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惡魔島》影評:凡是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加強大

惡魔島影評

越獄題材的影視劇中,既有被譽為「美劇初戀」的《越獄》系列,也有常據各大影單榜首的《肖申克的救贖》。

前者高智商的越獄手段令人津津樂道,後者對自由的嚮往可以蕩滌心靈。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惡魔島》,則結合了以上二者的優點,為觀眾展示了一場殘酷的「越獄馬拉松」。

《惡魔島》翻拍自1973年史蒂夫·麥奎因、達斯汀·霍夫曼聯合主演的同名影片,而老版電影又是根據法國人亨利·查理葉的半自傳小說改編的。

上世紀三十年代,亨利·查理葉遭人誣陷,被判處無期徒刑,隨後被流放到位於法屬圭亞那的惡魔島監獄。

歷經多次失敗,亨利終於成功越獄,他從法屬圭亞那一路逃到了哥倫比亞,幾乎橫跨南美洲。

重獲自由後,他把這段壯舉寫成自傳出版,不僅暢銷全球,也為後來的很多越獄題材作品提供了靈感。

「惡魔島(papillon)」是亨利在監獄裡的外號,法語意思為「蝴蝶」,因為他身上有一枚蝴蝶紋身。蝴蝶象徵著自由,而被誣陷的惡魔島也從未放棄過對自由的追求。

新版惡魔島由查理·漢納姆飾演,此前他曾主演過《環太平洋》、《迷失Z城》、《亞瑟王:鬥獸爭霸》等影片,還因名字「Hunnam」的發音被國內粉絲稱為「湖南哥」。

雖然說翻拍作品一向不討好,查理·漢納姆為角色付出的努力還是能看出來的。

從渾身肌肉到形容枯槁,從英俊瀟灑到老態龍鍾,惡魔島在各個時期的不同形象,都被他準確的表現了出來,想必也是下了不少苦功。

島上野獸叢生,四周是茫茫大海,幾乎沒有逃生的希望。監獄內部,看守們嚴加防範,犯人們互相傾軋,生存環境危機重重。

為了重獲自由,惡魔島如何尋找隊友、制定計劃、實施越獄,是影片前半段最大的看點。

德加(拉米·馬雷克 飾)是惡魔島找到的第一個隊友,他曾是一名百萬富翁,因偽造國防債券入獄。

越獄計劃需要用錢購買船隻、賄賂守衛,所以惡魔島需要德加的「菊花錢包」,而德加需要惡魔島協助越獄,雙方一拍即合。

德加是本片的男二號,這個角色與《肖申克的救贖》男主角非常相似,二者都是經濟犯罪,都有越獄的想法,而且都通過幫獄長管賬,獲得了較好的服刑條件和守衛的信任。

可「惡魔島」終究不是「肖申克」,故事也沒有朝著理想化的方向發展。

試想一下,如果《肖申克的救贖》越獄失敗了會怎樣?還會有昔日獄中好友在牆外相遇,共享自由餘生的美好景象嗎?

如果說影片前半段的看點還是緊張刺激的越獄行動,到了後半段,影片的側重點就變成了對殘酷命運的渲染。

(以下內容有劇透)

影片中,惡魔島與德加策劃了三次越獄。

前兩次失敗後,惡魔島分別被判處了兩年和五年的單獨監禁,德加則在第二次失敗後被關進了惡魔島,一個專門流放發瘋犯人的地方。

面對逆境,人們也許不缺乏挑戰的勇氣,可是一次失敗、兩次失敗,經歷無數次失敗,並且遭受殘酷的懲罰之後,還有多少人願意嘗試下一次呢?

德加雖然有替獄長管賬的便利,卻沒有同樣的幸運。在第三次越獄前,他已經習慣了監獄生活,拒絕再次越獄,用《肖申克的救贖》裡一句台詞說,他是「被體制化了」。

相比德加,惡魔島身上有著一種「西西弗斯式」的堅毅,監獄長用盡辦法想擊垮他的意志,卻始終沒有成功。

漆黑狹窄的禁閉室,少得可憐的食物,甚至不允許發出任何聲音,大多數關禁閉的囚犯不是死了就是瘋了,唯獨惡魔島活了下來,不僅活了下來,他還要計劃下一次越獄。

最後,當德加選擇留在惡魔島上,惡魔島只好獨自一人,用椰子殼做成的筏子逃亡。

他沒有儲備多少食物,也沒有周密的計劃,幾乎是為了越獄而越獄,然而他卻憑驚人的生命力,就這樣漂流到大陸上,重獲自由。

現實中,惡魔島的越獄經歷更加複雜。他不止越獄三次,而是在逃亡的過程中,先後在多個國家越獄八次,才最終在委內瑞拉獲了得自由之身。

當然,也有人懷疑故事的真實性,或者認為亨利在創作時借用了其他囚犯的經歷,畢竟這項壯舉已經超出常人的能力。

不過自傳的暢銷還是幫了亨利很大的忙:

1969年,亨利·查理葉的自傳在法國出版。

1970年,法國司法部長簽署了一項特赦令,允許亨利·查理葉回到法國。

1973年,亨利·查理葉在西班牙死於喉癌,以自由人的身份。

惡魔島在自由中度過了餘生,而習慣了監獄生活的德加,很可能死在了惡魔島上。

牢獄之災就如同殘酷的命運,普通人可能遭受打擊就一蹶不振,而對於真正的勇士,凡是殺不死他們的,只會讓他們更加強大。


本文為《暴走看啥片兒》特約稿件,作者大海裡的針。如需授權、轉載請聯繫qichangxiong@baozou.com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