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DAU:娜塔莎》影評:人工養殖的現實
DAU:娜塔莎影評對於敘事和現實重現之間的衝突來說,列夫朗道是一種更為有益的嘗試。
現實既不等同於高度提純的典型環境典型人物,也不存在於擺著攝影機直接拍攝的兩小時之中。現實性來源於最大程度還原出現實的曖昧性——明確和意義永遠不是現實。在現實中,我們對於環境和周圍人是如此缺乏掌控力。我們不會為任何偶然去賦予意義,因為我們知道那並非劇情邏輯或是人物弧光,那只是在我們生命裡發生了。
同樣,純粹兩小時的記錄性生活流也無法進入電影。雖然它秉承著絕不干擾現實的原則,但攝影機的存在對於現實已是一種破壞。只要企圖以攝影機去拍攝電影,觀察者效應便存在,最後得到的永遠是被參與的現實。
所以我們在追求現實時,面對著兩難的境地:一方面,追求現實就要追求最大程度的曖昧和偶然;另一方面,曖昧和偶然是如此難以捕捉,以至於一被攝影機捕捉,便如同深海魚被打撈般暴斃。
在這種難題之下,列夫朗道選擇重新創造一個現實:如同我們生活著的現實,成百上千的人也在這個現實裡以不同的身份生活;而不同於我們的現實,這個復建的現實從出生的那天起就是為了被捕捉,它是人工養殖的現實。我們現實的每一個偶然都因被捕捉而成為標本、失去活力,而列夫朗道的每一個偶然都帶有雙重的特質:一方面它是在自然生活中出現的偶然,一方面它又帶有天生的被捕捉性——它們是出水後仍然鮮活的人工養殖品種。
這種完美的結合將對現實性的追求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對著這樣一個人工的現實,攝影機的參與不再是一種干涉,而變成牆上龍眼睛的最後一筆。
就本片形式來說,電影鏡頭始終保持著旁觀者的角度,抖動的手持攝影、不變的高度;沒有配樂;一律的平光。事件是非線性的,幾個段落互相波動影響,沒有明確的因果鏈條。這些手段都如同密封箱裡的冰塊,努力保證送到我們手中的現實是新鮮出水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