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艾莉塔》與《銃夢》漫畫以及OVA的對比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

《艾莉塔:戰鬥天使》主線劇情選取了漫畫裡前十二話的劇情,跟93版《銃夢》OVA的劇情大致接近。

93版《銃夢》OVA被人詬病的原因主要是把整整十二話的劇情強行壓縮到不到一個小時的片長,導致劇情無法深入展開,相當多配角戲份被砍或直接不出現,主要人物的人設也變得單薄了點,但至少保留了原作的思想內涵。

這部電影劇情立足於原作和OVA之上,雖然有些情節設計和角色重塑差強人意,思想內涵也不太深刻,但相比於漫畫,情節上並不局限於前十二話,反而提前引入一些第十二話以後才出現的人物和情節作為彩蛋;相比於OVA,則較大程度地豐滿了劇情。

艾莉塔(加里)

在原漫畫和OVA裡,女主角都是叫加里。漫畫裡「加里」一名是依德為了紀念他那去世的公貓而取的,OVA裡沒有提「加里」一名的來由,電影裡則是依德紀念亡女艾莉塔。為了方便描述,以下統稱艾莉塔。

OVA裡的艾莉塔外觀設定都相當幼齒,電影裡則是更接近青少年。

經過漫畫不斷更新,艾莉塔的起源故事大致明朗,甚至還明確了其本名叫做陽子。93版OVA是幾乎沒提到過艾莉塔的背景故事,甚至她標誌性的大馬士革刀、機甲術還有狂戰士身體都沒有了。而電影則囊括了艾莉塔這些標誌性元素,甚至連故事主線的幾百年之前的地球化戰爭,以及她接受機甲術訓練的經歷都以記憶閃回方式呈現,此舉也可以視作為以後電影拍續集而鋪路。

電影裡大馬士革刀原屬於紮潘,後來成為被艾莉塔奪走的戰利品;漫畫裡的大馬士革刀則是艾莉塔的機動球教練送的,呈兩片彎刀狀分別接在兩邊手腕上,後來多表現為單手形態。

電影裡狂戰士身體是艾莉塔對沉沒在湖裡的火聯飛船產生感應,探水入艙而得。漫畫裡則是由依德發現飛船和狂戰士身體。依德因為忌憚狂戰士身體的威力,而將其藏於地下室。說到狂戰士身體就必須提一下艾莉塔的初代義體。OVA裡艾莉塔被依德救活之後由始至終都是用同一個義體,而且還有「粒子噴射」功能,估計就是狂戰士身體。而漫畫和電影的初代義體則都是因為在跟格魯伊什卡(馬卡克)的戰鬥中戰損,所以才換上狂戰士身體。漫畫裡艾莉塔第一個義體來源於一個被殺的站街女,使艾莉塔一度懷疑依德為了幫自己製造義體而連環殺人取材,電影裡第一個義體則是依德本來為亡女所準備。

機動球賽在漫畫前十二話和OVA裡均只是提及,艾莉塔沒有參賽,後來艾莉塔為了賺錢幫助雨果去莎雷姆,都只是做好獵人戰士的本職工作,努力收人頭賺錢,而不是參加機動球賽。艾莉塔參加機動球賽是漫畫裡雨果死後,即第十三話的事了。電影裡把這情節提前了估計是為續集造勢,不過電影裡艾莉塔的機動球賽首秀算是一大看點。

「離子噴射」

電影裡艾莉塔給依德展示狂戰士身體的功能,其中包括指尖發出藍色火焰,即「離子噴射」。漫畫裡艾莉塔憑之最終擊敗格魯伊什卡,在OVA裡則是用來殺死重傷雨果的白熱掌。

艾莉塔和依德的關係

三個版本裡的艾莉塔都一度懷疑依德就是連環殺手,後來都因為想擁有自己對生活的自主權而跟依德鬧矛盾,而三個版本的依德都明白了自己不該過分干涉艾莉塔的自主意識。不過漫畫前期,依德似乎有點鬼父情結,自己被格魯伊什卡打成貫通傷也要拯救剩下半截身子的艾莉塔,期間也說過些很曖昧的話;而艾莉塔更是明顯的戀父者,一度想活成依德理想中的樣子,兩人似乎對彼此都有意思。後來依德跟艾莉塔鬧矛盾,隨即醒悟過來,即使艾莉塔「移情」於雨果,依德也是懷著祝福的心態。

瓦叔的依德相當還原漫畫了,除了年齡大了些。瓦叔最具代表性的角色應該是《無恥混蛋》裡奸詐的漢斯上校和《被解救的姜戈》里慈善的金醫生了,如果把兩個極端形象糅合在一起,恰好對應前期懸念未揭開之前依德亦正亦邪的形象。可能演員年紀大了,動作戲不多。OVA裡依德看見被分解成活體器官裡的琦蓮也衝冠一怒為紅顏,搶了艾莉塔的戲份以一敵二;電影裡後期的依德表現機會還不如漫畫裡相關的章節多,直接被削弱成給艾莉塔指派任務的NPC,甚至最後都不知道琦蓮已遇害。電影裡依德沒有顯現額頭上的莎雷姆市民標記,而漫畫和OVA裡則不然,不過這樣設定的好處是表現依德已經接受被放逐到廢鐵鎮的現實,所以抹去標記,從而反襯一直保留標記的琦蓮心目中要返回莎雷姆的那份執念。

琦蓮

琦蓮是OVA原創角色,漫畫裡沒有,電影裡繼續沿用這角色。OVA和電影這樣做的好處是,讓依德有自己的戀情,可以削弱其身上的鬼父色彩, OVA裡二人曾經是戀人,電影更是直接把二人寫成夫妻還育有一女。

OVA和電影裡,琦蓮都有著對返回莎雷姆的強烈執念,但對兩者心路歷程的變化的刻畫不盡相同。漫畫裡是艾莉塔急中生智用自己的維生系統接駁雨果的頭顱,而OVA和電影裡這個辦法都是琦蓮想出來的,由於她出手幫助,艾莉塔才能救活瀕死的雨果。

OVA里的琦蓮不齒於生活在廢鐵鎮,對廢鐵鎮各種嫌棄,走在街上都要用手帕捂鼻,覺得自己是被莎雷姆拋棄;同時她看重甚至妒忌依德的技術,想不通他如此才華卻願留在廢鐵鎮,覺得自己跟依德存在不可化解的隔閡,覺得自己是被依德拋棄了——總之就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女人。後來格魯伊什卡請求她改造,她開始是拒絕的,不過知道其是被依德的「作品」艾莉塔打敗之後才回心轉意,企圖通過格魯伊什卡證明自己技術勝過依德。OVA裡的格魯伊什卡戰鬥力不強,也是被艾莉塔秒殺。琦蓮看到自己敗給依德,短暫氣餒之後發誓要証明自己會勝過依德,看似勵志其實是執念的加深:因為依德的心志不可動搖,只能要證明自己技術勝於他才能回應他的「拋棄」,而證明自己的途徑就是聽維克托的話,不斷改造加強義體殺手,這也是她所以為的、兌換回到莎雷姆的機會的支票。最後是通過艾莉塔的一番無心之言「如果心愛的人對遙遠的某種東西比對自己還著迷,難免會心生妒忌」才醒悟過來,解開對「依德的拋棄」的心結,出手相助艾莉塔救活雨果。但最後她另一個心結「莎雷姆的拋棄」卻沒解開,最後關頭對維克托的謊言心動,被分解成活體器官。

電影裡的琦蓮則是怨恨依德沒有保護好女兒,順帶「恨屋及烏」對艾莉塔心存芥蒂,知道格魯伊什卡是被艾莉塔打敗才答應他的改造請求。電影裡比較大的改動是讓琦蓮提前看穿維克托的「送你去莎雷姆」諾言,但改編比較粗暴:維克托對自己利用雨果間接讓艾莉塔參加機動球賽沾沾自喜,琦蓮問及這是波什麼操作,維克托鬼拍後腦勺說出「我答應送他去莎雷姆」,話畢琦蓮面色便有微妙變化,暗示最後琦蓮的選擇。後來琦蓮追蹤到艾莉塔,卻被艾莉塔對雨果的愛所感動,也不排除是對這個與自己亡女同名的艾莉塔所觸動而母性大發,選擇背叛維克托。最後維克托的謊言不起作用,琦蓮決意要走,這樣的改動,讓電影版的琦蓮智商比OVA版本的琦蓮要在線。不過去到電梯門口有維克托和琦蓮以外的第三者的腳步聲,估計是被隱藏的維克托的手下抓住而被強行分解成器官。

關於這個人物,個人更喜歡OVA的琦蓮,直接原因是有兩處福利。關於格魯伊什卡向琦蓮的求救情節,電影是對OVA很還原,都發生在維克托跟琦蓮鼓掌之後指派任務然後離開的時候。雖說有時候半遮半掩會比全裸更誘人,但感覺電影裡的琦蓮沒有OVA裡的全裸的琦蓮誘人,也許是因為詹妮弗不再是當年《美國往事》裡那個小黛博拉了,電影裡的琦蓮知性強勢有餘,誘惑程度不足。而在角色故事線的層面講,OVA版的琦蓮講述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女人克服心結,幾近功德完滿之際再心生妄念葬送自己的悲劇;電影版則是一個怨懟前夫的女人靠歸鄉執念麻醉自己,最後被感化而醒悟但還是難逃一死的故事。兩者的悲劇性差不多,但個人更喜歡前者的細膩婉轉。

花式殺蟲

OVA裡琦蓮跟依德坐下聊天,用煙頭灼死餐桌上的蟑螂以示嫌棄廢鐵鎮的骯髒落後,電影則是拍死餐桌上的蟑螂之後脫下手套,然後只戴一只乾淨手套離去,坐上維克托的豪車,算是對OVA的致敬吧。

電影裡琦蓮對依德說「就算要我用手爬回去莎雷姆,我也在所不惜」,這是影射漫畫和OVA裡雨果死前陷入癲狂,被防禦環削去雙腳仍然堅持爬回去莎雷姆。至於電影裡的雨果連第一個防禦環都沒熬過就被基本擊碎了。

雨果(尤格)

電影版的雨果是全片最大敗筆,幾乎淪為艾莉塔的花瓶,簡單說就是洗得太白了,甚至差點連雨果對莎雷姆的執念都洗沒了。

①相識

漫畫裡雨果跟艾莉塔的相識源於第八話艾莉塔對犯人「藥劑師」的追捕。艾莉塔在追捕過程中昏迷,醒來認識了雨果。期間犯人以狼人形態再度來襲,艾莉塔先趁雨果沒注意給狼人造成致命傷,然後又讓雨果補刀,造成雨果保護了自己的假象。艾莉塔將要從屋頂墜落,雨果施救卻不提防艾莉塔義體的重量,隨之一同墜落,落地後二人相對而大笑。「你太重了,我沒能拉得住你」(這句台詞重要性不必多說)。

OVA裡二人的相識過程並不驚險,並把這情節提前到艾莉塔懷疑並跟蹤依德之前,但保留了雨果沒拉住艾莉塔反被她拉著一同從屋頂墜落的情節和相關台詞。

電影版太平淡了,就是普通的街頭偶遇,然後通過模擬機動球增進感情。

②作案,與維克托

三個版本的雨果共同黑點是襲擊義體人並盜取其肢體,但同時又不會傷害其性命。漫畫版本的雨果作案後還會變聲向依德致電請求他對義體人施救,OVA版和電影版則沒有類似情節。

漫畫版和OVA版本裡,某次雨果作案成功,留下被盜機體的傷者,維克托趕到,對雨果的犯罪行為表示讚賞,然後當著雨果的面把傷者的頭斬下,告訴雨果心慈手軟活不久;又邀請雨果到自己總部喝來自莎雷姆的酒,同時許下諾言讓雨果收集好千萬芯片就能送他上莎雷姆。雨果從此更加歸心於維克托。維克托開直升飛機將雨果送回家,艾莉塔出迎。艾莉塔怕雨果跟著維克托會學壞,於是對維克托放狠話,然後守候雨果窗邊直至他醒來。

不過電影為了洗白雨果,沒有呈現漫畫和OVA里維克托當著雨果面殺人的情節,大概是要把雨果設定成連維克托會殺人滅口都不知道的小純潔,維克托要槍殺機動球賽冠軍都是要打發走雨果之後再動手——不過漫畫和OVA里維克托對上當顧客實施斬首的戲份,被電影移花接木到後面扎潘嫁禍給雨果的情節上

電影保留其他兩個版本的雨果跟維克托喝酒大醉而歸的情節,艾莉塔沒跟維克托接觸,趕到雨果家時就蹲在窗邊像小貓一樣守候雨果醒來,也許是致敬漫畫裡「加里」本是公貓名字的設定。

③遭遇紮潘

漫畫裡扎潘在對雨果釣魚執法之前曾經離間過他和艾莉塔的關係,後來正式行動時假裝成需要從後背加機油的顧客,引誘雨果動自己的脊椎,等他拿出工具就抓他個人贓並獲。雨果上當被抓,雨果的同伴梵和丹治上前施救,都被扎潘斬首。其中雨果肩頭被捏出血,OVA版和電影版都還原了。不同的是,OVA裡雨果只有一個同伴。電影版裡說紮潘釣魚執法其實更像是栽樁嫁禍,本來雨果都準備金盤洗手了。紮潘當著雨果面斬下一個上當義體人的頭,此前梵已被嚇跑,丹治留下幫助雨果卻被扎潘攔腰揮作二段。

紮潘

三個版本都是雨果放火燒紮潘而逃脫,漫畫和OVA裡扎潘把雨果害成通緝犯之後暫且收手,電影版則是繼續追擊雨果。

漫畫和OVA裡雨果攤上這檔麻煩事,首先是打電話給維克托,漫畫更是詳細刻畫雨果逃亡時的心理狀態,比如逃亡期間偶爾會想起艾莉塔,同時又覺得自己不應該在這種時候想起她,此事與她無關……刻畫出雨果對艾莉塔的複雜情感和壓抑的愛。電影裡雨果遇上這個命運轉折點則是打電話給艾莉塔。一方面將雨果被扎潘追殺,另一方面講艾莉塔在機動球賽中躲避追殺同時接應雨果,雙線追擊戲碼可以說是全片對漫畫最具創造性的改編了。

④執念

漫畫和OVA裡都是依德和艾莉塔走在街上,艾莉塔看見對雨果的通緝令,冒著雨,哭著跑去找到雨果日常藏身的地方(對應電影裡的二人約定見面的「老教堂」)。然後艾莉塔大膽表白,霸氣壁咚雨果(牆體為之裂陷),雨果撫其臉說「你會成為共犯的」,艾莉塔強吻雨果。四個動作一套流程,短小秒如93版OVA,都保留了下來,但電影版是壓根無視這段極具戲劇張力的橋段,把艾莉塔的「初吻」提前到裝備上狂戰士身體之後,而後來艾莉塔「掏心窩子」示愛方式顯然也不如漫畫和OVA的強吻震撼。

世紀之吻

同樣地,雨果自述兄嫂往事的橋段,也被電影版刪去了,但在OVA版裡卻大致保留了下來。這可是一段影響了雨果一生,使他生成對莎雷姆的執念,最終導致悲劇命運的往事。漫畫裡雨果對莎雷姆的執念源於其亡兄的故事,雨果自幼由兄嫂撫養,其兄想利用熱氣球飛到莎雷姆,其嫂畏懼風險多次與其兄爭吵,最後告發其兄,使兄長被獵人戰士白熱掌殺害。之後雨果雖然繼續蒙嫂子撫養,最終還是出走,又在器官市場上發現兄長的手,要求獻出自己的手換兄長的手。最後在維克托操持下,雨果移植了兄長的手到自己腕上,並保留了疤痕以記住往事,在心底根深蒂固地生成對前往莎雷姆的執念。這股執念頑固又純粹,拿雨果對比維克托,兩個人都依賴莎雷姆,雨果大半生都靠著對莎雷姆的執念活著,只想到達那高高在上的處所,即使到了上面只能行乞亦無所謂,是個理想主義者;維克托則沒有這股熱情,認為自己可仗職權之便,對運往莎雷姆的貨物投機倒把而發財,也可滿足了。二人的觀念在三個版本裡都有提及。

⑤雲之彼端

影片也有提及雨果的這股執念,但是流於表面,刪去了執念的成因,使得後來雨果企圖爬運輸管道上去莎雷姆的動機變得太薄弱了,由於情節安排的不當導致進一步弱化。在漫畫裡,雨果先後從依德口中得知有千萬芯片也是上不了莎雷姆,又與艾莉塔一起去找維克托對質;維克托展示要上莎雷姆除非是被分解成器官(OVA和電影版裡琦蓮下場的靈感來源),令雨果陷入癲狂,企圖爬運輸管道上去莎雷姆。OVA版則是手術成功之後,雨果無意間聽到依德道破維克托的謊言而暴走,癲狂地爬上管道。電影版則是艾莉塔獨自向維克托問責,工廠查得雨果未死,依德乃私放雨果。所以電影版裡雨果爬運輸管道的動機多了一個,就是為了逃命,畢竟廢鐵鎮待不下去了。反正電影版沒有體現出雨果在希望崩潰之後的癲狂,對莎雷姆的癡迷也不再純粹,反而多了個逃命的實際需要,沒有其他兩個版本那瘋癲的絕望,悲劇感大打折扣。最後艾莉塔說服雨果放棄執念,但防禦環下來了。兩人在雲端之間永別了。漫畫版裡的防禦環設定是偷渡者(莎雷姆貶稱其為老鼠)每爬半公里就會觸發一個防禦環;OVA裡沒提,估計是沿襲漫畫設定;電影版則改成是大反派諾瓦故意降下防禦環企圖擊殺艾莉塔和雨果。

雨果跟艾莉塔說永別,漫畫是「很高興在這種情況下仍能跟你說上話」;OVA是「能遇到你真好」;電影版是「謝謝你來救我」……孰優孰劣一目了然。三個版本都是艾莉塔一手拿刀插在運輸管上,一手拉住雨果剩下的機械臂,但最後還是沒能留住雨果。回溯二人初次見面時,雨果那句「你太重了,我沒能拉得住你」,真是很催淚的互文設定。電影版沒有沿用其他兩個版本的這個互文情節,真是太遺憾了。

格魯伊什卡(馬卡克)

三個版本的格魯伊什卡的角色故事線都各不相同,簡單來說,就是編劇把漫畫和OVA裡的兩個格魯伊什卡的故事各取一部分,調整一下故事時間線,混搭而成電影版裡的格魯伊什卡

漫畫裡,艾莉塔懷疑依德為了幫自己打造身體而去殺人取材,於是跟蹤依德,發現依德在跟蹤一個年輕女子,「阻止」依德之後才發現自己和他都陷入陷阱:依德要保護的那個女子正是被懸賞的犯人妮西亞。妮西亞對依德發難,艾莉塔為依德打敗妮西亞讓依德見識到她的實力,這是她的首戰。艾莉塔之後執意註冊成為獵人戰士,到了下一話,才跟格魯伊什卡發生衝突。格魯伊什卡嗜食腦漿,有著大蟲子一般的身體,寄生在其他強壯的機體身上。當時格魯伊什卡帶有跟班,但這跟班被依德打掉頭給秒殺了。格魯伊什卡把艾莉塔的初代義體擊碎,但被僅剩下頭部和一根手臂的艾莉塔打盲了一隻眼。格魯伊什卡現出大蟲子身體的原型,用觸角把依德戳個通透然後離去,還揚言會報仇。

艾莉塔和格魯伊什卡再次見面時就是在堪薩斯酒館,彼時艾莉塔已裝備了狂戰士身體,格魯伊什卡也通過偷襲機動球賽的冠軍並奪得其帶有五指爪鐮(碎骨鋼刀)的身體,這等於兩人都出齊了六神裝然後對線,並把主戰場設在下水道。經過一番惡鬥,艾莉塔打敗了格魯伊什卡,期間也洞悉了他悲慘的身世:自幼被其母遺棄,在下水道吃垃圾為生,然後被地上流氓放火燒爛身子,正要等死之際被諾瓦把身體改造成大蟲子,同時卻被諾瓦設定了喜吃腦漿的惡習。格魯伊什卡說終於等到了艾莉塔這個能結束自己生命的人,把自己從這生不如死的生活環境中解脫出來。艾莉塔為這個初代勁敵留下了眼淚。

OVA裡,艾莉塔懷疑並跟蹤依德,結果發現陷入了格魯伊什卡及其跟班的陷阱,跟格魯伊什卡及其跟班的對決成為艾莉塔的首戰。依德斬下跟班一根手臂,卻中了對方一刀。艾莉塔趕來打飛了跟班的頭,在斷掉格魯伊什卡一根手臂之後將其擊落下水道。格魯伊什卡向琦蓮請求改造,琦蓮為他裝上了五指爪鐮(碎骨鋼刀),並把他作為自己的「作品」,到堪薩斯酒館去挑戰依德的「作品」艾莉塔。雙方在荒野對決,OVA沿襲漫畫裡艾莉塔在鋼爪上製造裂痕的情節,格魯伊什卡發動大招時就會廢掉右手,隨後就被艾莉塔從中劈開兩邊秒殺掉。OVA只提及到格魯伊什卡嗜食腦漿,但靠大蟲子身體寄生別的機體,以及悲慘的身世都沒有呈現。

電影裡對格魯伊什卡第一處改編是把漫畫裡格魯伊什卡及其跟班,跟妮西亞寫成一夥人,或者可以理解成把艾莉塔漫畫首戰對手和OVA裡兩個首戰對手合併到電影裡作為首戰情節的角色。

漫畫裡格魯伊什卡把艾莉塔的初代義體擊碎,但被僅剩下頭部和一根手臂的艾莉塔打盲了一隻眼,電影對此情節進行了神還原。不過還是漫畫裡的格魯伊什卡強一點,初代身體已經能把艾莉塔初代義體擊碎,電影裡還要被琦蓮升級之後才能做到。

漫畫裡格魯伊什卡現出大蟲子身體的原型在電影裡有出現。

OVA裡依德斬下格魯伊卡跟班一根手臂,卻中了對方一刀,這個小細節被原封不動搬到電影裡。

電影裡格魯伊什卡對戰艾莉塔的初戰失利,揚言報復是漫畫的設定,跳入下水道的退場方式則是OVA的設定(OVA裡是被艾莉塔踢下去,比較窩囊)。

電影裡格魯伊什卡裝備五指爪鐮(碎骨鋼刀)的情節結合了漫畫(機動球賽冠軍的手臂)和OVA(琦蓮的設計)的情節。

電影裡格魯伊什卡大鬧堪薩斯酒館,也是整合了漫畫和OVA的情節。他先是刺穿一個路人,該受害路人對應漫畫裡堪薩斯酒館裡一個誤把格魯伊什卡認作機動球賽冠軍而索要簽名,但最後被格魯伊什卡分屍的球迷;格魯伊什卡又刺死了小狗喜巴,對應OVA裡把小狗肢解的血腥情節。但小狗喜巴在漫畫裡沒死,而是在艾莉塔與格魯伊什卡最終對決時對後者的傷患眼進行過干擾,並聽從艾莉塔指示救出被挾持的嬰兒可由米。電影裡的可由米則是雨果的亞裔朋友,演員演過《叉人:天啟》裡的李千歡。

電影裡一眾獵人戰士以格魯伊什卡沒有對應的通緝令為由,拒絕對依德和艾莉塔提供援助,在漫畫和OVA裡是單純因為慫。

電影裡格魯伊什卡說要把艾莉塔製成活體掛飾,在漫畫裡也有所提及。

漫畫裡艾莉塔是以下水道的焦油抹臉,OVA和電影版則是用血。

妮西亞的造型太秀了,漫畫裡就是很普通的女鬼形象,電影裡卻是網襪長靴腿與金屬義體拼湊起來的女殺手,這怪品味很羅德里格茲。而妮西亞的演員的確演過劇版的《殺出個黎明》。

紮潘和白熱掌

漫畫裡扎潘跟艾莉塔在堪薩斯酒館結怨,然後為報復艾莉塔而對雨果下手,對雨果進行釣魚執法,電影裡還原了這個情節。OVA裡扎潘的短暫出場,僅僅是對雨果釣魚執法,此後不知所蹤。漫畫和OVA裡扎潘被雨果放火逃脫之後沒有繼續追擊,電影裡則追擊到底。電影裡也還原了漫畫裡艾莉塔偽造雨果的死亡,紮潘洞悉真相之後不依不饒,被工廠判定為奪取同僚戰利品而被艾莉塔合法毀容的情節。漫畫裡的扎潘被毀容之後一度成為與艾莉塔相互羈絆的勁敵

紮潘在電影裡重傷雨果,在漫畫和OVA裡這一戲份則是屬於白熱掌。白熱掌在電影裡只是打醬油,是紮潘介紹酒館裡的獵人的其中一個。漫畫裡白熱掌是殺害雨果兄長的兇手,熔掉了雨果一半的身體;OVA裡繼承部分設定,但改成以刀為武器,並且是個武癡,每次艾莉塔出手時他必定在現場圍觀,砍下雨果一條手臂,其對艾莉塔的痴迷以及渴望跟她對戰的特徵,大概是影射漫畫裡格魯伊什卡對艾莉塔的態度。在漫畫和OVA裡,白熱掌均被艾莉塔的「離子噴射」擊飛,最後被雷劈死。

對維克托的質詢

漫畫裡是艾莉塔帶著改造之後的雨果前往工廠找維克托對質。維克托派出義體保鏢薩里基(曾在機動球賽場充當經驗包),但薩基里被艾莉塔打敗,雨果得知真相之後陷入癲狂。艾莉塔擔心雨果而沒心思進一步逼迫維克托。

OVA裡是依德得知維克托的謊言毀掉雨果的一生之後,前往工廠找維克托尋仇,並用雨果的血汗錢砸掉維克托的門牙,但隨後通過琦蓮的耳環,發現琦蓮被分解,暴露之下欲殺維克托。維克托召喚出薩里基,但薩里基被依德砸個稀巴爛,薩基里的鉗子擊中維克托並將其致死。

電影版裡這個戲份則由艾莉塔獨自擔當,薩里基的戲份被格魯伊什卡完全取代。但格魯伊什卡被艾莉塔從中劈開兩半,照搬OVA裡的死法。維克托充當諾瓦的降神載體,跟艾莉塔互放狠話之後被殺死。

薩基里飛出的鉗子擊中維克托並將其致死

諾瓦與莎雷姆

OVA裡完全沒出現諾瓦。諾瓦在漫畫裡前期充當搞屎棍的角色,隱約有大反派影子,但隨著漫畫劇情的更新,人設變得複雜,跟艾莉塔的關係也愈趨微妙。諾瓦在漫畫裡跟依德一樣是被莎雷姆流放的科學家,沉迷人腦實驗。

電影裡諾瓦幾乎就是莎雷姆的發言人,設定也是大boss,通過艾莉塔的記憶回閃可以看得出諾瓦就是邪惡核心,在地面豢養維克托和格魯伊什卡之類的爪牙和眼線,對廢鐵鎮進行高壓統治。電影裡的莎雷姆對廢鐵鎮的壓制或多或少體現了一些反烏托邦色彩,但還是稍遜於OVA裡的莎雷姆。OVA裡的琦蓮和雨果並不是大奸大惡之人,反而有值得稱道的閃光點,但最後都因為內心對莎雷姆的執念而墮落,最後落得支離破碎的下場,這樣的情節更凸顯莎雷姆的邪惡本質。令人心嚮往之的天空之城,鄙夷底層世界,除了製造垃圾就是誘人自毀,這反差設定也夠震撼了。相比之下,電影版的莎雷姆壓迫性有餘,誘惑性不足。

其他

把依德的好友岡茨先生換成黑人女助手,感覺這大姐就是很尷尬的存在,畢竟台詞少,發揮機會也不多,就像個符號化的人物。

廢鐵鎮也翻譯成鋼鐵城,一副光鮮亮麗的樣子,絲毫不像要靠天空之城的垃圾才能發展起來的城市。而且靠垃圾發家的城市都這麼有活力,那麼製造垃圾的莎雷姆還得了?還是喜歡原作裡的「臟科幻」質感。為了擴大受眾面,定位PG13,廢土賽博朋克只剩下賽博朋克,血肉橫飛變成鐵塊橫飛,見血也盡量不能是紅色,羅德里格茲忍著不把機動球賽拍成賽博版的《瘋狂麥克斯》。

最喜歡漫畫裡那段台詞「如果心愛的人對遙遠的某種東西比對自己還著迷,難免會心生妒忌,因愛成恨」。投射了漫畫或OVA裡好多對角色的關係,比如依德和琦蓮,雨果的兄長和嫂子,前期的艾莉塔和依德,雨果和艾莉塔。反正看OVA能看出愛情文藝片的感覺,看電影版就只能過把癮了。

如果漫畫五星的話,《銃夢》OVA四星,電影版三星半。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