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超一流視覺盛宴 技術大拿的創新嘗試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艾莉塔:戰鬥天使》改編自木城雪戶的漫畫《銃夢》,好萊塢翻拍真人版的消息最早在2005年就已傳出。詹姆斯·卡梅隆買下版權並開始創作劇本,契機是多年前吉爾莫·德爾·托羅(去年剛剛憑藉《水形物語》拿下威尼斯金獅獎和奧斯卡最佳影片)向他推薦了《銃夢》的兩集動畫OVA,這個設定在未來的賽博朋克故事果然吸引了卡梅隆,可惜因為卡梅隆忙於《阿凡達》項目,而將導演交給羅伯特·羅德里格茲(昆汀的好基友,代表作《殺人三步曲》《罪惡之城》),但他依然以編劇和製片人的身份參與了影片的製作。
歷時14年,《艾莉塔:戰鬥天使》終於與觀眾見面了。
其實在觀影前,我對《艾莉塔:戰鬥天使》抱著七分期待和三分擔憂。
原著《銃夢》與《攻殼機動隊》齊名,雖然人氣不如後者高,主要是因為《攻殼機動隊》的幾部動畫化作品都影響更深遠(押井守的兩部劇場版以及神山健治、黃瀨和哉的幾部TV版)。但是兩者的確有許多相似之處:不僅誕生的年代相近,有著鮮明的賽博朋克風格,女主角都是半機械化的角色,而且都是在龐大的世界觀設定下引出的是更深層的哲學思辨。
而2017年上映的《攻殼機動隊》真人版,儘管影片在美術設計上可圈可點,也還原了幾場經典的動作戲,但劇本卻偷換了一個極其淺薄的好萊塢式內核,無疑令原作粉絲倍感失望。
看完《艾莉塔:戰鬥天使》後,我鬆了一口氣,儘管出於敘事節奏和市場的考慮,卡梅隆在劇本上還是做了很多刪改,但基本保留了原著的故事線,也還原幾場經典段落,更難得的是,原作的主題和內核並沒有像《攻殼機動隊》一樣被篡改。
據說獲得版權之前,詹姆斯·卡梅隆親自去東京見了原作者木城雪戶,傳達自己的創作思路。最終寫下了186頁的劇本,還留下了一千多頁的札記,從世界觀的構建,到每個角色的小傳,面面俱到。
而卡梅隆對劇本的打磨,其實從很多細節處也都有彰顯。例如艾莉塔初見男主時,害羞地將自己的機械手臂藏到了身後。
製作團隊對原作的尊敬態度——光是這一點就已經贏出了《攻殼機動隊》真人版一大截。
與此同時,片中精細的特效技術,搭配真正的原生3D電影拍攝影,讓觀眾享受到了更為立體生動的觀感。高還原度的美術設計成功助力世界觀的營造,還有幾場戰鬥戲的動作設計也酣暢淋漓。
出於好奇,我去查閱了相關的資料,更加感嘆詹姆斯·卡梅隆和整個技術團隊敢為人先的勇氣和硬氣,正是好萊塢工業大拿的不斷突破和嘗試,才讓我們這些影迷能夠享受到這場超一流的視覺盛宴。
特效
這些年來,隨著視覺特效技術在電影作品中的應用升級,實景真人拍攝與數字電影拍攝之間的障礙也被不斷打破,從《指環王》到《阿凡達》再到《猩球崛起》,我們看到了不少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而這些作品的背後,有一個偉大的幕後製作團隊——維塔數碼。
《艾莉塔:戰鬥天使》則是維塔數碼繼《阿凡達》之後與詹姆斯·卡梅隆再度合作。技術和製作也全面升級:全片有2600個視覺特效鏡頭,而《阿凡達》只有1600個視覺特效鏡頭,《指環王1》只有200百個視覺特效鏡頭。維塔數碼運用了動作捕捉、表演捕捉和CGI技術,用上了融合攝影機系統、面部動作捕捉儀器及協同工作攝影機進行拍攝。除了主角艾莉塔,全片共有約40個數字角色,需要依靠數字化處理。而艾莉塔的一隻眼睛就由將近900萬個像素製作,包括虹膜內的絲模型在內整個眼球結構都被完整地創建。艾莉塔的機械身軀,實則是由8000多件數字製作的模擬人偶合成,她身內的800多個內部零件,會隨著人物的每一個動作高速運轉。如此複雜精細的製作,動用了《阿凡達》3倍的磁盤空間,3萬台電腦進行運算製作,接近800人參與項目,對特效場景的渲染時間共計為4.32億小時。
而最終我們在大銀幕前觀賞到的逼真特效,無限接近真人外形的艾莉塔的確稱得上石破天驚。
片中還有一場艾莉塔跳入水中的場景,水下的環境更加大的仿真的難度,畢竟水中角色的衣服和頭髮都會產生不同的移動。製作組特意找到了一個能夠在水下屏氣8分鐘的演員進行水底實拍。後期渲染的過程中,水下的畸變、水流變化和光線的變化,都大大增加的渲染的時間,但最後的效果非常出色。
動作
由於運用了CG技術,影片對動作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動作的編排以及攝影機的運動都需要進行精細的設計。
為了更好地完成動作戲,艾莉塔的動作捕捉扮演者羅莎·薩拉查進行了大量的訓練。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也為電影中所有的關鍵動作戲製作了故事版,以便明確CG鏡頭的表演。
片中幾場高潮動作戲,不僅成功對原作實現了還原,甚至用「特效Prono」來形容也不為過。
最高潮的機動球大賽更是令人瞠目結舌,這項26世紀的運動融合了許多專業競技體育項目(F1競速、NBA扣籃、NFL衝殺、MMA格鬥運動等)。為了拍攝這場戲,製作團隊甚至還找來了世界級滑冰選手進行動作捕捉。但是在拍攝時,很多動作還是得完全通過動畫師手動一點點完成的,因為有些角色的動作根本不是人類能夠做到的。
美術
片中融合廢土美學和賽博朋克風格的鋼鐵城,不僅還原了原作的風格,而且豐盈了漫畫和動畫版中所欠缺的細節。
影片的大部分戲都不是綠幕,而是實景拍攝。維塔數碼的團隊花費四個月多的時間,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搭建了一座96000平方英尺的城市。
不同於《銀翼殺手》中陰雨綿綿、霓虹燈閃爍的城市,《艾莉塔:戰鬥天使》的鋼鐵城有著明媚的陽光和灰頭土臉的街巷,這也與劇情的設定更為契合——這種城市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的戰後避難所,生命雖然得以延續,但是生活的基調依舊是壓抑的。
城市中的建築,既受到戰前高科技世界的影響,又在經典古老的風格中又融入了街頭藝術的元素。布景中還充滿了令人驚嘆的細節,像是各種不同語言的標誌和塗鴉、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店舖和人群等等。
儘管對於影片,我還是有些不太滿意之處(例如:雖然豐滿了男女主之間的情感線,但刪去了原作中男主一心想去撒冷的動機,讓這個角色顯得有些彆扭;以及礙於PG13的分級,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的B級片趣味沒能得到更好地發揮),但是還是感謝卡梅隆、維塔數碼和所有製作團隊的用心和創意,讓我體驗到這場感官的饕餮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