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DAU:娜塔莎》影評:不是你想象中的大尺度作品
DAU:娜塔莎影評大概兩個月前有從豆瓣上聽到DAU這個項目的消息,入選了柏林電影節,貌似還掀起一波熱火朝天的討論,可謂是最近一個月豆瓣上關注度最高的作品。
昨天凌晨又在豆瓣上偶然看到消息,於是在DAU官網花3美元租完看了。怎麼說呢,和自己觀影前所有的預期都不太一樣。公眾號、豆瓣上已經有人對DAU這個項目瞭如指掌,也給出了詳細的來龍去脈,於是我就不在這裡細說了。不管怎樣,這部《DAU:娜塔莎》終歸也只是一部電影作品。
拋開DAU這個大框架,整部電影觀感像是拉斯馮提爾的作品,全程手持,和普通戲劇作品不同的是,本片節奏並不快,也不利用一波接一波迭起的情節去推動劇情發展。強調真實寫實的方式,這一點和之前有人提到的Chantal Akerman的敘事方式很像,但是鏡頭語言則完全相反:Akerman喜歡長鏡頭固定機位,而這部基本全程手持。
我假設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已經完成觀影,於是我不就不概括劇情了。如果說前一個半小時只讓我對美工、攝影感到滿意,那讓我最震撼的後半個小時則刻畫出來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娜塔莎精神和肉體上都被凌辱後,居然又和對方在桌上同飲起來,還高喊友誼萬歲。臨行前,居然兩人還接吻起來。前半部分描繪出的那個充滿激情,洋溢著慾望的娜塔莎,在後半段cell中的質問裡被描繪成了一個微不足道的人(原話是被稱為worthless)。一個充滿血與肉的女人變成了一個一文不值、機械的「抄寫工具」。我想觀影者的詫異和不適也正是導演「們」製作此片,以及整個DAU項目的目的所在。
總體來說,此片美工、攝影、調色都屬上乘。有趣的是NYT在今年2月28號的文章裡提到本片無劇本,但是觀影結束後片尾有標記Scripted by,讓人摸不到頭腦,如果全程無劇本台詞,那此片完成度也太高了。
之前呼喊聲最大的、一直提到的大尺度露骨我倒是沒有特別感受到。有趣的是,如果說露骨的話,還不如我昨天看的 《藝術史 》Art History(2011)尺度大,以獵奇的心理來觀看此片的倒是沒有必要,因為大概率會失望。(就連本片中尺度最大的「塞瓶子」鏡頭也早就在《消失的愛人》裡出現過,所以不能算太新奇)
喜歡也好,討厭也罷。電影終歸和其他大部分藝術形式、媒介一樣,無法對人產生肉體接觸的直接感官感受。但這部電影在觀影後,還能讓我在幾個小時內不經意間想起,我想已經是成功了。
4/16/20
寫於芝加哥西郊。
感謝您閱讀我的影評。我15歲去美國上學,現在在美國讀高4. 自己也稱得上是電影愛好者,去年拍完一部短片,也提交到了今年的柏林電影節(只不過沒能入選......)。如果您對我感興趣,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Andysspace. 下面是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