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艾莉塔:天使墜入凡塵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從2005年卡梅隆將自己的劇本交給羅德里格茲開始算起,《艾莉塔》這部影片從籌備到誕生,總共經歷了十四年。
這期間,科幻電影界至少經歷了兩次大的革新事件,其一是2009年卡神本人驚世駭俗的《阿凡達》,掀起了3D電影的浪潮;其二就是2008年上映的《鋼鐵俠》,拉開超級英雄電影宇宙時代的帷幕。第二個事件的影響一直到2012年《復仇者聯盟》上映,漫威宇宙第一階段圓滿成功的時候才逐漸顯現出來。由此之後,關於「超級英雄電影是否歸屬於科幻電影」的爭論在科幻界和電影界都沒有停止過。
對於卡神來說,他顯然是認可將超級英雄電影歸屬於科幻電影的。不過他也說道,「希望大家能夠儘快對《復仇者聯盟》這樣的電影感到厭煩……關於科幻片,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故事可以講。」
《戰鬥天使:艾莉塔》就是這樣一個「其他的故事」。在詹姆斯·卡梅隆、羅伯特·羅德里格茲以及幕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擁有一雙水水汪大眼睛的CG少女「艾莉塔」終於在大熒幕上被呈現出來。她來自26世紀的「鋼鐵城」,是一名擁有超級核心、身負失傳絕學「機甲術」的神秘少女。她被一名醫生收養,在鋼鐵城中成長,逐漸發現自己身世的真相。
2019年2月22日,《艾莉塔:戰鬥天使》正式登陸國內院線。我有幸在2月19號提前觀影,並且見到了本片的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和主演克里斯托弗·瓦爾茨。作為一名忠實的科幻愛好者和卡神粉絲,我對《艾莉塔:戰鬥天使》期待已久。然而本片前期北美的媒體口碑令人堪憂,爛番茄新鮮度一度只有37%,大多批評其劇本草率、人設不佳。因此,抱著稍低的期待進行觀影後,我發現——爛番茄上的批評真的是有道理的……
《艾莉塔:戰鬥天使》的特效製作毫無疑問是最為頂尖的,尤其是在CG人物的面部效果以及機械裝甲方面。相比原作的日系卡通畫風,影片中的純CG角色和高質量的寫實特效更具有視覺衝擊力。每當艾莉塔從空中躍起緊握拳頭之時,她咄咄逼人的眼神彷彿要隨著拳頭一起洞穿銀幕。寒氣逼人的鐵鏈長刀則配合細緻入微的機甲反光,與鋼鐵城的破敗環境融為一體……影片中還有大量令人影像深刻的細節特效,無一不彰顯出這部影片在視覺效果上的標杆式成就。
更令人驚嘆的是影片所呈現的世界觀。《戰鬥天使:艾莉塔》改編自日本漫畫家木城雪戶的賽博朋克作品《銃夢》,因此片中充斥著各種常見的賽博朋克元素——比如改造人、機械義肢、獨裁的上層階級等等。在漫畫中,加里(既艾莉塔)於下層居民聚集的廢鐵鎮(鋼鐵城)被醫生救起,廢鐵鎮的上空就是代表著權貴階層的懸空城市薩雷姆(天空城撒冷)。這種具象化的階級對立設定在最近的科幻電影中屢見不鮮,它們大多會成為故事的主要矛盾發生點,成為被主角扭轉的目標(如《逆世界》《極樂空間》)。但在《艾莉塔:戰鬥天使》中,天空城並沒有作為故事的主要矛盾發生點,而是在暗中掌控一切,對下層世界來說是遙不可及的烏托邦式存在。片中的角色大多對天空城充滿不同程度的憧憬,然而上升的渠道不是自我犧牲就是血肉搏殺,他們往往拼盡全力卻不可染指,以悲劇性的命運收尾。既凸顯出階級壁壘的殘酷,也有利於鋪展更加宏觀的劇情路線。這種深刻的世界觀塑造源自《銃夢》原作的作品深度,也得益於影片創作團隊在視覺上的出色營造。
在如此驚豔的視覺效果加持之下,《艾莉塔:戰鬥天使》本有機會成為一個偉大科幻電影系列的開山之作,卻因為在劇情層面的失敗而成為一部尷尬平庸的爆米花電影。片中的角色充斥著莫名的動機、羸弱的情感以及突兀的轉變。以男主雨果為例,他只是帶著艾莉塔在鋼鐵城兜風玩樂,就收獲了她的芳心。他不勇敢,不聰明,不真誠,既沒有影響艾莉塔對世界的觀念,也沒有在戰鬥中給予艾莉塔足夠的支持。因此,他與艾莉塔的感情發展毫無特性與層次可言,甚至一度讓我如坐針氈。這個角色最大的作用就是介紹世界觀,以及不斷讓艾莉塔陷入危機,是一個標準的劇情推動型角色,卻承擔了艾莉塔至關重要的感情寄託。雨果在原作中對標的是嚮往天空的流浪少年尤格,電影倒是很好地還原了艾莉塔對他執著而任性的愛,但卻沒有刻畫出尤格悲慘的身世以及對夢想的執著,因此使兩人對彼此的愛與信任如同空中樓閣,自然也難以將觀眾的情緒帶入到之後慘烈的生離死別之中。
而另一位對艾莉塔有至關重要影響作用的依德醫生,前部分還能展露出慈父與嚴師的面孔,在知曉艾莉塔的身世之後堅持不讓她化身為「戰鬥機器」。但從中期艾莉塔一場任性挑事的戰鬥之後,卻忽然改變了立場,為她換上了強大的身體。醫生的觀念改變其實是符合劇情的,但是缺少情感的鋪墊。在給艾莉塔換完身體之後,醫生這個角色也徹底淪為了醬油。片中對於二人的情感描寫自此腰斬,使得他和艾莉塔的「父女」之情大打折扣。
正派角色不夠精彩,反派角色也是典型的紙老虎。他們不僅話多,而且弱如草包(這一點我也吐槽過《頭號玩家》)。影片過早地展現出艾莉塔的超凡實力,卻沒有給他匹配對應的敵人,唯一造成過威脅的大塊頭機器人實質上是個階段性的經驗寶寶。艾莉塔從未陷入過真正必死的險境,因此也難以讓人感受到她的危機與成長。而片中的高潮部分機動球追逐戰,也僅僅只是達到了視覺上的「高潮」,並沒有帶來情感上的昇華。這對於影片節奏的損傷是非常嚴重的。
艾莉塔對於「自我」的探知,對自身組成(機械和肉身)以及使命的探尋,本身是原作中最為核心的主題,卻在影片中被無意識地弱化,變成了一個少女的成長經歷。這樣的劇情改編使得《艾莉塔:戰鬥天使》與其說這是一部具有哲學思辨性的賽博朋克科幻電影,不如說更像是標準化的超級英雄起源電影。其實這也是好萊塢漫改電影的趨勢——人性的部分被無限放大,神性的部分蕩然無存。2017年的真人版《攻殼機動隊》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儘管它們在視覺和氛圍上還原甚至超越了原作,但是為了照顧市場而犧牲掉了大部分具有哲學深度的內容,這顯然是令人遺憾的(尤其對於原作粉而言)。
艾莉塔有著不屬於人類的面孔,以及超脫於凡人的能力。在我的期望中,她應該是墜入凡塵的天使,而不僅僅是有著少女心的戰鬥盔甲。就像我在短評裡吐槽的那樣,《艾莉塔:戰鬥天使》,戰鬥部分做足了,天使部分卻做糙了。
總體而言,《艾莉塔:戰鬥天使》是一部優秀的商業科幻片,卻沒有在「科幻電影」的歷史上邁出更深刻一步。這讓我不禁反思,近年來的許多有名導光環加持的科幻大片,都過於迷戀對龐大世界觀的塑造,往往都有著恢弘壯麗的設定以及相當精巧的畫面細節,卻在人物情感和故事邏輯方面做得不盡如人意——這些電影包括沃卓斯基姐妹導演的《木星上行》,邁克爾·貝導演的《變形金剛5》,吉爾莫·德爾·托羅製片的《環太平洋2》,呂克·貝松導演的《千星之城》,以及彼得·傑克遜監製的《掠食城市》等等。它們無一不是投入巨大成本、經過好萊塢級工業鑄造的大型電影。事實證明,工業可以保證它們在視覺和想象力表達上做到極致,卻無法保證做到故事和人物的充實。反而是近年來不少投資規模較小的科幻片,如《降臨》、《機械姬》、《她》等等,不以特效作為噱頭,而是通過劇本的創意和深度獲得了眾多好評。畢竟再好吃的爆米花吃完就只剩米香,但觸及心靈的震撼與情感卻可以在腦海中久久迴盪。
《艾莉塔:戰鬥天使》會成為卡神的滑鐵盧嗎?截止2月21日,《艾莉塔:戰鬥天使》在IMDB上的評分為7.6分,北美票房4700萬美元,與1.7億美元的成本還有不小的差距。我馬後砲式評價一番:雖然羅德里格茲的cult趣味很符合《銃夢》原著的調調,但他作為一名長期指導B級片的導演,對《艾莉塔:戰鬥天使》這種科幻大片的掌控確實還有欠火候。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卡梅隆親自操刀本片,至少在情感遞進和影片節奏層面會好很多。此外,卡神為了宣傳本片不可謂不盡心盡力。在優質特效和卡神情懷的加持下,本片的海外票房應該不至於太差。個人預測,國內票房可以到10億RMB左右。
但是平心而論,《艾莉塔:戰鬥天使》的成片確實有點打擊我個人的熱情。當今科幻電影界,雷公已老,諾神轉道,老斯沉迷玩票。除了冉冉升起的牛蛙和嘉蘭,獨樹一幟的科幻導演確實難尋。卡神之外,科幻電影的未來何去何從?在2月18日的《艾莉塔:戰鬥天使》首映禮之後,詹姆斯·卡梅隆與國內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來了一場「科幻對話」。這場對話主題為「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對話劉慈欣」,沿襲了去年卡神親自操刀的訪談類紀錄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的風格。二人在一通商業互吹後,探討了關於科幻電影未來的問題。在談到科幻片發展時,卡神說道:
「我覺得科幻片有很多不同類型,從荒無人煙的逃亡到非常黑暗的世界。我們回到你的書,大篇幅說到社會如何進化、技術如何突破、宇宙如何運轉,當然其中也有黑暗、自然、人性的部分,以及自然和人的對抗。我更想看到樂觀的東西。什麼樣的構架可以帶給我們樂觀的心態。但我們最終要解決的是心中的惡魔。我個人是樂觀主義者,但我想在電影中看到樂觀的人物、樂觀的部分……如果要探索人性或者是人類意識,或者是人類未來文明的探索,不要從商業化的出發點出發,要更純粹一點。」
我們欣賞屬於電影工業的部分,也欣賞屬於電影藝術的部分。而對於廣大的影迷群體來說,大家最喜聞樂見的還是《星際穿越》、《地心引力》、《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這樣兼顧視覺與情節的科幻電影。所以歸根到底,最能體現電影價值的,永遠是靈光乍現的天才創意,以及不斷打磨的匠人之心;而最能打動觀眾內心的,始終是片中角色的真摯情感,還有皮囊之下的深度內涵。我相信卡神接下來還有機會延續他的傳奇,也相信《阿凡達》會成為繼《星球大戰》和《異形》之後最偉大的科幻電影系列。
祝《艾莉塔:戰鬥天使》好運,祝卡神好運,祝科幻電影的未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