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大腦:10大關鍵詞解析《艾莉塔》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可能是關於這部電影最專業也是最認真的八卦
又到了喜聞樂見的關鍵詞時間,因為熟悉,才敢這樣寫。各位一定要看過電影才能讀這篇文章,涉及大量劇透,而且很深入。
作為《銃夢》的超級粉絲,這部《艾莉塔:戰鬥天使》(如下簡稱《艾莉塔》),起碼個人是滿意的。
但並不代表電影有多麼好,在技術水平令人嘆為觀止的條件下,電影本身個人感覺有些波瀾不驚,尤其是故事和角色狀態。所以這裡從單純的欣賞角度,電影值三星,看看場面就行。之所以多給一星,是因為原著情懷。
關於原著《銃夢》更多的內容,故事和角色解析,請參考舊作:你是我的天使他的死神,從漫畫到電影漫談《銃夢》
電影中不少情節和場面是完全還原原著的,作為粉絲非常興奮,所以要加分。而對於非粉絲觀眾來說,可能對這個故事不會有那麼深刻的印象。
所以,這篇文章就是結合原著,來分析故事和角色,並不是為了挖掘電影的潛力,而是介紹大量原著背景,幫助大家更深入了解某段情節和相關角色,讓各位明白為什麼這樣拍,以及角色更明顯動機。
同時也能讓諸位梗了解原著背景和故事,推薦一下《銃夢》這套漫畫,真是超愛。(不是《銃夢:火星戰記》和《銃夢Last Order》,僅是第一部)
漫畫中對艾莉塔的角色塑造是呈現進階狀態的,從而使得《銃夢》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以及好幾個篇章,電影是比不了的。如果按照漫畫中的發展故事發展,我們就能清晰的看出該角色的成長,以上半部分為例:
★第一幕:成為賞金獵人大戰格魯依什卡——戰鬥天使第一戰,在歷練中成長,展現出統治級的戰鬥力,毫無對手;
★第二幕:愛上雨果重創扎潘——墮入愛河,空有一身本領,卻無法挽回向往天空少年的內心,悲劇已成,她感覺生活失去了意義;
★第三幕:參加鐵球大戰——自暴自棄,終日在殺戮中麻痺自己,直到目睹傑秀皇作為王者的尊嚴與至高無上的意志力,她被擊敗,重新找回生活的真諦。
★第四幕:紮潘魔化歸來——鋼鐵城被毀,英雄變成了替罪羊,艾莉塔孤獨的走向荒野,曾經一切美好終成「優雅的回憶」
電影對前三幕進行了整合,未嘗不可,這樣的改編其實融合的不錯了,但缺少了原著對角色進階成長的展現。畢竟電影只有100多分鐘,有所取捨也是在所難免。
最後囉嗦一下電影的技術水平,大家都在說,這裡只是補充兩句:機動鐵球大戰、戰鬥場面是燃點和爆點,但個人最喜歡的是堪薩斯酒吧大戰,因為在CG角色和真人混打的片段裡,技術水平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是讓人信服的。好萊塢電影,比起運用技術,創造技術才是最值得肯定的。
(關於角色名字,由於市面上流傳了三個版本的角色名稱,包括港版漫畫、台版漫畫、電影版,三版的角色名字都不太一樣,凱麗、加里、艾莉塔;鐵士代諾、德斯丁·羅亞、諾瓦等等,足以把觀眾繞暈,這裡不管其他了,只以電影為主,還有沙雷姆城,電影也中直接翻譯成撒冷城)
1、改造人:人類的世界
改造人就是「賽博格」(Cyborg),又叫義體人、生化人,這個概念很多科幻片裡都出現過,用機械替換人體的一部分,聯接大腦與機械的「人類系統」,比如《機械戰警》中的墨菲、《正義聯盟》裡的鋼骨都屬於改造人。
不要覺得這個詞很高深,或許在《攻殼機動隊》《銀翼殺手》等片中,關於人與機器人之間模糊的界限是深邃且燒腦的,但在《銃夢》乃至這部《艾莉塔》中完全不存在。原著的設定很單純,最初界定了一個涇渭分明的界限:
無論是肉身人還是改造人,只有你有人類大腦,都屬於「人」。說白了,不管你變成什麼樣子,只要你腦子還在,那還算個人。
在鋼鐵城、人體所有部位都可以被機械替代,只有大腦,是代表「人類」的唯一標誌,不可替換。這正是原著(前期)相對通俗的地方,雖然意識超前,但人與機器人之間的涇渭分明,電影也保留了這一設定,(鋼鐵城居民與撒冷市民的對比,那就是後話了,暫且不提)。
所以,《艾莉塔》中出現的那些奇形怪狀的傢伙們,不是機器人。而是人類。
尤其是機動鐵球裡那幫貨,車型的、龜型的、爬蟲型的五花八門,但無論身體變成什麼樣子,他們奇葩外表內都擁有人類大腦。我記得當時看漫畫的時候,就琢磨,這人都變成那副吊樣兒了,還活著幹嘛啊。
後來我才感受到,在《銃夢》的世界觀裡,人類跟交通、職業、生活工具是可以合二為一的,自己就是個車,自己就是冰箱或雜貨舖,牛逼不?這是非常超前的理念。
至此,如果哪位朋友看到有人將艾莉塔稱呼為「機器人」、「機器少女」等等字眼,那麼那人就是外行,根本沒搞懂《艾莉塔》的世界觀,所述文章也不要信,就tm忽悠。
電影的世界觀,是一個肉身人與改造人混居的人類世界。
比起原著,電影中大大削減了改造人的比例,因為原著中整個鋼鐵城沒幾個肉身人,遍地都是形形色色的改造人,所以當依德去拜訪諾瓦,後者的女助手見了依德興奮的不行:臥槽,好久沒見肉身男人了,今晚要不來一發。。。
PS,腦死亡
在故事世界觀的科技水平下,無論受多麼重的傷,只要沒有「腦死亡」,均有機會被救活。甚至更高明的技術,比如諾瓦掌握的技術,只要腦子沒有受到大的損傷,即便「死」了很久還是有機會被搞活過來,這就屬於黑科技了。
原著後面的故事中,被撕碎只剩下一個腦子的紮潘,被肢解剩半個腦袋的依德,都在諾瓦的黑科技下活了過來。
pps,能跑不能飛
《銃夢》全書裡有個很特殊的地方,就是很少出現飛行器,無論人類被改造成什麼樣的交通工具,都沒有能飛的,電影裡這一點也被還原看,這是有原因的。
因為撒冷城的原因,鋼鐵城是禁飛的,有飛行器全被打下來了,所以全城連個鳥都沒有。或者在故事發生的時代裡,考慮到《艾莉塔》前史的天幕之戰,「飛行」這種科技應該被取消了,已經失傳。
所以漫畫裡,雨果的哥哥是個很牛逼的工程師,費了半天勁兒才造出個熱氣球來,結果還沒飛就賞金獵人給殺了。狂戰士是大戰時的科技,與紮潘合體之後,也展示了飛行能力。還有來自撒冷城的克隆艾莉塔,也有飛翼,那是天上的科技。
2、鋼鐵城:不再破敗的未來派
我看《銃夢》原著中,這個地方被翻譯為「廢鐵鎮」,電影中叫做「鋼鐵城」。不僅僅是翻譯不同,風格也變了。
原著中的鋼鐵城,破敗不堪,廢棄工業金屬氛圍下,骯髒、擁擠、狹小的街道囊汙納垢。這裡充斥著人性的黑暗,獵人勇士和罪犯一樣熱愛殺戮,民眾最愛的節目是死亡角鬥和機動鐵球,只有這樣,艾莉塔、依德等人才會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就是典型的「臟科幻」范兒。
相比之下,《艾莉塔》中的鋼鐵城則明亮了許多,也乾淨了許多,甚至青春了不少,雖然有著不少廢棄的場景,但依舊是未來派大都市的風格,視覺效果和美感出眾,但這一點原著粉可能不太喜歡。
編劇+監製卡神是非常擅長營造原著中的工業氛圍的,比如《終結者》中描述的那些骯髒的未來世界,以及《異形2》中廢棄的殖民地,跟原著中的鋼鐵城風格大差不差,而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就更別提了,《殺出個黎明》《罪惡之城》裡那種陰暗破敗的風格更是其長項,但為何電影中就變成這樣了呢?
很簡單,片方的原因。畢竟電影是PG-13級,還要面向更主流的觀眾,只能改變一些設定了,最起碼場景讓人舒服一點,否則髒兮兮的鋼鐵城、陰暗潮濕的環境受眾面太狹小。
話說回來,原著《銃夢》那風格絕對少兒不宜,太血腥暴力。不說別的,前文說了在當時的科技水平下,讓一個人真正死透了必須摧毀其大腦,所以漫畫中隨處可見的就是爆頭、開瓢,那是真正的血腥。
電影中表現只是一些機械軀體的損害,斷肢、掉頭,血液也變成了藍綠色,已經可以了,機械級別的重口味。
PS,臟科幻
說到「臟科幻」,有一位導演特別適合這個風格,就是《第九區》那位尼爾·布洛姆坎普,他所有的電影(包括短片)的臟科幻范兒,跟木城雪戶《銃夢》中的鋼鐵城幾乎無縫連接。當然了,這位肯定也看過原著漫畫,他的《極樂空間》(馬特達蒙主演)就是模仿了《銃夢》「天上天下」的對立設定。
3、艾莉塔:名字來源/第一幅軀體
「艾莉塔」的名字來源和第一幅軀體的來源,都是電影原創。依德沒有女兒,也沒老婆,綺蓮也是原創。
原著《銃夢》中,女主角叫做「加里」(GALLY,台版漫畫翻譯成凱麗),而「加里」這個名字,漫畫裡是依德死去的寵物貓的名字,還是一隻公貓。
「艾莉塔」來自於漫畫西班牙版的譯名,譯者Fred Burke的解釋比較任性:Gally在西語中比較尋常,配不上這部漫畫的深度。關於「艾莉塔」的來源,有兩種說法:
★其一,譯者曾經看過的一部1921年拍攝的科幻電影《 Aelita: Queen of Mars 》(火星女王艾麗塔),就有了艾莉塔(ALITA)這個名字。這個爭議的做法屬於典型的「夾帶私活」,私生飯實錘,但這個名字確實就成了女主角在西方流傳的名字。
★其二,漫畫最後部分,諾瓦給女主角植入了假夢,相當於平行世界,夢境裡女主角是被諾瓦撿到的,依德則是諾瓦的助手,變成了乖乖女,名字就是現在的「艾莉塔」,而那隻叫加里的貓沒死,一直活著(上一幅貓的截圖就是夢中出現的內容)。
既然依德沒有女兒,艾莉塔的第一幅軀體,鑲著花紋的女性義體,最初的主人也是路人甲女性——是連環殺手的一位犧牲品。
漫畫中該女子被爆頭死亡,第二天艾莉塔就換上了死者的軀體,才使得女主懷疑依德的身份。除此之外,電影基本還原了原著「艾莉塔跟蹤依德的動機」,連依德受傷的手臂都還原了。(其實依德只是賺取賞金為了給艾莉塔買軀體零件)
電影之所以這樣改動,其實是改變了二者的情感關係,漫畫艾莉塔對醫生的愛慕情感相對複雜(親情+戀父),且貫穿了故事主線,而電影進行了簡化,二者就是單純的父女關係,為了突出這一點,才原創了女兒的梗,個人認為這個設定而衍生出的情感關係比較原著要好。
漫畫前半部分,二者也很像父女關係,依德起初想把艾莉塔打造成乖乖女。
但當他作為賞金獵人被艾莉塔發現後施以援手化解危機,以及隨後兩人的一次關於「我想保護你的純潔/沿著我的期望發展」還是「我要擁有自己的人生」的爭吵,讓依德意識到,她有戰士的血液和命運。
而綺蓮這個角色,個人則認為沒什麼必要,電影中這位毫無存在感,最終只是被感化了之後轉變立場,典型的美式正能量,不喜歡。(這人應該是死了,雖然諾瓦有能讓保持完好的大腦復活的黑科技,但也是漫畫後半段才出現的,再說這個角色也沒啥復活的必要)
PS,依德
《艾莉塔》中,最還原的角色就是依德了,無論是瓦叔的長相還是角色人設,除了年齡比漫畫大一些,幾乎是神還原啊。
但只有一處個人認為是敗筆,就是他對機動鐵球立場的轉變,自己的女兒因為這項運動死亡,前半段斬釘截鐵的讓艾莉塔遠離機動鐵球,能看出他對這項運動的恨,但轉眼間毫無徵兆的到現場幫助艾莉塔助威,這是180度大轉彎啊,沒有突出上述一個「父親」內心的糾結。雖然不算大bug,但感覺很彆扭。
4、機動鐵球:殺戮遊戲
電影中的精華,視覺效果極佳,看得令人激動萬分。在漫畫中也是一個獨立的篇章。
漫畫中機動鐵球出現在第三幕,也就是雨果死後,心灰意冷(看破紅塵)的艾莉塔離家出走,來到鋼鐵城西部地區,這裡流行機動鐵球大賽,自暴自棄的艾莉塔化身殺戮天使,依靠殘忍的競技麻痺自己,直到依德找到了她。為了帶回艾莉塔,依德委託帝王傑秀皇戰勝艾莉塔,讓她「清醒一點」!
電影展示了一場殺戮預賽,這是電影的原創,但在之前,艾莉塔和雨果第一次觀看比賽的時候,帝王傑秀皇驚鴻一瞥(電影中該角色的譯名想不起來了),其盔甲外表也是還原漫畫。雨果說他最有希望奪冠軍,實際上低估了他,漫畫裡這位是戰無不勝的帝王。
此外,賽場上,未來艾莉塔的幾位對手,包括暴君阿魯西斯特、破壞王、紅疾風等都有展示。比如下圖這位,破壞王,被艾莉塔打服,成為艾莉塔的小跟班,並且管女主角叫「大姐」。
最後艾莉塔聯合這幾位高手組隊,一同去挑戰傑秀皇,結果除了艾莉塔之外,其他幾位都被帝王秒滅。
PS,制式軀體+大馬士革刀
艾莉塔在漫畫中參加機動鐵球時,並沒有穿著狂戰士身體,因為原著中參加機動鐵球的選手不是穿溜冰鞋,而是一副參賽軀體,腳就是車輪,所以必須要換身體。
大馬士革鋼刀也是艾莉塔的鐵球老師委託匠人打造的,並不是搶紮潘的裝備(原著這種紮潘也有一把類似的刀,更像匕首,刀柄上有他的圖騰標誌)。
5、機甲術/狂戰士:死亡代言
「機甲術」是一種火星古武術,是艾莉塔的標誌。
原著漫畫中的設定,機甲術其實是源於地球上的武術。
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中國的詠春,太極,日本的柔術等等,這些古武術融合在一起,產生了一種新的格鬥術。當人類開始邁出地球後,人們開始追求在零重力下也能發揮威力的拳術,於是,Tai Do(應該可以翻譯成「泰斗」)這種從空手道發展而來的格鬥術,也被融入了進來。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展而來的這種格鬥術,屬於近身小型格鬥術。
又過了些年,還是在火星,出現了一個偉大的男人,他的武術橫掃火星,沒有任何(機械)人是他的對手。但是這個男人並沒有像李小龍一樣為自己的流派命名。此事,發生在銃夢故事開始的300年前。之後,這個男人的門徒將這門武術命名為機甲術並發揚光大,機甲術開始在火星流傳下來。
狂戰士是一套軀體,注意不是盔甲而是身體。
漫畫中狂戰士的來源,可跟艾莉塔一點關係也沒有,所以艾莉塔並不是諾瓦口中大戰後遺留下了殺人兵器。
這套軀體和廢棄的宇宙飛船是依德發現的,漫畫中給出的信息,這時一艘來自很久以前宇宙戰爭的戰鬥艇,跟艾莉塔的前史戰鬥和身份沒有關係。飛船中狂戰士身體的主人大腦已經毀滅,只留下了這副身體。用依德的話來形容:「這是現今已失傳的高度工業技術和專業工藝所製造出來的藝術品」。
這倒是與原著對狂戰士軀體的描述類似,但隨後依德卻發現這是一件可怕的戰爭武器:「根本不應該被造出來」。所以這副身體一直被依德丟在地下室,直到等來了新主人艾莉塔。
不過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講狂戰士的過去與艾莉塔聯繫起來的設定,不但讓二者的勾連更加緊密,也讓艾莉塔的前史更加富有傳奇色彩,使得她成為電影中人人想要得到/誅殺的對象,電如此改編,我覺得還行。
電影中對狂戰士機甲的還原非常到位,原著中她擁有這副身體幾乎刀槍不入,還可以發射粒子光束(就是電影中的藍色火焰)。艾莉塔對雨果產生感情後,她也因為這副力大無窮、無堅不摧的軀體感到困惑,因此漫畫這套單行本的副標題就叫做《鋼鐵處女》。
PS,身體的慘案
隨後的故事,《銃夢》的故事因為狂戰士軀體鬧出了大事件。因為艾莉塔在參加機動鐵球時,因為聯盟規定,她換了身體,狂戰士被放置在雜物室裡,漸漸被人淡忘。後來鐵球工程師把它賣給了一個人,這個買主就是諾瓦。
依德打聽出了買家,去登門拜訪諾瓦打算買回狂戰士,沒想到卻出事了,這是第四幕的開場!
6、格魯依什卡:悲情第一人
漫畫中叫馬卡克,艾莉塔第一個boss級對手,也是全書第一個悲情角色,電影中被大幅削弱,變成了傀儡和雜兵。
首先電影還原了格魯依什卡大蟲子一樣的身軀,只能寄生在各種身體上,但並沒有展示其背後的故事,漫畫中的這位,堪稱人間悲劇指南。
漫畫中,格魯依什卡被母親生在了廁所裡,在惡臭的下水道長大,他嚮往外面的世界,卻被人用火惡意燒成重傷,臨死之際,諾瓦從下水道撿到腐爛的格魯依什卡,給了他一個大蟲子身體。
這是諾瓦在漫畫前半部分作為事件始作俑者的首次出現,前半段他沒露面,卻影響了故事走向。諾瓦「幫助人」動機不純,都是出於大腦實驗目的,漫畫中格魯依什卡是他三個實驗對象之一(另外兩個是傑秀皇、紮潘),雖然重獲新生,但諾瓦在他腦子中動了手腳,為了維持生命格魯依什卡只能吸食別人腦髓,他對人腦的渴求如毒品一樣,所以他成了殺人犯。
且格魯依什卡跟工廠和機動鐵球都沒有關係,是一個獨行罪犯。
▲與電影類似的是,艾莉塔跟格魯依什卡進行了兩場戰鬥,第一場是艾莉塔初戰,地點在街頭,結果兩位的身體都毀掉了,依德也險些喪命。電影中這段內容除了場景換了之外,幾乎同步漫畫,尤其是半個身子的艾莉塔用手臂戳瞎格魯依什卡眼睛的一連串動作,超還原!
回去之後,艾莉塔換上了狂戰士身體,格魯依什卡則偷襲了死亡角鬥士冠軍,搶了他的身體,從而有了超震動調節鏈條手右臂武器(女主角生活的地區並不流行機動鐵球,而是死亡角鬥,機動鐵球在鋼鐵城西部)
▲與電影不同的是,艾莉塔與格魯依什卡的下水道之戰是兩位都換了高級裝備,並且一開始二位勢均力敵,可見格魯依什卡真的很強。直到艾莉塔偶然激活了狂戰士的「離子噴射」(電影中的藍色火焰),才重創格魯依什卡。
臨死前,這個大怪物透露了心聲,講述了自己的身世,並告訴艾莉塔終於等到了能終結自己生命的人,這種生不如死的生活總算結束了,艾莉塔竟為他留下了眼淚。
PS,狗狗
格魯依什卡並沒有殺狗,漫畫裡小狗一直在,活了很久。大戰中還幫了艾莉塔,把插進格魯依什卡眼睛中的手臂拔了出來,造成後者失血。電影這麼改,可能是避免了一些卡通化的情節,也為了渲染這個傢伙的邪惡吧。
7、紮潘:復仇的季節
如果說格魯依什卡的身世可憐,那麼紮潘就算是可悲了。
該角色人設和故事,與漫畫高度一致,包括不敢應對格魯依什卡,被艾莉塔揍,然後伺機報仇,用「釣魚執法」的方式抓住了雨果的把柄等等,尤其是他搶奪雨果的「頭顱」,被判有罪後,被艾莉塔「砍」下了臉,都是漫畫情節。
不過該角色的故事遠沒有展開,他主線故事是機動鐵球之後的第四幕,是 《銃夢》的全漫畫分水嶺(從賽博朋克過度到柴油朋克),也是艾莉塔離開鋼鐵城的契機。
(如下內容可能是下一部的故事線,感興趣的可以看下)
紮潘成了通緝犯,由於面孔被毀,讓他逃走了。他流浪到西部,與一名美麗的女子相愛,忘記了過去,與妻子過上了平靜的日子,但艾莉塔成為了他埋藏在心底的夢魘。直到有一次,他在電視上偶然發現機動鐵球冠軍賽中的艾莉塔,激發他的夢魘,暴走中失手殺了妻子,悔恨之餘他把怨念歸咎於艾莉塔,回到鋼鐵城報仇。
第一次報仇,紮潘結局很慘,艾莉塔沒有出手,但紮潘站在他面前,也不敢下手,隨後紮潘被追捕他的老獵人被給撕碎了,身體碎片被下水道沖走。
他的殘骸被諾瓦偶然撿到,大腦得以存活,憑藉後者高超的科技和紮潘本人的執念,紮潘的大腦與狂戰士軀體結合,狂戰士被100%激活,變成了巨大的怪物。
紮潘狂戰士回到了鋼鐵城,毀掉了一切,在這場戰鬥中,包括依德在內的大部分出場角色全部被殺,鋼鐵城居民認為艾莉塔是招來魔鬼的罪魁禍首,她被趕出了鋼鐵城。
最後,艾莉塔拿著大馬士革刀、依德的噴氣式鐵錐,諾瓦給她的細胞破壞槍,在與紮潘的殊死搏鬥中,艾莉塔給自己注入了細胞破壞液,與紮潘同歸於盡。
瀕死之際,紮潘想起了妻子的話:「你不是做出那種壞事的人」,他呼喊著最愛女子的名字,帶著一身罪惡消亡。
甦醒後的艾莉塔,望著在殘垣間兀自發芽種子,那是「優雅的回憶」。救了所有人的她,卻因為持槍罪被鋼鐵城強制銷毀,在大腦被細胞破壞液侵蝕之前,她被來自撒冷城的人救下,《銃夢》上半段結束,開啟了新的篇章。
8、堪薩斯酒吧:賞金獵人的修羅場
堪薩斯酒吧,正如片中所言是賞金獵人的聚集地,而且這個地方是《銃夢》前半段的主要場景,很多故事發生在這裡,酒吧老闆還娶了傑秀皇的妹妹。電影中艾莉塔收拾以紮潘為首的一幫賞金獵人,隨後大戰格魯依什卡的情節,同步漫畫。
第四幕故事開始(機動鐵球結束之後),艾莉塔在酒吧駐唱,成了當地的明星。
電影中她在桌子上跳起,踢飛兩個酒瓶的動作,神還原。
電影中,在酒吧裡賞金獵人不緝拿格魯依什卡是因為他不再通緝名單裡。漫畫中不是這樣,獵人們不願意跟他作對是因為真的打不過他,都慫了。紮潘這句話代表了獵人們的心態,所以說大部分人當獵人並不是因為正義感,而是因為錢,且幾乎跟罪犯一樣酷愛殺戮。
酒吧裡那幫賞金獵人中,有兩位路人值得一說,都是漫畫中有故事的角色。
★第一位就是那位帶狗的老獵人,是紮潘的老丈人。
第四幕紮潘故事中,這位為了給女兒報仇,一路追殺紮潘,最後艾莉塔和老獵人把他堵在了下水道裡,紮潘最終被狗撕碎了,剩下的腦子才被諾瓦撿走。
復仇成功的老獵人一夜之間衰老,最終還是死於狂戰士紮潘的襲擊下。其實扎潘沒想殺他,是老獵人打算跟他同歸於盡,引爆炸彈炸毀了堪薩斯酒吧,可惜狂戰士完好無損。
PS,「機器狗」是真的狗,跟合成人一個性質屬於賽博格生物,大戰中倖存下一隻,一直活到了漫畫後半段,再次出場時已經是一條不願意動的老獵犬了。
★第二位是白熱掌大師(電影裡扎潘第一個介紹的那個傢伙),是雨果的仇人。
漫畫裡扎潘釣魚執法成功後,雨果成了通緝犯,第一位找上門來得的就是這位,手掌會變成炙熱的火器,把雨果的肉身給融化了一半。他與聞訊趕來的艾莉塔對掌,白熱掌的熱能對抗狂戰士的粒子束,結果引來雷電把這小子給劈死了。
值得一提的是,雨果的哥哥就是被白熱掌殺了,而且雨果嚮往去天上撒冷城的夢想,就是受他哥哥影響,他哥哥自己造了一個熱氣球打算飛上去,結果起飛之前被嫂子給檢舉揭發了,招來了白熱掌大師
(嫂子是好心,因為鋼鐵城有禁飛區,飛什麼全被守衛打下來了,哥哥要帶雨果一起飛翔,嫂子相當於救了雨果一命,但也培養出雨果叛逆的性格和對天空城的執念)。
《艾莉塔》用這兩個角色當路人,算是致敬漫畫。
9、撒冷城:諾瓦的秘密
《銃夢》這套漫畫的世界觀精華就在於二元對立。鋼鐵城與撒冷城,天與地、人與非人、光明與黑暗,這些彼此都是不同的觀念。這樣的形式,如今在科幻電影中非常常見了,比如《阿凡達》和《第九區》就非常典型,這裡的「二元對立」基礎是不對等的。
因為善與非善才是被截然區分的二元價值,然而在《銃夢》裡,沒有誰可以被歸類於「善類」與「非善類」這兩端,也就是說,原著是觀念的對立,沒有單純善惡對立。
格魯依什卡、紮潘都不是單純的壞人,而雨果也不能算一身清白的好人,最終讀者會發現,天上與地下的對立,那人人嚮往的烏托邦撒冷城,表面罪惡的鋼鐵城,都不是表現的那樣簡單,最後知道真相後,無疑是一個大大的諷刺。
但電影對此進行了改變,在《艾莉塔》電影裡,由於還沒有深入涉及到撒冷城的故事,為了突出原著那種對立關係,所以對出場角色進行了改變,變成了善與惡、正與邪的對立,您說電影這樣的改動是為了服務主題也好,說是為了娛樂犧牲了相關深度也罷,反正我覺得沒有抓住原著精髓,也是遺憾之處。
其中最大的改動的諾瓦,電影中將其設定為撒冷城的科學家,是為了將這座天空之城的戲份強行加入故事中,突出天上對地下的控制,否則就沒有撒冷城的任何戲份了。
漫畫中這位瘋狂科學家是前撒冷城的人,被撒冷城流放的,跟依德一樣。他出場就在地面上,漫畫下半部分撒冷城的人垂涎諾瓦的科技,才委託艾莉塔追捕他。
為什麼垂涎諾瓦的科技,因為這位在地面上進行了各種瘋狂的人腦實驗(格魯依什卡、傑秀皇、紮潘),科技水平超越了撒冷,他幾乎可以在僅有大腦的情況下「復活」一個人。
為什麼進行人腦實驗,因為他發現了撒冷人的秘密,導致他不惜一切代價去進行人腦研究。
這是漫畫全部故事動因,電影對其出身進行了改動,但保留了其對人腦研究的渴望,片中特意提了一嘴。
值得一提的是,地面上的人是無法去到撒冷城的,鐵球賽冠軍也不能去那裡,漫畫前半段就是為了營造一個高高在上的神秘感,為了突出後半段的諷刺。但電影有一處是非常還原原著,就是維克特說,只能以器官標本的形式「前往」撒冷城。
PS,水牆
電影中還出現了另一處諾瓦的科技水平,就是運輸管道基部的「水牆」(不是管道上清障的大鉸刀),這個鏡頭還有個特寫,估計沒人在意管道底部圍著一圈水幕是幹嘛的。
這裡漫畫裡有解釋,只不過是在後半段才出現,是「超高速水壓牆」,依靠水流的速度變成盾,也可以變成武器切割一切,但最後被艾莉塔破了,因為她的出刀速度超過了水流的速度,穿越了水牆,跟古龍小說一樣:「好快的刀!」
10、雨果:嚮往天空的少年
最後簡單說下這個可憐的小帥哥,人設也是與漫畫基本一致:夢想前往撒冷城,不惜暗中從事犯罪活動,為維克特收集器官,最後被賞金獵人盯上。這裡說幾個地方:
★雨果的秘密基地
那座廢棄的教堂,是艾莉塔與雨果第一次相遇的地方(漫畫裡不是教堂),雨果經常躺在這裡看天空、看撒冷城。
★風車
電影這段情節的遠景,有一處風車場面,這是依德診所樓頂的風力發電機,漫畫中雨果去依德家修風車,正是在這裡,艾莉塔真正對雨果動了心。
「掏心窩子」
電影中,艾莉塔心臟的梗,也是原創,漫畫裡只是單純的強調人類大腦,並沒有指出艾莉塔的心臟有多麼的強大,也不是目標。
艾莉塔對雨果獻出「真心」,是致敬了漫畫中,艾莉塔把自己心臟當賭注的情節。這段內容是在機動鐵球章,艾莉塔和帝王傑秀皇在街邊偶遇,她跟杰秀皇掰手腕,把心臟放在桌子上當籌碼,相當於生死賭注。
(結局是二者每分勝負,但艾莉塔手臂爆裂,傑秀皇給了她台階下,提前收手,說咱們賽場上見,這是艾莉塔生平第一次感受到比自己強的人)
★共生系統
雨果奄奄一息的時候,艾莉塔把雨果的頭顱跟自己的身體接上,公用一個生命系統,被扎潘發現了,後者才去搶奪「戰利品」,被定罪,還原原著。
★逝去
雨果在運輸管道上與艾莉塔的戲份,跟漫畫一模一樣,有些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