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李察朱威爾事件》影評:理查德·朱維爾:當全世界與他為敵
李察朱威爾事件影評N多年前聽過一句話叫「如果全世界都背叛了你,那麼我會站在你背後背叛全世界」,當時聽完 w(?Д?)w 我滴媽啊,這也太讓人感動了,讓當時處在青春期的我,覺得身體裡的血都沸騰了一下。
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中二時期早就say goodbye了,這句話忘的連影兒都沒有了,可最近一部電影一下子又把它給我 噔、噔、噔地拽回來了,那就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老爺子的新片《李察朱威爾事件》
裡邊兒有「哀歌」兩個字,就知道內容肯定不怎麼愉快。跟上一部電影《騾子》一樣,伊斯特伍德再一次把焦點放在了小人物的身上,以他們的視角講故事,只不過這一次由真人真事改編,與主人公牽扯的事件震驚全美。
理查德·朱維爾是一個成年後還跟媽媽一起生活的胖胖的男人,單身,生活很有規律。每天做著安保的工作,上班的時候那些警察同事偶爾還打趣他,看起來似乎有一點兒loser的樣子。不過他對這些全不在意,他一心想著要當一名正義的執法者,甚至每天中午用僅有的半個小時休息時間去玩兒射擊遊戲,為的就是將來去執法部門工作做準備,而且每天回家後都會自學刑法。
幾年後,朱維爾在奧林匹克公園的一場音樂會上工作,沒想到一場爆炸卻改變了他的一生。那天,雖然他肚子不舒服,卻依然堅持工作。到了現場,他時刻保持警惕,對場內每一處值得懷疑的情況都十分認真的觀察,比當時園內的真正的警察還要盡責。
在這種警覺下,他發現了一枚裝在背包裡放在長椅下的炸彈,馬上通知警察,疏散群眾。以他的身份,工作到這裡就結束了,但由於內心強烈的責任感,他依然留下來,幫忙疏散群眾,就在這時,爆炸發生了。
爆炸後,周圍一片混亂,等現場平息下來後,天已經亮了,有一位媒體負責人找到朱維爾,邀請他參加電視台的採訪,說他是英雄。可朱維爾首先考慮的是救援人員的人手不夠,認為自己加入疏散人群的工作更重要。
在電視上的朱維爾,沒有絲毫居功的樣子,只是覺得自己做了應該做的事,回答問題十分得體,很符合自己工作人員的身份,但等他回到家,抱著媽媽才發現,他也只不過是一個受到爆炸驚嚇的普通人。
各種形式的媒體都在報道他,稱他為英雄。甚至還有出版商主動打來電話為他出書,他的媽媽也無比為他驕傲,被救的人為自己的幸運而開心,朱維爾為做了正確的事,救下許多生命而開心,可這樣的情況,僅維持了三天就結束了。
FBI在調查時,先入為主的聽取了朱維爾上任雇主,一名院長的話。可那位院長對朱維爾的看法摻雜著許多偏見。此時,一名為了新聞毫無底線的女記者,以勾引的方式,從調查這件事的肖恩探員那裡獲得了僅僅是調查的信息,將其發表在報紙上,引導輿論,就此一發不可收拾。其他媒體蜂擁而至,將朱維爾家門口圍堵的水洩不通,想要探聽真相。而警方因此備受關注,增加了不少的壓力,更為努力的調查朱維爾。從這時起,朱維爾由一名忠於職守,拯救了100多條生命的英雄,變成了居心叵測,製造爆炸想要引起關注的危險份子。
不知所措,無路可走的朱維爾只能想他唯一認識的律師朋友布萊恩特尋求幫助。當全國的目光都集中在朱維爾的身上,各路媒體都懷疑他,甚至連好朋友都帶著竊聽器上他家做客時,布萊恩特成為了那個為他而背叛全世界的人,在洪流中逆流而上。雖然朱維爾自身也許有很多問題,但布萊恩特始終堅定不移的站在他身後,最終他們的堅持獲得了勝利,朱維爾打贏了這場仗。
就像開頭所說,這種類型的電影重點不在於結尾,而在過程。整部影片中伊斯特伍德毫不留情的嘲諷了FBI探員、不負責任的記者以及看起來衣著整潔,內心骯髒的院長。
影片一開始,導演就將朱維爾誠實正直的性格,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和善於分析的判斷力展現出來。電影開始,布萊恩特正在打電話大發脾氣,朱維爾作為工作人員,為員工供應工作用品,恰好路過,聽到了爭吵,當被發現時,面對布萊恩特盛怒下的詢問,問他是否在聽他的談話,朱維爾毫不猶豫的承認了,我想,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人做到這點都很難。朱維爾就是這樣一個人,面對自己做過的事,即便是不好的事,也不會否認。
而當時布萊恩特的發火對象是政府參議員,這也從側面說明,他與朱維爾是一樣的人,他們會為自己心中認為對的事堅持到底,無論對方是誰。這之後,布萊恩特為了朱維爾,與FBI之間毫不讓步的強硬態度也就不難理解了。
布萊恩特向朱維爾要膠帶,朱維爾卻說「你可以看一下下面的抽屜」,以及另外的抽屜裡補放了新的士力架。布萊恩特很好奇他是怎麼做到提前補充這兩樣東西的,朱維爾告訴他,他看到膠帶不夠用了,以及注意到垃圾桶裡的包裝紙,猜測他愛吃這個。朱維爾在如此簡單的工作上都如此心細,對比FBI那些的專業人員,無視證據依靠想象和輿論查案,真是給了他們一記耳光。
肖恩探員在明知道要保密的前提下,沒有抵抗住美色的誘惑,把還在調查中,僅是一個方向的內容透露給了記者。在調查過程中,將朱維爾的家裡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拿走調查了,派人監聽,在沒有找到證據的情況下,依然浪費時間調查。最過分的是,直接忽略掉朱維爾身上最不可能的犯罪證據。在爆炸發生前,真正的兇手向911打電話進行威脅,根據時間前後推斷,朱維爾不可能犯罪,而肖恩探員,寧可認為有同犯的存在,也不放開錯誤方向。
那名為了獲取新聞不擇手段的女記者,以不正當的方式從探員那裡得到了未經證實的消息發佈出去,用誘導大眾的方式得到關注,為了自己的事業更進一步,全然不在意真相究竟是怎樣的。正因為有了她的誤導,才使事件逐漸失控。
而那位衣著光鮮的院長,伊斯特伍德在這裡放了一個小小的對比。他雖然受過很好的教育,有著體面的社會身份,但與穿著隨意,大腹便便,身陷醜聞的朱維爾相比,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噴了這麼重的香水,我都能聞出人渣味兒」。他因為朱維爾堅守自己的指責而開除他,認為他不正常,想引人注意。他在爆炸案發後就馬上聯繫了FBI探員,將自己偏見告訴他們。
影片中最令人心疼的角色,除了朱維爾本人外,就是朱維爾的媽媽了。她是一位平凡的母親,每天照顧著兒子的生活,是他最堅實的後盾,他們母子情深,相互關心。在朱維爾成為英雄時,她感到無比的自豪,當局面發生180°轉彎時,她承受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孤立無援,無法保護自己的孩子,只能看著他蒙受冤屈,巨大的無力感淹沒了她,但在他需要時,又挺身而出。凱西·貝茨的演技必須吹一下,知道兒子成為英雄時嘴角上揚的微笑,面對突如其來轉變的茫然,受到衣物檢查時的屈辱,無能為力的哭泣,面對媒體時的痛苦與勇敢,都演繹的恰到好處。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拍攝這部電影時,為了確保真實性,將影片中出現的報紙名稱、排版、選用的照片、標題都做的一模一樣,包括朱維爾客廳裡那張穿著警服的照片也與現實中的所差無幾,為了增加觀眾觀看時的體驗感,影片中多處採訪,新聞內容的畫面,都做成了老式電視機屏幕的樣子,演員的樣貌、髮型、穿著也基本還原了真實人物。
理查德·朱維爾是一個一心堅守法律和秩序的人,不管是在校園裡還是在社會中。當他被FBI「抄家」檢查,甚至連鍋碗瓢盆,內衣內褲都打包帶走,連垃圾桶都翻個底朝天時,他表示完全理解這種行為,因為這是工作程序;當被採集頭髮樣本做DNA檢測時被問到是否還為自己是執法人而驕傲嗎?他回答說「如果工作再努力些,可以把觀眾疏散的足夠遠」;當他的媽媽不理解為什麼自己的兒子會成為重點調查對象時,他說那是辦案程序,第一個發現現場的人總會被第一個調查……
電影中有一個小細節,理查德家裡的門上,從事發前,調查中,和案件結束後,始終都插著一面美國國旗,我想這面國旗,就是理查德對正義的堅持。
————————————
小小公眾號:電影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