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爽則爽矣,過目即忘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天墜之戰三百年後的某個黃昏時分,醫生依德在廢鐵鎮垃圾場那堆積如山的廢棄物中,意外發現一名少女的殘骸。
雖然少女的身軀嚴重損毀,但大腦和心臟核心都奇蹟般的保留了下來。依德將少女帶回家中,通過改造手術賦予了少女新的軀體,同時也喚醒了她沉睡三百年的靈魂,然而甦醒後的少女失去了往日的記憶,於是醫生又賦予了少女新的名字——艾莉塔。
相信很多同學都知道了,以上就是2月22日登陸我國院線的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開篇所講述的內容。這部號稱的卡梅隆監製編劇,羅德里格斯指導的科幻動作電影已經上映半月有餘,關於電影本身的討論也如火如荼的展開,其中不乏大力吹捧和一黑到底的極端言論,同時對於電影和原作的對比也頗受關注。
作為一名很久之前就對電影抱有期待的原著粉,在此我也想闡述一些自己的觀點,本文涉及部分劇透,還未看過電影的小夥伴們可以先行收藏,走出電影院後回過頭再慢慢對比。
首先談談這部電影最大的賣點:特效。
作為一部貼著卡梅隆標籤的科幻電影新作,特效是絕對無法避開的一塊領域。卡神作為好萊塢科幻電影的殿堂級大師,每次出手都能促進整個好萊塢電影工業的技術革命。
當年為了拍攝《泰坦尼克號》劇組買下了整片墨西哥沿海開發區。
為了塑造一個令觀眾印象深刻的反派,《終結者2》運用CG技術打造出了劃時代的全液態終結者T-1000。
當然還有開創了3D電影時代的里程碑式作品《阿凡達》。
秉承這一傳統,新作《艾莉塔》也是來勢洶洶。
據製片方透露,僅僅是主角艾莉塔的眼睛製作就使用了超過830萬個多邊形和900萬個像素,特效團隊總共定製了2500多張面部表情定幀圖,8000多件數字模擬人偶,為了還原漫畫中的賽博朋克末世,攝製組又在德州搭建了96000平方英尺的實景基地。
這一串串龐大數字的背後透露出了卡神對這部電影抱有的野心:消滅CG動畫和真人電影之間的差距。
姑且不談這部電影是否真的做到了消除兩者間的差距,至少電影中的女主艾莉塔動作神態自然流暢,從她身上幾乎感受不到CG人物那種僵硬的違和感。
之前在預告片裡飽受詬病的「卡姿蘭大眼睛」問題也在影片上映後慢慢被走入影院的觀眾所接受,電影前期艾莉塔的造型俏麗可愛朝氣蓬勃,很難不讓觀眾對這個單純的女孩產生好感。
透過這些數據和實際觀影效果,可以說《艾莉塔》所具備的特效水平已然突破了現代CG技術的巔峰,從這一點上來講,《艾莉塔》並沒有為卡梅隆傳奇的電影生涯抹黑。
但一部電影最重要的內核還是故事,再華麗逼真的特效也是為了劇情而服務。
接下來我就從劇情層面和其他幾個地方分析一下我認為《艾莉塔》存在的一些問題。
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改編自日本漫畫家木城雪戶的代表作《銃夢》。
這部於1991年開始連載的作品勾畫出了一個經典的賽博朋克末世,原作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對末世中人性的刻畫,失憶的艾莉塔被依德救回家中賦予了新的身體和新的名字,她不得不去重新認識這個世界,認識廢鐵鎮。
在原作中廢鐵鎮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犯罪天堂,破敗不堪混亂橫行,盜竊、搶劫、兇殺在這裡是家常便飯,唯一具有政府管理職能的機構「工廠」也完全不在乎居民的死活,而由「工廠」管理的賞金獵人組織也不過是一群毫無正義感,單純為了金錢而進行專業謀殺的亡命之徒,與他們捕殺的罪犯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人性的光輝在這裡幾乎泯滅,取而代之的是純粹的自私、冷漠、貪婪、瘋狂和自我毀滅。
面對這樣一個地獄般的廢鐵鎮,電影中的艾莉塔最先遇到的是什麼呢?
是蜜糖般的柑橘,熱情陽光的少年,蠢萌貪吃的小狗和爽脆可口的巧克力。
緊接著再來一段少男少女們在陽光下揮灑青春與汗水的熱血機械球比賽...???
等等,這是什麼節奏?
這根本就是韓劇裡失憶女主邂逅萬能靚帥小奶狗的瑪麗蘇狗血青春愛情電影的套路!!
莫名其妙的一見鍾情。
突如其來的雨中熱吻。
毫無邏輯的掏心掏肺(預告片裡找不到配圖,你們懂就好:)
這些與原作設定格格不入的情節大大弱化了這部電影的戲劇衝突。
充斥在原作中那冰冷殘酷人性荒蕪的末世感被沖刷得蕩然無存,甚至可以說這部電影不過是一部披著科幻外皮的《暮光之城》罷了,她早已丟失了原作關於人性探討的內核。
當然,並不是說科幻電影裡不能有愛情線,但這條線應該是為了故事的核心服務,它不應該喧賓奪主,否則就會打亂整部電影的節奏和格局,導致成片的效果不倫不類。
除了令人詬病的愛情線,電影中角色的塑造也是一大敗筆,艾莉塔以外的其它角色普遍流於符號化。
依德作為女主的養父和再造者,就一定要為人善良正直富有愛心,就連他作為賞金獵手瞞著女主趁夜殺人的行為也是為了給女兒復仇順帶掙錢維持診所的營業。原作中很清楚的提到依德獵殺罪犯根本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滿足心中的殺戮欲望,在火箭鎚擊殺罪犯的那一瞬間他可以從內心達成滿足感。從整個銃夢世界觀的架構角度來看,這樣一個表面溫純善良內心卻藏有一絲瘋狂的依德,才是有血有肉立得住的形象。
再來說說男主,原作中的雨果之所以不惜任何代價都要偷渡去撒冷,其實是為了完成死去哥哥的遺願,為此他對自己犯下的罪行毫無悔意,甚至面對艾莉塔的感情他也表現的寡淡平靜。當雨果發現偷渡撒冷不過是個騙局時,他毅然決然的選擇拋下一切攀上運輸管道,如同當年哥哥那樣死在了追夢的路上。而電影中的過度洗白使雨果徹底淪為一個誤入歧途因為愛情良心發現的傻白甜,從而完全失去了這個角色該有的深度。
最後再來講講反派鏈爪男格魯依什卡。
原作中的鏈爪男出生就被生母連同糞便一起沖入下水道,靠吃糞便和老鼠苟活的小生命又被廢鐵鎮的居民當做老鼠進行虐殺取樂,垂死之際遇到了幕後BOSS諾瓦將他改造成了蠕蟲軀體。
終於,這個被世界用惡餵養大的怪物,靠著掠奪他人身軀吸食他人腦髓對廢鐵鎮居民展開了瘋狂殘虐的復仇。
直到艾莉塔的出現阻止了這一切。她那不惜拼上性命也要拯救他人孩子的義舉顛覆了鏈爪男的認知,這使他不可救藥且病態的愛上了艾莉塔,最終在一片火光中安詳的死去。
就是這樣一個極具象徵意義且充滿邪典氣質的反派,在影片中徹底淪為了一個符號般的存在。
頂著一副典型好萊塢式肌肉惡漢的嘴臉在影片裡扮演人肉沙包橫衝直撞,最後被開了掛的女主一刀劈成兩半,死的一文不值。
不止於此,由於大反派的角色塑造徹底垮掉,整部電影最大的問題也隨之出現:作為一部商業科幻動作片,《艾莉塔》缺乏必要的兼具動作性與故事性的節奏性高潮。
殺神殺佛的艾莉塔以一人之力團滅了整組機械球選手。
輕而易舉屠殺了「工廠」所有的百夫長。
被偷襲受傷時瞬間自我痊癒,最後一刀秒掉反派,更換了狂戰士軀體的艾莉塔就像開掛一樣戰鬥力爆表,使得這一切取得的勝利幾乎全在意料之中,觀眾的情緒沒有絲毫波動。
最後,殺光所有敵人的艾莉塔站在高處手舉大馬士革鋼刀直指蒼穹,影片就在這樣一個中二感十足的姿勢中結束了...
除了以上歸結的幾個大的方面,還有一些小問題也存在於影片之中。比如關於火星古武術的展示只停留在對著鏡子打了一套詠春,之後的戰鬥場面很少能看出中國武術的成分在裡面。
反而是跳劈這一英雄專屬終結動作至少在三個關鍵鏡頭中重複使用過,可以看出動作設計缺乏新意和特色,爽則爽矣,過目即忘。
這一點上同是科幻動作片的《黑客帝國》系列就做的非常優秀,同樣引用了的中國武術元素貫穿了整個系列電影始終,成為造就這個經典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一些角色的內心轉折也缺乏說服力,前後邏輯衝突,比如男主明知維克托沒安好心比賽有圈套,仍將可憐的艾莉塔騙去參賽,隨後又突然良心發現金盆洗手順帶跑去坑了一波前隊友。雨果若是真的喜歡艾莉塔,就不可能帶她去參加比賽,就算沒有圈套機械球比賽也是個異常殘酷危險的競技項目,愛她就送她去死的邏輯在這裡不成立。原作中依德發現艾莉塔參加了機械球比賽後第一反應就是想辦法帶她回家,這才是真正愛她的正常表現。
其實我在這裡吹毛求疵翻出這麼多問題,無外乎是因為對《艾莉塔》這部電影愛之深,責之切。
原作漫畫本來就具備很高的水準,經手翻拍的人又是常年統治好萊塢科幻片的科技狂人詹姆斯·卡梅隆,這在無形之中就提升了外界對於這部電影的期待,其中當然也包括我本人。 大家都希望《艾莉塔》會是一部像阿凡達那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史詩級科幻鉅作。蓄謀已久的卡神為了改編這部電影構建了一個龐大又頗具水準的虛擬世界,在這個大框架內完全可以做多樣題材的探討、進行更深層次的藝術挖掘。
可惜該片的導演羅德里格斯似乎並不這樣想,他只想拍出一部精於好萊塢工業流水線標準之上的商業片,遺憾的是就連這個目標也未能達成,突破技術極限打造出的精緻電影畫面並不能遮蓋住這部作品整體結構的缺失和角色塑造的全面塌方,漫畫原作的精髓也隨之遺失殆盡。
不得不讓人感嘆,
倘若整部影片的製作拍攝都交給卡梅隆自己完成,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又會是一部怎樣的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