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Battle Angel Alita Deluxe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文章的標題,取自日本講談社歐美出版線Kodansha Comics上月出版的六卷本精裝帶函套全集。《Battle Angel Alita》是《銃夢》系列漫畫在歐美通行的譯名,也是明年初即將上映的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出品電影的名字。《銃夢》是我極為喜愛的上世紀末日漫經典之一,但之前除了GUNNM本體外,並沒有太好的外文版本出現。眼下出版商們見到《Battle Angel Alita》將要上映,以東立為主力的各種新裝版漫畫紛紛上市,就連手辦商HotToys也推出了以電影中主角艾莉塔形象為模板的可動手辦,可見本作在動漫圈中不可估量的熱度。
上世紀末,日本賽博朋克漫畫大爆發,湧生出無數大師級作品。幾十年時間過去,在各自才情、人氣、命運與機緣的漫長角逐之後,放眼曾經的大批「日系賽朋」,僅有三部贏得了世界級的廣泛聲譽:大友克洋的《阿基拉》,士郎正宗的《攻殼機動隊》,以及木城雪戶的《銃夢》。
上述三部「日系賽朋」經典在主題設定上有著頗多相似之處,普特南「缸中之腦」思想實驗的幽靈時不時縈繞其間,討論重點則各有側重:《阿基拉》著眼於文明進化,《攻殼機動隊》緊盯存在主義,《銃夢》重在自我覺醒。拋開哲學層面不提,三部作品均密切關注未來「被摧毀」後的人類社會,科技迅猛發展造成極為嚴重的社會分層,人與機器乃至神明逐漸融合,成為新的生命形式。除了《阿基拉》的金田外,《攻殼機動隊》的草薙素子和《銃夢》的Gally均為典型的「受膏者」主角,其能力遠超身邊其它人物,但卻因為某種「瑕疵」而受到壓抑——《阿基拉》的第二主角鐵雄也是「受膏者」。可以說,正是由於這種暗合美式超級英雄主角設計的故事構成,搭配具有普世吸引力的賽博朋克背景,才能在1982年雷德利·斯考特電影《銀翼殺手》橫空出世後,令「日系賽朋」先在歐美取得巨大成功,然後才反過來緩緩引燃日本本土乃至整個東亞的情緒。多年以後,當人們對上世紀末日本動漫傑作進行一系列反思時才意識到,上述的三部經典早在畫下第一筆時,便已經具備了世界性。
隨著丹尼斯·維倫紐瓦導演的《銀翼殺手》續集《銀翼殺手2049》在2017年收穫巨大成功,賽博朋克作品好萊塢電影化的浪潮終於襲來。三大「日系賽朋」神作中,《攻殼機動隊》先行一步:士郎正宗親自參與到魯伯特·桑德斯導演的編劇組中,寡姐斯嘉麗·約翰遜、「九課領導」北野武和「一個丹麥人」的組合搶在《銀翼殺手2049》之前亮相大銀幕。可惜派拉蒙組合對攻殼所轄的哲學領域終究認識不深,攻殼電影版除了超強的視效和精彩動作戲外,並沒有給全球的「日系賽朋」死忠粉們留下多少好印象。《阿基拉》電影版更是早在2012年就開始吹風布局,由1988年動畫版《阿基拉》的死忠粉迪卡普里奧牽頭聯絡各方人士,分鏡稿和藝術設定等也是很早就洩露了,然而預計上映時間卻一路從2013年拖到如今的2020年,尚且沒有定數,或許是打定主意要做「日系賽朋」三巨頭電影版中最後一個登場的吧。
《阿基拉》片方的謹慎不無道理,畢竟大友克洋的原作故事走向本身就很邪典,背景的哲學性相比攻殼門檻更高。這也意味著如果改編得太忠於原著,票房上很可能會曲高和寡,落得比攻殼電影版更慘烈的下場;如果太淺,又會被死忠粉們嘲笑,口碑下滑,同樣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相比其它兩位「日系賽朋」同行者,《Battle Angel Alita》電影版的呈現很可能會大不一樣:因為Gally的故事與另外兩個「受膏者」相比,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銃夢GUNNM》的漫畫是從1990年起開始在集英社的青年向漫畫雜誌《Business Jump》(現已與《Super Jump》整合為《Grand Jump》)上連載的,1991年9月推出單行本第一卷《錆びた天使》,一直到1995年7月的《ザレム征服》,正傳部分陸續出版了共九卷。故事主體描繪的是約500年後的世界,其時人類已成功殖民太陽系各大行星,並且使用航空紀年法(ES曆法),即以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的1957年為元年來計算時間。主角Gally(也即歐美版中的Alita艾莉塔,Alita這個名字最早來自於西班牙版漫畫的譯名,後來一直沿用到其它語言版本,包括影響力最大的英文版)出生於ES歷370年即公元2326年。「她」的本體只是火星王室中一個女孩身上長出的惡性人面瘡,屬於依附在他人身體上的、存在些許自我意識的腫瘤。一位名叫Goto的醫生給王室女孩做手術,切除了人面瘡,放進培養皿中,意外發現這團「人臉」腫瘤正在長出屬於自己的大腦。於是,Goto等到人面瘡的大腦長好後,用火星科技給這張臉和後面的大腦裝配了一套機器身體,命名為Orphan,視為自己的親生女兒來撫養。
為了讓Orphan擁有一技之長,Goto送她到火星殖民地上專門向改造人傳授武術的機甲術谷學習「火星古武術機甲術」,化名陽子。我們目前只知道這是個設定上影射日本忍村的聚落,教的功夫最早是來自中國武術,相關的學習內容在已有的本傳漫畫中並沒有出現。但是,沉睡後甦醒的Gally能夠用「被以往的招式」擊敗裝甲厚達半米的巨型機器人,靠的就是這種機甲術,這也是即將上映的電影版動作戲中最大的看點之一。東立版的《銃夢》新裝版漫畫中,Gally親口描述過一段有關「周破衝拳」的內容:往拳頭內注入100赫茲的震動後,對目標的關節穴道進行集中打擊。以快速破壞對方大腦功能來進行致死輸出的暗殺拳法,據木城雪戶本人在PS1同名遊戲《銃夢GUNNM Martian Memory》中提供的文本,這個設定其實是來自李小龍的截拳道。目前已有的兩部OVA動畫和對應遊戲改編中,也能看到近似截拳道和詠春拳的動作。Gally用的武器是大馬士革刀,左右等大,流派是雙反持,刃口朝外,揮舞如蝴蝶展翅,正是詠春中八斬刀的風格。
曾經的武術受限於人類肉身,開闔力道均有極限,賽博朋克武術部分取消了這些限制,極大提升了「武」的呈現上限。相比《阿基拉》中鐵雄的美漫式超能力,攻殼裡軍體拳配高科技的實用主義,《銃夢》基於未來中國武術的暴力美學或許是最有吸引力的。
Orphan去了機甲術谷後,Goto失去了自由身。當時的火星戰亂頻仍,得知機甲術谷被毀的消息後,Goto誤以為Orphan已經死去,含恨而終。
但Orphan其實並沒有死,相反成為了一名精通機甲術的傭兵。ES紀386年,木星僱傭Orphan執行名為穆爾胡夫的破壞行動,造成了多達四十五萬人遇難。Orphan在撤退時被捕,受到審判,被處以大氣層投下刑。這種刑罰是將改造人像返地登月艙一樣從「上層」(薩雷姆,類似於《海賊王》中天龍人的那種設計)扔回地球,經過大氣層墜落時由於摩擦而產生的高溫,會持續破壞機體,最終致死,死亡過程十分痛苦。不過,Orphan極為特殊的出身保護了她——因為是人面瘡在培養皿中生出的大腦,其中含有普通人類大腦不具備的某種樹脂,周邊環境狀況劇烈變化時,這個大腦會迅速固化,啟動自我保護機制。所以,大氣層投下刑執行後,Orphan殘骸墜落到地球上,但卻沒有死掉,而是進入了長期休眠狀態。
這一年,Orphan剛滿16歲。她的休眠持續了近兩百年。直到ES紀577年,改造人醫生埃德偶然從鋼鐵城垃圾場撿到Orphan,帶回了自己的診所進行喚醒,卻發現她已失憶,便給她取名為Gally,這是他曾經養過的公貓的名字。
以上便是漫畫正傳正式開始的時間節點。《艾莉塔:戰鬥天使》電影版的主體劇情,便是由此逐步展開。從目前披露的預告片等信息看,系列首部曲的故事應該是進行到原著漫畫的歐科墜落為止,也即單行本第二卷結束,稍微涉及一點「機動鐵球」的內容,為第二部影片埋下伏筆。在這部分故事中,Gally與醫生埃德一同生活,發現自己會運用失傳多年的獨門武功「機甲術」(這裡必須單獨說明一下,機甲術是跟著大腦走的。換句話說,就算身體全換掉了,只要學過機甲術,就能發揮出遠超過一般改造人的能力),於是就去做了賞金獵人。因為實力強大,因為失憶而缺乏自我認知的Gally變得極為自負,四處樹敵,還和一個名為歐科的少年談起了戀愛。Gally和歐科都想去薩雷姆,Gally是因為判斷自己來自那裡,是從「上層」墜落,希望到那裡去探尋自己的身世。歐科則是因為死去的哥哥生前做夢都想飛上天空,最終卻因為夢想而喪命,變得極為執著,繼承了這個基於血親仇恨的夢想。
從目前已有的信息來看,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改編看來是十分忠於原著的。所以,除了上述的詳細背景介紹和預告片中已經披露的情節外,為避免減損觀影樂趣,這裡就不再透露更多劇情了。對於打算入此坑的愛好者,我的建議是等到電影放映看過之後,再來補漫畫和OVA動畫。如果實在心急,可以先看看OVA1——在劇情線上基本與電影版首部曲重合。
儘管導演訪談中明確透露《艾莉塔:戰鬥天使》將會是三部曲電影的首部,不過,按照個人推斷,正傳全部內容大概最終會被拍成四部電影。我們很快就能看到的首部曲是《賞金獵人》篇,之後還有《機動鐵球》篇和《薩雷姆》篇,至此交待完關於Gally前世今生的一切,並見證她的成長。原著中狂戰士薩曼的故事相對獨立,並不適合穿插到上述三部中,因此大概率還會出現一部《狂戰士薩曼》作為外傳電影,同期拍攝,選擇合適的空檔期上映:這也是眼下各種鴻篇巨制系列電影慣用的路數。《銃夢》原著的劇情十分飽滿,沒有太多需要改動的地方,它整體上描繪的基本上就是一個特殊女孩的成長,歷盡艱辛達成自我覺醒:雖然披著賽博朋克的皮,其實是個頗為古老的母題。講到這裡,我們也能明白為什麼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會一直對《銃夢》念念不忘——無論是施瓦辛格飾演的終結者,還是《阿凡達》中下肢癱瘓的主角傑克·薩利,無論《泰坦尼克號》裡最終選擇「放下」的羅絲,還是《真實的謊言》裡一番折騰後再度如膠似漆的夫妻倆。卡梅隆拍片關注的唯一核心問題就是「成長」,《銃夢》的整個故事,可以說是完全擊中了導演的本心。
卡梅隆與《銃夢》間結下的緣分眨眼已經二十年了。早在《泰坦尼克號》殺青之前,卡梅隆便已經在物色自己下一部作品的藍本。當時《銃夢》的漫畫剛剛引進歐美不久,因為在漫畫界呼聲很高,引起了大導演的關注。結果卡梅隆《機動鐵球》篇還沒讀完,就敲定要拍這部漫畫的電影版——那是在1998年。
可是,由於木城雪戶的原作設定上太過超前,以當時電影工業的發展水平,是無法達到卡梅隆對《銃夢》影片成品的要求的,唯一能做只有等待。於是,橫空出世的《阿凡達》將全球電影業界帶入了IMAX3D時代,取得了前無古人的接近30億美元全球票房。《阿凡達》對於卡梅隆而言,是寵兒也是遺憾。作為寵兒,它為父親卡梅隆帶來了登臨電影業界頂峰的聲譽。《阿凡達》取得成功後,他可以動用幾乎不受任何限制的資金和資源,來拍攝任何自己想拍的作品。從電影造夢的角度講,卡梅隆已經擁有了可以匹敵神明的力量。然而,恰恰是因為《阿凡達》的成功,他又不得不為續集投入大量精力。蜷曲觀眾絕對無法接受沒有卡梅隆的《阿凡達2》,即使卡梅隆在《阿凡達》之後,已經為《銃夢》的電影化持續投入了長達八年的準備時間。儘管《銃夢》的導演並非卡梅隆本人,而是在B級片界頗負盛名的怪才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可是——考慮到2015年時,卡梅隆將多達600頁的相關筆記和長達186頁的劇本親自交到羅德里格茲手裡這件事,以及卡梅隆工作室在劇組的全方位介入,將詹姆斯·卡梅隆視為《Battle Angel Alita》的「影子導演」,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片子是從2016年10月開拍的。選角方面,與其說給人很高期待,倒不如說很值得玩味。首先,因為原著故事的飽滿程度,相信影片本身並沒有進行大幅度改編。推測影子導演卡梅隆寧願選擇長時間擱置,也不貿然開機的決定,是要做到對原著的高還原度。事實或許也確實如此。艾莉塔的選角、加拿大演員Rosa Salazar之前的演藝履歷並沒有多少亮眼之處,但她的個人形象以及身高卻與木城雪戶原作中的Gally相當契合,配合完全動作捕捉技術來拍攝,還原度破表,可以說是個特型演員。改造人醫生埃德——這個親切靦腆的「老爹」形象,由在《無恥混蛋》中扮演納粹軍官漢斯,因為演技出神入化而在世界範圍內一舉成名的德國老戲骨Christoph Waltz擔當。Christoph曾經在昆汀的《被解放的姜戈》中扮演一名賞金獵人並因此角色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他的豐富經驗對於Rosa在《Battle Angel Alita》中的獵人角色相信也會有不小幫助。其餘包括小男友歐科和幾大反派等等,都是以「基礎外貌忠實於原著」為前提。
相較《明日邊緣》這類僅僅藉個設定殼的改編,作為「日系賽朋」死忠粉,個人還是希望好萊塢對日漫經典的改編能夠以原著為根本,包括設定和運鏡上,如果能全部緊跟原著再加以細化,未必不能成就帶有超越性質的作品。Cyberpunk類型作品的開山鼻祖菲利普·狄克曾以「質疑真實」作為科幻創作的基礎。作為觀眾,站在影視化角度審視這一創作問題,其實面對的依舊是類似的詰難與悖論:影片真實與原著真實之間的角力,不止是媒介性質的改變,更重要的還是能否做到「以心傳心」的思想表達。卡梅隆、木城雪戶與羅德里格茲的聯手,能夠激起怎樣的漣漪,乃至於是否能改變整個業界對漫改電影的普遍看法,如《阿凡達》那樣投下一枚炸彈,上映後自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