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9.3高分紀錄片,揭露每年屠宰2.3萬頭海豚的日本小鎮

2021-05-14 20:00:43

紀錄片開始,一個戴著口罩的外國老人開著車,載著幾個鬼鬼祟祟的拍攝人員。

他們與周圍日本小鎮的環境格格不入,好像身處危險。

這些人所在的這個小城鎮,看上和其他日本臨海小城沒有什麼兩樣。小鎮叫太地町,位於日本東中部沿海和歌山縣,當地最大特色是隨處可見的鯨魚和海豚主題景觀與設施。

老人說,你以為這裡的人是喜愛和保護海豚才把它們當作城市名片的?

實際上,這個看上去寧靜和諧的小鎮是全世界最大的海豚「屠宰場」之一。

老人叫理查德·奧巴瑞,暱稱叫瑞克。

瑞克是美國第一個成功馴養海豚的馴獸師,年輕時憑藉天賦和摸索成功馴養了5只海豚,讓它們成為兒童片《海豚飛寶》(Flipper)的主角,影響了一代美國人的童年。

不僅如此,瑞克對海豚訓練的成果還催生了海豚/鯨魚表演產業,他可以說是海豚表演產業的奠基人。

在當時,全世界只有3家海豚館,而後這個產業逐漸發展成價值數十億元的娛樂產業。

但就是這樣一位花了10年締造出如此賺錢生意的海豚馴養師,卻突然堅定地轉向自己的對立面,立志要用自己人生的後35年,甚至更長時間,傾盡全力摧毀這一產業。

他奔走全球各地解救被圈養的海豚,原因就在於瑞克和海豚的關係越來越深入。

他發現這種生物並不像一般魚類和哺乳動物它們是地球上不遜於人類的智慧物種,像人類一樣擁有自我意識。

海豚親近人類,能與人類交流,甚至還時常拯救人類,它們不應該被關在水族箱裡供人類玩樂,而應該自由地生活在廣闊的海洋。

促使瑞克從馴養海豚到解救海豚的導火索,是他為《海豚飛寶》馴養的其中一隻海豚,最終游到他懷裡主動停止呼吸「自殺」了。

這件事對瑞克的觸動很大,他無法接受這位朝夕相處的夥伴在自己的懷裡結束生命,從此他走上海豚保護之路。

但瑞克的做法極端且私人化,經常因侵犯他人財產和領地而入獄,因為他總是不靠法律程序而自己去解救被捕獲的海豚。

在幾十年的海豚保護工作中,瑞克盯上了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

因為這個不起眼的小鎮,竟然是全世界最大的表演用海豚和水族館海豚供應地。

太地町的漁民不僅售賣活海豚,紀錄片宣稱這裡每年就能殺死2萬3千頭海豚。

瑞克認為這完全是對海豚過量且沒必要的濫殺。

海豚也是鯨類,只不過它們的尺寸較小。

捕鯨這件事在國際上也不是沒有人管,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簡稱IWC是協調全世界國家捕鯨行為的高級別國際組織。

但根據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的標準,由於海豚的體型在鯨類中是最小的,它們並不在IWC保護的範圍之內。

瑞克對IWC不保護海豚表示過強烈不滿,所以他被永久禁止出席IWC的會議。

一個訓練海豚的先驅和保護海豚的專家,卻無法參加這個以保護鯨類為宗旨的委員會,這件事本身就顯得非常諷刺。

瑞克深知IWC不讓他參會的深層原因之一,就是日本在捕鯨領域始終的堅持與抗爭。

時任日本駐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代表Joji Morishita成了紀錄片主要的攻擊對象。

日本代表Joji Morishita

由於日本的堅持,IWC允許日本以科研為目的進行捕鯨。

但這依然不能滿足日本對捕鯨和食用鯨肉等相關行為的追求。

最終日本於2018年底乾脆直接退群,退出了國際捕鯨委員會,並於2019年重新開始商業捕鯨行為,徹底與世界鯨類保護與永續發展理念決裂。

無論是日本對捕鯨行為的堅持,還是國際社會對日本捕鯨行為的打壓背後都是複雜的利益和文化衝突。

以紀錄片中的太地町為例,這裡的漁民每年靠捕殺海豚可以獲利上百萬。

圍捕住的野生海豚先由來自世界各地的海豚馴養師挑選,每隻活海豚可以賣到15萬的高價。

而剩下沒被挑中的海豚則會被全部殺掉,海豚肉銷往世界各地,有的甚至偽裝成鯨魚肉售賣。

海豚是聽覺動物,聽覺是它們的主要感官。

太地町正好位於海豚遷徙路線之上,所以當地漁民利用海豚依靠聽覺這一習性,用規律的敲擊聲擾亂海豚的聽覺,便可以輕易地把它們一網打盡。

對海豚的屠殺都在太地町一個極其隱蔽的小海灣進行。

當地人對瑞克圍追堵截,使他無法掌握屠宰海豚的有力證據。

瑞克在太地町的活動也受到便衣警察的監視,漁民把海灣設為「私人領地」,通往「海豚灣」的路全被堵死或有人巡邏。

當地人還辱罵瑞克,想激起他的憤怒,迫使他做出越格行為,好找理由逮捕他。

就在瑞克苦於無法拍到證據時,他遇到了本片導演路易·西霍尤斯。

導演西霍尤斯聽說海豚灣不為人知的真相後,立刻決定幫助瑞克進行拍攝。

一個人是力量有限的,而且術業有專攻,西霍尤斯的加入給整件事帶來決定性轉機。

西霍尤斯是導演,專攻影像拍攝,他在和瑞克在太地町遊覽時受到日本園林景觀的啟發,想到把攝像鏡頭隱藏在電影岩石道具中的方法。

他組建了一個身懷絕技的團隊,有工業光魔的首席特效師,為他們製作了能藏攝像機的假岩石;曾經參過軍的西蒙製作各種偽裝,還有兩位世界頂級自由潛水家,可以進行水下攝影和收聲。

他們甚至還動用了軍用紅外熱像儀和航拍直升機。

瑞克和導演西霍尤斯的團隊在太地町匯合,他們像諜戰片裡的主角一樣和當地漁民、警察周旋,把各種隱藏攝像頭和音響設備對準海豚灣,最終成功拍到令全世界震驚的一幕。

無數海豚慘死在太地町這個小小的海灣中,血水染紅了整個海灣。

最後瑞克把這些畫面掛在身上,闖進了國際捕鯨委員會會議現場,對著全世界保護鯨魚的代表、媒體和日本代表進行播放。

很多人不理解瑞克為什麼這樣極力反對捕殺海豚,包括太地町的漁民以及日本海洋水產部門的相關官員更不理解,這個老頭為什麼死死咬住這裡不放。

但紀錄片的一處引證也許能解釋整件事。

海豚幾乎和人類一樣,都處在食物鏈頂端,隨著大魚吃小魚,食物鏈層級越來越高,每一層生物體內的元素含量會逐步積累,包括有毒物質,例如重金屬汞。

到海豚這一層,海豚肉中的汞含量已經遠遠超過安全標準。

瑞克說海豚就是一個遊走的毒庫。

海豚肉不僅沒有什麼益處,反而會增加人體內重金屬汞的含量。

日本早就有過相關的慘痛教訓,但他們現在又選擇性遺忘。

二戰後日本經濟騰飛,隨著生產建設大規模擴張,環保問題則被忽視。

1956年日本爆發了震驚世界的「水俁病」事件。

熊本縣水俁灣附近的化工廠把未經處理的汙水直接排放到大海里,這些工業汙水進入水俁灣的魚蝦貝類體內,再長期被人們食用並在體內積存,最終導致可怕的水俁病。

面對這樣的歷史教訓,日本仍然我行我素,肆無忌憚地捕殺海豚,現在又要把福島核電站的核汙水倒進海里,讓全世界陪他們一起買單。

最後講一個關於紀錄片的知識點,所謂紀錄片≠「記錄片」。

一部引人入勝的紀錄片不是我們想象中對事件簡單純粹的記錄,它也會有像故事片那樣主角、情節、結構構成的戲劇弧。

紀錄片的戲劇弧指的就是傳統戲劇的三幕結構。

第一幕立人設、擺問題

紀錄片《海豚灣》中,主角是海豚保護鬥士瑞克。他遇到的困難是無法拍攝到太地町捕殺海豚的影像證據。

第二幕提高問題的複雜性

交代完主角和困難後,紀錄片介紹了瑞克的過往,也就是他的動機。

還有他和當地漁民以及國際組織的尖銳衝突,讓觀眾感覺擺在主人公面前的阻力非常大。

第三幕開始前,劇情柳暗花明

導演西霍尤斯的出現給事情帶來轉機。

第三幕中,瑞克和拍攝團隊和當地人最後一次對抗,就像其他傳統三幕結構的電影最後與BOSS決戰,主人公終於拍到那些血染整個海灣的震撼畫面。

相當於解決了紀錄片開始遇到的困難,最終完成任務。

在劇情結構上主角瑞克獲得勝利,而觀眾從頭至尾希望看到真相的期待最終得到滿足,雖然這個真相非常殘酷。

《海豚灣》這部紀錄片之所以能成為經典,除了它所揭露的事件本身足夠令人震驚外,符合觀眾期待的敘事方式也給它加分不少。

不過,也有一些電影評論家對《海豚灣》這種敘事方式有所詬病。

很多媒體認為它不夠客觀,帶有煽動性和目的性,而且敘事娛樂化,例如《時代》雜誌影評人瑪麗·波爾斯就說這部紀錄片拍得很像《碟中諜》。

《海豚灣》記錄的事件的確是真實的,但導演西霍尤斯給這個真實事件披上一層商業片的外衣。

這一點在我們觀看紀錄片時也要引起注意。

-END-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