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李察朱威爾事件》影評:Pieces in the Music of Chance
李察朱威爾事件影評前段時間,Emily Harrington與Alex Honnold結組在大酋長岩攀登,Harrington領攀,Hanold保護。然後Harrington脫落了,衝墜距離很長,以至於受傷較嚴重。當時,Honnold正在繫鞋帶,兩隻手都沒有握住繩子。但判斷出領攀衝墜後,他在力所能及的第一時間握住了繩子進行了制動。最後,記錄事件的視頻未被同行者公開,因為「看上去Honnold保護時心不在焉」。但Honnold事後表示,此事證明,採取的保護技術是有效的,因為最終還是停止了Harrington的衝墜,保住了她的命。而當事人Harrington也確認了這一觀點。
我看到這篇報道的時候,是非常不贊同的,因為我對於保護同伴這件事,看得非常重,因此很厭惡Honnold雙手脫離繩子的輕率。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也碰巧讀到不少影評,大家一邊倒地批判以龐大權力碾壓無辜個體的媒體和FBI。但電影還在放映時,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大聲疾呼,請不要狹隘地盯著這個局部,僅僅看到上述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放眼整個事件、整個始終吧,你會看到,這個系統是起作用的。無辜的人被還以清白了,即便在龐大的媒體權力和FBI的公權力碾壓之下,針對Richard Jewell的調查終結了。他最後如願以償地又回到了執法部門,警察局並未因這個被洗脫的嫌疑而將他拒之門外。It works.
上一次看電影,似乎還是雙子殺手,因此李安的電影新技術還在我虹膜上印有殘痕,它與伊斯特伍德的映像形成了強烈對比。如果說我們質疑李安拍的是不是電影,那麼90歲高齡的伊斯特伍德就給我們獻上了最為熟悉、最能激發我們懷舊感的一部老派電影。Old School.過去的一年,彷彿老男孩俱樂部的一次反攻,包括《愛爾蘭人》《從前,有個好萊塢...》等等,似乎老人家們再也看不下去,想要復興電影的黃金年代。對於期待多元化的觀眾來說,這是good competition.
老派的拍攝手法,大部分演員所使用的語速緩慢的美國南部口音,以及以Richard和媽媽所代表的、典型的一部分美國白人把什麼情緒都深埋心底、受到不公對待也要禮貌待人正直做事的處世方式,讓人有種回到90年代逃課跑去電影院看著銀幕閃爍昏沉睡去的安心感。有人說Richard的「好欺負」「沒脾氣」是他的個人性格,我覺得恰恰不是,它是一種逐漸消失中的社會品行。
接下來談談情節吧。觀影過程中,我不斷地想到保羅奧斯特的一本書名,The Music of Chance.不管中譯名如何進行文學處理,事實上,它的字面意思強調的是「偶然性」之歌。這也是保羅奧斯特一生創作的主題,偶然性在人的命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有時事後看回去,這種作用強烈到荒誕的地步。Richard成為調查的重點對象,源自於他曾經當過保安的一所學校校長,他打了舉報電話,揭發Richard在該校任職期間,過度行使執法權(保安事實上並沒有執法權限),並遭到多次投訴,符合因渴望立功而自導自演罪案的行為人特徵。我們事後看,如果這個舉報沒有發生,Richard很可能並不會被作為重點調查目標。也許會像律師所說,FBI只是要覆蓋所有可能性才程序化地調查一下,目的是為了排除嫌疑。這在執法領域,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態勢。
那人生的真相是否就是這樣,在偶然性的湍流中隨波飄蕩呢?前面我已經亮明了觀點,不是的。Richard被舉報,這是偶然事件,但導致他被舉報的,是他過往點點滴滴行為選擇的匯聚。他冒充過警察,因為他知道人們只會服從真正的警徽,他不斷地將自己認定的秩序強加於可能受他「權力」影響的人,抓到權威的隻言片語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放大和執行,以及,毫不掩飾地到處宣揚他對執法機構的深深迷戀,即便作為保安也反復表達如果表現好有機會加入那只他景仰的隊伍,成為擁有真正執法權的一分子。
而Richard因為他不曾犯下的嫌疑罪行被公權力碾壓的時候,他在意識到的第一時間,尋求了律師的幫助。律師行業在美國名聲特別不好,公眾認為他們要麼是一群幫助大企業賺黑心錢從而致富的吸血鬼,要麼是為有罪之人辯護而讓他們逍遙法外的幫兇,要麼就是在公交車身上印廣告等著你工傷以後幫你告發再分走你一大半撫卹金的寄生蟲。總之在美國,有關律師的諷刺笑話大概比有關蘇聯的多得多。但這部電影中,也是現實中,Richard在10年前做辦公室勤雜工時認識的律師,卻成為他在這場大風暴裡唯一堅定的錨,幫助他度過了難關,重新奪回了自己的人生。因此我說,系統是起作用的,它起作用了,在偶然性的音樂中,給了我們一組主題,你得意預見一些變調,從而調整自己的舞步,甚至搶先一步。
至於Richard本人,他是一位不被理解的英雄。為什麼這麼說,熟悉犯罪心理學的人大概都知道,有一類犯罪可能發生在執法人員或者「義警」身上,那就是英雄情結犯罪。包括影片中舉出的1984年案件和那個消防員自己放火想要自己救火的案件等等。從動機上看,如果只是為了立功升職,其實還不是最符合這類犯罪構成要件的案例。這類案件的典型是這樣的:犯罪人具有拯救他人的情結(經常與幻想有關,並不是一種健全的思維狀態),甚至無法忍受坐等危險發生,而主動去創造一種危險,再去幫助身陷險境的人們,從中獲得一種自我實現感。從表面上,Richard符合英雄情結犯罪的每一項指標,除了一項,那就是,他想救人、想幫助人,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英雄幻想。影片中,Richard在調查壓力最大的時候做過一個夢,夢中他仍然在疏散人群,但他意識到炸彈將要爆炸時,咬了咬牙將自己肥胖的身軀壓在了炸彈上,然後爆炸了,他驚醒了。看到這裡我特別想要替他去向FBI陳情,你們調查的,是世間罕有的一種存在:一個真的英雄。通常概念中,英雄應該有過人之處不是麼,披著斗篷擁有超能力或者超級有錢可以開著豪車到處懲處犯罪。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一部美漫,叫做《守望者》,裡面有一個角色,叫做羅夏。多少年了,我都想寫寫羅夏。他不但不比一般人強,他無論是體格、智力還是錢財,都比一般人還要差一截。但他戴上羅夏墨跡的那個面罩,直接走上街頭,看到小混混違法犯罪上去就乾,經常自己還被反過來暴揍一頓。他是小丑嗎?不,他跟Richard一樣,是真的英雄。在一個真正擁有無窮能力和財富的超級英雄背叛人類後,只有羅夏識出了他的真面目,並且在最後一刻,真的犧牲了自己,拯救了人類。
不好意思,太激動了。Bobi,Richard的媽媽。凱西貝茲一直是我很欣賞的一名女演員,上年紀後她出演的人物稍微有點類型化,但這部電影裡面,她非常精彩地演繹了母親這個複雜的角色。基本上,我看到的所有評論都把Bobi作為一個受害者來看待,可我從頭到尾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透過Richard在向我們講述一個家庭的隱秘。Richard已經是一名成年人,但他依然跟媽媽住在一起,這一點放在西方社會已經算是在告訴社會,你還不夠健全。但我們看,Bobi並不僅僅是在跟兒子合住,她仍然在教導著已成年的大塊頭Richard,應該吃什麼穿什麼好好上班你很棒你的努力終究會有回報你做的很好媽媽很驕傲。從這一點上說,她對Richard有些過於單純不夠世故以及似乎過於理想化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樣的處境,是負有責任的,她一直在用養育兒童的方式對待兒子,以至於未能讓他有機會探索如何獨立地融入社會。但從另一個方面看,Bobi又是成功的,Richard身上所具備的所有品質,都是Bobi的映射和延續。她培養出了一個英雄。要是美國有春晚,應該去拍一下Bobi的《一個英雄母親的一天》。讓我數度莞爾的是,Bobi在FBI搜查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他們進我家會不會脫鞋。收到FBI退回的搜查物品後,她對著保鮮盒盒蓋上用油性記號筆寫下的大大的證據編號38,努力地擦拭著,真心地擔憂著它們是擦不掉的。
FBI。Jon Hamm飾演的特別探員Shaw,直到最後去給Richard送達終結調查告知書,都還堅持說,他本人就認為是Richard乾的。6年後,真兇落網,當然不是Richard。Shaw在這裡面,最大的錯誤是調查Richard嗎?我不這麼認為,在當時的情形下,尤其犯罪行為分析正廣為應用,而許許多多跡象正向Richard聚集,即便是我,也不會放過這條線索。但他的確又有缺陷,是他將Richard成為調查目標的內部消息洩露給了女記者Kathy。儘管後來他為此怪罪Kathy,但你自己將一條重磅新聞洩露給了記者,你還期待她保密到棺材裡嗎?Shaw與Richard的律師之間鬥嘴還是挺樂的。
媒體。我也不認為要因為這件事將媒體都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就像律師叮囑Richard的一樣,那三個探員不是美國政府,而是受雇於美國政府的3個普通人而已。Kathy在電影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像是伊甸園裡的那條蛇,不停地誘惑和考驗世人的罪惡,你們想不想看最勁爆的秘辛?你們要不要更多?要不要更刺激?在她追求個人野心與報社追求更快更有名更大銷量的一拍即合下,沒有人有時間去double check、triple check,而只是把一個活生生的人壓扁為頭版頭條上的一篇文章,小心翼翼地回避著自己的良知,不去想這將對他的命運造成什麼後果。
律師。Sam Rockwell飾演的律師Waston是全片最有魅力的角色,他在大家都不把辦公室勤雜工Richard當作一個平等的人看待時,就願意跟他聊聊天打打遊戲。當然他也沒有把Richard當作朋友,可那樣的職場環境中,誰有這個閒心呢?後來他並沒有飛黃騰達,反而為了一份不受拘束自己執業差強人意度日。整個案件中,他漫不經心卻直擊要害的風格給整個劇情增加了很多亮色。事實上的律師是什麼樣的,我就不清楚了。而他的助理Nadya,後來與他成婚,則是我認為的全片最健全的一個人,堅強、樂觀、是非鮮明。而諷刺的是,她操著一口帶有東歐或北歐口音的英語,她並不是來自本地。
寫了這麼多,我想以律師Waston在影片開頭就點出的、本片的核心思想結尾,這也是伊斯特伍德老爺子的一處伏筆和一番苦心:不要因為你握有一點權力,而變成一個混賬。
最後,建議每一個執法人員、每一個記者、每一個母親,以及每一個人,去看這部《理查德朱維爾的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