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特效強勢的反烏托邦廢土科幻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
Battle Angel Alita

題外話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平穩期,在刷視頻的時候偶然看到《艾莉塔》中機動球比賽的畫面,心中一驚,這正是我片荒時急需補充的特效鏡頭。實際上這部影片曾被很多人推薦過,但由於我一直沒有會員,也沒時間去電影院,所以只有等到疫情這種「強制」我充會員的災難發生,才能坐下來好好欣賞諸多電影。

在寫這篇影評之前,我也觀察了現有影評中的正反兩方,看到大家在網上打的不可開交,不禁陷入沉思。由於這部影片上映期和《流浪地球》大致重合,很多人為了維護國產科幻而對艾莉塔進行惡意詆毀,還有一些原漫畫的熱衷粉絲指責電影的改編背離原作,這是反方持有的角度。而正方認為反方言論言過其實,以偏概全,這部影片雖有瑕疵,但仍然是一個燃起青春熱血的卡神大作。每每看到原本的網絡淨土被噴子搞得戰火紛飛,就無不感慨,認同感缺乏是當今社會群體性孤獨的罪魁禍首。正反兩方的觀點我都認同,因為他們的影評中都能做到自圓其說,有理有據。然而評論區卻是一片火海,人們總是試圖用自己已有的片面的證據去扳倒所有異己的言論,似乎看電影這個娛樂向的事情也牽涉到了他們必須義無反顧捍衛的個人臉面和民族尊嚴。

人們在生活的見聞中激發出的情感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合理宣洩,只好在網絡上跟風站隊尋找認同。其實這和參與群毆的心態沒什麼兩樣,他們可以不講證據而強調勢力,利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方法壓制對方,用提高音量出個洋相的方式博得關注,其實一個人越是希望在網絡上說一不二,越說明生活中得不到這種力量的滿足。這種現象不止是影評那麼簡單,面對疫情,人們的反應又何嘗不是:把吃野生動物的始作俑者罵的頭破血流,毫不顧忌人道人權的同時,從不反思自己「野生更新鮮」的長期偏見;陰謀論者開始捏造事實,指責美國對華使用生化武器暗謀侵略;極端民族主義者就立刻聯想到西方和平演變,說美劇日漫如何毒害和奴役中國青年;左傾民粹主義者開始詆毀政府無作為,懷疑疫情真實情況被封鎖言論。網絡是一個發表觀點而不是煽動思想的地方,如果真的有能耐,有家國情懷,應該去疫情一線做支援。觀點正與歪並不體現人的修養,表達的方式,對人的態度才是。借一句話:

當你停止創作,你的才能就不再重要,你所擁有的只剩下你的品味。而品味會裹挾你,讓你排斥他人、變得狹隘。

中國處在一個平穩發展的和平年代,多少人眼看著自己青春逝去,而曾經的才能卻無法跟著社會轉型。於是,被遺留的品味裹挾著,他們認為自己仍是挺過艱難年代的那個頂天立地見多識廣的偉大人物。他們愛國,便沒有人比他們更愛國;他們吃苦,便沒有人比他們更能吃苦。而對一切求全責備的背後,他們也會闖紅燈,也隨地吐痰,外放抖音的時候也會跟著傻笑,只不過自己騙自己罷了。再借一句:

當你想要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擁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

當然,這句話的反面:「當你想要別人認同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經歷你經歷過的悲傷。」正如此,每個人的觀點都會摻雜著自身的見聞感受,成長經歷,互相說服(抬槓)本身就沒有意義。我為我經歷災難還活在世上而慶幸,我的每一天都是滿足的,正如我看每一部電影都是有趣而幸福的。之所以說這麼多,是因為豆瓣的日記功能在維護

題內話 | 特效強勢

機動球資格賽,一場精彩的鴻門宴

我不是槓精,但我經常和小夥伴們說,我是一個看科幻電影只要求特效的人。為什麼呢?首先,電影比起書籍的一大優勢就是視覺衝擊。為什麼愛去電影院三五成群看IMAX,圖的就是氣氛。如果關注劇情和人物塑造,我更喜歡去錙銖必較地讀書,在書的側邊寫滿批註。其次,對電影的評價有很多維度,就像奧斯卡獎細分很多方面,在我這裡特效占的權重更大一些,這樣看電影可以很輕鬆,看完《變形金剛4》,出了影院大呼一聲:「爽!過癮!」然後對著劇情一笑了之。最後,由於我從事計算機行業,對電影特效的原理當然充滿興趣。

《艾莉塔》是一部有生之年系列,畫質渲染細膩,打鬥場面逼真。看到艾莉塔和那些改造人的身體細節,總是能引起我對機械和控制的無限靈感。我喜歡這種類型的科幻,有一種動漫的氣息在裡面,當然我事先是不知道它是漫改的。與之相關,《西部世界》和《機械姬》中也有對仿生人的結構的細節特寫,但都秉承著硬科幻的原理性和仿真性在裡面。與他們相比,《艾莉塔》充滿了日本熱血機甲的設計感覺,類似EVA,但又更多結合了美式的廢土科技的想象。尤其酒吧裡的混戰,實在太美國西部內味兒了。與之相比,《流浪地球》所渲染的廢土,符合中國科幻的一貫作風,具有濃厚的中國風格。兩部電影相比,不是成王敗寇而是互相襯托,讓我對兩部電影的特色的喜愛都上升了一個高度。

關於賽博朋克式的場景渲染,我也很滿意,能聯想到的是《頭號玩家》和《霍爾的移動城堡》中的設定還有《愛、死亡與機器人》中格鬥機器人的描寫。《艾莉塔》中的鋼鐵城是一個科技偏科的時代,沒有飛行器,也不讓用槍,多麼強硬爽快的約定。如此,我們才能看到格鬥機甲而不是比誰的砲口粗,一種粗獷背景下的精細感就浮了出來。我也是Battlebots的粉絲,也熱衷Robomaster的比賽,那麼看到機動球大賽的場景當然會一見如故。這種極限暴力的運動恐怕融合了橄欖球的特色,高處的球洞讓人產生哆啦A夢電影中瑪雅人踢蹴鞠的感覺。當時我心裡想的是,這恐怕是唯一一個可以模仿的現實周邊了吧,下回到滑板場地溜冰扛個籃筐。

題內話 | 反烏托邦

有些漫粉指責編劇背離原作,這可以理解,但不能以此綁架電影的發揮空間。他們可以認為漫畫的劇情和主體更優秀,但不能要求所有電影粉絲都是漫粉,正如章金萊老先生不能綑綁孫悟空這個角色一樣。這部電影的大背景是末日之戰後,撒冷天空之城的精英階層對鋼鐵城的底層民眾的反烏托邦式地統治和控制。(當然,不算底層, 吃垃圾的格魯伊什卡才是。)反烏托邦一直是為人津津樂道的題材。《1984》中的老大哥,《X戰警:逆轉未來》中的末日機器人,《逆世界》中的天差地別乃至《北京摺疊》中三班倒的反烏托邦傾向,都為這部電影打好了用戶的口味基礎。

艾莉塔在經歷了被揍、男友被揍等一系列事情後逐漸成長,同時也尋回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艾莉塔扮演了一個反抗權威的叛逆角色,可能這就是電影燃情的原因。很多人抱怨電影重心分散,過多精力用在描寫男歡女愛和父女溫情上了,實際上也有人很喜歡這些描寫呢。正如熱門電影中的色情場面,一邊罵一邊看,看比罵還上頭。但是,我也期待電影能更有深度,深的恰到好處。前女友當時給我推薦的時候,滿嘴都是瑪麗蘇和溫情戲,我一想起斗羅大陸式的「熱血」就心煩。但是,如果拍成《1984》或者《駱駝祥子》恐怕被罵的更慘,那時的影評標題就變成壓抑和索然無味了。

Q.E.D.

別擔心,這部電影只是前傳,是高潮到來前的鋪墊,劇情無味也正常。但不可否認的是,影片的科技設定和特效還是讓人叫爽。這是一部會看第二遍的電影,可能會生出更多的靈感和想法,至少,我還想把機甲和場景落到紙面上呢,這是個值得Mark起來的手繪的好素材。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