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像人類一樣會「類比」的AI,才是真正的AI

2021-08-08 03:03:46

最近,從事聖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的戴維斯複雜性研究的米切爾教授接受採訪時談到,「機器人要變得更像人,首先要學會類比思維。」一句話道出目前人工智慧的困境。

讓機器更像人,這並不是白日做夢。如今AI正在學習各種認知,包括最難突破的時間認知、經驗認知、感性認知。

長期以來,思維是人類獨有的本領。在人工智慧訓練上,科學家們更專注邏輯和行為規則的程式設計。但這樣訓練出來的AI,前期需要大量的資料學習,也並沒有思維,所會的技能幾乎全被打碎。

目前,米切爾領導著SFI的自然和人工系統智慧基礎項目,"AI類比"研究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突出。該項目將在明年召開一系列跨學科研討會,研究生物進化、集體行為(如螞蟻等群居昆蟲的行為)和如何利用身體促進智力的發展。

半路出家,高中數學老師做起人工智慧

1979 年獲得普利策獎的著作《哥德爾、艾舍爾、巴赫》激發了大批電腦科學家的靈感,但很少有人像梅蘭妮·米切爾( Melanie Mitchell)那樣改變了人生軌跡。

在閱讀了這本 777 頁的大部頭書後,紐約的高中數學老師米切爾決定:我"需要"從事人工智慧的工作。

她很快找到了這本書的作者、人工智慧研究員道格拉斯·霍夫斯塔德(Douglas Hofstadter),並說服他給自己一個實習機會。

雖然當時她只學了幾門電腦科學課程,但霍夫斯塔德似乎對她的膽量印象深刻,並不關心她的學歷。

米切爾趕上了「最後一刻」的研究生申請,並加入了霍夫斯塔德在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的新實驗室。在接下來的六年裡,兩人密切合作,開發了一個名為「Copycat"的電腦程式。用他們的話來說,這個程式的目的是"發現創新性的類比,並做出具備這樣思想的智慧體"。

此後的科研路上,米切爾便一直和「AI數字思維」維繫在一起。

類比到底是什麼

這是一種抽象的能力,比如你告訴我一個故事,然後我說,「哦,我懂你」,實際上這種事並沒有發生在我身上,但我可以做一個假設。

然而,機器人知道「理解」是什麼嗎,知道「意義」是什麼嗎,以數字形式存在的它們,計算過自己的生命長短嗎?當人工智慧遇上「認知」障礙,能否自主解決?

滑稽的是,要明白人類意義時,它們卻在忙著處理資料。

他們永遠也學不會類比嗎?

在探索AI「認知」的問題上,不少科學家正在做相關的實驗。上個月DeepMind實驗室發博文稱,「正在訓練開放式學習的智慧體。」 這些無需監督和資料餵養的智慧體,能以很少的例子在遊戲任務裡自主進化,並且表現出不俗的泛化能力。

這暗示了AI學會類比的可能性,但實際情況是,智慧體在遊戲中運行得很好,如何將其擴展到我們真正關心的領域? 假如能夠證明AI具備類比能力,如何在擁有認知之後再學習和推理?

更重要的是,這是否意味著人工智慧也需要像我們一樣,擁有一個身體呢?

因為認知和智力活動不僅僅是大腦孤立的計算,而是大腦、身體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因此,電影《東成西就》裡的段王爺,只有漂浮的腦袋就能飛昇成仙,在人工智慧這並不現實。

編譯來源: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melanie-mitchell-trains-ai-to-think-with-analogies-20210714/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