對城市黑暗的鞭撻,對社會正義的捍衛,有一種將所有認為不合理的東西推倒重來的衝動。 就如同一張紙上錯別字太多,乾脆撕下來,扔了,再換一張新紙快感。 試問這一切,是否讓你,此刻血脈賁張? 對,記住這種感覺,這就是下面要講的末世風格的心理基礎。 無邊的荒涼意味著無限的可能,掙脫了現實文明的束縛,人性的黑暗醜惡,在此刻顯現,釋放天然自我。很多遊戲如生化危機系列遊戲,選擇這種場景,原因也在於此。 好的,回到這裡,回到現實,也許也想,像她一樣,衝破家庭藩籬,打擊社會罪惡,但是別忘了,你需要足夠強大,如同艾莉塔,會機甲術,還有堅硬的機械身體和堅毅的鋼鐵性格。同時,胸中愛與正義,在源源不斷在輸送強大力量。 風格:末世賽博與賽博朋克 很多人在談這部電影的時候都提到「賽博」,這裡不得不提下「末世賽博」。 末世風格 典型的末世風格,故事發生在人類互相丟蘑菇之後,剩下了地上城市廢鐵城和天空之城薩雷姆,兩個地方,一方神秘而先進,一方殘酷而破敗。 在這裡,沒有人民警察,只有賞金獵人。 這這裡,充斥著金錢與求生,血腥與殘酷。 在這裡,體現著文明的不完整,秩序的不完善。 那麼,如何判斷一部電影是否末世風格呢?發生背景在文明主動或被動崩坍之後,展示人類生活,突出人性的就對了。或因核戰爭、人工智能失控、生化危機或是自然災害星球爆炸,全球變暖。 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cyberpunk,是cybernetics與punk的結合詞,cybernetics意為控制論,是指對信息傳遞和控制的科學研究,尤涉及人和動物大腦與機器和電子裝置的比較。punk,一種音樂,代指反叛、另類。 所以,可以發現,賽博朋克主題是反抗那些控制我們的東西,包括技術體和機構。是鬥爭與反抗的故事,對象自然是批判控制者包括人工智能,大企業在內用技術實現控制的一類群體,反叛者是始終被欺壓被忽視的落魄群體。 簡單說來,賽博朋克,本質就是「反體制」,反一切控制個體的力量。光這一點,可謂意味深長…… 三、總結 有天空之城的希望,有地上城市的絕望 有冰冷的鋼鐵軀體,有火熱的男女之情 不禁感嘆: 鋼鐵身軀亦有火熱之心,複雜世間仍存真摯之情 天空之城醜惡顯現,地上城市光明綻放 豐富家庭父女羈絆,社會正義情節衝突 小喬常說: 花會枯萎愛永不凋零 小喬,要努力變強 你不是孤單一個人 希望和奇蹟是存在的 戀愛和戰鬥都要勇往直前 (走錯片場,不過發現小喬好像艾莉塔……) 2 今生:艾莉塔的誕生 一、艾莉塔誕生 艾莉塔的誕生不容易,歷經18年。 2005年,銃夢迷卡梅隆拿下銃夢版權,剩下幾年間做了幾件事,一看完整套漫畫,二濃縮劇情,組成三部曲結構,三撰寫了186頁劇本和600頁筆記,同時組建《艾莉塔》工作團隊,四就不說了,拍出全球票房冠軍《阿凡達》。 這下好了,反響太好,要拍阿凡達續集,沒時間,於是找上好萊塢鬼才導演羅德里格茲,讓長期合作夥伴,喬恩蘭道與之一起合作拍攝。 很巧,羅德里格茲的代表作《罪惡之城》,為暴力美學巔峰之作,同是2005年上映,與卡梅隆買下版權同一年。 內容同是改編弗蘭克米勒的漫畫《罪惡之城》,就是那個寫蝙蝠俠系列的漫畫家和導演~同是描述人性,展示城市黑暗,或許是卡神看中這部代表作也說不定哦。 二、角色介紹(可能有部分劇透,沒有看過的謹慎閱讀) 艾莉塔 一個失憶而堅強的姑娘。戰鬥天使,為尋找自我而戰,為維護正義而戰,從垃圾山裡的殘骸變成能行動的小姑娘,到會機甲術的戰鬥改造人,再到維護社會正義的戰鬥天使,是自我的追尋。 期間展現家庭父女情的羈絆,愛情初戀的甜蜜,和黑暗社會抗爭湧動的正義。 私下覺得,有種青春期姑娘反叛即視感,為追求自由平等,維護世界和平的超級英雄系列~ 雨果 一個有理想有原則的青年。他身處廢鐵城,卻一心嚮往天空之城薩雷姆,遠離這個骯髒殺戮殘酷的社會。 他給大反派做事,暴力搶奪改造人零件,為生存,為出人頭地,有朝一日上去,即使只看一眼。而可笑的是,自己愛上反派最希望得到的高級改造人。 他是少見的肉身人類,有自己的理想,進入上層,不惜與罪惡為伍。有自己的原則,堅持不殺任何人,很明顯,為守住自己的底線。 他保持了一分理智,懷抱著一分理想,他做出了他的決定。最終,愛上自己的敵人葬身於自己的理想之下,不禁為之唏噓。 突然,想起了《紅與黑》中的不擇手段,混進上流社會的「於連」,想起了《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藉販私酒,與黑幫合作發家的「蓋茨比」,還有那一批魏晉時代的文人志士。 有時候,我在想,當時那個環境下,你怎麼辦?或許有些現實意義吧,今天在中國,不甘於平庸和安穩,在夾縫中努力的年輕人,大概能理解箇中滋味吧。 衣德 白衣天使和賞金獵人。 是一位慈父,為愛女復仇,做賞金獵人,懲罰罪惡;是一位有道德的改造人醫生。為普通人改造,費用看心意,本就不求名利。 大概也是如此,生活窮,或許沒錢才去做賞金獵人。如原作說法,尋樂子,則電影中是披上了復仇正義的外衣……據我認為,電影的整個呈現,感覺後一個更靠譜。 另外,廢鐵場撿到的艾莉塔,用死去孩子的臉和名字,作為精神寄託。當他抱著與格魯伊斯卡做戰後的殘損的艾莉塔的時候,裡面綺蓮博士就對衣德說道,你永遠逃不了過去。 提及這裡,不免想到手塚治虫的《阿童木》裡的天馬博士。 大反派:維克特 廢鐵城老大,執迷於創造最偉大的殺人機器?!這是一方面,雇一個打手遠不如自己變得強大,出於安全感考慮,依賴他人,不如指望自己。 我更認為,他本想是作為日後自己身體的容器,像火影忍者中的大蛇丸,培養佐助,實際上利用穢土轉生,實現長生,在以後身體更小,更精美之時,換個核心就成。 舉辦血腥機動球比賽,用出現的武器成果,完善殺人武器,同時作為薩雷姆的代理人,不排除有管理職能。 小嘍囉:格魯伊斯卡 電影裡是一個殘酷的殺手,因為有反派老大護著,殺人無數的他,從未被納入賞金獵人獵殺範圍之內,兩次遇到艾莉塔,都被打回去改進,間接推動電影情節的進展——小艾莉塔走上尋找記憶之路。 但是,從原著裡,我們可以看到,瘋狂的他,之前出生在廁所,在下水道長大,與人示好卻被傷害,快要死去,被維克特收養,給予強大身體與不斷改進的力量,於是他瘋狂了。 這也許就是,世間沒有所謂的正常與瘋狂,只有瘋狂的一千張面孔吧! 想起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同是經歷人間黑暗,同是遭受冷眼嘲笑,永遠不被世人關注,承擔的永遠是無盡壓迫與驅使,而一個是大反派維克特的打手,一個是副主教克洛德的奴隸。 我猜想,或許是因為一個長大在聖潔的巴黎聖母院,一個在骯髒的普通下水道,是愛,造就善良,掩蓋醜惡吧。 綺蓮博士 衣德醫生的親女兒,親生女兒死了,衣德復仇,綺蓮悲傷,離開傷心地。找到寄託,前往天空之城生活,追尋烏托邦解除痛苦。電影裡諾瓦說艾莉塔改變了綺卡博士,不再那麼自私。 意思是之前很自私囖,指為維克特辦事,做一些符合職業倫理但不善意的事,目的是為登上天空之城。最後發生了什麼,就不幫反派了,沒太看懂。 到底為什麼,不清楚,大概是愛吧!不能理解的時候,用愛就好解釋~ 談談卡梅隆 當我去蒐集相關資料的時候,查到一個詞「電影工業中的喬布斯」,對卡梅隆的終極評價。 也了解到,半路出家的電影大師卡梅隆,之前是卡車司機,從小愛科幻,愛探索,好奇心強,動手強,於是很多事情就講得通了。 平時探索電影工業的邊界,偶爾探索海底世界奧秘,想做就做,立馬去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在網上有些人評論說,他人品不好。我表示質疑這種行為。即使是非常厭惡一個人,也不能輕易斷定一個人的人品。因為我認為,否定人品,等於否定整個人。主要有三點。 一、人性本就複雜。不同境遇,不同環境下的人展現出是不同的行為模式。 一個從來不闖紅燈的年輕人,來到中國鄉村,大概率會很「英勇無畏」地過馬路。 二、立場不同,評價不同。 同是乞丐,一個富人給了其中一個,於是一個人評價人真好,另一個人評價不公平,殊不知裡面有多少信息被掩蓋。 三、價值觀不同,對人品定義範圍和標準不同。 我們平時的人品問題,本質是價值觀分歧。終歸到底還是要回到,正確價值觀引導,這一精神層次,還記得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嗎?正面引導,破除阻力,反面告誡,多方約束。 其實對於這個議題還是有很多值得推敲,有機會寫點文字耍耍。(後來實現了,請看電影番外篇一:閒談人品,是真的耍耍,別當真) 實際上,在我看來,站在自己觀點立場批判,最廉價。何以無視他人的無奈與恐懼,自視全能導師,把「真經」傳授於人!今對,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各類知識付費產品,表示倦了。 感覺又得做雞湯。就像馬克思時代的魏特琳說過,「批判會吞噬掉一切;當一切不存在的時候,它會吞噬掉你自己。」 你看,要不商量一下,當你要定性他人人品的時候,這樣做,試試看~ 慢著,先了解其經歷和經驗,理解認知和行為邏輯,發現問題所在; 不急,反思自己,怎麼才合適,所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再等等,怎樣優化現在的行為,形成經得住推敲的邏輯閉環;最後,再用您認為合適的路徑,去踐行。 這是不是更好一些?比止步於口舌之欲,更有價值不是? 3 討論與問題 一、討論 天空之城薩雷姆與廢鐵城,你更想生活在那個環境中? 天空之城是上層,特點技術先進,生活安逸,那是以為自己是世間最完美人類,然而令人諷刺,最後發現自己的腦子,其實是高科技人造芯片; 廢鐵城是底層,那是被遺忘被忽視的一群人,特點是生活水平低,居住條件艱苦,在電影中不算太太太「髒亂差」,只是技術落後。 這也許就是」圍城「吧,在廢鐵城的人憧憬薩雷姆的生活,在薩雷姆的人得知真相後,亦是想擺脫時刻被控制的生活。最好的環境永遠在想象中。 一個是閬月仙葩,看似美玉無暇,一個是破髒亂差,也有美好強大。 某人想平凡地活著,在自己營造的小環境,無論是哪。哦,怎麼像是魏晉的隱士哈?只是沒錢的那種~ 年輕人,某人思想很危險啊!習大大今年可說了,「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二、四個問題 看電影的時候,大家可以思考思考,權當做遊戲。 1.艾莉塔到底是人,還是機器人?人與機器人的區別在哪,那個時代,如何定義人?雨果曾對艾莉塔說,「你是我見過最像人的改造人「。 2.艾莉塔的男友雨果,改造人醫生綺蓮博士,都曾經為黑暗勢力服務,最後放棄之前所追求的,到底該如何評價? 對比司湯達筆下《紅與黑》男主於連,菲茨傑拉德筆下《了不起的蓋茨比》男主蓋茨比,當今在奮鬥的你,如何應對? 3.艾莉塔和衣德博士的父女情,也是卡梅隆要極力展現的。你看到了衣德博士的守護成長嗎,你注意到,身處青春期孩子的反叛嗎,對你有什麼啟發? 4.提一個細節,機動球比賽的激烈,是否想起來羅馬鬥獸場的血腥,奴隸爭鬥的殘酷,圍觀群眾的瘋狂,究竟是否同樣有強烈的政治意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自己的答案,有興趣可以把玩。 以下是寫影評所參考的部分材料,希望可以幫到你們,解決部分疑惑。 網站: 時光網-木城雪戶(網站很多獨家,值得關注) 書籍: 木城雪戶《銃夢》第一部; 菲迪普迪克《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亞瑟卡拉克《2001:太空漫遊》; 司湯達《紅與黑》; 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 希拉里·普特南《理性,真理與歷史》; 米歇爾福柯《規訓與懲罰》 名稱: 普特南:缸中之腦 柏拉圖:洞穴寓言 日本流行詞:中二時期 階級跨越 我們來總結一下,這篇萬(luo)字(suo)影評的主要內容是講艾莉塔的前世今生,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講前世,人生起起落落的小木城雪戶創造出《銃夢》。第二部分講今生,艾莉塔電影的誕生,重點總結電影所展現的人物形象。第三部分是總結,提出電影的四個不給答案的問題。 ? 電影番外篇一:閒談人品 兩個小孩,在沙灘上堆一座城堡,一下午時間過去了,城堡搭好了。後來,小A對小B說,這個城堡應該還有個大大的院子,小B說,不用了,這樣夠美了。 小A認為不行, 我得再加上,多次懇請小B,請求幫忙,一起再搭建個院子。小B看到都是好朋友的份上,答應了。 之後,小A就馬上幹起來了,小B不願意了,現在都太晚了,天馬上黑了,我們明天再做吧!明天一早我們就趕過來。 小A說,這不行,明天還不知道能不能過來玩呢,我想今天把城堡搭好。我們可以弄快一點,回去我給你媽媽買的巧克力。 好吧,於是他們幹起來,但是天越來越黑了,小A發現小B沒有用心,沒有和自己一樣快地在堆院子,心裡很氣,心想本來可以早點回去,小B卻那麼慢。他對小B說,「你得快點,不然我們回去晚了,會被爸媽訓斥的。」 說完,他們就不情願,但是高效的完成了搭建院子的任務。 故事聽完,想問,你覺得有誰人品有問題嗎?小A或是小B。恐怕都不認為吧!但是,這事發生在卡梅隆身上,就解讀出了「人品極壞」的「美譽」。無所謂「片場暴君」,其實說到底就是價值觀分歧。 如同小A覺得城堡,還可以更美,可以做的更快,可以做得更好,可是小B認為沒必要那麼快,沒必要那麼好,也沒必要這樣想,沒必要這麼做。 於是在責任人看來,是懈怠,是懶散,是不配合。那麼,怎麼做?威逼利誘。巧克力,爸媽的責罵都是方式。 有著「片場暴君」之稱的他,同時對應的還有「票房收割機」、「電影之神」的美譽,在片場暴躁,殘酷,但是他花大錢,辦大事,製作頂級商業電影,當初手底下共事的人,無不名利雙收。不也是同樣道理嗎? 記得有個故事,講的是卡梅隆在英國拍攝電影,英國人比較文藝悠閒,喜歡工作停下來,喝點茶歇,所謂勞逸結合;而以卡梅隆個性,自然是看不下去,簡直浪費生命,追求高質量的他,心想本可以30天拍完的戲份,非得用45天,這是什麼道理!於是拍攝片場一度火藥味十足。 同樣的還有蘋果教主,喬布斯。看到工作時間蘋果公司的二三十人在外面閒逛,一氣之下把他們掃地出門。二者,有著相同個性,同時也有著相似的成就。一個電影之神,一個產品之神,造就一個時代,開創一代神話。 說起喬布斯,會想起《成為喬布斯》中的一段場景,在他生前出席的最後一次發布會上,他說到「只有技術和人文相結合,才能讓我們的心靈為之歌唱」。 多麼具有情懷的一個人啊!作者認為他是一個矛盾綜合體。我不覺得矛盾,在我看來,所有交匯點在於他追求極致的美,而且是實幹派。卡梅隆也是如此。 追求極致的美,意味著當所有人都覺得這個鏡頭OK的時候,你淡定的說了一句——「重來一遍」,你確定以及肯定的告訴合作隊友。 此時你就背負這些人所有的負能量,用自己的權威,用自己的暴躁,反映出這個鏡頭必須得再來一遍,直到完美。你知道嗎?這裡面的壓力,非一般人能承受。 再舉個例子,馬克思的一生,也是在與人決裂的一生。馬克思與青年黑格爾學派的鮑威爾,共產主義的魏特琳等,為什麼決裂?因為那些人「不思進取」,而馬克思一生都在學習,不高歌猛進,一日千里,那些曾經的朋友就止步不前。 要共創一番大事,只好得決裂。如果不是一起做一件大事呢?在他看來,估計可以接觸。 我把這種狀態,當作是不走心的相處。你會發現,很多時候,卡梅隆和喬布斯,他們都是具有強烈人文情懷的,他們都是人,能感受夥伴的聲音,能聽到媒體的評價,他也在很多非底線釋放出更多的關懷,而且,他也不斷在與對手妥協,理解。 比如,喬布斯如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給予更多的工資和福利,重視管理者的成長,定期高層領導演講等等。不知你發現沒有,很多人會不自覺在其他領域上補償,或精神或金錢。 或許是為了紀念那些被開除的那些人吧,蘋果公司還設定了一個專門的休息區,可以在任何時間在那喝茶休閒。 有時候就是一些底線,不得觸碰,比如卡梅隆,這部電影必須得最高水準。其實,我想說,卡神他也累,好在現在合作的都是原來的阿凡達團隊,有過磨合,懂得理解,不然工作每天都得發脾氣,卡梅隆大概是要崩潰。 其實,我挺開心的,希望接受了卡神的那些戰友,給我們製作出更多電影,帶來更多驚喜。 我的願望是希望這輩子,不要再讓卡神帶新團隊,不想他生太多氣,現在的團隊就挺好的。我猜卡梅隆也不想,受不來了的人,不服我的人,都逼走了,剩下的不是被收買,就是被嚇到,這次要幹出一番大事,再次樹立行業標桿。 還有卡神喜歡潛水,你知道嗎?在《李茶的姑媽》中,他姑媽莫妮卡有提到,喜歡潛水,是因為 ——「在岸上聽到的所有聲音,看到的所有事情太多。有的時候不得不偽裝自己,可是在大海裡,你能清楚的聽到自己的心跳,感受到每一個細胞,在這時候,你能感受到最真實的自己你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 不知道卡梅隆怎麼看! 電影番外篇二:致敬卡神 電影之神卡梅隆,不用多說,光致敬就完事。 一鞠躬,對電影工業技術的無限制苛求,給大眾帶來了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折磨了你們,愉悅了大家,成就了時代。 二鞠躬,對夢想20年的追隨與堅守,銃夢到艾莉塔,離不開他600頁的劇本,離不開對羅導的信任,更離不開那份熾熱情懷。 三鞠躬,對時代脈搏的掌控。歷史就是這麼可愛,這部《銃夢》是基於信息時代的人類思考,而近幾年人工智能發展迅速,越發逼近我們,而我們越發無所適從。 從這個角度看,你會發現《流浪地球》,便是基於人工智能時代的思考,是反映時代主題的科幻大片。 只是不知,卡神是否帶有這番意味,以這部電影,引發對來臨的人工智能時代的思考,反思現在的社會問題,為人類社會敲響警鐘;探索人類的邊界,展望人類的未來。 或許《艾莉塔》的現實意義也在於此,要知道,此時的想象,可能便是不遠的未來。 本人預測 2019年之後的幾年間,中國科幻作品將集中出現,非電影而是漫畫與小說~科幻電影就性質而言,思想深度一向是遠遠落後於小說! 這沒有數據,沒有案例,有的是本人對這時代心理的感知,有的是對未來擔憂的共鳴。最後,希望未來,多出好的科幻作品,期待! 原因: 1.資本刺激。 資本永遠是生產力最活躍的部分。《流浪地球》高票房,會使得資本流向科幻作品創作領域,多金出多產,多產出發展。 2.市場馴化。 開年的《流浪地球》和《艾莉塔》,對中國市場的馴化更為明顯,更多的人認識到科幻片的魅力,大概今年的科幻迷會增加不少,創作人才儲備相對多一點。想必日後會越來越多的人,也會為國產科幻作品買單。 3.常規原因。 經濟不景氣,技術日新月異,社會問題愈發複雜…… 最後,近乎真空市場的科幻電影業,何時迎來改變,帶來多少傳奇,還需等待時間檢驗。 ? 最後,本人讀書少,經驗少,也許閱歷豐富和讀書廣博的朋友,會有更多的智慧閃光。何不分享,問題or觀點,歡迎交流,不用關注,即可留言哦。 我來先冒個泡 羅馬鬥獸場與廢鐵城機動球功能性問題探究。 我認為,觀看電影《角鬥士》,能幫忙理解。印象中也有論著寫羅馬鬥獸場的政治功能,記性太差,忘啦! 又不知道是誰說過,但肯定是有人提過,不知道有沒有這種感受,當覺得自己提出所謂驚世駭俗的想法,其實幾百年前,有人這麼說過同樣的話,無知的自己~ 在人類社會,建立暴力血腥類集體狂歡活動,是為了釋放暴力傾向,維穩效果可觀,而且長期參加暴力角鬥集體活動,使得參與團體更具有凝聚力和戰鬥力。 其實,人性攜帶著原始社會的暴力本能,喜歡血腥,暴力,性以及全方位競爭包括生死的競爭。 在早期社會,人類以屠殺作為釋放暴力本能的方式,後面漸漸文明,羅馬鬥獸場,羅馬劇院成了釋放暴力,安撫心靈的居所。 到了現代,則採用各類競技體育,各類藝術活動等更文明溫和的方式,一種是從內心根本減少暴力,一種是從外界釋放暴力。 難道不覺得足球場和羅馬鬥獸場是如此的相似嗎?從場地,從看台,從大家的情緒……無意挑事,感謝眾球迷。 所以,你會發現,暴力無處不在,無論是語言暴力還是身體暴力,抑或是精神暴力,但你也會發現,當今的主流人文環境是壓制內心的暴力,弘揚愛與和平。 像我們,不是都得會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最後的最後 如果你看不懂,不用懷疑,那是我的寫作水平太低; 如果你不愛看,不用懷疑,那是大多數人的觀感; 如果你快速地滑到了這裡,不用懷疑,點開的人99%和你做出同樣選擇。況且還不知道是否有100個人願意點開。 但是,請把目光往上挪挪,對,就是我加粗的部分,麻煩閱讀閱讀,感謝。 希望尋找一樣認真對待電影的人,交個朋友。
這個原寫在印象青浦上,每週解讀一部電影。每月一本書。本週即將解讀綠皮書,三月讀書是齊格蒙特鮑曼的懷舊的烏托邦。關注不關注,都沒事,我會日後發在豆瓣裡,哈哈哈。第一次玩豆瓣,容易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