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星際救援》影評:待到理性凋零時----被低估的電影評論系列(一)

星際救援影評

1、為什麼說星際救援被低估?

討論低估,需要先對低估下一個定義。

本片爛番茄新鮮度84%、爆米花值40%。

其實專業影評人和大眾評分的割裂是導演詹姆斯·格雷作品的一貫表現。

就爆米花值而言,這不過是電影商業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販賣娛樂和販賣美好願景等情緒所帶來的。

但是電影的強烈作者性和風格化在達到一定高度之後又反而可以融合到商業屬性之中。

只是,這種創作者的努力,常常導致影片平庸。

美好的平庸比單純的惡劣影響還壞,這一點超英電影表現尤甚。

當然,本片在商業化妥協上附加的過多的旁白和不必要奇觀的展示等都拉低了其本身應該達到的高度,這一點也無需避諱。

但是星際救援在太空類題材的影片中還是達到了一定意義的非凡創造,一種延續2001太空漫遊的沉浸式的藝術表現。

低估,單單在評分層面是一種角度,知乎上有人問觀影量超過一千部的時候會有什麼感想,有個答案我比較認可。

即觀影量過千以後,你會發現豆瓣評分在7分左右的非好萊塢冷門電影往往比8分以上的熱門電影質量更佳。

好萊塢大卡司大製作可能反而是導致本片評分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電影被高估往往是由於電影背後的原因,這與電影被低估相似。

好看成了一種意識形態一樣的屬性。

商品電影澆灌的觀眾是無法擺脫低估本片的命運的。

而我所認為的被低估,就是善於思考和有藝術追求的人不應該錯過這樣的片子可以引發的更多層面的表達。

2、獨特的視覺體驗

本片拍攝大量使用了POV的視角,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一場觀眾可以帶入的VR遊戲體驗式的探索。

這與庫布里克《大開眼戒》沉浸式觀影帶來的體驗式相似。

這種以觀眾視角為中心的遊戲體驗本質上也是導演個人的介入。

即某種意義上,導演在帶著我們一起尋找,只不過是通過鏡頭。

但是庫布里克是試圖讓觀眾注意拼圖,本片則是導演試圖讓觀眾脫離地面,遁入太空。

我覺得這種巧妙在兩個短片段中有水準更佳的展示:

宇宙的時空之旅:未知世界 第七集 卡西尼號的犧牲片段

和三體黑暗森林-水滴 短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s41117Po?from=search&seid=8368607281074465122

星際救援的相較而言,其不徹底的礙手礙腳的畫蛇添足的部分,如果可以補齊切割,也許也會是一部曠世神作了。

然而即便如此,在此片之前,並沒有一部完全意義上可以讓我們融入太空的短暫沉迷的影片出現過。

即使是萬有引力那樣的破碎片段,都沒有辦法讓我們呼吸均勻地平靜地感悟到深空離索的孤獨。

希望自此影片之後,拍攝者會在太空類電影拍攝的時候更多地提示到觀眾生命在地球的之內,在宇宙之中的奇蹟存在。

3、繁華皆是一瞬,meaning方可永恆。

拉丁文格言 Per aspera, ad astra. (循此苦旅,以達星辰)

所有的理想主義,其本質不過是對終極湮滅的不妥協。

而探索深空尋找外星人,也只是其中一種虛妄。

人類簡史說智人是通過相信不存在的事物團結在一起從而打敗其他人類和物種並逐漸發展到現代的,

但是這裡的相信不存在的事物本質上其實是理性主義,而不是單純的盲從。

中國愚公移山的故事裡,面對不可想象的困難我們注重的是一代一代的犧牲去突破。

這一點《流浪地球》比較切合我們的文化慣性。

西方的文化要素裡俄狄浦斯情節是一種重要的心理暗示。

從集體潛意識角度來講的話,也許東西方思維慣性下的觀眾都有各自相反的不喜歡該電影的原因。

主角既沒有完成千面英雄之旅中的救贖,也沒有繼續傳承。

像一個懦夫或者漢奸一樣,觀眾第一感受是背叛。然而,這種錯愕也是一種荒誕,是更本質的。

其實只要是上升到集體,我們都已經在思維慣性裡殺死了個體的表達。

我們的理性已經征服了感性,並且一致認為,這是有利於我們集體和個體的。

雖然感性是組成我們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也是理性得以不枯萎凋零的能量來源,但是我們常常在品嘗理性光芒的時候,

把個體的細密的情感置於陰影之中,像是無法見人的皮膚黑斑。

在利用最高精尖科技的領域,我們的感性總是顯得無處安放。

《王冠》裡有這樣一個片段,當然登月任務執行結束後三位宇航員到各地巡禮,愛丁堡公爵私下與三位宇航員會面。

他意圖提問他們在月亮上對全人類命運是不是有更深闊的思考,但是三位宇航員只是按部就班地陳述完成任務的繁瑣。

他們表示,在太空中,人是沒有多餘時間思考的,即使是休息的時候也是追求安靜。

這在某種程度上是選宇航員的時候,選中的人的性格不會太發散。

但是本片卻獨特地運用一個內心非常豐富的主角來展示,太空探索可能會帶來的感性影響是什麼。

我想說,還是沒有什麼。

就跟愛丁堡公爵只是中年危機,回憶自己人生成就產生了迷茫一樣。

太空探索無論是個體的任務還是人類的任務,都不會對宇航員本人產生絕妙的意義。

他們也只是一種工具,「我們登上並非我們所選擇的舞台,演出並非我們所選擇的劇本。」

對試圖完全意義的遵循自我探究自我,星際救援這種浩大的活動也不過是一種聯動冥想的經驗。

4.我愛你時,群星璀璨;我愛你時,群星暗淡。

本片電影故事本身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浪漫主義版,如果說,毛姆還不夠浪漫的話。

摘錄一段導演的訪談:

2019年紐約客採訪里格雷說到並沒太多美好回憶的少年時代,說年輕時他父親跟其實跟家人關係並不是很好:「我媽總給我念叨:‘我老是奇怪你爸下班回家路上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你爸總是那麼晚才回家。有一天我去超市買東西,正好看到你爸下班,我看他溜達出地鐵站,這家店瞧瞧那家店看看,漫無目的地翻書看報,你說你爸怎麼是這麼個漫不經心的人啊?’我當時就想:‘哪裡是他漫不經心,他是寧願瞎溜達也不願意回家罷了。’」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電影明顯是私人化的,他在愚公移山和俄狄浦斯的情節之中,選擇了最沒有戲劇性的和解。

父親淪為了一種發現自我的他者。

有評論指出聖經中的意向我也摘錄於此:我若有先知之恩,又明白一切奧秘和各種知識;我若有全備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沒有愛,我什麼也不算。 (格前 13:2,天主教思高本)

宇宙尺度只是主角Roy的情感表達和自我探索的畫板,這樣肆意妄為的運筆,這樣的情感流露,自我尋證,是每個人都窮盡一生而難得的。

所謂的星際救援,在文明尺度上是對宇宙的考古,在個體尺度上,也不過是自我情感世界的和解。

After reborn,I will live and I will love。

表面上看起來,人類的文明探索是尋找答案,但是同時,依據我們的探索方式卻也反應著我們的思維方式。

陳述一個事實的方式,與事實本身有密切的相關性。

人的選擇決定人的本質,而且人必須忍耐世界的荒謬,接受人生的毫無意義才能獲得存在的意義。

本片引發的存在主義的思考和對生命內核的重新發現,對太空感性感覺的直觀精確地傳達已經足夠其載入影史。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