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星際救援》影評::「影評人叫好,觀眾不買單」,軟科幻中的審美偏差

星際救援影評

美國的天才獨立導演詹姆斯·格雷被譽為「只為影評人拍電影」的導演。從《迷失Z城》到《星際救援》,獲得好幾項提名獎,爛番茄專業評分從86%到84%,然而,票房從1926萬美元到1.2億美元,呈現出「高口碑,低票房」的趨勢。

01,「軟科幻」電影

現代科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展起來之時,大量關於太空探索的科幻電影在大銀幕中呈現。人類搭載著想象的翅膀,譜寫出了更多展示外太空和未來的精彩篇章,從《獨立日》到《2012》再到《星球大戰》,讓觀眾從鏡頭上探索浩瀚瑰麗的宇宙太空,捕捉神聖而充滿魅力的瞬間,這也是太空科幻電影能帶給人的震撼。對於科幻電影來說,我們常常借助於科幻小說的「軟」和「硬」來類比電影,「硬科幻」指的是現代技術和科技帶給人類的影響;而「軟科幻」中的先進技術和物理定律被極大的降低,重點體現在科學背景下呈現人文,倫理和情感之間的關係;相比較前者,軟科幻在整體呈現力度中,「科幻」的概念被降低,而重點突出人類的情感。

《星際救援》以「軟科幻」電影的方式,用一段極具艱辛的太空「尋父」歷程,用親情視角來闡述了主人公的救贖,折射出對於人生,社會和科技的思考。當然,導演詹姆士·格雷並不是要呈現給觀眾一場外星人入侵地球,或者是超英大戰外星人的電影。在看慣了「復聯式」硬核科幻之後,很多觀眾很難對這樣單調,展現個人情感的軟性科幻感興趣,從而讓更多的觀眾覺得節奏慢,格局小,沉悶無聊,造成它口碑的兩極分化。

02,「硬科幻」宣傳的反噬

電影《星際救援》是一部關於展現神秘宇宙的電影,主要展現的是較為單一的主人公尋親之旅。一個宇航員父親拋棄的孩子,長大後執意要找回20年前的父親,結果任務失敗,然而,在茫茫的宇宙背後,也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對於這部電影來說,宣傳上有點故布疑陣的噱頭,在豆瓣上是這樣介紹的:

「這是一場橫跨地球、月球、火星、海王星,穿越整個太陽系的硬核冒險,一路危機重重險象環生,羅伊直面爆炸、隕石、月球飆車槍戰、神秘生物等意想不到的考驗,還找回了失聯20年的父親!」

站在電影的角度,這樣的宣傳「噱頭」也不難理解。因為就故事劇情而已,單純的「兒子尋父」的單一情節並不能支撐這一部科幻片獲得足夠觀眾的「支持」,所以在情感的內核上用硬核科幻的元素來「故布疑陣」,試圖撐起來較為單一的劇情。然而,這樣容易受到宣傳的「反噬」作用,在期待「外星人」的很多觀眾眼中,他們會覺得「昏昏欲睡」。然而對於影評人來說,他們注重的大多是電影本身所呈現出來的美學意義和獨特感悟,於是造就了影評人和普通觀眾的審美隔離。

03,人類文明的「孤獨」定義

從生物在地球上生存至今,地球上發生了無數次的氣候變化,在科幻電影中,人們常常去探索未來地球與宇宙的關係,但是卻忽略了人類在發展進程中諸多的不解之謎。在科技發展的今天,人類仍然無法扼制生老病死的循環,人類文明和浩瀚無邊的宇宙相比,似乎是渺小而不值得一提的。電影道出的是人類情感的無處安放和生命孤獨的本質特點,主角的內心憂鬱不僅是生存憂慮和現實困境所帶來的束縛和壓迫,更是人類在面對浩渺的宇宙之時,所受到的來自於外界的潛在威脅。主人公的悲觀思想,正是意識到了人類自身的渺小,發出的對於整個生命的妥協。人類想要生存,需要尊重自然規律,在探索的過程中,能夠做到和宇宙的和諧共生,也能夠讓宇宙再次為人類所造福。

電影《星際救援》主要體現的是現代人的焦慮,從剛開始故事主角的性格到整部電影所呈現出來的「很喪,很孤獨」的調性,都很難讓觀眾從中「開心」起來,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共鳴。在最後一次心理測試中,主人公這樣說說:

「我仍對未來一無所知,但我不再害怕。我與身邊的他人產生聯結,我與他們共同承受生活的負擔。」

成長、生活在英雄的光環之下,他對別人始終面帶微笑,內心卻波瀾不驚,也同樣呼應了電影的「孤獨」主題。對於觀眾而言,這是一部主人公的「個人秀」,一旦入不了戲,就會感覺到無聊和沉沉欲睡;而影評人,在面對電影所散發獨特的韻味和詩意感的時候,也會被難以言說的情感力量所感動,並不會覺得乏味和無聊。

所以,筆者認為,這部電影審美偏差的出現,並不是電影好不好看,而是你能不能入戲,能不能體會到導演所呈現出來的「孤獨和救贖」!主人公羅伊熟悉了孤獨,習慣了孤獨,然而,然而卻從未擺脫孤獨,在最後戰勝敵人之後,傷痕累累的回到家鄉之後,也為電影再次增添了哀愁和悲傷的氣氛。

他說:「我會去生活,然後去愛!」

無論這個世界多麼冷清,也無法阻止他嚮往光明。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