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2021年618史詩級指南:萬元內耳機大閱兵!兩千到一萬元終極篇

2021-06-01 04:30:22

因這裡的編輯器較落後,不能支撐超出1萬字的內容,導致原13888字的文章被強行減半……

為確保完整,現更新後半部分,即2000到1萬元間耳塞的綜述。敬請收藏。你遲早用得上。

除了極個別用到官方圖,絕大多數都是自己拍攝。請勿侵權。轉載請聲明,作者person

16、FIIO FD5(1998元)

2000元內稀有的頗具藝術感的金屬耳機。是飛傲新品。動圈。

除耳機與線材連線處的工藝有些不夠精緻(相對FIIO FH5S),其餘都是精益求精的水準。

融合了一些先進的音響理念,使得FD5的氣勢感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低音有刻意的考慮歐美聽眾審美,量感比我預期的「多」還要再「多」些,可能需要部分人主動適應。

人聲稍微欠缺「清冽」與「甘甜」。除此之外,全頻域結像都挺紮實,中高頻、高頻的動態和瞬態也都相當了得,尤其適合接駁大推力播放裝置,會有出色聽感。

配件良心,比如騷氣的皮質收納包和口水級的各種插頭。對發燒友很友好。

綜上,FIIO FD5是目前2000元內的動圈耳機中,可能是綜合誘惑力最大的。

17、天使吉米darling

用到了一些強化質感的工藝,通過對聲音的深度優化,實現了優秀的音質。

售價很高,但因各種突破性的設計,仍然值得為之買單。

在我聽過的小棍子型耳塞中,darling最好的,也要好於雅馬哈EPH-200。

相對更低價位的類似造型耳機,darling的動態、聲場、自然感也都更高一級。

耐聽、好聽、純淨、豪邁,在這麼小的腔體中發出,令人震撼。

幾乎完美。

18、SONY XBA-Z5(2599元)

日本KAKAKU上,索尼歷代高階旗艦型號中,XBA-Z5的評價是墊底的。

第一位是發售已逾10載的EX1000,第二位是IER-Z1R,再後是N3、IER-M7、M9、EX800ST。

Z5墊底的原因,可能跟標配的細細的耳機線也有關。

我認為它難以承載Z5的威力。換一條稍微上點檔次的鍍銀線也會比之更好。

Z5的人聲容易悶在低音裡,好一些的線,也能適度強化人聲解析,並進一步釋放其中高音到高音的色彩和光澤感。

IER-M7因更中正飽滿的聲音倒是在人聲情感色彩上再好於IER-M9。可不論是M7還是M9,都因監聽屬性,而不能特別好的傳遞音樂味兒。

即便IER-Z1R也不太容易「微甜動人」,這就使得升級線+XBA-Z5成了不少「音樂」愛好者追逐的物件。

也可以換句話說:即目前索尼的高階耳機產品線,EX1000(已停產)平衡中正略乾澀,IER-M7M9的厚實有力卻直白,IER-Z1R中高頻動態略欠,人聲太樸實。這讓喜歡流行音樂的發燒友只能優先考慮Z5或N3了。

鑑於此,索尼或許有必要再推出類似Z5定位的HIRES音樂欣賞型耳塞。就像MDR-Z7後面推出的MDR-Z7M2那樣。

19、TINHIFI P2(2599元)

稀有的緊湊型平面振膜耳塞,航空級鎂鋁合金外殼,標配2.5平衡線,附贈轉3.5和4.4接頭,8股(每股16根)單晶銅線混編,頭層牛皮材質手工收納包。

佩戴舒適度不錯,但穩定性不夠高,主要受導音管角度,耳套和內側腔體材質,以及耳掛的相互牽連所致。好在用力壓按後,會緩解。

聽感大氣,純淨,稍暗,全頻力道非常平衡,細節交代非常清晰且不刺耳,亮度和動態表現也很不錯。

瞬態優秀,有著大多數動圈耳機難以呈現的微妙速度感,在詮釋電子音樂的低音和高音時,那種衝擊力會非常驚豔,很「科幻」。

論清晰感,差不多是心鏡、IE40PRO的解析再增強。

適合與大推力的,較高價位播放器搭配,會有耐聽且過癮的感受。比如山靈M6PRO 21版。

對大場景、大場面音樂有非常優秀的表現力。

是2020年,很出乎我預料的一款高階耳塞,除品牌文化建設有所欠缺,在調音層面,已是極品。

(因平面振膜發聲的特殊性,P2在長時間聆聽時,會有輕微的發熱,冬季使用會讓人愛上)

20、森海塞爾IE400PRO(2999元)IE500PRO(3999元)IE800S(4999元)

以調音完成度來說,IE400PRO和IE500PRO都不太如IE40PRO

因為它倆都能找到點「瑕疵」,會有一定的不自然感,欠缺IE40PRO那種極度的流暢與順滑。

但要是換一個角度呢,IE400PRO那強化的解析,更飽滿的低音,又確實比IE40PRO好,某些音樂也更過癮。同樣,IE500PRO強化的人聲厚度,全頻飽滿度,也同樣好於IE40PRO,更好於IE400PRO。

所以,面對森海的監聽耳機,買前還是要多考慮下。

這三個型號裡,我覺得IE40PRO和IE400PRO挺好搭配前端,不大累心。但IE500PRO似乎是需要更好更專業些的播放裝置伺候。

題外話:截至發稿日,我還沒有真正的長時間享用過一款「監聽」耳機,市面上不管頭戴,還是入耳,但凡定位於此類型的,基本都沒法長久聽音樂,內心總會有點躁動,會瞎想,會感到那只是聲音,不是音樂。

但如果非要選一個相對最好聽的監聽耳塞,那IE40PRO暫時可能是最合適的。要麼就是鐵三角E40。

IE800S 我手裡沒有,但耐心的聽了IE800(畢竟現在閒魚也便宜了)。這塞子要想好聽,佩戴是第一關,然後才是搭配。

若戴不穩,塑料音,低音散。戴好了,上九天攬月,下甕中捉鱉。

沒法子,這塞子的耳套和導管設計的都奇葩,不穩定,不牢固,總需要用手扶。

解析是亮點,低音也是。和K3003一樣,明淨犀利,但比K3003低音好,前端能力越強,它的低音也越過癮,純淨且大力,質量很高。

人聲有時也挺好聽,但通常不太會讓人迷戀。據說IE800S有改進,可同行朋友 @耳機玩家表示,倆型號實際聽感差異很小。

所以……除非你想感受深層次IE800系的魅力,那可以嘗試IE800S,畢竟平衡線下的素質會更驚人。否則,就搞個IE800也不錯。

IE800的部分素質比IE40PRO好。但更主要的可能還是樂感的勝出。

目前4999元價位,除了IE800S還有AKG N5005,論調音、配件、品牌號召力,AKG這個總體上更強,我也有打算再搞個N5005。

21、FIIO FH7(2998元)

飛傲圈鐵旗艦FH7釋出多年了,但我是這次寫文章前才真正體驗了下。

對比飛傲自家FH5SFD5FA9這幾個高階耳機後,我感到它的聽感是最正,細節也最到位的。大動態下的控制力也相當好。當然,價格也高。好在今年618京東有下調,從2998落至2398元,且有免息支付。

而動鐵旗艦FA9,我本人感覺有些怪,人聲似乎被壓到接近喉嚨的位置,整體樂感一耳朵下來是不太自然的。

22、KINERA NORN

1圈4鐵構造,7mm外磁路自研動圈單元,鍍鈦球頂PU高聚纖複合振膜,4動鐵(1自研複合+1樓氏複合)單元,1.5T磁通量,日本大黑線圈,三導管物理分頻,後腔鏡面反射結構,標配平衡線(附贈轉換插頭),0.78雙針可換線設計,源自神話故事的高階感手繪面板,8股192芯合金銅鍍銀線。

因外形毒性極強,新品上市初期就斬獲了大量(數百)訂單(日本、烏克蘭、美國)

聲音層面亦有突破,主要是驚人的厚度感、密度感和聲場。

NORN有著氣勢滂沱的壓人氣勢,在接駁高階播放器時,會有類似IMAX超巨幅畫面的震撼。

低音能量較驚人,人聲柔和感、樂器分離、自然度也都屬該價位段的頂級水準,極高頻能量有所欠缺,但在平衡插頭下會有好轉。

動態驚人,適合展現恢弘的意境、低音衝擊、歌劇電影原聲的爆發力、一些特定的情緒。

NORN的調音有些偏向歐美髮燒友審美,聲音形態飽滿逼真,健康壯碩,而非妖嬈,璀璨,稀鬆。

NORN是FREYA在密度、厚度上的再升級,甚至有匹敵音箱的自然和穩健感。但外觀與FREYA對比,並未有一眼的超越,只是在藝術層面相對更高階(以我多年畫畫的經驗)

(左NORN,右FREYA)

23、拜亞榭蘭圖

在洋品牌推出的高階小耳塞中,拜亞榭蘭圖可謂是相當成功的。

佩戴舒適,耳掛設計較不合理。顏值較高,靈敏度高,音色較自然,怎麼搭配都不易出惡聲,動態優秀,解析優秀,高頻延伸不算太出彩。

相對其他大牌高階型號,那些各種讓人頭疼的負面評語。

榭蘭圖的缺憾反而最少,而這也是其屹立多年不倒的制勝法寶。

於我而言,它的人聲欠缺美感,略機械蒼白,低音也不算特別精彩,但其餘部分都沒的說。

不過,畢竟也推出幾年了,且隨著國內同行的強勢崛起,它的售價也被迫一路走低。

從最初的六七千到現在的三千多,穩穩向下出溜……

綜合聲價比,目前它已經是挺低的了。目前千元檔的幾個國產型號已能壓住它。

但畢竟品牌擺在那,還是要保持敬意的。

24、達音科SA6(3899元)

6動鐵,高透明樹脂外殼,穩定木藝術面板,高階的8股古河單晶銅鍍銀線材與實用性很強的自鎖式可拆卸插頭設計(單端平衡隨意切換),腔體設有電子調音開關,撥動可變化為低音增強。

趙中亞工程師的得意之作,亦是這兩年國際耳機展中,高階耳機中的金獎型號。

之所以如此牛,是因為在3000到4000元價位段上,它有著無可比擬的外形、音質、使用等層面的綜合優勢,換句話,就是「產品完成度」高,有著讓人難以挑剔的水平。

調音方面,一耳朵還是達音科品牌常見的中正稍硬風格,其全頻域乾淨,細節交代清晰,銳度高,聲音純粹而不過度刺激,在對各種聲音元素平衡性的處理上,令人歎服。

相對的,略微木訥一點,稍微欠缺音樂中的柔美韻味。

但即便如此,在達音科的耳機產品線中,SA6仍是聽感相對最好的之一(另一個是禪和DK3001PRO)。

同時,相對該品牌早期高階型號中的經典DK3001和近期高階DK3001PRO,它的HIFI素質也要明顯更好,表現在聲場、動態、密度都更強大。

25、達音科禪ZEN(4999元)

S316不鏽鋼外殼,真空高溫蒸鍍黑色塗層,表面噴塗AF納米疏油層,驚人的1.8T磁通量密度,A.C.I.S空氣增壓回路系統,ECLIPSE結構13.5MM直徑獨立懸邊鎂合金振膜(純金屬膜),納米晶體鑽石鍍層。高精度抑震銅環,高張力超細音圈線。高穩定性的膨脹MMCX插針。8股古河單晶銅鍍銀線。

4類型耳套(低音強化、通透、均衡、隔音)

是我迄今聽過的密度極高,清晰度極高,樂感又非常不錯的動圈耳塞,只音色略偏硬。

HIFI素質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但價格並未上天。綜合音質、配件、設計、包裝這些,放眼整個耳機市場,它仍是很有價效比的。

比SA6的解析、密度、聲場又要再高過一頭。樂感有近似之處,比如都特別乾淨,也稍許偏硬。

是動圈耳機的一個里程碑。

26、FINAL B1(4999元)

顏值巨高,設計風騷。

在使用金屬做外殼的耳機中,FINAL的B1和A8000都是極吸睛的。

佩戴舒適度不錯,但還是有可能被不規則的稜角刮到。佩戴穩定性很好。戴上就真是戴上了。

隔音很好、漏音很小。

調音上有缺點,大概是範低頻的某個頻率有些突兀,這個小問題使得它的低音品質有所下降。聽感上會不夠順滑,影響全頻的平衡性,甚至是人聲的美感也會被稍許影響。

除此之外,器樂的精緻感、精確感、位置感都非常好。

人聲韻味較普通,相比Kinera NORN、QOA ADONIS、心鏡,它的人聲情感都有些平淡。也相對欠缺微動態,流行音樂會有些燃不起來。

鑑於此,在與播放器的搭配上,它也需要更多的講究。

日常收納比較費精力,需要在收納包裡把倆耳塞頭用某種東西隔開,如若不注意這點,很快就會「二手成色」了。它的美和蘋果早期的IPOD背板一樣,都經不住擦和掛。比較脆弱。

27、鐵三角ATH-IEX1(日行6000左右,國行9999元)

主被動複合雙動圈+雙動鐵混合結構,鈦合金外殼。

阻抗5歐姆,靈敏度102dB/mW ,可換線設計,A2DC介面。

配件為自帶一條3.5線 一條4.4平衡線,三對入耳膠套,三對入耳海棉套,一個超大型收納包

這款產品的風評不算好,不止國內,日本那邊也一樣。

鐵三角JVCSONY三家大品牌的超高階耳機,在經過一輪輪市場洗禮後,鐵三角這個現在是墊底。

聽感:解析,聲場,高頻延伸這些相對兩三千的一些HIFI耳塞有較明顯勝出,但整個中頻段有難以描述的空寂冰冷,而且大推力、大聲壓下,它的整個聲音形態還會有些許「失控」感。

而過低的阻抗,也讓告別了耳放,損傷了發燒友熱衷的「折騰」空間。

音色相比自家多年前的次旗艦CKR9,顯得詭異、個性,欠缺「自然」,而相對索尼JVC的同級別耳塞,也是如此差異。

詭異的線條,略空冷的人聲,對發燒友不夠友好的超低阻抗,都影響著它的售價。

範低頻部分是比較值得稱道的地方,它把小音箱常見的被動振膜運用到耳塞裡,挺前衛。

而由此帶來的低音也是很個性,氣勢還挺好的,非常浩瀚,但形態也和中頻一樣,有難以形容的「味精」味兒,有時會近似IE80S,但規模感要比IE80S再強大些。

總之,IEX1有著太鮮明的品牌烙印,若非鐵三角粉絲,可能會一耳朵嫌棄。但若經常聽日本音樂,或是常聽鐵三角「女毒」型耳塞,那它這個調音倒是非常不錯,那類似雪碧的潮流味道,也會讓人愛上的。

28、SONY IER-M9

低音增強型監聽型耳塞。穩定感很強的佩戴,隔音也很好,但耳套入耳後會有一種類似脹氣的感覺,不太舒服。即便換成HANA的氣壓平衡耳套也不易緩解,只能主動適應。

有用於強化高階感的碳纖維面板,間接拉開與IER-M7的檔次差距。

研發期間,索尼聲學工程師參考了一些音樂人的意見,並提升了低音能量。

動態比較一般、亮度偏暗,橫向聲場較普通,但規整、立體。

解析優良,耐聽,全頻一致性強,自然感較強,大動態音樂、大聲壓下,對細節的控制力很強。但需要儘量大推力的前端去推,才能感到一些震懾力。

相對這兩年出品的一些中高階HIFI耳機,監聽型IER-M9對普通發燒友而言,是有些靈敏度偏低、動態相對普通,橫向規模感也偏小的情況。這讓它難以呈現出音樂的「光澤感」和「律動美」,也因此不夠好聽,不易燃。繼而閒魚。總之,這是個工作型耳機。

PS:閒魚命也幾乎是所有監聽耳機在普通發燒友手裡的宿命。

M9基本告別手機直推,更適合接耳放或大推力的中高階HIFI播放裝置,像索尼ZX505ZX300A這些的4.4口也可以。

相對EX1000,它的動態、亮度也有點不足,好的地方是聲場的橫縱垂直都有「能量」分佈,對大編制音樂的細節交代也能一絲不苟,穩健平和,這一點也是其超越榭蘭圖的地方。

此外,耐聽,不燥,厚實,細膩的高頻也是它的特點、優點。

總體上,價格非常高,音色不太美,同時還需要考慮為其搭配強力的前端。買之前,普通發燒友要考慮好。老燒友可以狙。

29、KINERA ODIN(4999元)

上市有三年了,至今仍有較高熱度。單邊8顆動鐵單元,實現了從低音到高音的均勻高能量覆蓋。資訊量在5000元內的HIFI耳機中屬於非常高的。

整個耳機外殼佈滿類似星光的斑點,因批次、改版或適應潮流等各種原因,ODIN可能也會有黑底色白星光版本(如上圖),實際標準版ODIN是偏琥珀色。

ODIN採用0.78雙針可換線設計。原線雖牛X,但實在太粗,會影響出街。換條輕薄的線,按說有必要。

音質非常好。

低音動態和量感,高頻解析和聲場均有一定程度的對6動鐵達音科SA6的超越。故,它售價4000到5000也是合理的。

飽滿、高密度、高清晰感、全頻域的凝聚和力道,隨時都可能撩撥你的心絃。

舒展的線條在高動態和較高的亮度下,有著異常「過癮」的聽感,越是激烈的曲子,越容易被ODIN詮釋的血脈噴張,亦或顱內高潮。

純淨而凶悍是它的代名詞,血肉筋骨樣樣不缺,雜食性強,靈敏度很高116d,對手機友好。但和很多昂貴耳機一樣,它的最好狀態也是在與HIFI播放器連線時才最好。

30、KINERA NAN·NA

腔體並不大,但導管根部偏粗,在塞入耳道的最初階段會感到有鼓脹感,這多少影響了佩戴的愜意,好在基本的舒適性和穩定性過關。

和ODIN不同,搭載靜電單元的NAN·NA更輕柔,它不太會有巨石般的重量感。

但神的是,其低音下潛和力道仍令人滿意,只是這部分聽著更柔和一點,不像ODIN那麼「砰砰」的。

高音是其殺手鐗,具備現階段絕大多數動圈單元難以企及的空氣感。

人聲真切,柔美,比adonis更柔和,如果前端驅動力不太足,可能會太柔和以至於欠缺 「刺激」心絃的情況。

因這個特點,它的耐聽性倒變得很好。容易出現一首歌迴圈個幾十近百次而不知覺的情況。

IPAD推NAN·NA在滿足感上很不錯。但以發燒的高標準,一臺2000元起步的HIFI播放器還是有必要的,這會讓它的銳度增強,或是說讓它的聲音衝擊力提升到更過癮的水平。

NAN·NA在圈鐵靜耳機陣營中,是推出相當早的那個。一出來就給人驚豔。

除了風格上有時太輕柔,欠缺拳頭般的凶悍與凝聚,整體來說,調音完成度仍然很高。

在不是特別特別貴的價格上,以這個配置實現了某種意義上的成功。

31、JVC FW10000

和FINLA B1對比,FW10000的線條舒展,鬆弛的多,對樂器的交代也因此更利索,從低頻到高頻各種順滑,如抹了油一樣的輕鬆,會有舒適感。

清晰、潤、大聲場、高度平滑,適度略偏少的低音成就了這個JVC迄今最強的小耳塞。

它的遺憾是對可拆卸端子的工藝處理還不夠好,另外沒考慮平衡線的商品企劃,還會讓發燒友憂慮其「潛力」。

相對的,IER-Z1R和鐵三角ATH-IEX1在這兩個方面,都比它做的好。接地氣一些。

32、SONY IER-Z1R

總以為入手後會經常使用,但實際並沒有。

主要原因是我手頭所有便攜裝置都沒法讓它的中頻變好聽。只在接曠世的CMA12(臺式解碼耳放)時,才感到有所解決。但我不想經常坐著聽。毀身體。

以全頻域都推好為標準,IER-Z1R目前確實不好伺候,除非你「退燒」,那或許可以隨意。

否則「心念」一起,這塞子就會激發你再「折騰」的慾望。

音響裝置越高階,可能越不一定讓你「心靜」。它一邊給出豐盛的資訊量,一邊在某些地方展現「詭異」的一面,而你不知道這個「詭異」是它的特色還是它的問題。

IER-Z1R的詭異(特色)是偏柔且散漫的中低頻與精緻且亮騷的高頻形成一個反差,好處是讓璀璨的「銀河」與浩瀚的「黑海洋」交相輝映,會有百轉千回,滄海桑田的瑰麗意境。

但這同時也讓某些器樂元素不夠豐富的音樂顯得溫吞,甚至形態模糊。

真是越高階,越揪心。

————

暫時就這些吧,字數並不算多。但都是大實話。

感謝關注和閱讀,多多點贊!!!!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