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BPM》影評:120下,那是他們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

BPM影評
嚴重劇透 多圖長文

對我來說,2017年是很幸運的一年,對於gay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等了很久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年底終於放出了資源,這部讓我期待已久的電影,從上映之初就獲得爆棚口碑,看過的人都紛紛表示這是一部讓人思考有沒有必要打上「同志電影」這個標籤的電影。意大利的盛夏,他與他之間擁有的是一段純粹而又熱烈的愛情。這樣一個帶有烏托邦色彩的電影,適合一個人觀看,並且瘋狂舔屏並吃狗糧,看完之後痛並快樂著。
但是,我看完之後甚至覺得不甚真實。相比之下,《BPM》,也就是我今天想說的重點(沒錯cmbyn不是重點),才是最打動我,讓我看完之後翻來覆去睡不著,醒來後立馬要寫點什麼的電影。
這是一部可以作為同志電影標桿的精彩之作。
影片主要劃分為兩大部分,前一個半小時,是群體篇,充滿了激盪與躁動;後一個小時則是屬於個體的憤怒與死亡,連接兩個部分的則是兩個人的感情關係。
坦白講,影片在衝擊著非同志人群的觀看體驗與底線,勸退期很長(前一個半小時左右的群體運動加上較為露骨的性愛場面),對於我來說都有幾個不能接受的地方。
電影選擇了ACT UP作為群體運動的主要描寫對象。ACT UP是一個致力於幫助同性戀人群認同和保護艾滋病感染者權利的民間非盈利組織,它是以1989年美國紐約的ACT UP組織為藍本而建立的,它也是整部電影前半部分的主要刻畫對象,在組織中,大部分人都是艾滋病患者。
影片的開始是由ACT UP日常會議總結以及他們之前的一次行動兩個片段交織展開,讓觀者初步了解到這個組織的目的,日常如何運行和行動的方式。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在進行辯論時,為了不打斷辯論的節奏以及提高會議的效率,組織成員不是以鼓掌而是通過打響指的來表達贊同某人的觀點,反之則是通過噓聲來表達反對。
這次辯論的內容是關於之前的一次闖入行動當中發生的事情——ACT UP闖入了AFLS(法國抗艾滋協會)某次活動會場,在行動當中,其中一位成員向AFLS的發言人投擲了假血球,並且將其用手銬銬了起來——並不在原本行動的計劃當中,而且他們也沒有用手套銬人的先例。從整個辯論能看得出,蘇菲,也就是這次行動的負責人,對於發生了意意料之外的事情覺得憤慨並陳述了自己的理由,而這次意外的製造者也說明了這樣做的理由。通過畫面的剪輯可以知道兩個人都有各自令人信服的理由,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對錯,這時就只能通過這次外界的評價來判斷這次的行動到底有沒有效果,之後的媒體報道可以說是有好有壞,加上時間緊迫,這個話題沒有再繼續下去。
從這次辯論當中可以看到這個組織跟其他組織一樣,有著共同的目標,也有著屬於自己內部的矛盾,而這個矛盾十分重要,也就是這個組織的發展走向。










從上圖可以看出,組織內部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是認為可以採取適當的激進行為來,但主要是通過這些行為來達到溝通談判的目的,讓對方知道自己的訴求;而另一種則是只要能達到目的,就算行為超越某些底線,也是可以接受的。一個是徹底的激進,另一個是相對溫和,這樣的矛盾貫穿了整部電影對於ACT UP的刻畫,雖然兩者有著共同的目的,使得雙方暫時還能共處一室,但是隨著形勢的嚴峻、矛盾的激化,組織的發展走向必須要確定下來,要麼將其中一個聲音說服進行融合,要麼是將一個聲音剔除出去,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組織的穩定。
辯論之後緊接著就是另外一場行動,關於是否衝擊某個製藥公司,因為對方一直拒絕給病人蛋白酶抑制劑的毒性檢測結果,而這個結果對於艾滋病的抗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有效,則會給艾滋病人帶來新的希望,所以ACT UP打算直接去製藥公司的實驗室要結果,最後當然是結果沒要到,還被警察帶走並且在警察局待了3個小時。如果在看完這一段之後你覺得沒要被冒犯,還可以接受繼續看下去的話,那法國ACT UP抗艾的大幕就此徐徐拉開,眾生百態,死亡與痛苦在這裡一一展開。
實話說,我是不認同以肖恩、馬庫斯為首的激進派的觀點以及他們的某些行為(比如朝人臉上扔假血球以及把人銬起來),稍稍觸及了我的底線,就像之前某個成員說的「讓我感到了被冒犯」,而開始的這半小時,是影片的第一個勸退期。
隨著地鐵窗外的景色飛逝,音樂響起,鏡頭切換,ACT UP成員中扭動。隨著光影的變換,人群在鏡頭的失焦,光線下塵埃如雪花般飛揚,格外的醒目,也格外的動人,鏡頭又再次虛化,飛舞的塵埃和跳動的人群漸漸淡去,畫面被一個不知放大了多少倍的細胞所佔領,那些如黑色雪花的病毒一點一點沾染在細胞上,然後逐漸感染,破壞。這是一段極其牛B的轉換,場景的淡出淡入,讓人自然而然的知道表達重點的轉移,而細胞被感染配合著動感的音樂,整個畫面觸目驚心。
緊接著而來的同志驕傲遊行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活動,(每年6月是世界同性戀者的節日,慶祝活動長達一個月。最早的同志驕傲大遊行可以追溯到1970年,近一萬名男女同志齊聚紐約,舉行紀念石牆事件的大規模遊行,要求同性戀的法律地位與權利。之後,這項運動不僅在美國流傳下來,並且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成為同性戀團體表達自己訴求的最佳平台之一——轉自百度百科),在討論標語和海報的事情時候,其中一位成員就這件事發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可以看到,在同志群體的內部對AUT UP不滿的也大有人在,一些同志不理解他們在做些什麼,甚至認為他們的所作所為給同志群體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與抹黑。影片至此展現了ACT UP組織既面臨著外部環境的非議,又承受著來自內部群體的不認同,加上組織內部的矛盾在每一次會議上都有大大小小的爆發,讓人擔心組織最後的走向。
可以說,電影前半段所有帶有音樂的部分,特別是跳舞的部分(第一次在23分46秒,第二次是在42分17秒,第三次是在54分27秒),都特別特別醉人,身體也跟著音樂扭動抖腿,完全控制不住自己,雖然影片裡面的演員沒幾個顏值是合我心意的,但是他們跳舞的時候,各個都魅力四射,搞得我全都想上,星星眼~
第三次跳舞,是在那一年的驕傲遊行上,肖恩和馬庫斯帶領了幾個人在大街上跳起準備了許久的啦啦操,後面的成員舉著帶有標語的牌子跟在後面,在這裡用的是內森的視角,原本他是游離在遊行之外,但是蒂博,也就是ACT UP的主席,給他塞了顆藥,估計是搖頭丸之類的,藥效上來之後慢鏡頭開始,就像嗑藥嗑嗨了那種內森也露出了笑容,加入了遊行的舞隊,跟隨著音樂起舞。
鏡頭放慢,他們親吻,擁抱,大笑,跳躍,面色潮紅,氣喘吁吁,而在那短短的十幾秒中,時間被無限的拉長,禮炮拉響,彩屑漫天飄揚,這裡擁有全片最明亮的光線、最奪目的色彩、最耀眼的面容和最美的畫面。然而越是這樣燦爛,後半段對比起來也越發讓人不忍(後面是越看越心碎。)


















然而激進派對於組織目前的行為走向很不滿。他們並不認為主席代表的溫和派所做的努力和遊說會對結果有益,只有採取更為實際性的激進舉動才能取得成果,之後主席也進行了說明(我個人蠻認同),並且再次重申了ACT UP在這場運動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可以看到,組織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個問題不是第一次被提起了,影片當中對於這些矛盾的描寫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貼圖了,要知道的是,這寫問題很快就會爆發,因為死亡一步步在迫近。
而將法國二月革命和ACT UP對天主教的抗議、監獄外的祈願示威、對血汙感染艾滋病事件中政府的作為的遊行抗議剪接交錯在一起,最後以其中一位成員因艾滋病而死去的葬禮作為前半段影片的結尾,肅穆而悲哀,這也是全片最為灰暗的場景之一。
我很想將電影中每一次會議,每一個行動都一一截屏、貼圖並分析,但是內容太多,分析起來很碎,也就放棄了,但是其中的種種混亂,代表著一種「無序的發展」,作為民間自發形成的非盈利組織,創始人加上幾個主要負責人都不過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憑藉著對生命的熱愛,死亡的恐懼,疾病的折磨以及對國家無所作為的一腔怒火聚集到了一起。對他們來說,如果沒有新的有效的藥物實驗成果,那麼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但是整個影片的前半段,你看不出一點半點他們是身患絕症的病人,他們身上散發出的活力,那種屬於年輕的張力,深深震撼了我,感動著我。


第二次跳舞之後的切入使影片開始變得個體化和私人化。內森和肖恩前一秒還在跳舞,後一秒鏡頭已經切入室內兩人隨著音樂做起了愛,激情之後赤身裸體的聊著天。16歲那年,肖恩跟母親回到了法國剛定居一年,他和他的數學老師陷入愛河,儘管他的老師已經結婚並且有了孩子,但他們依然相愛,但當時他並不知道他的老師已經感染艾滋病毒,某次做愛之後的一周,肖恩病得下不了床,之後去做了檢查才最終得知自己已經染上了艾滋病毒,而這之後,他和他老師也沒有再見過面。他們談到了戴套與無套,談到了肖恩的母親,談到了肖恩是如何感染,也談到了個體的責任和國家的責任,談到了與艾滋病陽性做愛,談到了檢測與信任。
影片進入後半段,也就是一個小時左右之後,刻畫的對象則聚焦在幾個人物身上,肖恩,內森則是最為主要的刻畫對象。
我不喜歡肖恩,他的渾身的憤怒根本藏不住,滿的都溢了出來,是個不討喜的角色,不複雜,一腔怒火徹底得不敢愛上。我個人覺得這也正是一開始肖恩和馬庫斯走到一起的原因(馬庫斯算是肖恩前任,被內森橫刀奪愛),他們倆更像革命戰友,認同彼此的觀念,也一同鬥爭,戰鬥。










肖恩憤怒的原因在於他染上了艾滋,之後的生活讓他對世界的看法變得激進起來,而如此的原因也在他和內森第一次做愛後的聊天中得知。








他憤怒的是責任與無知,。責任在於患有艾滋病而不告知,被辜負了的那份信任;而無知在於國家的不作為以及對艾滋防治教育的落後。
儘管如此,一個渾身充滿戾氣的人是很難被喜歡上的。
直到肖恩遇上內森,內森太溫柔了



從第一次帶有孩子氣的親吻,到遊行中的擁抱,到會議半場休息的強吻,以及眼神裡的含情脈脈,別說肖恩了,我看著都被撩得不行。
肖恩不明白,不明白為什麼內森會這麼溫柔,毫無怨氣,為什麼會愛上他這樣的人,明明兩個根本毫無共同點。


而隨著病情的惡化和抗癌藥物的毫無進展,肖恩開始動搖和迷惑,在影片前半段那充滿堅定和憤怒的眼神開始變得迷茫和懷疑。













內森安排好了一切,兩個人搬到一起住之後的安排,租住公寓的佈置和粉刷,最重要的是,可以跟肖恩在一起的時間更多,也可以更好的照顧肖恩。肖恩打心裡不喜歡這樣的安排,他不想被人照顧,一個憤怒的人被疾病奪走了憤怒的權利,渾身酸痛,肌肉被奪去了力量內森的靠近,但是又無法抗拒這樣的,肖恩那無處安放的憤怒,到底是需要一個像內森這樣柔軟的人才能把肖恩的怒氣給化解,將心裡的堅冰給融化。
然而疾病終究沒有給肖恩和內森更多的時間。




在醫院無力的躺著,回到屬於他們倆的公寓也無力的躺著,無法自己脫衣服,只能直直的被抬進去,木然的躺在浴缸裡。

肖恩必然是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於是正如他在之前和內森所說的那樣他決定死去。




他們討論過,肖恩拜託內森,當自己準備好之後,希望內森能幫助自己死去,不那麼痛苦的活著,也希望內森不要因此而生氣,希望內森好好保重。(恩 這裡的感受很私人化,不好分析描述,希望大家去看看片子的這一段,我淚目了。)


那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蒂博(組織主席)曾與還在病床上的肖恩說到,這估計會是一個很糟糕的世界艾滋病日,有人提議說要幹一些不可能的事情,比如給方尖碑套一個避孕套,再比如,把塞納河染紅。




伴隨著肖恩若有似無的呼吸聲,血紅色的塞納河流動著。就好像一個個因艾滋病而死去的人們的鮮血在此匯聚,而江河翻滾的聲音猶如早逝之人不甘的吶喊,一陣接著一陣,永遠沒有停息。與艾滋病抗爭的他們用這樣一種壯烈而驚異的方式告訴世人,這是我們的血淚,也是你們的血淚。我不知道這一段是用特效做出來的,還是真的把塞納河給染紅,但無論怎樣,這樣殘酷而具有詩意的表達具有著無與倫比的衝擊力。
至此,影片也告一段落。

看完之後,我對肖恩,對馬庫斯,對蒂博,對他們的憤怒,他們的不妥協,他們對底線游移,都釋懷理解。在艾滋病已經變成慢性疾病的今天,那時的情況嚴峻而緊迫,昨天還跟你閒聊扯淡的好友,今天可能就變成一具冷冰冰的屍體。就像肖恩說的,不想遊說,不想妥協,沒有時間。不抗爭的話只有死,所以還不如選擇戰鬥到底,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他們舉著十字架在街頭走過,他們躺在地上為那些逝去的生命哀痛。
BPM。正是因為我們不一樣,正是因為我們在死去,才要心臟每分鐘跳動120下——這是超出正常人每分鐘的心跳次數——才能不被遺忘的死去。
他們的死,換來的就是我們今天生。

其實跟很多人一樣,我也經常去思考,要不要再強調「同志」這個詞,用不用再說「我們和異性戀沒什麼不同」,「同志電影」這種分類有沒有必要,同性戀驕傲大遊行有沒有必要,就好像有些人說的,你們一直強調自己與其他人沒什麼不一樣,但總是在用遊行啊,示威啊,這樣那樣的活動來刻意顯現出不一樣,你們到底鬧哪樣?
思考到這我也就明白了,一樣不了。到今天連男女之間歧視的事情都沒有爭出個結果,黑人平權依然在路上,我認為,直到人類從這個宇宙中消亡,權利依然達不到平等,歧視依然存在,可能是我過於悲觀,儘管人們在努力,但爭取來的希望總是可能一夜之間覆滅。
既然如此,我們就不一樣好了,討論的重點從來就不是區別,而是在於認識到「我們之間不一樣」之後的那些行為和態度,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
——同性戀和異性戀不一樣
——那要不要給他們相同的權利
——要
——為什麼
——因為人人生而平等,擁有相同的權利
在我看來,這才是正確的邏輯鏈,當然,有人會說我天真愚蠢想太多。
可是我不在乎。。。。。。
請讓「同志」這個標籤繼續存在,請讓同性戀大遊行繼續驕傲,也希望出現更多優秀的「同志電影」讓人感動落淚。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