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老師有問題》影評:惡魔老師與群鬼家長
老師有問題影評文_調反唱唱
[老師有問題]說的是校園罪惡,這不新鮮。在電影裡,學校並不是淨土,比如師生戀([醜聞筆記])、性侵([熔爐])、援交([關於莉莉周的一切])、槍擊([大象])、虐殺([死亡錄像])、販毒([校園龍虎隊])等等。相比以上多少帶點獵奇成分的校園罪惡,[老師有問題]可沒那麼「勁爆」,甚至你會覺得稀鬆平常,但正是這樣「似曾相識」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行為構成了罪惡。
電影開頭直入主題,新上任的班主任達瑪莉拿著小本兒,挨個兒問底下學生雙親的職業。既有經驗讓人秒懂老師的用意,當你蠻以為這個「有問題」的老師一定還有更「罪惡」的行徑時,你會發現即便看完全片,女老師從頭到尾的「錯誤」,也不過是利用職務之便向學生家長索取好處,那麼這有什麼好大動干戈的呢?且看與第一個場景交叉剪輯的家長會。會上這些孩子家長的形象與孩子報上去的職業一一對應,在貌似偷拍的鏡頭下面,我們至少可以感知到他們的職業與表現出來的精神氣質相符。每個人面色凝重,足以證明他們對會議的目的心知肚明,更重一點說,他們中的大多數對自己是受害者同時也是受益者的身份感到心虛,除去面部表情之外,他們看起來毫無共同點。把兩者並置的用意再明顯不過,罪惡是由一個濫用職權的老師與一群助紂為虐的學生家長共同建構的。
問職業的場景是故事的開端,但家長會才是現在進行時,會議內容為說服家長們在驅趕達瑪莉離開學校的聯名信上簽字。在此之前一點點,校長和副校長竊竊私語:「這個共產黨為所欲為凌駕於我們之上,我們拿她毫無辦法,現在幹掉她的機會來了,畢竟出了這麼大的事。」所謂「大事」是一個女學生的自殺。起因是達瑪莉按照「慣例」,先是「請求」丹卡的糕點師母親做了一盒蛋糕,而後再叫丹卡在機場工作的父親私運這盒蛋糕到俄羅斯。貌似水到渠成的美事在丹卡父親這裡卡殼了,這位機場會計師與機組人員並無交集,再者私運貨物在當時是一件違法的事,丹卡的父親做不到。由此達瑪莉開始了對丹卡的各種刁難,一系列的羞辱直接導致了丹卡的自殺。丹卡的父母作為事件的受害者自然是第一對聯署的雙親。
這件事是校長與副校長拿出來彈劾達瑪莉的藉口,也是在家長會上特別提及以牽出家長們憤怒的引子。接連又有兩位家長站了出來,影片切回到丹卡自殺之前,這兩個同樣讓人憤怒的故事也在悄然發生著。但在這三個孩子的家長身上,都存在自身利益與反抗的緊密聯繫。反過來想一下,第一位已經朝機組人員辦公室邁出步伐的丹卡父親,如果「辦得到」的話,也許會和周圍持反對意見的家長們一樣要麼沉默無語,要麼站起來支持施與了孩子高分好處的達瑪莉吧。同樣的態度也會發生在後兩位家長身上,面對他人的苦難,誰都想要置身事外。
在鏡頭不斷切回到過去的同時,穿插著現在進行時的會議。會上家長們的反應讓人失望,比如女老師的支持者們對正在講述的悲劇故事表示難以置信,原因是故事的講述者有因打架傷人進監獄的「黑歷史」。也有人表示走後門對他們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何必拿尊嚴說事。甚至還有一位騎牆派,這位每天給達瑪莉排隊買菜的殘障人士,也在「公平交易」中非常不爽。但觀察到聯署的人數太少,勝算的可能微乎其微,他又即刻要求撤銷聯署。
即便在會議散場之際,校長與副校長拿出數據顯示該班的考試成績遠遠落後於其他班級,也並不能獲得家長們的關注,在整個事件中,麻木自負的家長們都在自欺欺人。影片結尾達瑪莉滿面春風的走進了另一個教室,彷彿一切又重新開始,也許是怪獸死而復生,也許這只是長相酷似達瑪莉,行事方法如出一轍的另一位惡魔老師。
在新輪回的教室黑板上寫著「1984」,這個熟悉的數字讓人們妄圖去尋找背後的政治寓意。的確,影片一開始就告知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捷克斯洛伐克解體之前的1983年,被現代東歐人拋棄與鄙視的社會主義時期。裡面提到的信息封鎖、親屬牽連制度、對蘇聯的諷刺看起來都像在說只有那個年代才會發生如此荒唐的故事,但是真的是這樣的嗎?這讓人不禁去聯想當下不少揭示人性惡的東歐電影,都特別指涉發生在社會主義時期,彷彿當下的社會醜惡不可提及,只好去怪罪已經逝去,被定性為不堪回首的年代。但斯以為,這種諷刺意不在去批判意識形態,而是藉古諷今。
本文刊於《看電影週刊》,轉載請務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