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厭世媽咪日記》影評:房價算什麼,這部讓女神變女神經病的恐怖片才是最好的避孕藥!
厭世媽咪日記影評「我不生孩子,人類也不會滅絕入侵啊」,「不當行走的生殖器,做自在的真女人」,「幹嘛要結婚談戀愛,遊戲不好玩嗎?偶像不夠帥嗎?大餐不好吃嗎」。當集體主義的藥丸再也不好賣時,個人主義的思潮從全球颳來東方,
國家都開始招架不住,記住勸大家開始生二胎了,有的地方政府甚至開始計劃對生二胎進行鼓勵,這對於一個施行了幾十年「計劃」生育的國度來說,可謂180度大轉彎。生育率的急速下降可能在短時間內都無法逆轉。和全世界大多數國家一樣,與鄰居日本相同,中國已經步入「老年社會」。原因很簡單,年輕人不願生孩子了。
為什麼?來看看這部西方人拍的「恐怖、驚悚」片吧。《厭世媽咪日記》(Tully),又譯為厭世媽咪日記(台) 、論盡爆煲媽咪(港)。
有人稱該片為,「美式反婚反育廣告,在電影院裡一陣又一陣後脊發涼」、「塔莉:一部具有避孕效果的電影」,「真愛一個女人,就不要和她生孩子」。這片真的這麼魔幻現實嗎?
捋片之前,不得不說說影片的導演和編劇。賈森·雷特曼是名門之後,其老爹拍過經典科幻喜劇片《捉鬼敢死隊》,他靠一部《感謝你抽煙》名聲大噪,之後拍了經典青春喜劇片《朱諾》留名奧斯卡,影片用輕鬆幽默,又不乏思考的方式講述了未婚高中少女意外懷孕的糾葛經歷,捧紅了性格女星艾倫佩吉(已出櫃)。
之後與鑽石王老五喬治·克魯尼 合作《在雲端》,再次提名奧斯卡。
賈森·雷特曼拍片的數量不多,可每部都獲得了商業和藝術上的雙豐收,是好萊塢難得的,集編導演於一身的全才型創作者。男導演將女性和兩性話題描繪的如此細膩,其實離不開一位話題性十足的女編劇迪亞波羅·科蒂。
迪亞波羅·科蒂本來過著早九晚五的文職工作,來自天主教中產家庭的她,突然有一天和新歡遠走高飛,參加了一場業餘「脫衣舞」大賽,雖然沒有獲得好成績,但解放了她的心靈。「過去的工作讓我感到人生被低估了,漸漸我明白,我寧願去做一些沒有道理的事也不像就這樣度過餘下的人生」,於是她辭掉工作,開始寫作,《朱諾》的劇本讓她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一時間紅到發紫。
《珍妮佛的肉體》、《脫線女王》等劇本讓她在好萊塢站穩了腳跟。這一次的《厭世媽咪日記》是導演賈森·雷特曼和編劇迪亞波羅·科蒂繼《朱諾》後的第二次合作。
該片目前在豆瓣上保持著7.9的高分,苛刻的Metascore上也獲得了75分的不俗評價。《厭世媽咪日記》是成年版的《朱諾》,後者是女生蛻變為女人,前者則是女人化身為母親。
人類天生害怕改變,從備孕到懷孕,再到生產哺育,短短不足一年左右的時間,逼迫著男人和女人斬斷自己的過去,戒掉殘留在身上的「小孩子」氣,徹底進入新的身份認同體系,成為母親和父親。這個改變不允許反悔,不能夠失敗,沒有任何退路。育兒期間是婚姻關係最為動盪的時期之一,男人和女人全新身份認同的不協調,不對等將迅速撕裂兩人的溝通,給婚姻關係造成難以修復的裂痕。
對於女人來說,生育是一場生命旅程中,最為重大的一場戰役。《厭世媽咪日記》就講述了經歷哺育戰役之後,遍體鱗傷的母親如何自救的神奇、蒼涼經歷。片中的母親馬洛由南非磚石查理茲·塞隆飾演,她為了身體力行的演繹好母親的狀態,不惜為此增肥幾十斤,大肚腩,大象腿,走形的肉體和她之前在《狂暴之路》的女戰神形象判若兩人,不忍直視。
影片可粗暴的劃分為,第一幕懷孕,第二幕養育,第三幕死後而生三章,幕幕虐心,段段傷人。哺育將給女性帶來何種壓力,在《厭世媽咪日記》可謂體現充分。女主角馬洛已經有一兒一女,女兒在叛逆期,兒子有小問題,多動,易怒。
馬上臨盆的馬洛在送兩個孩子上學的路上就幾乎崩潰。不斷從後面踢座椅的兒子,讓馬洛頓入地獄。而丈夫常常出差,幾乎很難顧忌他的感受。不光是家人無力支持,連外面的人都步步緊逼。在學校,校長提出讓馬洛儘快給多動的兒子找到「專門」學校,以免影響其他的學生;在咖啡館想和無咖啡因咖啡也被一旁警惕的大媽阻止,認為孕婦連無咖啡因咖啡都沒資格喝;偶遇的朋友,身材依舊,事業順利,兩相對比,暗自神傷。
家人、社會重重施壓,已經讓馬洛疲於招架,可最可怕的還是來自對於自我的不斷否定。身材眼中走形,連小學的女兒看了都忍不住發問,覺得母親是不是得了「病」;事業完全停頓,毫無進取心,生活完全圍繞孩子,徹底失去自我;就連和丈夫的性生活都停頓了幾個月,夫妻溝通幾乎降為零,馬洛幾乎被家庭和孩子完全拖垮。
如何觸底反彈,這是《厭世媽咪日記》最精妙的劇情設計。一位叫厭世媽咪日記的夜班保姆成為了馬洛的救星,
這個身材火辣,年紀輕輕,親和力超強,不但能照顧嬰兒,還做得一手好菜的保姆簡直就是「海螺」姑娘下凡。厭世媽咪日記徹底解放了馬洛的生活,我們一點點看到馬洛重獲生機,從「沙發上的土豆」,吃著薯片看深夜成人節目的頹廢版馬洛一點點回歸生活。在厭世媽咪日記的鼓勵下,她開始給家人做晚飯,而不是冰凍披薩;用甜食拉攏兒子班上的孩子和老師,緩解緊張的關係;對女兒也耐心不少,努力傾聽她喜歡想象的故事;
更勁爆的是,她不再靠成人節目度日,把丈夫從遊戲機裡搶奪了過來,厭世媽咪日記穿上她的制服,和其丈夫來了一場火熱的三人行.....周邊的人都感受到了馬洛身上重新煥發出來的成熟女人魅力。她開始晨跑,看見年輕芭蕾少女夢,還頗有好勝心的加速衝刺,準備一較高低;
她度過了黑暗,擁抱了生活。可好景不長,保姆厭世媽咪日記宣布,她無法再為馬洛照顧孩子,馬洛的生活會因此重回混亂嗎?《厭世媽咪日記》最為精華的部分就是設置了厭世媽咪日記這個人物,
她其實象徵著馬洛的青春,她的過往,她的不屈,是她意志力的具象化呈現。細心的觀眾可以發現,厭世媽咪日記其實是馬洛「鏡子式」的對照,她們時刻處於矛盾統一的狀態,她們是不同階段的厭世媽咪日記馬洛,是硬幣的兩面,是期望與現實之間的重疊狀態。
厭世媽咪日記是每一位母親的「超人」狀態,無敵模式。厭世媽咪日記出現之前,兇狠的剪輯讓我們看到了疲於招架,瀕臨崩潰的母親馬洛,
當厭世媽咪日記到來後,影片的節奏一下子放慢了許多,進入平穩和舒適區,可真的有一個又一個的厭世媽咪日記式保姆來拯救馬洛這樣的母親於水火嗎?影片《厭世媽咪日記》其實並不是主張不婚不育不愛,和《朱諾》一樣,它依然表達的是正面積極的價值觀——那就是自我主動成長,以此帶動周邊的人,最後用愛抵禦艱難,適應變化,完成自我的身份認同。
片中,有錢人家裡請的碩士保姆其實並不能好好照顧孩子,教育孩子依然靠恐嚇來威懾;反觀國內,保姆虐待孩子的事件層出不窮,觸目驚心,家長焦慮到根本無法將視線長久地離開孩子。期待從天而降一位厭世媽咪日記無疑痴人說夢。而且當你看完全片之後,你就會發現厭世媽咪日記的真實身份,從而明白,完事只能靠自己,而且是「超人」狀態的自己。
外界總愛把母親形容為超人,特別是職場母親,更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三頭六臂,大聖歸來。《厭世媽咪日記》的片尾其實非常溫情,兩個孩子,連同丈夫和馬洛站在了一起,真正團結起來,分擔家務。丈夫拿掉馬洛的一個耳塞,走到另一邊,兩人迎著夕陽一同刷碗,這一《朱諾》式的小情調,讓陰冷的影片有了溫度。
無法犧牲自己,自然難以成為母親,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從男孩到男人的父親身上。