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華為不造車的「誓言」絕不會是最後一次

2021-05-26 16:01:17

5月24日,華為再次釋出聲明不造車,並表示這一長期戰略在2018年就已明確,至今沒有任何改變。聲明中,華為強調,至今為止,華為並未投資任何車企,未來也不會投資任何車企,更不會控股、參股。以後,凡是說華為造車、或者參股汽車製造行業的,均為謠言,勿輕信!

這已是華為第七次重申不造車

早在2013年,華為就正式涉足車聯網領域。此後,華為先後與廣汽、上汽、大眾等車企合作,共同深耕車聯網市場。而隨著新一輪「造車浪潮」的掀起,外界紛紛猜測華為會不會激流勇進,涉足整車領域。

2019年1月,針對外界的猜測,任正非首次發聲:「華為絕不造車,永遠不造車」。

任正非的表態顯然沒有訊息外界的熱情。對此,2019年5月,任正非再次表態:「華為不造車,不會隨便切換軌道」。

同年10月,世界智慧網聯汽車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再次表示:華為不造車,將聚焦ICT技術,成為面向智慧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

2020年10月,華為釋出了智慧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釋出會現場,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坦言,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已經到來,華為也想分得一杯羹。但是,華為不會造車,而是幫助車企造好車,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

次月,任正非簽發《關於智慧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明確重申了華為不造車的的決定不動搖,。並強調,誰再諫言造車,就請領尋高就!

而就在不久前舉辦的華為第18屆全球分析師大會上,徐直軍又一次重申,華為不會造車,其定位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如果算上5月24日這次,三年間,華為一共公開聲明瞭7次不會造車。

多支華為汽車概念股應聲下跌

華為的「決絕」堅定了自身的立場,但卻引發了股市的「地動山搖」。

當天,受華為「不造車」聲明影響,32支概念股半數下跌,其中不乏跌停者。其中,長安汽車報收 22.5 元/股,下跌 10%。此外,小康股份、廣汽集團因與華為間的合作關係,股價分別下跌了6%和4.3%,報收54.2元/股和11.7元/股。

要知道,這幾家車企此前因與華為「有染」一度成為股市中競相追逐的香餑餑。其中,小康股份年初至今更是暴漲217.3%,市值一度達到 700 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三令五申「不造車」之下,很多人認為華為將以控股、參股的形式進入整車市場。此前,坊間傳聞長安將與華為擴大合作,將成立一家新的合資企業。但隨著5月24日的聲明則讓這種猜測畫上了休止符。

至於華為商城內在售的塞力斯SF5,,華為表示僅是該車型的配件供應商。之所以上架商城僅是為解決手機零售下滑情況下的生存問題。同時,授權零售店也可通過銷售該車型獲得一定的利潤。

華為「不造車」為什麼沒人信?

儘管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但這肯定不是最後一次。三年7次聲明,華為為什麼得不到外界的「信任」?

2019年,在美國政府的授意下,英特爾、高通、賽靈思、博通等晶片廠商紛紛停止了對華為的晶片供應。隨後,臺積電、三星、美光等其他國家晶片廠商也紛紛效仿,華為隨即陷入了「晶片門」的危機之中。

與此同時,國際上紛紛拋棄華為5G技術,欲通過商業封鎖,徹底打壓華為。

缺少了國際市場的支援,華為業務量驟然下降。其中,近年來蒸蒸日上的手機業務也不禁面臨「崩盤」的境地。

相關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華為已從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的榜首跌至第五,市場份額僅剩 13.4%。而受整體業務下滑影響,不少地區的華為體驗店和授權店也出現了撤網或退網的情況。

至此背景下,華為急需新業務板塊和利潤的支援,而涉足多年,擁有一定技術和市場積累的智慧汽車被認為是華為走出困境的「救命稻草」之一。

然而,對於造車一事,華為顯然有著自己的觀點。

在華為看來,企業在行業中的發展需要清晰的市場定位。而行業所需要的是華為多年積累的ICT技術能力,以幫助車企面向新世代的發展。至於華為汽車這個品牌,市場是否真的需要,還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不過,隨著汽車智慧化時代的來臨,僅僅當個供應商是否滿足,也許只有華為一眾高層心裡有數。畢竟在軟體定義硬體的時代裡,掌握硬體載體才能更好地適配軟體。曾幾何時,任正非也信誓旦旦地表示,絕不做手機,但真香定律下,誰又能打包票呢。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