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一篇四千多字的影評,沒有理論支撐,且句式雜糅,慘遭退稿,懶得修改,請佛系閱讀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
時隔十年之久,終於迎來卡梅隆的科幻新作《艾莉塔》,這部評價褒貶不一的作品被網友戲稱為2019年最失望的電影之一。實則不然,除影片的龐大製作之外,影片向觀眾所表現的不僅僅是一個新世界的超級英雄,而是展現了對未來社會形態變化的深度思考。如果說漫威超級英雄在於展現一個多維時代的英雄世界,《艾莉塔》、《阿凡達》等卡梅隆經典科幻影片在於表現對人類命運走向和未來生活的預判。
1、後工業時代的錯雜形態
影片的劇情線相較於宏大的世界體系薄弱許多,導演把影片的重心放在宏大世界觀的構建當中,打造出一個幻想中的二十六實際的世界原貌。這樣的世界形態取自於電影的漫畫原著《銃夢》,在影片中完成了較為成功的還原或突破。工業革命之後,人類文明飛速進步,人們不斷暢想美好未來的同時,也一步步將這種新時代的文明推入墳墓。實業才能興邦的道理在今天甚至幾百年後仍然不算過時,在影片中所表現的五百多年後的地球中可以直觀的了解到擁有先進工業的重要性,人們依賴的不是每天看不完的手機、刷不完的短視頻,而是真實的、殘酷的鋼鐵世界。
首先,從物質基礎到上層建築,這部電影都有較為詳盡的講述。在鋼鐵城人們所有的生活意義都是為了撒冷而付出,街道上的人口密集已經不允許現實生活中的豪車正常通行,「三蹦子」車變成整個工業體系下較為實用的載具;巨大彪悍的百夫長像德國戰時的秘密警察一般霸道,象徵著整個鋼鐵城的管理體系——工廠的霸權專制。在這個鋼鐵城中,似乎沒有絕對的統治者,或者說沒有絕對的規則,人們以口口相傳的方式陳述著工廠的不可違抗和唯一通往撒冷的途徑,這種沒有絕對國家的存在也是當初馬克思對未來世界的推斷之一,這樣的世界體系雖然明知是虛假和縹緲的,但仍然給人一種十分現實的危機,對未來世界體系和個人命運的危機。
這樣的世界體系也並非完美無缺,影片所表現的時期是二十六世紀,從影片中也沒有準確的說明艾莉塔所在的星球是地球或是其他星球。除他們所在的地域之外,還涉及到了火星和月球,證明故事背景是現實存在的星球,星球原貌卻沒有被明確表示,整個鋼鐵城供給著撒冷的衣食住行,底層人們也沒有想過逃往他處。影片似乎營造出一個天圓地方的有限面積的大陸,但在飛船隕落破敗之地中,影片展現了寬廣的道路和湖水,這樣的表現手法衝破了原來營造的封閉、狹窄的敘事空間,打破影片整體環境的表現力度,削弱諾瓦對整個地面大陸占有霸主權利,鋼鐵城的人有理由放棄一片天空之城而將世界其他的所有土地變成新的天空之城。破敗之地情節的插入影響了影片對宏大世界觀的構建,在這一點仍有待提高。
其次,影片創造出機動球這項運動一方面構成情節主線推動劇情發展,另一方面利用科技和數百年人類文化積澱打造出這項體育運動是符合時代潮流的。將競技體育特有的碰撞與速度結合,利用未來科技時代的技術支持來完成這項運動的實現。在艾莉塔第一次玩機動球時影片表現出的機動球場地比較貼近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一種全民文化的打造不光應該在科技的發展進程中追求頂端和極致,更多的應該通過底層的普遍性體現來表明一種運動的廣泛傳播性和可實施性。艾莉塔躺在路邊手裡仍然按著控制滑輪的控制器解釋了這項運動的科技性和動力來源,我們可以通過這個細節想象到這種技術在未來世界中足以能夠成為最普遍、最廉價的技術手段。通過兩個極端化表現,多次場地內的機動球大賽和一次路邊的機動球遊戲來反映機動球在這個世界的魅力和人們日常的消遣方式,極大程度上的豐富了鋼鐵城人民的生活形態和科幻世界的真實性。
2、規則與情感的二元對立
從影片整體的世界構建過程中,仍未擺脫傳統的思考方式,這是所有科幻片正面臨的問題。即使科技手段已經允許我們將腦海中的未來世界現出原貌,也必定是通過當下環境中已經成熟的世界觀而幻想出的產物。《艾莉塔》模糊了世界的概念,模糊了物理的束縛,但是無法模糊對影片人物同現實之中的關係,所以說這仍然是藉未來的外殼抒發個人感情的藝術作品。這種外殼的主要組成方式正是以諾瓦為首的「規則」和以艾莉塔為中心的「情感」完成,其中的「規則」涉及到鋼鐵城的方方面面,構成除自然環境之外的社會環境,而「情感」在影片中的集中體現包括影片主角艾莉塔對雨果、依德等人的情感構成。
在社會環境的客觀規則和主人公情感方面的主觀選擇雙重作用下,便能輕而易舉將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對號入座並毫無違和。如果影片尋求客觀環境和主觀情感的平衡點並成功,那麼影片最終變成順應逆境勵志片。同現實最大的區別就是艾莉塔在打破規則,並拋棄情感的束縛,《艾莉塔》同將故事背景構建在有政府主義環境當中的科幻片或是超級英雄電影的最大區別便是如此,但是這種二元對立在傳統的影片中已經被廣泛使用。《世說新語》道:忠孝不能兩全。雖然前文所提的兩種要素同忠孝並未完全相似,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有共同點,忠是忠於君主或君主所指定的一系列體制與規則,孝是自己與父母的一種情感連接牽掛。在二者之中夾縫生存是所有人面臨的問題,在影片中同樣是艾莉塔所面臨的問題,他所做的是打破這種平衡。
在以鋼鐵城為中心的規則體系中,並未充分表現居民的生活處境,在一定程度上被賞金獵人的黑暗世界所替代,賞金獵人同鋼鐵城居民不能歸屬於同一世界,屬於賞金獵人的時間在夜晚,在影片中也有大量篇幅表現。賞金獵人是美國特有的一種人類群體,在西部片中有廣泛的體現,在警察發出通緝後難以完成追捕時,賞金獵人應運而生,賞金獵人的極端化是造成社會矛盾的主要原因。《艾莉塔》正以傳統的思想觀念思考著在未來社會中或許存在的無政府狀態世界構成,這種賞金模式必然有著極大的便利,但是這種追求絕對的自由和平等在生命角度上又是及其的不平等。影片通過紮潘對雨果的追殺表現了過度追求自由的人們在未來或許真的可以實現絕對的自由,只是目前無法發覺絕對自由帶來的風險,這是人的欲望所決定的。這種絕對的自由同鋼鐵城一樣,甚至同大自然一樣,弱肉強食。
在情感線中,艾莉塔同中國傳統的情感表達有著很大差異,艾莉塔有著比人類更飽滿的感情色彩,願意為了愛情獻出自己的核心,但是艾莉塔前期對依德的反叛更像是西方青年特有的叛逆。在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中,依德是艾莉塔的再生父母,艾莉塔並未這樣認為,依德最終滿足了艾莉塔的需求之後,才圓滿了二人之間的感情線索。這與傳統歐美電影的故事範式不盡相同,只不過艾莉塔的強烈需求源自於特有的戰鬥屬性,在其他現實題材的影片中可以表現為強大的理想願望,最終通過父輩的理解與關懷得到了圓滿的親情。而在中國的父子表現中多為孩子最終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妥協。雨果的感情線中則過於扁平,著重表現出一個鋼鐵城普通人的欲望和烘托出艾莉塔對愛情的執著,雨果是一條線索,在影片最後完成他所應有的使命之後,最終死去。
3、階級身份的絕對割裂
前文所述,賞金獵人不能同鋼鐵城居民放在同一個生活圈中相提並論,在影片《艾莉塔》中的社會構成中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三百年前的火聯以反叛軍的身份對現有體制進行反抗,在消滅多個空中城後功虧一簣,是一場失敗的革命。這種等級制度的劃分並不僅僅由天空城和地面世界,格魯依什卡在影片中說自己是世界最底層的物種,具體的底層世界在影片中也只表現出下水道或是大工廠般的樣貌,一層一層的世界徹底將人類社會回歸至原始的奴隸制度。在未來的幾年中,《艾莉塔》會有後續繼續上映,我們難以猜想在後續作品中是否有比撒冷更加強大的社會階級或是整個遊戲的操縱者,僅從《艾莉塔》第一部中,傳達給觀眾的信息便是撒冷是全地球的中心,最高權力機關和極大享樂者的天堂,他們不需要自己勞作,通過地下城不斷輸送貨物維持上層人們的生活需求,這種表現手法似乎是對資本主義本質的揭露,通過不斷剝削地下世界來滿足資本家物欲和控制欲。更為諷刺的是,人物無法通過自身努力奔向天空城,撒冷的居民生來頭上便有一個屬於天空城的印記,這種自上一代人留存的信號如同現實生活中的「金湯匙」。
上至撒冷,下至格魯依什卡的最底層世界,整部影片在兩個極端環境中展開敘事,賞金獵人只有夜間才會出動,白天和黑夜兩種形態將鋼鐵城自動劃分為兩個世界。白天的鋼鐵城是機械化的生產運動,為了生活和工廠;晚上的鋼鐵城屬於另一種世界,包括名為運動、暗為殺戮的機動球大賽和賞金獵人的追捕行動等。可以說白天的鋼鐵城為了生命而生活,夜間的鋼鐵城為了金錢而生活。白天的生活活動同現實中的生活並無太大差別,並且影片也未有過多討論,此處不再議論。影片將大部分情節衝突運用於黑夜環境中,依德一句「天黑之後不要出門」明顯的將黑夜與白天分割開。
維克多是鋼鐵城的主宰,受諾瓦領導並領導著整個賞金獵人圍繞的工廠制度。從維克多與諾瓦二者之間的相互關係中可以看出維克多是命令的執行者,屬於替資本家維護利益的從屬者。從維克多與鋼鐵城的關係中來看,維克多是命令的實施者並且操控這鋼鐵城地下世界的一切,在無需為生活而奔波之後,維克多帶領的賞金獵人團隊追逐金錢和利益時,這個階級一躍而上,成為撒冷之下,鋼鐵城居民之上的一個階級。在這四個主要的社會構成之中,可以清楚的辨別其中的階級關係:為首的撒冷是整個社會成分中的金字塔尖,以享樂主義為主,享受著供奉;其次為維克多為核心的地面世界的賞金獵人體系,他們不需要為生活考慮,無盡為了金錢和聲譽而肆意殺戮;再次為鋼鐵城居民,他們手無縛雞之力,以雨果為代表的普通人類,是資本家的主要勞動力來源;最次者為底層世界,以格魯依什卡為代表的被遺棄的垃圾,被資本家召回反復使用,沒有生命意義。
分級是人類的特長,影片《艾莉塔》將這種人類社會中的分層現象表現到極致。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身兼多重角色,有服務者、消費者。在影片中亦可將這種分層次的社會結構看做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抽象概念,例如在撒冷世界中充當消費者:在鋼鐵城中充當服務人員和生產者。艾莉塔的不同之處在於他願望打破這種被束縛的規則體系,這也是所有現實主義影片不可能表現出的內容。卡梅隆在《阿凡達》中第一次打造出一個完全脫離現實的客觀世界,在那種無意識形態的世界中人們可以無所顧忌的發揮出本性的優勢和劣勢。《艾莉塔》同樣,這種架空現實生活環境的設置,更容易表現人。藝術本就應該表現人,這恰恰符合了藝術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