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如果你只是喜歡卡梅隆,就不用去看《艾莉塔》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當我們期待《艾莉塔:戰鬥天使》的時候,我們在期待什麼?
是春節檔後的第一部引進大片嗎?不,漫威爸爸的《驚奇隊長》同樣備受期待。
是經典日漫《銃夢》的改編嗎?不,和它齊名的《攻殼機動隊》已然宣告了日漫美改的尷尬。
答案很明顯:詹姆斯·卡梅隆。
而當我們期待卡梅隆的時候,我們又在期待什麼?
是如《終結者》一般讓人拍案叫絕的科幻構思和敘事技巧?還是如《泰坦尼克號》般令人瞠目結舌的磅礴場面和臻至極限的電影特技?或者是《阿凡達》中如上帝創世紀一般革命性開啟的新的3D電影時代?
答案也很明顯,卡梅隆最吸引我們的,是石破天驚,是技驚四座,是——創新。
然而,對於這部卡梅隆綢繆二十年、親任監製的新作,如果你只是喜歡卡梅隆,就不用去看《艾莉塔:戰鬥天使》了,因為你所期待的卡梅隆式的創新,這裡並沒有。
不過,如果你只是需要一部好看的電影,那麼我也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艾莉塔:戰鬥天使》絕對值回票價!
《艾莉塔》中至少有三大看點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對原著世界觀的合理重現。
《銃夢》作為和《阿基拉》、《攻殼機動隊》齊名的日本賽博朋克黃金時代的三大神作之一,其世界觀設定足夠有趣,關於天空城和廢鐵鎮之間的二元對立,關於意識和肢體的相對探討,關於未來反烏托邦的終點,關於地球之外的太空暢想。
原著魅力之獨特,以至於卡梅隆早在二十年前就決定將《銃夢》搬上大銀幕,雖然當時的技術還遠遠達不到卡梅隆的要求。
2017年,《艾莉塔》終於開拍,此時現代電影工業技術已經高度繁榮,導演也已經換成了曾指導過《罪惡之城》的羅伯特·羅德里格茲。
好在這位墨西哥人常年浸淫在B級片中的凌厲風格,也足以契合《銃夢》原著本身的狂野氣質。在《艾莉塔》的前半段中,雖然有不少篇幅給了主人公雞肋的愛情故事,但整個故事的推進並不拖沓,而原著的世界觀也在有條不紊地慢慢展開。
影片對原著的忠實度值得肯定,關於天空的「撒冷」的冰冷呈現,關於地面的鋼鐵城的細緻描繪,關於依德和艾莉塔之間的緣分和羈絆,關於維克多陣營和賞金獵人之流的重點著墨,都讓《艾莉塔》的世界充滿了引人入勝的趣味性。
第二,驚險暴力的動作場面。
雖然《艾莉塔》是卡梅隆籌備了一大半後才交接到羅伯特·羅德里格茲手中,但這位導演還是在有限的創作空間中成功地給《艾莉塔》打上了個人印記,那就是對於動作場面的精彩呈現,從這個方面來講,他也許比卡梅隆做得更好。
《銃夢》中主人公來自火星的古武術「機甲術」是其看家本領,而「機甲術」的源頭,是取材自中國武術。所以我們能夠在電影中看到艾莉塔大段的具有明顯中國武術特色的武打動作,配合科幻色彩的機甲格鬥,觀賞性大增。
其次,導演羅伯特本身最擅長的運用攝影和高速剪輯也貫徹到了《銃夢》中來。觀影結束後,有朋友笑稱片中的動作戲看著「頭暈」,而事實上她是在看片時體會到了一種沉浸式的觀影感受。
片中的每一場動作戲都被呈現得雷霆萬鈞又目不暇接,艾莉塔的速度、爆發和技巧也都被表現得極具視覺衝擊力,尤其是機動鐵球大賽的那場戲,盡顯導演動作群戲的調度功力,可以說是近年的商業片中最出色的動作戲之一。
正是羅伯特對動作場面的高水平掌控,才保障了《艾莉塔》作為一部商業大片最核心的觀賞性,這也是前面我說如果只是想看一部好看的電影,《艾莉塔》絕對靠譜的原因之一。
第三,百尺竿頭的特效技術
當然,當一部電影和卡梅隆聯繫到一起的時候,視覺效果一定會成為最重要的看點。早在上世紀90年代,卡梅隆就用並不豪華的《終結者》系列讓影迷們大吃一驚。
《艾莉塔》作為卡梅隆和大名鼎鼎的維塔數碼的合作成果,其特效即使與當今最一流的特效大片相比,也有自己的過人之處。
暫且不倫影片對《銃夢》中未來城市壯麗而精緻的重現,也不提影片對各種人形機甲質感考究的塑造,單單就是主人公艾莉塔這一張臉的打造,就盡顯卡梅隆嚴格的技術要求。
我們知道片中其他幾位主要演員如基恩·約翰遜、克里斯托弗·沃爾茲、馬赫沙拉·阿里和詹妮弗·康納利都選擇使用了真人出演,或者至少臉部是真人,唯獨第一主人公艾莉塔的臉部是由大量的CG特效和表情捕捉來呈現的。
關於艾莉塔的臉,曾經是我對《艾莉塔》這部電影最擔心的地方。追求忠實原著的卡梅隆,從一開始就決定還原原著中主人公的那雙日漫式的大眼睛,但在一群正常人中,這樣的臉部造型無疑是有顯違和的,再加上CG特效的加入,很容易產生令人難受的恐怖谷效應。
然而,影片最終呈現出來的艾莉塔的形象,並無絲毫的違和感,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大眼女孩而已,人物的情感能夠順利表達,面部微表情的傳達也細微可見,反倒是這種大眼形象還形成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個人魅力,可以說是相當難得了。
不誇張地說,光是艾莉塔這張臉,就值回票價了。
然而,雖然《艾莉塔》無疑是一部極具觀賞性的商業大片,但我依然不建議卡梅隆的粉絲為這部電影前往電影院「朝聖」,因為這部電影中,並沒有看到卡梅隆以往的那種創新和突破。
論審美風格,日漫美改的賽博朋克在十年前也許還是一個頗具新意的概念,但現在,《攻殼機動隊》雖然失敗但早已經算不上首開先河,《銀翼殺手2049》的成功顯示賽博朋克在美國本土已經蓬勃地生長,而即使是前不久同樣是維塔數碼出品的口碑平平的《掠食城市》,也敢肆意地玩弄一波蒸汽朋克。
論故事類型,《銃夢》所衍生出的反烏托邦情節,很難成為《艾莉塔》的亮點,畢竟如《飢餓遊戲》、《移動迷宮》和《分歧者》這類青少年電影雖然算不上佳作,但也早把反烏托邦的噱頭消費得差不多了。
論工業水準,雖然《艾莉塔》在卡梅隆的嚴格監製下足夠精緻,其承載的已經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特效技術了,但在CG特效滿天飛的今天,《艾莉塔》無法將風頭正盛的超級英雄片和其他科幻大製作甩在身後,更別說給人以十年前《阿凡達》的那種的驚艷了。
有人說,愛因斯坦之後,人類的科學一直停滯不前。我們的天文望遠鏡看得越來越遠,我們的粒子對撞機做得越來越大,我們的納米技術越來越精密——但科學的思想卻還停留在上個世紀。
對卡梅隆來說,乃至於對所有電影人來說,也是一樣。越來越好的CG特效已經逐漸淪為一種消費品,而電影藝術和工業的層面,卻一直處在量變的階段,難以再看到質變的飛躍。
所以我說,只是喜歡卡梅隆的朋友不必看《艾莉塔》,何況卡梅隆只是監製而已。
現在我們好奇的是,明年的《阿凡達2》,能夠產生「質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